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1
- 8
- 3
- 1
- 19
- 6
- 4
- 4
- 3
- 41
- 11
- 9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吕军 程琴 等 《环境昆虫学报》 2025年47卷3期 767-775页ISTICPKUCSCD
【摘要】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一种仅通过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介导传播的病毒,造成了严重的水稻产量损失.白背飞虱作为唯一的传播...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白背飞虱;水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是雄 刘向东 等 《植物学报》 2001年43卷3期 221-22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对水稻(OryzasativaL.)IR36及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微管骨架的变化的研究显示,微管在小孢子母细胞正常发育的情况下,每一个发育阶段(即造孢细胞时期、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民 罗静初 等 《微生物学报》 2001年41卷1期 43-4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二级数据库的构建是生物信息学新的重要领域.目前部分生物的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后,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使二级数据库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水稻矮缩病毒是一种在日本、中国和东南亚感染水稻的病原微生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根据国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洁 宛柏杰 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19年33卷2期 118-123页
【摘要】 [目的]为明确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Pns6和P8蛋白在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表达动态,[方法]利用PEG介导的病毒侵染原生质体体系,通过免疫荧光和电镜技术分析Pns6、P8蛋白以及病毒粒体在水稻原生质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前进 方琦 等 《广东农业科学》 2019年46卷8期 97-103页
【摘要】 [目的]水稻普通矮缩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该病害的病原物,主要依赖黑尾叶蝉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探明水稻矮缩病毒对介体昆虫黑尾叶蝉的影响,可为黑尾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洁 陈晓敏 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17年31卷3期 232-237页
【摘要】 [目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Pns10蛋白在介体昆虫细胞内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viroplasm)的内含体,是RRSV侵染介体所必需.然而Pns10蛋白在水稻寄主中是否具有类似功能及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晓敏 宛柏杰 等 《中国科技论文》 2016年11卷6期 670-674页
【摘要】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 ,RRS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成员。该病毒引起的水稻齿叶矮缩病在我国南方发病严重,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通过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芳育 江良荣 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51卷3期 420-425页
【摘要】 籼型多分蘖矮秆突变体“佳禾丛矮”(Jiahecongai,JHCA)是本研究室在进行成熟花粉辐照诱变育种过程中发现的.遗传分析表明,JHCA同时携带互不等位的半矮秆基因sd-1和另一个由核基因隐性突变造成的多分蘖矮秆基因,暂命名为xmd(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立胜 李国君 等 《中国植保导刊》 2011年31卷9期 44-45页
【摘要】 报道了广东省雷州市褐飞虱传播的水稻齿叶矮缩病监测结果,指出该病害可能对雷州晚稻构成严重威胁,介绍了病害发生特点,分析了病害局部成灾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建国 王萍 等 《植物病理学报》 2010年40卷2期 151-158页
【摘要】 本文以抗病品种宜香2292(Oryza sativa L.ssp.indica cv.Yixiang 2292)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和Real-time PCR技术研究了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荣 周国辉 等 《中国植保导刊》 2010年30卷8期 17-20页
【摘要】 我国新发生水稻病毒病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由斐济病毒属建议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Genus Fijivirus)引起.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其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璐平 谢荔岩 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年10卷5期 8-12页
【摘要】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属呼肠孤病毒科水稻病毒属,其所致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是东南哑、东亚和南亚一些国家的重要病害,病害的发生对当地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综述了国内外有关RRSV的生物学、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月土 刘明宽 等 《中国种业》 2006年10期 33-34页
【摘要】 试验表明,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株高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使用剂量越高,降低越明显,1500g/667m2的高剂量使植株株高降低31.7cm,降低28.25%;助壮素次之.对水稻生长发育、穗粒数没有负面影响,且能不同程度增加穗总粒数、实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娟利 吕永平 等 《植物病理学报》 2001年31卷4期 306-309页
【摘要】 将生物学接种和RT-PCR检测水稻植株体内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结果基本趋于一致,但总体上RT-PCR检测阳性率稍高于生物学接种的发病率.将生物学接种检测褐飞虱介体内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方法与RT-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潘凤英 导师:周瑞阳 广西大学 作物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 2013年
【摘要】 本研究以19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的鉴定方法、不育系对SRBSDV的抗性、受SRBSDV侵染后的生理变化、抗性遗传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行海 导师:丁效华 华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 2009年
【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全球约有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株高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矮秆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20世纪水稻育种工作的重大成就,因此,矮生基因的发掘研究和利用备受重视。本研究从粳型亲籼系M22—3—1中分离得到一个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高振宇 导师:韩斌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基础医学 遗传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作为单子叶植物代表的水稻是我国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而株高和分蘖是水稻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因此对多蘖矮生突变体的研究不仅能为植物生长发育分子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而且具有潜在的农业生产价值。 本论文第一部分研究以EMS诱变粳稻兰胜筛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美爱 导师: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 植物保护 植物病理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引起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是南亚和东南亚稻区的重要病毒病,是呼肠孤病毒科水稻病毒属的典型代表。 本研究通过有机试剂抽提,CF-11纤维素柱层析,从感病水稻组织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庄 导师:罗丽娟 刘国道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海南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本文利用形态观察、描述和记录以及解剖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水稻矮秆、鞘包穗突变体A846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描述该突变体与其野生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差异。 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突变体A846成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国辉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2005年
【摘要】 目的:鉴定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分子.方法:病组织超薄切片在电镜观察,抽提病株叶组织总RNA,对病毒基因组片段RT-PCR的扩增及扩增产物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可以观察直径约60~80nm的球状病毒粒体.部分病样扩增结果为阴性,大部分为阳性,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单军祥 导师:朱旭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物学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 2005年
【摘要】 本研究以中花11的半矮杆突变体为材料,通过遗传分析和改良,发现了一个有希望用于水稻育种的一个新的半矮杆基因。还对一个早衰突变体进行了遗传研究,并初步将早衰基因定位在第11条染色体上。 本文对新花矮和矮中花两个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和半矮生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范玉琴 导师:李德红 华南师范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本文以"惠阳珍珠早"经高空气球搭载、六代连续种植筛选获得的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半矮化早熟水稻(B1-24)为材料,对B1-24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赤霉素调控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成熟植株、7天龄见光幼苗和3天龄黄化幼苗进行观察、测量.在此基础上用G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卢雄斌 导师:龚祖埙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 生物化学(博士) 1998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祥强 梁国华 等 《遗传学报》 2005年32卷2期 189-19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矮泰引-3的矮生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半矮秆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将这两个矮秆基因分别定位到第1和第4染色体上.等位性测交的结果表明,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矮秆基因与sd1是等位的,所以仍然称其为sd1;而位于第4染色体上的矮秆基因是一个新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予卿 孙梅 等 《遗传学报》 2002年29卷5期 461-46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利用籽粒苋为材料,通过PCR扩增、克隆研究了copia类型反转录转座子的反转录酶序列在籽粒苋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 反转录转座子在苋属的30个品系中同时检测到,说明反转录转座子在籽粒苋的不同种中普遍存在;(2) 对野生苋(A.quit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欣 顾铭洪 等 《遗传学报》 2001年28卷1期 33-40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矮泰引-2所携半矮秆基因sd-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t与标志基因系019所携紫果皮基因Prp-b、标志基因系B30所携无叶舌基因lg、标志基因系0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帆涛 方军 等 《遗传》 2012年34卷1期 79-8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文章通过对所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分蘖减少和不育等性状,命名为dtl1(dwarf and twist leaf1).dtl1 属于nl型矮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亚 朱俊子 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2年31卷2期 160-1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RT-PCR技术克隆了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湖南鼎城株系的基因组S10片段(SRBSDV-HuNDC S10),并对其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生物...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10片段;基因组序列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仁霄 张所兵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年11卷1期 65-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半矮秆广亲和粳稻亲本02428为父本,以其半矮秆突变体02428ha为母本进行杂交,从其F_6稳定群体中筛选到3个双矮品系08-4、08-12和08-19,2008年测量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海湃 张淑英 等 《遗传》 2009年31卷5期 531-53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文章所采用的多分蘖矮秆突变体为htd1-2(high-tillering dwarf 1-2),是野生型籼稻品种9311经350Gy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产生的后代中选育出来的稳定多分蘖矮秆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htd1-2多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伟 杨迎伍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8年44卷2期 357-3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激活标记技术是植物基因克隆与基因功能鉴定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已经在拟南芥,矮牵牛、杨树、番茄和水稻等多种植物中应用,并成功分离鉴定了一系列的功能基因,文章介绍了用激活标记方法克隆鉴定多个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丁 郭龙彪 等 《遗传》 2006年28卷10期 1259-12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遗传异常分离既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 也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产生异常分离的原因可能与配子体或孢子体的选择有关.利用6个以类病变(lmi)和矮杆突变体(d6)为亲本的杂交组合(F2或F3), 对该类病变和矮杆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异常分离现象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路明 黄丛林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05年6期 12-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锌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锌指蛋白因其具有指状结构特征且能结合Zn2+而得名,植物锌指蛋白包含特有的QALGGH保守结构,可能涉及调控植物特有的生物学功能.人们已经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矮牵牛(Petunia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永红 斯华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年6卷3期 344-3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矮秆水稻的培育成功是20世纪农业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本文综述了水稻矮化相关基因的遗传学、激素对矮化基因突变体的调控以及矮化相关基因的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控制农作物生长的巨大潜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丽明 吴祖建 等 《微生物学报》 2004年44卷4期 530-53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建立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经多聚鸟氨酸(PLO)介导将提纯的水稻草矮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接种到水稻原生质体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波 徐吉臣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年24卷12期 26-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论述近年来在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中赤霉素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赤霉素相关突变体的生理研究,鉴定出几个介入赤霉素信号转导过程的重要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产物进行分析,根据相应的蛋白特征结构域,推导了它们可能具有的功能.利用双突变体,分析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平 余土元 等 《广西植物》 2002年22卷3期 277-2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不同浓度的硒和镉处理对稻苗的株高、叶片干重、叶绿素、还原糖、叶片丙二醛含量以及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稻苗矮化,镉毒害使叶片失绿,干重降低,还原糖含量下降,叶片MDA含量增加,POD活性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凌伟 董国堃 等 《昆虫知识》 2001年38卷6期 426-4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是由传毒媒介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传播所致,治虫防病是目前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要手段.生产实践证明,防治该病应以控制灰飞虱种群数量增长为首选目标,把带毒灰飞虱尽可能地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宁 《生物学通报》 2016年51卷11期 1-4页ISTICCA
【摘要】 胚珠是花中重要的生殖器官.通过同源异形现象、同源异形突变体和同源异形基因研究的发展,介绍花器官特征决定的模型——ABC模型、ABCDE模型和四因子模型,以此说明胚珠在花器官中作为第5轮花器官的支持证据,同时简要介绍胚珠特征决定基因在模式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震 庞伯良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07年16卷6期 777-780页ISTICCA
【摘要】 利用空间诱变、60Co-γ射线单一与复合处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 S干种子,后经地面种植观察,统计当代生物学效应,二代研究其诱变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方式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 S干种子的影响在当代性状上表现出来.从二代中选择出了一些有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