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6
- 24
- 4
- 3
- 2
- 1
- 10
- 9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玉凤 王岩 等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33卷4期 378-383页ISTIC
【摘要】 眼表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影响.眼表微生物群是人体眼表微环境的一部分,在维持局部微环境稳态中占据重要作用,微生物平衡的打破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多种疾病与免疫调节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眼表微生物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子荀 秦秀虹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30卷1期 101-104页ISTIC
【摘要】 肠道微生物(GM)参与人体代谢及免疫调节等许多生理过程,如营养物质的代谢、免疫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抵御病原体和维持肠道屏障等.GM与眼部疾病的关系及机制也存在关联性,许多研究表明GM对眼表具有影响,参与眼表疾病如眼睑病、泪器病、干眼症、结膜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丹 杨瑞波 《国际眼科杂志》 2023年23卷11期 1844-1848页ISTICCA
【摘要】 眼表微生物群是人体眼表微环境的一部分,在维持其稳定中占据重要作用.许多研究对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眼表微生物群的组成进行探究,但研究结果基于内外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微生物失调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与全身性疾病的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婷 杨庭树 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3年44卷2期 177-181页ISTICCA
【摘要】 正常情况下眼表菌群与人体和平共生,在眼部的防御体系和机体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当机体状态改变或免疫功能异常时,这种互利共生的平衡可能被打破,眼表菌群多样性和核心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眼表稳态,导致眼部疾病的出现.微生物虽存在于眼表,但其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周瑜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39卷7期 1170-1174页
【摘要】 大多数人的眼表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微环境的改变与眼表健康状态密切相关.16S rDNA/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对眼表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人类眼睛,尤其是结膜直接暴露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了解眼表菌群是否存在可识别的微生物...
【关键词】 眼表菌群;微生物地理多样性;16S rDNA高通量测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雨婷 梁荣斌 等 《眼科新进展》 2021年41卷10期 987-9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大多数眼表微生物菌落的数量和质量会因疾病的发生发展、手术或用药治疗而产生改变,但是关于该领域的相关文献很少.近年来,由于大量抗生素的滥用,各类超级细菌不断出现,这使得愈发需要探索眼科疾病治疗新思路.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因疾病、手术或用药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福新 《眼科新进展》 2021年41卷12期 1191-11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眼表存在多种微生物,眼表微生物与眼表疾病(如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的发生发展有关.早期主要通过传统的培养方法来鉴定微生物,但只有极少量的微生物可被培养并检出.宏基因组学可分析眼表所有微生物组成、菌群多样性、代谢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琼 张明 等 《眼科新进展》 2020年40卷12期 1157-11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针对拟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患者,研究眼局部使用抗生素对眼表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眼科就诊需行玻璃体内注射患者结膜囊拭子,分别在眼局部抗生素给药前(未用药组)与给药后(用药组)进行采样,建立自身对照.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红 文小凤 等 《眼科新进展》 2017年37卷2期 129-1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干眼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眼表宏基因组的异同探讨眼表微生物组的改变在干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集干眼患者20例及健康受试者90名.对所有受试者双眼进行结膜印迹细胞样本采集,提取核酸后进行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红 文小凤 等 《眼科新进展》 2017年37卷2期 129-1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干眼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眼表宏基因组的异同探讨眼表微生物组的改变在干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集干眼患者20例及健康受试者90名.对所有受试者双眼进行结膜印迹细胞样本采集,提取核酸后进行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祖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3年32卷11期 1003-10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多剂量滴眼液如果主药本身不具有充分的抗菌活性就应添加适宜的防腐剂,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微生物污染对眼造成的危害,但长期应用含防腐剂(主要是苯扎氯铵)的滴眼液对眼表的损伤已从体内外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得到充分证实.控制滴眼液的微生物污染并减轻滴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杰 李明顺 《眼科新进展》 2007年27卷8期 561-5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正常眼表分离的菌丛多为细菌,很少能分离到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从结膜最常分离的细菌包括少量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类白喉菌属.配戴接触镜个体、HIV阳性个体和免疫缺陷患者的菌丛与正常人相似.慢性眼病患者常携带有更多致病性细菌.几乎所有个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杰 C.Wayne Smith 《眼科新进展》 2002年22卷5期 297-3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眼表面持续暴露于各种应急状态.为了保护眼表面的完整性并维持角膜的透明状态,眼表面将动用多种防御机制.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固有的解剖学屏障、分泌某些化学性杀菌物质和细菌裂解物质,如溶菌酶和乳铁蛋白,局部分泌IgA抗体(sIgA),局部免疫活性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惠娜 秦莉 等 《国际眼科杂志》 2019年19卷11期 1989-199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患者的眼表微生物菌群组成,探索眼表微生物菌群和翼状胬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09/2019-01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组为患翼状胬肉的26眼,正常对照组为9只对侧正常眼,采用MiseqPE3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娴 曾明范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4年34卷6期 877-8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估使用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眼表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0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白内障手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晓雯 黄悦 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年41卷10期 1038-10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眼表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抗原和病原体的影响,眼表微生物群参与免疫耐受、代谢和上皮屏障功能的调节。微生物组成在维持健康和疾病发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分布失衡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体内微生物的组成主要是细菌。在微生物组学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瑜 齐赟 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年41卷5期 436-4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与非干眼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6—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干眼患者42例42眼作为干眼组,纳入同期在眼科门诊查体的非干眼患者37例37眼作为非干眼组,采集结膜囊拭子并测序。纳入符合标准...
【关键词】 干眼;眼表微生物菌群;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丹 严晨曦 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9年21卷11期 877-8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泪膜覆盖眼表,是眼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态失衡可以造成眼表其他细胞和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从而加重眼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笔者旨在对泪膜与眼表微环境中其他的成分包括眼表上皮、角膜基质、角膜神经和眼表微生物群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眼表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宁 吴仁毅 《国际眼科纵览》 2009年33卷6期 367-371页
【摘要】 LL-37是抗微生物肽cathelicidin家族迄今在人体内发现的惟一成员,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在抗细菌、真菌、包膜病毒感染方面功能较强,且靶菌株不易产生耐药性.LL-37具有创伤修复、中和内毒素和免疫调节等活性,因此近年来逐渐成为眼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怡洁 何圣玉 等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25卷2期 264-269页ISTICCA
【摘要】 糖尿病(DM)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眼表菌群(OSM)是定植于眼表的微生物群落,以细菌为主,对于维持眼部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眼表菌群的组成发生变化,这与干眼、角膜神经病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骎 宁晓玲 等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4年24卷20期 1357-1360页ISTICCA
【摘要】 蠕形螨性睑缘炎是一类顽固性眼部感染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甚至糖皮质激素,病情难以控制,感染时轻时重,常合并多种眼部并发症,严重者导致角膜溃疡穿孔、失明,影响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蠕形螨睑缘炎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景 导师:张青 安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眼科学(硕士) 2023年
【摘要】
研究目的:评价0.05%环孢素A滴眼液联合0.3%玻璃酸钠滴眼液,连续使用3个月对轻中度干眼症患者眼表微生物群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14例(28眼)干眼患者,所有患者使用0.05%环孢素A滴眼液每日2次,联合0.3%玻璃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章玲 导师:邹海东 南京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眼科学(博士) 2023年
【摘要】
第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眼表微生物组学研究
目的:分析对眼表微生物研究而言不同取样方式的优劣,了解儿童糖尿病干眼眼表微生物及其功能基因组成,进而探讨糖尿病性干眼发病相关的微生物组学机制。
方法:按照纳入和排出标准,选择合适的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周瑜 导师:胡柯 重庆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眼科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健康人群眼表微生物组的组成及功能,以期望建立高海拔健康人群眼表微生物群落的基线数据,有利于进一步探究眼表感染性疾病和/或免疫性疾病的异质性,且可能为益生菌滴眼液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分别在高...
【关键词】 16SrRNA高通量测序 ; PICRUSt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康雨童 导师:楼永良 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
角膜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农耕期间发生的浅表性角膜损伤,常常导致快速进展的角膜溃疡。与一些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眼外伤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育安 张玉洁 等 《眼科学报》 2022年37卷5期 408-415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眼表菌群是定植于眼表的各种微生物群落,以细菌为主.在正常情况下,眼表菌群与人体眼表组织的细胞和平共生,维持眼表的稳态,共同保证眼表的健康.但在环境改变或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眼表菌群会发生变化,与眼部疾病的产生与发展关系密切,对人类的健康造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丹丹 吴佳俊 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32卷6期 492-496页ISTIC
【摘要】 近年来,蠕形螨感染引起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寄生于眼部的蠕形螨会直接损害患者的睑板腺,其携带的大量病原微生物会造成睑板腺酯变性,引发MGD.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眼痒、异物感、眼部分泌物增多等,临床中多通过光学显微镜或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美娜 导师:闵寒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临床医学 眼科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目的:通过人结膜囊拭子16SrRNA高通量测序,对人群结膜囊带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眼表微生物群落特征,为眼表微生物组学在眼科学的应用提供临床与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叶浩成 导师:孔祥银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础医学 遗传学(博士) 2018年
【摘要】 病毒性角膜炎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角膜盲的主要眼病之一,其中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临床最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HSV具有潜伏性,大多数HSV感染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仅少数人最终发展为HSK,目前对HSV的致...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 眼表微生物组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璐 黄振平 等 《眼科新进展》 2009年29卷9期 713-7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自身免疫的关键模式识别受体,它参与宿主对致病微生物的识别和防御等感染免疫过程,也与人体的获得性免疫密切相关,是目前感染免疫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研究涉及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健 翟青 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25卷7期 764-7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眼表组织暴露于空气中,而且该部分组织和皮肤相连接,因此微生物极易侵入,细菌种类也很多.机体和正常菌群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互相依赖,共生共长,保护了眼部微生态的平衡.本文选择了正常等待手术者178例,检测到45株表皮葡萄球菌,现分析其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杰 《眼科新进展》 2003年23卷1期 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眼分泌性免疫系统是保护眼表面免受微生物和毒性物质侵袭的第一道防线[1-3].泪腺是眼分泌性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泌性免疫系统的效应功能主要通过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所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楠 韩雪 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22卷11期 2022-2027页ISTIC
【摘要】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的眼科疾病,常在角膜外伤、角膜手术后、慢性眼表疾病、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应用、或佩戴隐形眼镜等条件下发生,其感染源可为丝状真菌或酵母菌等.临床表现为角膜边缘羽状浸润,伴或不伴表面隆起,角膜上皮可完整但存在深基质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美娜 闵寒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1卷23期 103-106页
【摘要】 人的眼表由角膜、结膜和巩膜组成,其表面覆盖泪膜并与外界环境相通.眼表有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定植,以细菌为主,且菌群随局部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人眼表的细菌菌群与人体和平共生,但在特定的条件下,眼表定植的细菌会转化为条件致病菌,引起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艳 曹茜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 2013年42卷6期 285-286页ISTICCA
【摘要】 泡性眼炎是一种是由微生物蛋白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根据病变侵犯的部位,临床上本病可分为:病变仅发生于结膜者称泡性结膜炎;发生于角膜者称泡性角膜炎;病变同时侵犯结膜和角膜者称泡性角结膜炎.本研究利用海德堡激光激光共焦显微镜成像系统,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攀攀 梁庆丰 《国际眼科纵览》 2017年41卷5期 332-336页
【摘要】 眼表微生态由寄居于人体结膜囊的微生物种群形成.正常人眼表微生态相对稳定,主要存在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和链球菌等共生菌.干眼患者眼表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态失衡及微生物种群的差异,出现痤疮丙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红球菌等,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广德 《医师在线》 2016年6卷7期 14-15页
【摘要】 发病偏爱"小鲜肉"春季角结膜炎又叫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双侧慢性眼表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直接诱因可能是花粉、各种微生物的蛋白质部分(如尘螨碎屑)、动物皮屑、羽毛碎屑等引起的过敏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如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49卷34期 36-37页
【摘要】 目的 为提高临床诊断率,了解形态学检查在早期眼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05例疑似眼表感染性疾病患者,对照分析形态学检查和培养检查真菌及细菌结果.结果105例标本中,形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雅军 王华 等 《黑龙江医学》 2010年34卷9期 704-705,709页
【摘要】 目的 通过形态学检查,尽早了解有关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帮助医生在微生物培养结果出来之前了解是细菌感染还是真菌感染或是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方法 选择2009年,我院住院及部分门诊眼表疾病患者分离的标本151份,同时做细菌涂片及培养、真菌涂片及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莹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年27卷6期 60-62页
【摘要】 <篇首> 羊膜的应用最早始于1910年,Divis 首次把胎膜(羊膜+绒毛膜)用于移植取得成功.而后,羊膜作为烧伤皮肤移植片、人造阴道粘膜鞘等被广泛用于各种手术[1],1940年DeRot th 首次将胎膜移植到角膜表面,修复结膜缺损.但此后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