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4
- 4
- 10
- 8
- 5
- 4
- 2
- 8
- 3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琛 裴丽坚 等 《协和医学杂志》 2021年12卷1期 105-10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一直备受关注,尽管在过去30年间术中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术后30 d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频率和护理强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术后病情恶化.围手术期连续生命体征动态监测有助于医护人...
【关键词】 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设备; 围手术期死亡; 动态预测模型;
【中文期刊】 孜拉来·艾尼瓦尔 周贤惠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2年43卷7期 624-629页 ISTICCA
【摘要】 无症状性心房颤动(房颤)约占房颤人群的1/3,可能具有更高的卒中风险.早期发现无症状性房颤对减少房颤导致的卒中十分重要.随着技术的发展,用于房颤筛查的检测设备层出不穷.各种检测设备各具特点,不同检测设备对房颤筛查的选择十分重要.人工智能对房...
【中文期刊】 沈仲元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31卷1期 24-27页
【摘要】 心电图分析是人工智能自动分析运用最早和最成功的领域之一.要建立具有权威性并能开源或移植的心电数据库、产生优秀的算法,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以及医疗专业人员的合作与磨合,也需要医疗机构、医疗学术和行政部门、科技公司的通力协作;...
【中文期刊】 陈国红 刘安诺 等 《护理研究》 2018年32卷8期 1179-1181页 ISTICPKU
【摘要】 从移动医疗的基本概念,手机短信、智能移动计算机应用程序(APP)、可穿戴式移动设备3种干预形式及移动医疗在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饮食教育、运动指导、服药依从性、并发症观察、心理护理方面干预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改善...
【中文期刊】 史文飞 孙珅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19年40卷12期 10-13,2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足底压力监测系统.方法:足底压力监测系统由穿戴式设备和智能手机App组成.其中穿戴式设备由压力鞋垫传感器、运算放大器、模拟选择器、电源管理模块和NRF52832蓝牙低功耗SoC组成.通过嵌入式程序设计完成足底8个...
【中文期刊】 王冰飞 蒋睿 等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18卷4期 21-26页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对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7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对其中3名老年人在体验智能手环后进行了面对面结构武访谈.结果 ①老年人皆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知觉能力下降;大部分(77.59%)老年人健康意识高,为了身...
【中文期刊】 焦旭东 任郁苗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18年39卷8期 16-19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研制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能够实时监测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医疗的婴童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方法:该设备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MLX90614和红外光电传感器TCRT5000分别采集婴童的体温和脉搏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电路...
【中文期刊】 石波 陈法圣 等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5年2期 95-97页 MEDLINEISTIC
【摘要】 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原理设计了一种反射式脉搏传感器,通过Arduino uno开发板将采集的人体指端PPG信号传输至PC进行脉率变异性(PRV)分析。选择20名健康受试者为对象进行系统测试,同时同步记录心电图(ECG)信号(迪美泰D...
【关键词】 脉率变异性;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 穿戴式智能设备;
【中文期刊】 尹宏曼 王卓群 等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22卷11期 874-877页 ISTICCSCDCA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总结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定义、分类、发展历史、在健康管理领域上的应用现状,对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在慢性病健康管理领域的发展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
【中文期刊】 温龙波 蓝卫忠 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7年19卷4期 198-20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一种能客观监测近视眼相关环境因素的新设备"云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实验研究.研究分两部分.①静态实验:随机选取15个样机,分别在14个测量距离、19种光照强度以及有或无紫外线情况下获取相关数据.以误差最大样机的测量值与真实值...
【学位论文】 作者: 虞诗远 导师:吴翔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卫生信息管理(硕士) 2023年
【摘要】
目的:调查是否使用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频率两个维度对整个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维度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讨对特定慢性病种的具体影响,分析了在不同环境下这些影响的变化。
方法:本文的样本来自美国健康信息国家趋势调查(H...
【学位论文】 作者: 梁嘉欣 导师:黄国志 南方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背景:
中国每年约有25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和750万脑卒中幸存者。他们将伴有长期的功能障碍。步行与平衡功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独立性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因而步行与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被认为是脑卒中后康复的重要内容。目前的研...
【中文期刊】 高媛 周敏 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4年46卷5期 769-775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2型糖尿病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因其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难题.随着移动医疗的兴起,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进步,个性化健康理念的普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发展迅速.可穿戴设备分为医疗可穿戴设备、健身可穿戴设备两种类型,...
【中文期刊】 章浩月 叶红华 《临床荟萃》 2024年39卷10期 945-952页 ISTICCA
【摘要】 心力衰竭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传统的心力衰竭院外管理方式常常受到患者依从性差、专业医疗指导不足以及医疗接触时间及条件有限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长期管理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得益于远程医疗技术的不断完...
【中文期刊】 张格格 胡连信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24年45卷11期 88-96页 ISTICCA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结构、不同驱动方式以及不同训练模式的手部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分析了现有手部康复机器人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刚性和柔性可穿戴相结合、采用新型智能驱动方式和多种康复训练模式是未来手部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中文期刊】 杭岩 黄霖 等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48卷3期 330-334页 MEDLINEISTIC
【摘要】 脉搏和血氧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参数,能够反映生理和病理方面的相关信息.该系统设计了一款基于柔性反射式探头和集成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线脉搏波监测系统,适用于监测人体额头部位的脉搏波和血氧水平.该系统主要由反射式柔性探头、集成模拟前端AFE4...
【关键词】 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 无线传输; 无创脉搏波监测;
【中文期刊】 吴莹玉 王文娟 等 《全科护理》 2024年22卷15期 2802-2805页
【摘要】 通过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概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精神分裂症病人院外监测的实施方式、监测内容和实施效果.目前院外监测的实施方式主要有4类,包括智能手机、网络通信软件、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应用程序;监测内容包括病人声音和头面部特征、活动能力和药物依从性;...
【中文期刊】 文玉婵 《重庆医学》 2023年52卷2期 283-287页 MEDLINEISTICCA
【摘要】 远程医疗管理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节约医疗资源,增加呼吸康复可及性,是传统呼吸康复管理的有效替代方案.远程医疗技术协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自我管理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但其最佳实施方式、平台尚无统一标准,实施过程也受到各种阻碍.随着移...
【中文期刊】 李国勇 夏文龙 等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38卷2期 101-106页 ISTIC
【摘要】 医用穿戴式脑电设备具有硬件集成度高、智能化程度高、便携性好、可长期实时监测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但该产品与传统的脑电图机有很大不同,而且缺少相应的标准、规范,致使产品注册上市、质量控制均存在一定难度.本文从技术审评角度出发,围绕技...
【中文期刊】 赵洁 常红 等 《中华护理杂志》 2022年57卷9期 1141-1146页 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监控,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并对脑卒中预测因素进行有效的整合与识别,是脑卒中防治最重要的工作.可穿戴设备及人工智能算法有望成为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监测及预测的有效解决方案.该文综述了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监测方法、...
【中文期刊】 王安 陶洋旭 等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2年36卷11期 7-12页
【摘要】 目的:研究智能穿戴设备在老年人急救过程中的使用现状,提出将智能穿戴设备与老年人急救相结合的急救模式,为老年人急救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对老年人的急救需求及发展现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引入老年急救体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
【中文期刊】 梁嘉欣 黄国志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年34卷3期 267-27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此技术在临床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方式和价值.方法:选择病程为8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平衡训练,试验组在可穿戴...
【中文期刊】 谭颖 郝红琳 等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9年26卷1期 52-55页 ISTICCA
【摘要】 随着人口增长和平均寿命的延长,医疗模式需要产生相应的变革,慢病管理需要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需要采用更可靠安全的人体数据采集方式,更精准的数据分析模式.帕金森病(PD)是好发于中老年的神经慢性退行性疾病,未来PD管理者可借助互联网进行数据收...
【中文期刊】 刘永凯 孙珅 等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33卷9期 28-31,41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新型婴儿睡眠监护系统.方法 监护系统由婴儿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两部分构成.穿戴设备上集成nrf52832主控芯片、MPU6050加速度模块和DHT11温湿度模块,通过嵌入式软件设计,控制完成加速度和温湿度数...
【中文期刊】 孙小磊 张晖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17年38卷10期 132-13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索“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模式及发展方向.方法:阐述智能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移动医疗、云+大数据等现有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其未来发展.结果: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可以改变健康管理方式,重构就医方式,改善就医体验、节...
【中文期刊】 韦哲 薛翔 等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14卷8期 170-173页 ISTIC
【摘要】 医疗健康设备正向着智能化和便携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可穿戴设备作为其代表,在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对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展开论述,并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定义.将现有的可穿戴设备按形态分为手部穿戴、头部穿戴、下肢穿戴及躯干穿戴四类,并对其...
【中文期刊】 周明璋 张庭旭 等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32卷12期 57-59,79页 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穿戴式心电设备数据传输研究,实现远程医疗测量,实时监控人体心电数据,探索一条医疗检测设备便携化、智能化的医疗测量方法.方法 该系统由心电采集部分,无线传输部分以及用户智能手机组成.心电采集传感器采集用户心电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
【中文期刊】 张海芳 于志峰 《医疗装备》 2017年30卷19期 203-204页
【摘要】 新兴技术与智能可穿戴技术的不断融合大大促使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产品的更新,促使传统医疗模式向智慧医疗模式转变,通过介绍智能穿戴设备定义、特点、在医学中的发展概况,思考智能穿戴医疗设备面临的困境,对如何解决智能穿戴医疗设备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关键...
【中文期刊】 谢俊祥 张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年3期 18-23页
【摘要】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可以直接作为配件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软件支持下感知、记录、分析生命特征,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各类应用软件紧密结合,成为其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
【中文期刊】 孙尚云 林仲志 等 《生命科学仪器》 2015年13卷6期 45-50页
【摘要】 目的:研制一种智慧健身教练系统,让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教练服务,达到科学健身效果.方法:通过实验收集17位自愿者的哈佛登阶(HST)与脚踏车数据,建立不同心肺耐力等级人群(状况分布为不好1人、稍差3人、普通3人、尚好3人、很好7人)运动强...
【中文期刊】 潘铮 廖瑾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年5期 11-15页
【摘要】 智能健康服务,是借助健康检测设备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式。目前国内的智能健康主要是自我管理、群体管理和一体化管理的模式,服务于慢性病患者和老龄人群体。其发展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体系和社区基本公共卫生...
【中文期刊】 陈柏炜 刘静 《科技导报》 2008年26卷11期 81-86页
【摘要】 移动医疗是正在兴起的医学模式.可穿戴式治疗系统作为实现移动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相关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以及治疗机理的不断发现及丰富,各种治疗系统将可能被穿戴于患者身上,承担随时随地的治疗任务,从而开创临...
【中文期刊】 朱佳鑫 牛璐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4年32卷1期 46-50,3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运用智能手机结合可穿戴式设备的生态瞬时评估方法(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EMA)进行自杀想法动态监测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在国内三所医院门诊中招募32名心境障碍且目前有自杀...
【中文期刊】 曾晓圆 梁徽穗子 等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40卷4期 454-461页 ISTIC
【摘要】 在皮肤健康领域中,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在不断发展.基于皮肤面积大、可直接接触的特点,将可穿戴设备应用于无创的皮肤健康监测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利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收集皮肤表面的数据并上传至智能系统,即可做到实时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穿戴设备不仅在...
【中文期刊】 罗晓兰 樊卫国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6年1期 70-7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可穿戴设备以其环境智能感知性、服务连续性、实时性和微环境感知性等优势,为医疗和社会需求提供更多选择和解决方案,有潜力成为现代医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将会改变用户健康数据采集和获取模式、改变用户的医疗健康行为、提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