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
- 19
- 7
- 1
- 47
- 3
- 1
- 1
- 1
- 42
- 7
- 6
- 6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晓辉 徐基良 等 《动物学研究》 2004年25卷2期 89-95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1年4月至2003年6月,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佛坪县瓦寨子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对17只遥测个体的跟踪结果和328次集群活动的野外记录分析表明,白冠长尾雉雌雄两性的集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全辉 张正旺 等 《动物学报》 2003年49卷3期 318-32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0年3~8月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繁殖期占区雄鸟的活动区进行了研究.对遥测时间超过60天的7只个体的研究表明,繁殖期白冠长尾雉占区雄鸟对活动区具有较强的依恋性;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基良 张晓辉 等 《动物学研究》 2002年23卷6期 471-476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1年4~8月,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育雏期的栖息地进行了调查.野外共遇见24个不同的家族群,平均大小为(2.96±0.35)只.白冠长尾雉的家族群主要在针阔混交林中活动,这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玉泽 曹婉露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9期 2513-25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生性机警,行为隐蔽,在野外研究其集群行为较为困难.红外相机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工具.为研究白冠长尾雉集群行为及其地理变异,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广水平靖关村和河南董寨自然保护区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玉泽 王志臣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9期 6021-60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基良 张晓辉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7期 2061-20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0年至2002年冬季,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越冬期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并结合RS和GIS在多个尺度上对其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勇 黄涛 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9年11期 171-172页
【摘要】 白冠长尾雉属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雉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我们于2019年3月18日至6月30日,通过人工和监控视频对其观察,4月至5月中旬是其发情和产卵高峰期,笼养密度大,相互之间易受干扰,造成其交配不易完全完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勇 陈中山 等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21卷9期 61-62页
【摘要】 白冠长尾雉为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是我国特产的濒危雉类,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成功开展人工饲养繁殖,在实践中探索出人工孵化期间1-21天温度和湿度分别调至36.5℃(±1℃),68%(±2%),22-28天温度和湿度分别调至3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益得 王德良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52卷14期 3238-3240页
【摘要】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为中国特有珍稀雉类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的扩张,白冠长尾雉的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分布面积在迅速退缩,面临着绝迹的危险.为了保护白冠长尾雉,从生态学和行为学领域对白冠长尾雉进行...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生态学;行为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基良 张正旺 《中国鸟类》 2011年02卷1期 53-58页CSCD
【摘要】 2003年3月至8月,我们在湖北省仙居顶林场对雄性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在农田-人工林中的活动区及其栖息地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雄性白冠长尾雉的活动区面积为33.17±12.55 ha(MCP)、21.05±5....
【关键词】 栖息地;雄性;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玲 周绪正 等 《特产研究》 2008年30卷3期 10-12页
【摘要】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R)试验,首次证实白冠长尾雉红细胞膜上也有C3b受体,从而证明白冠长尾雉的红细胞具有免疫功能,表明红细胞免疫系统(Red cell immune system,RCIS)概念适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崇艳 张正旺 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42卷1期 78-82页
【摘要】 对采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卵壳的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了卵壳中的化学元素.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卵壳的表面晶体层、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辉 徐基良 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40卷2期 255-259页
【摘要】 2001年4月至2003年6月,在陕西佛坪县和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孵卵行为进行了研究.先后遥测了4只雌性个体,对5窝正在孵卵的雌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的平均窝卵数为(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路纪琪 吕九全 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30卷4期 89-91页
【摘要】 本文对白冠长尾雉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和脑作了形态学观察,并与部分鸟类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的心脏占体重比例为0.7%,雄性精巢左右几乎等大,不同于家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全辉 张正旺 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38卷1期 108-112页
【摘要】 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通过野外观察、无线电遥测以及样方调查对河南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和冬季夜栖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是其冬季夜栖的2种主要植被类型.由于冬季落叶乔木的盖度显著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路纪琪 吕九全 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30卷1期 85-87页
【摘要】 本文对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的小肠相对较长,盲肠发达.文中还就白冠长尾雉的消化系统与部分鸡形目鸟类及猛禽进行了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全辉 张正旺 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2卷1期 111-117页
【摘要】 野外观察结合无线电遥测研究表明,河南董寨鸟类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在非繁殖期倾向于集群活动。雄性集群、雌性集群和两性混合集群是其常见的3种集群方式,但以单性集群为主,并且性别隔离现象明显.繁殖期观察到亚成体仍集群活动,但发现成体也有集群行为,推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姗 王宇 等 《动物学杂志》 2025年60卷2期 171-1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自然资源、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20年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和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我国特有濒危雉类,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基良 张晓辉 等 《动物学研究》 2010年31卷2期 198-20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1年至2003年春季,采用样线调查和媒鸟招引,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结合RS和GIS分析了在景观水平上对栖息地的选择性,并借助逐步逻辑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宸 梁伟 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年11期 189页
【摘要】 董寨白冠长尾雉繁育站从事研究白冠长尾雉繁育研究已30多年.白冠长尾雉野外种群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较集中,数量也处于下降趋势,"岛屿化"现象严重,白冠长尾雉繁育站在1994年繁育取得成功,已建立起25个世代, 400多对的人工种群.笼宅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蕴琪 陆帅 等 《动物学杂志》 2023年58卷6期 827-83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人类活动会改变地区原始的生态环境,对当地动物种群的空间利用产生影响.因此,了解人为干扰条件下濒危物种对空间的利用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保护.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是对动物空间需求最好的度量,掌握这些信息对有效保护鸟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姬云瑞 韦雪蕾 等 《生物多样性》 2022年30卷7期 219-22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后河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的变化,我们通过样线、红外相机调查和检索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后河保护区鸟类名录,并将其与后河保护区1999年科学考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于201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嘉瑜 华俊钦 等 《生态学杂志》 2022年41卷9期 1755-176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平靖关村布设红外相机25台,记录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活动节律,并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农易晓 莫国巍 等 《动物学杂志》 2021年56卷1期 123-12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是分布狭窄的全球性易危鸟类.2020年5月,在位于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的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察到白冠长尾雉活动,确认为广西鸟类分布新记录种.生境的丧失和河面的加宽导致广西西北部的白冠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江艳 杨海 等 《生物多样性》 2020年28卷7期 796-80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鸟类,其面临的人为干扰压力日趋严重.为更好地了解白冠长尾雉对不同人为干扰强度的响应,我们于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其东部分布区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秦韵 赵玉泽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6年27卷6期 1968-197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了解保护区内外的白冠长尾雉繁殖生态,2014年3-7月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外湖北平靖关村利用人工巢试验(以鸡蛋为诱饵)、红外相机技术和栖息地样方调查搜集巢捕食信息,对其巢捕食率、巢潜在捕食者和影响巢捕食的栖息地因子进行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田姗 导师:徐基良 北京林业大学 生态学 自然保护区学(博士) 2020年
【摘要】 人类足迹(Humanfootprint)是指人类发展对景观格局或植被结构及组成造成的物理变化,是引起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过去20年里,我国人类足迹增长迅速,一些地区的人类足迹正逐步向濒危物种的分布区渗透。白冠长尾雉(S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罗旭 导师:徐基良 北京林业大学 生态学 自然保护区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研究鸟类尤其是濒危鸟类物种繁殖生态,有助于了解鸟类繁殖对栖息地质量的需求及栖息地变化对鸟类繁殖的影响,这对于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巢成功率与巢捕食率是鸟类繁殖生态学的重要环节,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利于为繁殖期鸟类资源的保护提供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玉泽 导师:徐基良 北京林业大学 生态学 自然保护区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研究动物行为学可以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依据,而动物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结果可以反映出动物个体的营养状态、社会地位等,有助于分析物种的生存状况或对策,对于制定保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3月至20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玉泽 北京论坛(2013)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回顾与展望 2013年
【摘要】 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冯逍 导师:纪力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是影响动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导致气温升高不断加速,气候变暖已经对动植物的分布、生理甚至生存产生影响,而预见这种影响将会为我们的动植物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本文以一种中国特有鸟类--白冠长尾雉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家贵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2007年
【摘要】 以往有关白冠长尾雉的研究多侧重于形态解剖和野外生态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尚无笼养条件下白冠长尾雄产卵时间分布的专门研究。为此,于2002年3月至2007年6月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掌握白冠长尾雄人工繁殖的基本规律,为开展易地保护奠定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卢珊 导师:张正旺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 鸟类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本文于2005年11月-2006年8月,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白冠长尾雉的活动区与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研究区内的18只白冠长尾雉个体的冬、春、夏季的活动区进行了遥测,得到10只雌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常江 导师:张正旺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鸟类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为我国特有种,分布的北界已向南退缩,分布区萎缩成为东西两块,中间出现了较大的隔离地带。我国已将白冠长尾雉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白冠长尾雉活动范围和扩散能力比较有限,栖息地片段化及人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阳 导师:张正旺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 鸟类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是我国特产珍稀雉类。2004年11月-2005年8月,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和栖息地取样技术,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雌鸟的活动区、扩散行为和繁殖早期的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2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永强 导师:张正旺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我国特产的受胁雉类。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经济雉类。目前,国内外对这两种鸟的研究已开展了许多工作,但有关其性比与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迪 导师:张正旺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濒危雉类。2003年11月至2004年7月,我们采用栖息地取样技术结合GPS定位等技术对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冠长尾雉在冬季及繁殖季的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利用粪便显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基良 导师:郑光美 张正旺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动物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2000年4月-2003年8月期间,我们先后在河南省罗山县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省大悟县的仙居顶林场等地进行了野外考察.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全辉 导师:郑光美 张正旺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动物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种群数量下降和栖息地片段化是当前许多濒危鸟类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种群数量下降直接导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丧失;而栖息地片段化则通过影响种群的基因交流来影响鸟类的遗传结构.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由于猎捕以及栖息地破坏等因素的影响,该物种目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