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41
- 48
- 38
- 4
- 103
- 28
- 4
- 4
- 3
- 238
- 100
- 72
- 59
- 4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易兴松 戴全厚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3期 925-9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耕地撂荒是多驱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域下的撂荒地生态环境影响具有其特殊性.针对当前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撂荒现象,综述了目前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撂荒地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展望.综合现有研究结果发现:①务农机会成本增加,以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显磊 王剑峰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23年43卷2期 106-1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频繁的人类生产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基岩裸露的石漠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喀斯特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开展,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修复中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微生物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物质循环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喻阳华 钟欣平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5期 5536-55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了解黔中石漠化区不同海拔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var.dintanensis)人工林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其养分循环规律和元素丰缺状况.对顶坛花椒人工林叶片、凋落物和土壤C、N、P、K含量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喻阳华 杨丹丽 等 《广西植物》 2019年39卷2期 143-1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探讨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mum var.dintanensis)衰老退化的原因,实现林分稳定与可持续性经营,该文以开黄花为典型标志的衰老退化植株和正常生长的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业化学和环境矿物学的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立华 农友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9期 7229-72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揭示石漠化生态系统碳储量对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在广西天等县中度石漠化山地,研究了吊丝竹纯林(Dendrocalamus minor D)、任豆纯林(Zenia insignisZ)、任豆、蚬木(Buerretiodendron hsie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康宁 郭文 等 《广西植物》 2019年39卷1期 71-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饲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草地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饲用植物资源,不仅有利于缓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饲草、饲料紧缺的现状,有助于破解"人畜争粮"的问题,而且能够满足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草食畜牧工程建设的需要,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欣平 喻阳华 等 《广西植物》 2019年39卷8期 1050-10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特征,促进火龙果生长发育和品质改良,该研究采用套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与农药、地膜覆盖和无措施五种耕作方式,以每种方式土壤的22种矿质元素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妍 张黎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4期 8774-87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0年以来,国家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开展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2008年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和生产力如何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遥感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总初级生产力(G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旭玲 白晓永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4期 8717-87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与石漠化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定量分析不同岩性下土壤侵蚀与石漠化的关联性,为研究区优化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以贵州省沿河县为例,以Landsat遥感影像、1∶5000地形图、岩性和石漠化为基础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表面分析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威 何峰 等 《生态科学》 2017年36卷5期 138-143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为了解石漠化区退耕还林林分的土壤呼吸动态及特征,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桂西石漠化区银合欢、柚木退耕林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动态特征,银合欢和柚木林土壤呼吸年均值分别为(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文辉 郑威 等 《生态科学》 2017年36卷2期 82-86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石漠化区蚬木林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的测定和分析,研究蚬木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随取样面积增大,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系数从25.64%增至48.48%;土壤呼吸空间变异幅度为46.84%,高于其他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和pH变异幅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仕洪 黄甫昭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年2期 197-20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桂西南石漠化区先锋树种对树冠下其他幼苗生长的影响,采取野外小区试验的方法,对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任豆(Zenia insignis)等先锋树种树冠下的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三树 黄先智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8期 5589-55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石漠化区独特的水土流失作用使该区土壤严重退化,地埂植物作为一种独特的农林复合模式对石漠化区土地质量改善和坡耕地土壤生态修复作用明显,能有效保证坡耕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性能.选取石漠化区3种不同管理方式的桑树地埂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湿筛(Са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显强 曾建军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2期 3902-39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苔藓是荒漠植被演替过程中常见的先锋植物,同时也是极端恶劣环境的开拓者.比较石漠化地区常见的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Schwaegr.)Par.)、反叶扭口藓(Barbula fallax Hedw.)和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东梅 高正文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1期 138-1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结合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展开对全省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滇尔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石漠化敏感性强度达中度以上的区域而积超过50%;受降水量大,紫色土集中分布及地处石灰岩地带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云南省西南大部与东南部分地区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青青 王克林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7期 3629-36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研究区TM影像,结合GIS&RS技术等手段建立桂西北石漠化基础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冗余分析(RDA)研究了不同尺度上桂西北石漠化与相关因子的关系,探索石漠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尺度差异性.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对石漠化分布的影响大于人为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应林 张定红 等 《贵州畜牧兽医》 2019年43卷4期 63-66页
【摘要】 文章介绍了蔷薇属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方法和主要作用,提出蔷薇属植物可作为贵州石漠化生态治理的植物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渊 刘子琦 等 《中国岩溶》 2016年35卷3期 322-331页
【摘要】 洞穴滴水与沉积物中的元素作为环境替代指标,在反映其物质来源以及反演古环境气候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喀斯特洞穴体系中的元素迁移机理,重点对土壤、基岩、滴水中Ca、Mg、S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发勇 熊康宁 等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1期 66-69页
【摘要】 针对石漠化综合治理信息管理滞后、成果共享困难等,基于ArcGIS Engine、Microsoft Visual Studio 和Dream-weaver开发环境,采用C/S与B/S混合结构体系构建石漠化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了系统体系结构、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留兴 熊康宁 等 《家畜生态学报》 2015年36卷12期 60-66页
【摘要】 根据中国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6)、贵州各市(州)年鉴、CNKI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贵州气象局提供的数据等为依据,对贵州各市(区)气候、天然草地面积、草畜承载量、石漠化面积等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贵州草地建植的政策优势、气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显强 谌金吾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54卷1期 31-38页
【摘要】 对强度石漠化区域石生环境30个样点150个样方藓类植物进行调查,共记录石生藓类9科25属55种.优势科为丛藓科(Pott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共17属,41种;优势属为曲柄藓属(Campyulopus)、净口藓属(G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信群 喻林 《贵州畜牧兽医》 2015年39卷4期 30-32页
【摘要】 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畜牧大省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解决农民脱贫致富,实施生态治理,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文章以麻江县为例,探讨了通过草山改良、人工草地建设、粮草套作、果草结合、改变饲养模式等措施发展草地生态畜业,同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凌昌 陈超文 等 《贵州科学》 2015年33卷3期 36-40页
【摘要】 苦丁茶以木犀科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Roxb.) Blume)作为植被恢复树种,开展石漠化生态治理种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苦丁荼(粗壮女贞)在喀斯特山地适应性强,耐贫瘠,生长势强.种植10年的粗壮女贞(苦丁茶)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俊 《农业与技术》 2015年35卷22期 238页
【摘要】 喀斯特高原石漠化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鉴于当地石漠化严重、经济发展落后,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与技术集成仍然是摆在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笔者通过相关研究,对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不同模式与技术集成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丕明 李国平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44卷1期 66-67页
【摘要】 选择石漠化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建始县小西湖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植被恢复为重点,发展种草养畜业,建设水利水保设施,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达到既可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智 周江菊 等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5期 795-797页
【摘要】 三穗县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贵州省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县.近年来,三穗县长吉乡社员摸索出一条符合本乡情况并行之有效的合作社+党支部+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创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域农业新局面,其模式值得借鉴.本文总结长吉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晓 马祖陆 等 《南方农业学报》 2014年3期 368-375页
【摘要】 【目的】研究岩溶高原石漠化地区4种典型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为岩溶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物种的选择与配置、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多变石栎(Lithocarpusvariolosus)、矮高山栎(Quercusm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游萍 张驰 等 《毕节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68-72页
【摘要】 通过对毕节轻度石漠化区域藓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得到藓类植物共10科33属75种。通过对该区域藓类植物的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藓类植物的优势科和属的优势性明显;该区域生长的藓类植物76%属于温带性质的,热带性质的只占2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勇荣 梁文忠 等 《西北农业学报》 2013年22卷12期 68-74页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植被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品质变化的影响,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13种不同植被典型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纤维素分解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及无机磷转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植被土壤的生化作用强度有明显的差异,以乡土树种为优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应林 李仲佰 等 《草业与畜牧》 2013年3期 14-17页
【摘要】 为了选出适宜贵州石漠化地区栽培养羊的饲用木本植物,采集和引进10种植物进行鉴选.经生长性能和适口性等观测,株高、可食产量和冬季移栽成活率的比较,结果为:木豆长势优于其他植物(P<0.05),白刺花和紫穗槐第一年长势差于其他植物(P<0.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池永宽 王元素 等 《广东农业科学》 2013年40卷23期 163-166页
【摘要】 评估贵州省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价值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贵州天然草地,解决贵州的最大生态难题—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参照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以及结合贵州天然草地(≥20 hm2)调查资料,对贵州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游萍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30卷8期 91-95页
【摘要】 通过对毕节潜在石漠化区域苔藓植物的采集鉴定,得到藓类植物共12科36属85种。通过对该区域藓类植物的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藓类植物的优势性明显;该区域生长的藓类植物从整体上来说是属于温带性质的,热带性质的只占了不大的比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香勤 《广西畜牧兽医》 2012年28卷1期 15-16页
【摘要】 2010年,我镇争取到了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在桥皮村开展种草养畜治理石漠化工作,采用“粮退牧进”的方针,大力种植牧草,进行生态圈养牛羊等草食动物,达到农业损失牧业补的效果,保证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艳玲 贺红早 等 《贵州科学》 2012年30卷4期 88-92页
【摘要】 为了研究封山育林对石漠化植被恢复效果,为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封山育林区的植被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前植被总覆盖度为44%,植被种类仅为121种,且生长状况较差;封山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彦光 谢萍 等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年z1期 294-297页
【摘要】 为探索石漠化地区人工草场的营养状况,试验在永善县马楠乡云南半细毛羊原种场分别进行了草场土壤养分、牧草养分测定,并通过饲养试验对草场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发现:随着牧草的生长成熟,其营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如果饲草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高,则其消化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谌金吾 孙一铭 等 《中国岩溶》 2012年31卷3期 259-264,295页
【摘要】 本文通过在石漠化土壤中添加不同配比的城市污泥—粉煤灰混合物,研究其对石漠化区域土壤理化性质、持水性能,及在该石漠化土壤上所种植的高羊茅生长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粉煤灰能显著降低污泥Cu、Mn、Zn和Cd等重金属的含量并使土壤的p...
【关键词】 城市污泥-粉煤灰混合土;石漠化土壤;土壤理化性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深逊 周凯 等 《贵州农业科学》 2009年37卷10期 158-160页
【摘要】 以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为例,分析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对毕节喀斯特地区综合整治利用技术的研究,对解决毕节地区草食牲畜依靠天然草场放牧,天然草场严重超载,草地质量下降,生产能力降低,山区草地退化速度快等问题,提出了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宁晓波 项文化 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年29卷4期 1-6页
【摘要】 对贵州花溪区石灰土及水土保持植物葛藤化学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石灰土pH值为7.98,有机质含量为56.60 g·kg-1.全N、全P含量分别为3.56,0.64 g·kg-1,N和P有效率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0.4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杰易 申明亮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37卷1期 357-358页
【摘要】 以南川石漠化区域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山地恶化原因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因地制宜及综合治理对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勇荣 刘旭辉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36卷29期 12792-12793,12818页
【摘要】 [目的]为了解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磷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平果、宜州等典型石漠化样地采样,分别对不同样地的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全磷、有效磷含量与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