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0
- 11
- 3
- 1
- 63
- 19
- 10
- 7
- 5
- 31
- 17
- 10
- 8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义成 肖海珍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年24卷1期 27-28,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地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中组胺含量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85例皮肤划痕症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予地氯雷他定治疗,B组予西替利嗪治疗,连续服药4w,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后检测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新 《中医药学刊》 2001年19卷4期 355-3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笔者自1998年4月~2000年4月应用二蜕汤治疗25例皮肤划痕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5~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1年.发病诱因:急性荨麻疹迁延失治16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颖 杨艳 等 《河北医学》 2014年11期 1895-1899页ISTICCA
【摘要】 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性荨麻疹( factitial urticari-a, FU ),属物理性慢性荨麻疹( urticaria chronica , UC),是皮肤受到外压而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1],是常见皮肤病之一。临床常单用一种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丽慧 陈金春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年12卷2期 101-10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及皮肤划痕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分别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11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105例及健康对照组478例的HP感染情况.结果 慢性荨麻疹组、皮肤划痕症组与健康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探讨西替利嗪以及地氯雷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疗效并进行观察.方法:对以往接收过皮肤划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共入院治疗皮肤划痕症患者数量86例,这86例患者均符合皮肤划痕症相关标准,其中86例皮肤划痕症患者中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静 《健康必读》 2018年24期 98-99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地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治疗皮肤划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9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服用地氯雷他定,乙组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疗程均为28天,统计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是否有副作用,并检测对照组和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古力达丽哈·波帝 卢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32卷8期 1096-109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地氯雷他定分散片与斯奇康联合治疗皮肤划痕症的效果,以指导临床.方法:治疗组使用地氯雷他定分散片5 mg,口服,1次/d,连续5周为1个疗程,用1个疗程,同时使用斯奇康注射液肌肉注射,隔日1次,每次1 ml,9次1个疗程,连用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文 《安徽医药》 2009年13卷10期 1213-12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9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方法 对 9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发病率之比1∶ 1.3,发病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2岁.90例患者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1次/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增文 宋培栋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年1卷2期 87-88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mg1次/隔日,肌肉注射,共注射18次,同时给予氯雷他定片10mg/d口服,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仅给予氯雷他定片10mg/d,连服3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智忠 李宏春 等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29卷5期 55-5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指导患者针对性避免进食过敏食物,降低皮肤划痕症复发率.方法 138例患者分别在左右上臂外侧皮内注射食物变应原.结果 本组138例皮肤划痕症患者,对变应原阳性反应者96例,阳性率为69.56%.结论 皮肤划痕症患者应对食物忌口高度重视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翔 梁东辉 等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7年16卷6期 326-32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皮肤划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两周期交叉试验,以酮替芬为对照.结果:咪唑斯汀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与酮替芬相当,不但不良反应显著轻于后者.结论:咪唑斯汀能有效治疗皮肤划痕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桂华 夏剑峰 《临床军医杂志》 2004年32卷3期 121-12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999-2003年我们在临床发现静脉输入青霉素后,引起四肢躯干皮肤划痕症4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赟 王钰婷 《光明中医》 2017年32卷13期 1935-1936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自血疗法治疗皮肤划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西药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中医治疗组采用自血疗法,疗程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在瘙痒程度、划痕横径、风团数目、划痕时间、风团次数等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国俊 李兴文 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2年17卷4期 16-16页ISTIC
【摘要】 <篇首> 皮肤划痕症是皮肤科常见的疑难症,属物理性荨麻疹的一种类型.患者自觉局部灼热、搔抓后出现与抓痕一致的线状风团,衣服紧压处也发生风团,在停止刺激后风团逐渐消失.但于由反复刺激,病程可达数月乃至数年,痛苦不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锋 黄耘 等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32卷31期 23-24页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胸腺肽联合西替利嗪,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结果:1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X2 =3.12 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俊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04卷25期 7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皮肤划痕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每晚口服左西替利嗪5mg,每天1次;复方甘草酸苷2片,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左西替利嗪5mg,每天1次.2组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义成 肖海珍 等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16卷4期 216-217页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划痕症患者氧化-抗氧化活性及意义.方法:4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病例组SOD,GSH-PX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冬佳 裴丽英 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年31卷6期 13-13页
【摘要】 <篇首> 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自2007年以来,本院使用卡介苗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皮肤划痕症,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俊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2年22卷1期 63-64页
【摘要】 <篇首> 变应原皮试(又称过敏原试验)是利用极小量变应原浸液作皮内注射,20min后观察皮肤反应;它是变态反应科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过敏原体内特异性诊断方法.然而据统计在所有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出现皮肤划痕症的占30%,划痕症患者的皮试结果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岸英 《大家健康(上旬版)》 2018年12卷2期 81页
【摘要】 关键词:探讨西替利嗪以及地氯雷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疗效并进行观察.方法:对以往接收过皮肤划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共入院治疗皮肤划痕症患者数量86例,这86例患者均符合皮肤划痕症相关标准,其中86例皮肤划痕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齐福 罗明洲 等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1年28卷4期 202-20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慢性荨麻疹和皮肤划痕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55例慢性荨麻疹及102例皮肤划痕症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抗体(HP-Ab)检测,并与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HP-Ab阳性率为45.45%,皮肤划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磊 王鹏 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9期 84-84,85页
【摘要】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本病历史久远,我国古代医家隋·巢元方(公元610年)就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面及颈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痛痒,谓之白癜。”[1]目前本病发病机理不明确,主要有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淑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14卷31期 175-175页
【摘要】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人工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与西替利嗪联合治疗人工荨麻疹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人工荨麻疹痊愈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皮肤划痕症西替利嗪/滴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协强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02卷31期 81页MEDLINE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皮肤划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合格受试者60人被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日1 次,每次10mg,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西替利嗪加中药治疗,两组均经4周的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志宏 吴婵丹 等 《广西中医药》 2023年46卷4期 4-7页
【摘要】 目的:观察凉血消风散加减颗粒、卡介菌多糖核酸针联合酮替芬片治疗血热风盛型皮肤划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血热风盛型皮肤划痕症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凉血消风散加减颗粒、卡介菌多糖核酸针联合酮替芬片治疗,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湘豫 李芳梅 《大众科技》 2022年24卷5期 100-102,118页
【摘要】 人工荨麻疹为物理性荨麻疹的一种,一般通过外界刺激,特别是搔抓后引起,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愈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西医临床治疗手段多以抗组胺药联合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中医对此病的病因病机有其独到的认识和论述,凭借辨证论治对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丽 王继湖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43卷3期 448-449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方法 将92例皮肤划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6)口服富马酸卢帕他定片,10mg/次,1次/d;对照组(n=46)口服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10mg/次,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 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恭锋 《中国医药》 2013年8卷z1期 53-54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特色药物组合对老年人工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人工荨麻疹患者完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特色中西药组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单一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广智 麦丽霞 等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4期 11-12页
【摘要】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加味联合苯海拉明自血疗法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玉屏风散加味联合苯海拉明自血疗法,对照组口服酮替芬、氯雷他定.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变化及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鑫 刘丽娟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4年57卷8期 693-6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物理性荨麻疹(PU)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方法:纳入12家三级医院皮肤科2019年1 - 12月诊断为PU的患者,在就诊时由医生填写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及皮疹瘙痒程度、风团数目、伴发症状(如皮疹疼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佟馨 吴剑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年56卷2期 130-1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sIgG)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表型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5家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活动期CSU、皮肤划痕症(SD)、急性荨麻疹(AU)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丛培俊 孙成学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年29卷3期 246-2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地氯雷他定对皮肤划痕症患者组胺以及Th1/Th2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012年6月-2014年1月治疗的皮肤划痕症患者40例,另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晶 刘丹青 等 《安徽医药》 2023年27卷5期 971-97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荨麻疹病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和合作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31例慢性荨麻疹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WHOQOL-BREF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爱学 李玉平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年42卷7期 410-4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人工荨麻疹又名皮肤划痕症,病因复杂,病程迁延,给患者的心理及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通过对人工荨麻疹患者测试A 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探讨人工荨麻疹的发病与性格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关联性,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秋玲 侯素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1年40卷8期 475-4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人工性荨麻疹又名皮肤划痕症,为钝性物体在皮肤上轻压划过后数分钟,沿划线出现的风团性条状隆起.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表皮和神经系统都起源于胚胎的外胚层,所以相比于其他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会南 苏俊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08年35卷6期 824-82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特禀体质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对自然人群进行调研,重点探讨研究特禀体质特点.结果:特禀体质具有遗传性,出生时父母亲年龄、出生方式、出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以及既往有过疾病对特禀体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作用;特禀体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新慧 袁芳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年21卷5期 282-2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来源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不包括胆碱能性荨麻疹、药物性荨麻疹以及单纯皮肤划痕症,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及湿疹、皮炎者、精神神经系统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者、1周内服用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族祥 《中医杂志》 2006年47卷4期 287-28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人工荨麻疹又名皮肤划痕症,是皮肤科常见病.我们自2003年2月~2005年8月,用清热凉血、疏风止痒法配合西替利嗪治疗本病,取得可靠疗效.现选取资料完整,坚持服药两个疗程者共56例,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振辉 杨闰平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年18卷8期 468-4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皮肤划痕症的慢性荨麻疹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慢性荨麻疹8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地洛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单用地洛他定治疗,连续4周.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2.5%.治疗28天后两组总积分比较,试验组优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嗣博 《辽宁中医杂志》 2004年31卷11期 960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人工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因其自觉瘙痒,缠绵难愈,而使患者非常苦恼.笔者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应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人工荨麻疹3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