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2
- 1
- 14
- 7
- 4
- 2
- 2
- 10
- 5
- 5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沈姗怡 甘慧娟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2期 459-4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思维特征反映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中医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医思维作为中医文化的核心,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如强调关系与整体性等多种思维特征在中医理念、临床诊疗以及学术研究方面均有体现.中医学的独特优势源于以整体思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淬兰 贾春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1期 87-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临床思维是传承和发展中医的核心内容,对于发挥和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目前研究主要聚焦在理论思辩层面,其中思维方式、象思维与误诊的思维因素是主要研究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思维概念不清,缺乏深化、细化研究,实证研究尚未得到重视等.中医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栗林杰 叶桦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年36卷5期 2606-26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法天则地"以天地为效法对象,本质上是一种法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纲领性思维之一,对中医学基础理论创建及临床治疗产生过重要影响."法天则地"思想在《黄帝内经》中被应用于构建藏象理论、确立诊法和治法等方面,其实践应用主要通过"取象比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淑洁 林雪娟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35卷4期 2034-20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中医思维方式与特征的文献整理分析,探讨中医思维方式及其在中医五大主干课程的具体体现.方法:检索CNK1、VIP建库以来至2018年12月核心期刊上与中医思维相关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对提炼的名词进行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秦禹 张永臣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35卷5期 2214-22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五变刺是指导临床五输穴运用的理论依据之一,文章运用象数思维通过象、数、法时针刺和子母补泻4个方面浅析五变刺主治理论内涵及意义.结合阴阳术数、五行互藏等理论对五变刺主治规律和取穴特点进行分析.分析五输穴经气血流注特点,结合得气、解剖和主治病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祥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年30卷22期 248-250页
【摘要】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的诊疗与救治的学科,是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中医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急救经验和方药,但未能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应用,中医急诊的弱化与衰退与教学密切相关.目前中医急诊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珺 朱章志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年34卷10期 4504-45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脉学的形成和发展与象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观物取象,古人发现了脉象的诊断学价值,推动了脉诊理论形成.囿于脉诊教学难以言传的局限性,取象比类在脉诊的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脉诊客观化的成果至今未能让人满意,制器尚象的思维模式也许可以揭示其所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项鑫 李慧璟 《时珍国医国药》 2020年31卷12期 3027-3029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思维重构的立体多维师承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入学就读于我校中医五年制传统班的110名一年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5人.对照组采用院校教育+立体多维师承培养模式,实验...
【关键词】 中医思维;重构;立体多维师承培养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玉瑞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年33卷10期 4298-43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模式推理属于中医思维方法的范畴,随着中国古代逻辑、思维方法以及中医思维方法研究的深入,中医推理模式的研究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通过对现代有关中医模式推理研究的系统梳理,从推类及推类逻辑、象思维、模式推理、“类”“象”“模式”的关系4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令烽 陈云波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年31卷6期 2060-20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寒、凉、温、热,简称“四气”,被视为以中草药为主的植物药疗法其最根本的4种属性,其内涵侧重于植物药与人体相互作用的效应.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如何把植物药研究进行定量标化分析,进而促进其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这仍然是当前中医药发展倍感困惑的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俊敏 白艳杰 等 《中医药导报》 2019年25卷9期 133-134,141页ISTIC
【摘要】 利用本单位的科研优势和经费优势,采用基于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采用制定科研目标、系统科研方法学习、文献检索学习汇报、课题设计训练、科研实践、文献书写训练等方案,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激发科研兴趣,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砚 王宁利 《眼科》 2018年27卷2期 157-159页ISTICCA
【摘要】 提高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临床医生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对其科研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临床型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培养能发挥其自身优势,是培养其科研思维的最佳方式,本文在以往课题组基于临床需求形成科学研究的体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志其 鲁明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2卷1期 12-14页ISTIC
【摘要】 基于对《内经》理论特色的分析,结合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迟华基教授对于《内经》发展突破点的思考,提出《内经》研究的突破点在于:第一,本体论的还原;第二,思维方法的明确与回归;第三,《内经》中一气运行生成万物生成论模式的发掘与填充;第四,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丰菊 李玉 《眼科》 2017年26卷5期 349-351页ISTICCA
【摘要】 随着医疗教育改革的深化,研究生导师及临床带教老师应逐步改变传统观点,调整培养思路,以重点培养研究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及科研思维为目标,同步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本文以眼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为案例,强调培养专业临床技能与提高科研思维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大立 肖四旺 《中医药导报》 2017年23卷5期 120-12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实践对中医骨伤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将20名中医骨伤科专业学位研究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方式,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实践方法,观察两组学生干预前后临床评判能力及评判性思维变化...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循证医学实践;评判性思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炳辉 谢安木 等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6年52卷2期 247-248,250页ISTICCA
【摘要】 临床理论与科研思维的培养对于神经病学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院多年培养研究生的经验,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法结合专题讲座对研究生临床理论提高的作用,以及早期接触科研和综述写作对培养科研思维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立群 苏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0卷3期 208-210,214页ISTIC
【摘要】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制,症状是病机的外在表征,证候则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其所蕴含病机的统一体.中医辨证诊断的本质是通过症状集合这一疾病的外在表现,推测和判断内隐的病机.“症状群落”概念,是指在同一病证中出现,具有共同病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进 封欣婵 等 《人民军医》 2016年59卷5期 531-532页ISTIC
【摘要】 科研思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研能力之一,科研思维的培养已成为研究生教学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探讨了临床医学研究生加强科研思维的自我培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雅琳 苏成福 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年27卷16期 37-38页
【摘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衡量人才质量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创新思维是创新创业能力的源泉,创业能力是创造性的基础,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环节.文章就此进行了相关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兴红 《北京中医药》 2015年34卷11期 920-922页ISTIC
【摘要】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教学的重点.通过分析我国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教学面临的问题和现状,发现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学生中医经典理论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应诊能力较差,以及教学方法与专业培养脱节等.对策主要包括:确保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苍 《北京中医药》 2015年34卷10期 832-833页ISTIC
【摘要】 医案解析首先应制订四诊信息解析标准、制订以药测证标准;之后选择某一单一病种的全部医案,将每则医案拆分为若干小节,采用封闭式调查问卷对医案进行解析;最后请研究生参加医案模拟测试,将测试结果与标准解析结果对比,发现异同.可以提高研究生对老中医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四海 任真 等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34卷4期 105-108页
【摘要】 为提高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计算思维意识和信息思维意识,提出了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了能满足不同专业需求、分层次、多维度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了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建立了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旨在切实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仟 郭晓慧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3期 1458-14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证统病充分体现了中医以证候为中心的诊疗思维,对于保持和发展中医辨证论治的学术特点及临床优势意义重大.文章梳理了以证统病相关概念,并采用概况性评价方法分析以证统病临床研究的现状及设计特征.发现以证统病尚未形成统一、全面的概念定义,其临床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一鸣 吴佼 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25年41卷1期 90-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医学实验教学是培养科研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为适应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本研究从转变医学实验教学的传统范式入手,依托学科团队优势特色,把长期关注并研究的CD147分子在肿瘤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田友山 导师:许永贵 长春中医学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04年
【摘要】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基础,而中医学是运用中国哲学思维所产生的成熟的科学形式.该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周易》蕴含的直觉思维特征出发,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医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周易》对中医学特殊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煜 刘学伟 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5年33卷1期 22-24页
【摘要】 目前中医皮肤病学人才培养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中医皮肤病学科的实际情况,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思想引领下,从中西医培养模式、临床思维、科研能力、思政元素及国际化体系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举措,为中医皮肤科专硕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琴 任路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2期 852-8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肾脑相关疗法乃临床常用疗法.由于许多学者表示肾虚是导致围绝经期抑郁症(PDD)一系列证型的开端,并特别重视妇女围绝经期(中医称"天癸竭"),认为此为诱发抑郁的关键.脑又为元神之府,性秉清灵,赖以肾中精气不断化生为髓才得以维持并驱使一系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智超 赵进喜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7期 3392-33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赵进喜教授辨证论治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经验,并初步构建其临床思维与方药特色理论模型.方法:采用并行三角互证的聚合性混合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对门诊医案数据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定性研究以访谈法、观察法为资料收...
【关键词】 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行 刘文娜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7期 3753-37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证据"三结合证据体系的提出,是构建体现中药特色评价体系思维方法的重要进步.其中,中医古籍经典中的"中医理论"部分是中医临床证据体系的基石,是提出科学假设的起点和选择疗效指标的依据.文章对中医理论古籍检索策略及报告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明月 杜德峰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1期 161-163页PKUCSCDCA
【摘要】 炮制学科的科学研究之间存在承前启后的内在逻辑,现代炮制科学研究需要继承和借鉴.但是面对海量的现代文献,如何全面了解研究的炮制问题,找出该问题的本质,达到现代炮制文献研究的目的,笔者由此提出"两结合,两开展"的现代炮制文献研究思路和方法,即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辉 李泽庚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2期 482-484页PKUCSCDCA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医药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为传承研究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临床服务能力,实现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更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引领与支撑.目前,中医临床研究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生代力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琳芸 李晓玲 《职业与健康》 2024年40卷17期 2405-240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实习护生家庭动力学与其抗逆力间的相关性,为提升实习护生抗逆力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3年6-11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医务人员抗逆力量表对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实习的护生展开调查,采用S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洁如 何国浓 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32卷3期 67-69页
【摘要】 目的:探讨"精品慕课"联合"翻转课堂"新教学模式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1级在培学员共150名为研究对象.2021级73名为观察组,实施精品慕课+翻转课堂新教学模式,2019-2020级77名为对照组...
【关键词】 精品慕课;翻转课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娲 沈卫东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32卷11期 19-21页
【摘要】 目的:探索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学院选修针灸学课程的五年制学生,随机分为AI辅助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30名.AI辅助教学组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久秀 戴国华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2年40卷4期 58-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临床疗效是中医立足之基,科学、客观的评价中医临床疗效是影响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疗效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效力进行判断、比较、分析,最终得出有效或无效结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运用比较,如疗效评价方案、疗效评价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向阳 罗达亚 等 《生命的化学》 2021年41卷11期 2541-2544页ISTIC
【摘要】 传统的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科研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目标为导向,该研究对2007-2019级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实施了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努力,建立了师生交流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龙 张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12期 5270-52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精准医疗为现代医学研究发展的最新方向,中医自古以来是个体化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亦属于精准医疗的概念,中医的辨证施治是建立在对个体证候特征的认知上的个体化诊疗过程,其与精准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文章基于精准医疗的理念探析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思维创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庆岩 颜培正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7年44卷8期 1629-1630页ISTICPKUCA
【摘要】 自《黄帝内经》首提“七损八益”以来,历代医家对其解释不一,各据其理.至《天下至道谈》出土后,“七损八益”的公认解释定格为房中术,但争论仍未停止,有学者从洛书九数对其展开了新的解释.“七损八益”应指房中术,这与《内经》成书时代背景有关,“七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明 陈家旭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11期 4804-48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药学研究的关键问题,证候体系的复杂性使得其难以用简单还原论指导下的现代医学方法来揭示其科学内涵,蛋白质组学以其整体性、复杂性、动态性、阶段性、稳定性的特点与中医证候的整体观、恒动观、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不谋而合,因此,在揭示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