-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5
- 1
- 18
- 1
- 1
- 9
- 5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逄冰 倪青 《中医杂志》 2021年62卷14期 1228-1230,1237页ISTICPKUCSCD
【摘要】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提出"病证结合治疗六步法"诊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框架:1)西医病名与中医证候、中医病名与证候结合,实现双重诊断,互为补充.2)分期辨证与辨宏观症状及微观指标相结合以实现病证结合辨证.3)提取主证时以辨证为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可群 陈嘉斌 等 《中医杂志》 2015年56卷1期 23-2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肿瘤的康复与姑息治疗中运用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模式,在现代医学认知疾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从多个角度明确肿瘤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确立治疗目的与诊疗方案.提倡治病求本,攻补兼施,使得抗癌治疗与姑息治疗相辅相成;扶正为主,善用温阳,运用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程芝 寇俊萍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9年34卷20期 2673-267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要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模式,应该遵循"方-证-病-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所谓"方",是指临床疗效确切的经典复方."证"是指方证,即复方的临床应用指征."病",是指现代医学疾病."效"是指疗效.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要选择临床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阶 王永炎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9年34卷1期 2-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现代病证结合诊疗方式是当今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形式,建立在现代病证结合基础上的中医临床组方思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病机结合病理的组方模式不仅弥补了辨证论治的不足,也使病证结合论治有了新的发展;药性结合现代药理组方模式是现代药理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冬玉 《中医学报》 2017年32卷5期 770-773页ISTICCA
【摘要】 病证结合模式即现代医学诊断疾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疾病的共性规律和患者个体特性有机结合的诊疗模式.将其引入高血压性眩晕的诊治中,有助于全面把握疾病特征,优化治疗及评价体系.高血压性眩晕以邪气入脑为主要病机,以脏腑的气血阴阳失调为主要病理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迎东 徐立然 等 《中医学报》 2017年32卷4期 483-485页ISTICCA
【摘要】 艾滋病病证结合模式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前期探索、初步构架、完善成熟等环节,在这一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完全套用西医标准导致中医特色及优势弱化流失;中医特色性疗效指标的设立不够科学规范;专家组中医化,不能充分捕捉到中西医的共性认识...
【关键词】 艾滋病;病证结合模式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生 余学庆 等 《中医学报》 2010年25卷6期 1070-107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病证结合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COPD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况,提出病证结合模式下的COPD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框架下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COPD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小可 导师:王阶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本研究以病证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活血宣痹方药为切入点,系统整理了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证经验基础,总结归纳制法、选药方案,合理制定活血宣痹复方的药物组成,通过基于药效实验的最小角PLS算法和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客观寻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翼天 魏秀秀 等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23期 2055-205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将古方应用于治疗“伤寒病”的六个阶段,为后世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做出了示范.当代中医在面对以现代医学为基础的疾病时,应效法《伤寒论》,以病分期,重视疾病的发展演变,从横向上厘清疾病的脉络,以人分证,重视个人的差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琪 胡思源 等 《药物评价研究》 2018年41卷12期 2149-2154页ISTICPKUCA
【摘要】 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基于国内外最新的诊疗指南、研究进展、权威专著,结合本机构的临床经验,重点介绍中药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试验设计、研究策略及评价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倩云 侯政昆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7期 550-553,5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风险预后研究对于指导临床、防病治病具有重大意义.传统中医学“治未病”的概念为风险预后医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强调中西医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病证结合风险预后体系.基于传统医学对风险因素和预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明航 李建生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3期 256-259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显著,但现有的疗效评价方法不能对其临床疗效做出合理的评价,无法体现其治疗优势.对中医药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评价现状,从专家经验个人判断、西医疗效评价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3个方面进行述评;提出建立病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英 李小茜 等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18期 1538-1542,155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病、证、症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层次有别的对人体疾病的反映,对于病证的诊断均不可或缺.应综合病、证、症(包含现代医学检查)三位于一体的诊断思维模式,逐渐发挥出中医学在疾病诊治方面的优势.自内涵至外延,厘清病、证、症的概念,强调以病证结合思想为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伟 谢雁鸣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4期 297-298,313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药上市后证候临床再评价模式是需要慎重思考的顶层设计内容,应明确其分类、适用条件及优缺点等重点内容.证候临床再评价模式大致分为病证结合再评价模式、证候再评价模式及西医病症再评价模式,其中以病证结合再评价模式最为常用,后两者应用范围有限.在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秀琼 吕志平 等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3期 185-186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基础研究与临床脱节近年来日趋严重,转化医学是沟通实验室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将转化医学与中医学结合,建立转化中医学的研究策略,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中来再转化回临床中去,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医学研究模式.这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生 《中医杂志》 2011年52卷7期 558-561页ISTICPKUCSCD
【摘要】 概述病证结合模式下以病统证和以证统病两种诊疗形式,讨论了以病统证与同病异治/同病类治、以证统病与异病同治/异病类治的关系.重点论述呼吸系统疾病的以病统证和以证统病的诊疗形式,强调以证统病诊疗中同证同治中的差异,即证同而病因不同、证同而病位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生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6期 1131-1133页ISTICCA
【摘要】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以证统病形式,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提出并论述痰饮证肺系病的类证类治.痰饮证包括痰湿壅肺证、寒饮(痰)伏肺证、风痰阻肺证等.,依据痰饮证的共性而采用温化痰饮、宣降止咳平喘的共同治法,并因痰饮证的病因、病位、病势、主症、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生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5期 905-908页ISTICCA
【摘要】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以证统病形式,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提出并论述肺热证肺系病的类证类治.肺热证包括风热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肺热炽盛证等.依据肺热证的共性而采用疏风散热和(或)清化解毒的共同治法,并因肺热证的病因、病位、病势、主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生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4期 679-681页ISTICCA
【摘要】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以证统病形式,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提出并论述风寒证肺系病的类证类治.风寒证包括风寒袭肺证、外寒内饮证、外寒内热证等.依据风寒证的共性而采用散寒宣降的共同治法,又根据表里轻重而侧重于疏风散寒或宣降肺气等,并因风寒证的病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生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8期 1583-1585页ISTICCA
【摘要】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以证统病形式,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提出阳气虚证肺系病的类证类治.阳气虚证包括肺阳虚证、肾阳虚证等,并列举出常用方剂.依据阳气虚证的共性而采用温补阳气的共同治法,并因阳气虚证的病位、病势、主症、兼证、病性等不同而佐以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生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7期 1357-1359页ISTICCA
【摘要】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以证统病形式,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提出气虚证肺系病的类证类治.气虚证包括肺气虚证、心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等,以肺气虚证为核心.依据气虚证的共性而采用益气补肺的共同治法,并因气虚证的病因、病位、病势、主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生 姚建平 《中医学报》 2011年26卷9期 1056-105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疗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方法:基于概述病证结合模式下异病同证同治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诊疗思维方式并进行讨论.结果:阐释了异病类证类治与方证相应、同病类证类治的关系.结论: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祥丽 颜培正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33卷12期 31-33页
【摘要】 形-神-环境医学是中医学的基本医学模式,形神相关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形神并调是中医学的治疗特色.张庆祥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病证结合、调肝护中以调形,配合阐释病机、沟通疏导以调神”的观点,临证注重病证结合,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突出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英 马耘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04卷5期 126-127页MEDLINE
【摘要】 CBL 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在肾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运用,可引导学生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病证融会贯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临床见习时间里真正学有所得,将课堂所学知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双保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13卷28期 175-176页
【摘要】 通过学习裴正学教授提出的"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十六字方针,从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势、病证结合的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发展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对中医的发展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西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隆献 舒华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23卷12期 181-181页
【摘要】 西医学和中医学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普遍的两大医学理论体系,它们指导着我们进行日常的医学实践,这两大理论体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中西医结合是时代对人类社会的要求,中西医结合应该从病证结合模式、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