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1
- 32
- 6
- 36
- 8
- 5
- 3
- 2
- 54
- 8
- 5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胡晓坤 赵越 等 《海洋与湖沼》 2022年53卷2期 330-339页
【摘要】 有害藻华对海水养殖、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灾害.近20年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等甲藻形成的有害藻华在东海海域连年暴发,其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卓平 刘伟杰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3期 211-217页ISTICPKUCSCD
【摘要】 设置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d2+(0、0.2、0.4、0.6、0.8和1 mg·L-1)和Pb2+(0、0.1、0.2、0.4、0.8和1.6 mg·L-1)胁迫处理,检测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生理情况,分析重金...
【关键词】 重金属;米氏凯伦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卓平 刘伟杰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2期 176-181页ISTICPKUCSCD
【摘要】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为生物材料,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Zn2+(0、1、5、10、15和20 mg·L-1),主要测定藻细胞密度、光合色素、光合效率、抗氧化酶类、丙二醛(malondi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世勇 刘希真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4期 5187-51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赤潮的主要优势种.为定量获取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温度生态幅,根据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 μmol m-2 s-1)条件下4个温度水平(18,22,25,28℃)对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林 周艳蕾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9期 3193-32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研究了尿素对我国东海赤潮优势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tema costatum)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和米氏凯伦藻均能在不同比例尿素的条件下较好地生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赟辉 吴婷 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2年33卷1期 72-75页ISTICPKUCA
【摘要】 研究了10种黄酮类物质对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芩素、黄芩苷对海洋卡盾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藻活性大小为黄芩素>黄芩苷;黄芩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春晖 孙世春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19期 5280-52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了锰浓度(10-12-10-4moL/L)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锰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凯旋 谢雅慧 等 《生态科学》 2009年28卷2期 118-12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与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为有害赤潮生物,两者经常形成复合型赤潮.该文设置东海原甲藻的起始密度为400 cells·mL-1,米氏凯伦藻分别为200 c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伟民 杨维东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9年17卷3期 237-24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探讨了温度、pH值、二价阳离子等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sen)溶血毒素溶血活性的影响,分析了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的溶血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室培养米氏凯伦藻的溶血活性约为64.69±6.43 HU L-1,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勇 杨维东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8年44卷6期 1197-12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对近年来引起赤潮,并对其他海洋生物、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米氏凯伦藻次生代谢物溶血毒素、活性氧、脂肪酸和细胞毒素等的产生机制与危害方式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亚 王仁君 等 《生物学通报》 2009年44卷12期 44-46页ISTICCA
【摘要】 为研究多环芳烃蒽(anthracene)和UV-B辐射对米氏凯伦藻(Krenia mikimotoiHansen)的单独效应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米氏凯伦藻为实验材料,蒽质量浓度设为0.00、6.25、11.50、2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宝红 谢尔艺 等 《福建水产》 2015年37卷3期 241-249页
【摘要】 近年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已成为我国海域主要的有毒赤潮藻.仅2012年在我国浙江和福建海域就连续爆发了12起米氏凯伦藻赤潮,造成大量养殖鲍死亡,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人民币.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最新报道,探讨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香芝 王守 等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9卷2期 91-94页
【摘要】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蒽胁迫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及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蒽质量浓度的增加,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且有较强的剂量—效应关系;而抗氧化酶均出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艳平 王圆圆 等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8卷3期 85-88页
【摘要】 以米氏凯伦藻和青岛大扁藻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共培养条件下,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4个梯度UV-B辐射剂量(0.00,0.75,2.25,3.75 J/m2)对米氏凯伦藻、青岛大扁藻种群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中,两种藻竞争力相差不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文隆 王仁君 等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7卷4期 93-98页
【摘要】 采用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生长及其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长时间的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华 杜琦 《福建水产》 2005年4期 22-26页
【摘要】 本文初步研究了2003年5~6月发生于福建连江海域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赤潮.研究发现强降雨、充足的光照、稳定的气温和良好的海况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米氏凯伦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婷婷 史战鹏 等 《卫生研究》 2012年41卷3期 405-40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米氏凯伦藻提取物对3株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分析米氏凯伦藻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威胁.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肺癌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米氏凯伦藻中提取物对3株细胞增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战鹏 刘洁生 等 《卫生研究》 2011年40卷3期 308-31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膜脂对米氏凯伦藻溶血作用的影响.方法 于反应体系中加入外源性卵磷脂、鞘磷脂、L-α-磷脂酸、胆固醇和神经节苷脂等5种膜脂,观察其对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活性的影响;分析溶血毒素对不同动物红细胞的溶血活性,比色法测定不同动物红细胞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桂琴 李晓东 等 《生态毒理学报》 2023年18卷3期 312-325页
【摘要】 近年来我国近岸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藻华频发,给当地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但该藻在海洋生物分子水平上的影响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转录组学分析,探究了米氏凯伦藻对模式生物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文育 关万春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5年2期 419-42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从发现南极臭氧空洞以来,光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便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研究阳光紫外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 UVR)对藻类的影响[1]。众多研究表明,阳光UVR对藻类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如UVR抑制光合固碳和生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东 陈琪 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1年41卷3期 52-59页
【摘要】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及其主要抑藻物质原儿茶酸对典型赤潮藻米氏凯伦藻生长、光合系统PSⅡ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米氏凯伦藻分别接种于含有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和原儿茶酸的f/2培养基中,接种量4.5×104 cells·L-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文俊 冯燕楼 等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7卷2期 101-105页
【摘要】 从有毒赤潮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藻液中筛选分离获得一株对米氏凯伦藻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抑藻菌,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抑藻细菌鉴定为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sp.)D-2.研究了抑藻细菌D-2对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宁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7卷3期 106-110页
【摘要】 从赤潮藻米氏凯伦藻藻液环境中分离得到一株对其宿主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菌.通过16 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该细菌进行种属鉴定,菌株隶属于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研究了副球菌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细菌对米氏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军 宋书群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12期 6429-64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5年4~6月在东海有害水华频发区14个站位采样,通过现场稀释法实验对春季东海水域浮游植物比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比摄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有害水华频发区浮游植物群落以甲藻为优势.浮游植物比生长率在水华爆发前相对较低,平均为1.1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雅柔 岑竞仪 等 《海洋与湖沼》 2020年51卷6期 1402-1411页
【摘要】 凯伦藻属种类广布于世界沿海海域甚至大洋,属广域分布种.该属下多个种类曾在全球近岸海域暴发有毒有害赤潮,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不乏由多种凯伦藻同时混合形成赤潮的现象存在.在2016年香港海域的一次凯伦藻赤潮中,本团队从赤潮海水中分离出了米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颂辉 岑竞仪 等 《海洋与湖沼》 2019年50卷3期 487-494页
【摘要】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隶属于裸甲藻目(Gymnodiniales)凯伦藻科(Kareniaceae).该藻广泛分布于全球海域,是海洋中的主要有毒有害赤潮藻,也是我国第二大灾害性赤潮肇事种.米氏凯伦藻可产生半乳糖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仙玲 陈宪云 等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9年35卷3期 232-238页
【摘要】 探讨米氏凯伦藻培养液(Karenia mikimotoi culture solution,KMCS)及细胞提取物(Cell extracts,KMCE)对胖头鲤(Fathead minnow,FHM)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致死机制.用光学显微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宁 盘训丽 等 《区域治理》 2018年41期 268-269页
【摘要】 比较研究了红螺菌和副球菌对赤潮藻米氏凯伦藻的抑制效果、作用方式及抑藻物质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3%和5%浓度两株茵液对微藻抑制明显,抑藻方式均为间接抑藻.抑藻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温度、碱度耐受性,推测活性物质为非蛋白类.可通过分析抑藻物质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鹏 杨娟 等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3卷1期 46-51页
【摘要】 为分析鼠尾藻中有效的克生物质( allelochemicals),通过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鼠尾藻提取液(蒸馏水及3种有机溶剂甲醇、甲苯、正己烷)对赤潮微藻—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甲醇和蒸馏水提取液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抑制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爱泉 石晓勇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4年41卷9期 896-903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用东海常见的两种赤潮肇事藻种:旋链角毛藻和米氏凯伦藻,采用一次性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两种赤潮藻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力(NR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条件下旋链角毛藻均能正常生长,且生长曲线均符合S-logistic2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宁 郑宁宁 等 《生态学杂志》 2020年39卷7期 2356-236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赤潮藻米氏凯伦藻藻际细菌群落组成,探究了原位营养刺激下藻际细菌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表明:米氏凯伦藻藻际环境以Proteobacteria为主(α-Proteobacteria 48.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易见 颜韦 等 《生态科学》 2016年35卷4期 47-51页ISTICPKUCSCD
【摘要】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多环芳烃葸(anthracene)和重金属镉(cadmium)对该藻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对该藻的生长,多环芳烃葸和重金属镉具有抑制作用,葸与重金属镉的联合则表现为拮抗作用,葸的72hEC50为2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宇婷 孟繁桐 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年28卷9期 1470-1474,14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米氏凯伦藻多糖及其抑制肿瘤血管活性.采用闪式萃取结合酶法制备米氏凯伦藻多糖,其适宜提取条件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温度40℃、酶解pH为8.5、酶用量为2.5%、酶解时间为2h.其提取液经三氯乙酸除蛋白、乙醇沉淀获得米氏凯伦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梁叶 第七届全国生态毒理学大会 2021年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米氏凯伦藻胁迫下褶皱臂尾轮虫的抗氧化响应,消化和代谢酶活性以及营养含量,分析轮虫生理活性和营养含量的变化对其生长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牛小琴 导师:关万春 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目的
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广泛分布于全球海域,是一种典型的鱼毒性赤潮藻。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与其相关的有害藻华(Harmfulalgalblooms,HABs)爆发频率逐渐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大量鱼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正宇 导师:王悠 中国海洋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20年
【摘要】 有害藻华(Harmfulalgalblooms,HABs)主要是指微藻等生物短时间内大量增殖引起的,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结构与功能,还会显著危害以海水养殖等为代表的经济活动,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安全,即会造成生态、经济、健康的三重损失。米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红 导师:关万春 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目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气候变化导致有害藻华(HABs)爆发的频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对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影响,并危害着人类健康。因此,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有害藻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晓东 导师:于仁成 颜天 中国科学院大学 海洋科学 海洋生态学(博士) 2018年
【摘要】 近几十年来,米氏凯伦藻藻华在我国近岸海域频频暴发,致使海水养殖生物,如鱼类与贝类大规模死亡,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其中,2012年福建省米氏凯伦藻藻华暴发,导致大量养殖贝类死亡,经济损失达20.11亿元,引起广泛关注。本实验室前期已经研究了该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宇婷 导师:谭成玉 大连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 海洋化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本文以米氏凯伦藻、小球藻两种海洋微藻为材料,优化了米氏凯伦藻多糖的制备工艺,经乙醇分级沉淀获得微藻多糖,并对微藻多糖进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其对相关蛋白的表达。
通过比较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闪式破碎提取法、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辉革 第三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 2016年
【摘要】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是一种有毒赤潮藻,它能够产生溶血性毒素(hemolytictoxin)和细胞性毒素(cytotoxin),释放的毒素对海洋生物特别是贝类和鱼类有很强致死毒性,可导致养殖鱼类和贝类等生物大面积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