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4
- 1
- 38
- 2
- 1
- 38
- 23
- 19
- 16
- 1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段嘉蕾 梁国玲 等 《中国草地学报》 2023年45卷6期 53-63页
【摘要】 探究施氮量对燕麦(Avena sativa)不同穗位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为高寒区燕麦种子生产和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高寒区推广应用的燕麦品种青引2号(Avena sativa Qingyin No.2)和林纳(Avena sati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宏伟 王淑霞 等 《作物学报》 2006年32卷11期 1642-1648页
【摘要】 本试验以小偃54×8602高代分离品系中的早衰与对照品系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早衰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衰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较低,而且在生育后期下降较快;在整个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令琴 王晓燕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02年18卷4期 24-27页
【摘要】 研究采用Griffing方法Ⅰ,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6个冬小麦品种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平均灌浆速率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和反交(R)效应均不同程度的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孙禄 詹成芳 等 《植物学报》 2021年56卷1期 80-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水稻(Oryza sativa)的高产优质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育种家一直追求的目标.水稻籽粒灌浆速率(GFR)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农艺性状,直接影响籽粒充实度、粒重和米质.目前,快速灌浆的优良水稻品种缺乏,可供育种利用的相关优异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田军 张勇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年22卷6期 1595-16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京2416等7个不同杂种优势群共43份玉米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并明确其籽粒灌浆和脱水速率差异,旨在为选育灌浆脱水快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 表明:(1)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自交系产量平均为4504.29 kg/hm2,其中京7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岩 位东斌 等 《西北植物学报》 1999年19卷3期 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防雨棚研究了控灌对小麦植株体内激素含量与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控水加重,小麦旗叶、根系和籽粒中ABA含量迅速达到高峰,然后快速降低;控水愈重,iPAs峰值和籽粒灌浆速率峰值出现愈早,尔后下降,从而加速了植株衰老进程,导致产量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幸康 高玉红 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44卷6期 1349-1361页
【摘要】 [目的]为探明有机肥对胡麻籽粒灌浆特性调控效应,探索提升旱地胡麻籽粒产量的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定亚26号(V1)和陇亚11号(V2)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三因素裂区设计,以不施肥(CK)为对照,比较分析了羊粪(S1:12500 k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仕林 程宏波 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年40卷6期 201-211,223页
【摘要】 准确模拟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可为调控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基于APSIM模型模拟数据和大田实测数据同步研究旱地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并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分析积温对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影响.APSIM-Wheat模型模拟地膜覆盖和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庆源 陈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4年35卷4期 926-93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明确长期定位耕作模式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可为小麦的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连续14年旋耕(R)、少免耕(S)和隔两年深松+少免耕(SS)3种耕作模式对小麦植株冠层光截获、同化物转运分配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涛 辛雨宁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4年35卷10期 2715-27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究外源脱落酸(ABA)对花后早期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灌浆、淀粉积累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以耐热型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热敏感型品种'先玉335'(XY335)为材料,于2022-2023年在花后6~12d模拟高温胁迫,设置常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宏霞 蔡子平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6期 1477-1479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芩种子的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明确黄芩种子的最佳采收期,旨在为黄芩种子的采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盛花期生长一致的2年生黄芩种株进行挂牌标记,从开花后第4天开始测定籽粒的千粒重及发芽率.结果 两年生黄芩籽粒的千粒鲜重在花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喜 王迪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年24卷3期 854-8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灌浆速率是水稻重要而复杂的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淮稻5号是由7208x武育粳3号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的粳稻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灌浆速率,但其重要的分子特征尚不清楚.对淮稻5号和武育粳3号受精后14d的种子提取RNA进行转录组分析.采...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淮稻5号;转录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婷婷 江苏省植物生理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本文试验于2010-2011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为通过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釉稻)和淮稻9号(粳稻)。通过双向电泳观察花后强、弱势粒灌浆相关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并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本研究表明,超级稻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小所 姚晓华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4年44卷3期 362-3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籽粒大小是影响藜麦产量、商品性和加工特性的重要因素,考察灌浆期大小粒型藜麦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可为大粒型藜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千粒重大于5.0 g和小于3.0 g的藜麦材料各2份,在青海省农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慧莉 陈垣 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3年42卷5期 39-43,49页CSCD
【摘要】 为探讨党参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和种子最佳采收期,本试验以2年生党参为研究对象,对其花朵挂牌标记并定期采样,测定单果种子鲜重、干重及种粒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党参种子千粒鲜重呈"先增后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在开花后第21 d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鑫 佟玲 等 《灌溉排水学报》 2022年41卷6期 12-20页
【摘要】 [目的]从籽粒灌浆特性和源库关系的角度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水分胁迫水平下玉米产量形成机制,为西北地区玉米生产实现节水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2个种植密度水平(7万、9万株/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盛银 钟方旭 等 《实验生物学报》 2004年37卷1期 34-4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对水稻品种中籼8836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化发育阶段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同期籽粒灌浆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开花受精后约在第3天胚乳完成细胞化,花后第5天少数淀粉胚乳细胞启动去核发育过程.核消亡是淀粉胚乳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晓玲 王志敏 等 《植物学报》 2001年43卷6期 571-577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以4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JD 8”、“Jing 411”、“Centurk”和 “Tam 202”)为材料,研究灌浆期热胁迫对旗叶叶片、旗叶鞘、穗下节间、护颖、外颖和芒 的光 合性能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咏 李召锋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8年38卷1期 77-8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用2个品质类型和成熟期不同的新疆主栽小麦品种'新春11号'和'新春39号',分别进行花后灌浆早期高温(花后5~8 d,32 ℃,T1)和中期高温(花后15~18 d,38 ℃,T2)处理,分析花后高温对小麦籽粒发育及淀粉晶体的影响.结果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冰 陈小勤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1期 6863-68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比较脱落酸(ABA)、乙烯利(ETH)、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4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PGR)对水稻生长及籽粒镉(Cd)积累的影响差异.试验采用重金属污染土种植水稻,于分蘖期、灌浆期各进行1次PGR叶面喷施处理,分析灌浆期叶片...
【关键词】 水稻;镉(Cd);生长调节物质(PG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泽 王鹏云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3期 796-8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揭示高浓度O3对冬小麦籽粒发育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通过OTC设置了活性碳过滤空气(CF,4-28 nL/L)、不通风(5H,15-68 nL/L)、环境空气(NF,7-78 nL/L)、100nL/L O3(CF100,96-108 n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钧铭 江立庚 等 《广西植物》 2014年4期 442-4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桂华占和八桂香2个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籼稻花后不同部位器官物质积累、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叶、叶鞘、节间干物质流转存在一定差异,倒2叶鞘对籽粒的贡献超过倒3叶鞘和倒1叶鞘,倒3节间对籽粒的贡献超过倒2节间和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进东 李金才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3年33卷3期 570-57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10~2012年连续2个生长季,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大田试验按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设为氮肥处理N1(10∶0∶0)、N2(7∶3∶0)、N3(5∶5∶0)、N4(3∶5∶2),采用多项式、Logistic方程拟合不同氮肥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玲 王朝辉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3期 4123-41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中品种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累积和转移的差异,对黄土高原旱区作物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的生物量、花前花后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中华 智丽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23期 6504-65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2个籼稻品种:温度钝感型品种K30和温度敏感型品种R21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控温,在水稻灌浆期设置高温(日均温度34.9℃)和适温(日均温度28.0℃)处理,测定不同灌浆时期(5,10,15,20,25d和30d)光合特性、内源激素含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定一 张永清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年15卷1期 28-3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主茎分蘖成穗并蘑型品种临优145、临优2069、临优2018和主茎成穗为主型品种临汾138、临汾139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基因型、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效应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CHEN Ming-can 尚艳菲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8年28卷7期 1448-14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强筋('郑麦9023')、中筋('新麦13')和弱筋('豫麦50')型小麦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它们非叶光合器官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动力学参数、净光合速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非叶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旗叶鞘>穗下节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鹤龄 王润元 等 《生态学杂志》 2008年27卷1期 28-3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2个生长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地膜与露地春小麦地上干物质累积、转运规律.结果表明:与露地春小麦相比,地膜春小麦单株最大叶面积增加17.16%,最大绿叶面积峰值早出现6 d,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高8.97%;地膜春小麦叶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守玺 赵德明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1期 292-3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合理密度是群体高产的基础.在西北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相关指标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临抗2号为材料,在播种量225~450kg.hm-2范围内设6个处理,处理间对应的密度范围为275~516基本苗·m-2.处理间单位面积籽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JIANG Hui 王玉兰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8年28卷7期 1391-139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大穗小麦品种'SN05-3,和多穗小麦‘SN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化学杂交剂BAU-9403对灌浆期小麦库、源、流的影响.结果表明,BAU-9403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率大于95%.异交结实率高于92.5%;BAU-9403能够显著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定一 杨武德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年13卷3期 294-30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研究4种除草剂对2个强筋小麦品种("临优145"和"临汾138")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推荐用量下,除草剂对成穗数、穗粒数和穗长的影响较小,对株高、千粒重、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灌浆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党建友 张定一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7期 1438-144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除草剂(2,4-D丁酯、'巨星'、'世玛'和'骠马')对2个小麦品种('临优145'和'临汾138')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4-D丁酯使小麦灌浆期间旗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鹏 王长发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4期 715-71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用1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从开花期到乳熟末期,对品种间冠层温度进行比较,并对冠层温度与旗叶源活性指标(丙二醛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茎有效绿叶数、顶三叶绿叶面积比率)和库活性指标(籽粒蔗糖合成酶活性、ADPG焦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定一 张永清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1期 85-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强筋面包小麦'临优145'为试验材料,于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钾肥对强筋小麦叶片光合、膜脂氧化及产量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适量施钾能显著降低开花14 d以后旗叶中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强度和MDA含量,并显著提高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学善 朱云集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6期 1265-12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用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较高供氮水平下(施纯氮330kg/hm2)施用低量(S 20 kg/hm2)、中量(S 60 kg/hm2)和高量(S 100 kg/hm2)硫肥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士芳 董树亭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11期 2456-246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在玉米授粉前0~14 d、授粉后1~14 d、授粉后15~28 d 3个时期分别进行遮光处理,研究了弱光胁迫对两个玉米品种费玉3号和泰玉2号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时期弱光胁迫均使玉米产量降低,其中授粉前0~14 d弱光处理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紫燕 李世清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1期 75-7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9430、小偃6号和商188为供试材料,在年均降水量632 mm的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红油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3种基因型冬小麦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遗传差异是控制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主要因素,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期、活跃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鞠正春 于振文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3期 395-3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合速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肥较起身期或挑旗期追肥,改善了小麦旗叶PSⅡ的活性(Fv/Fo)、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量子产量(Ф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宗斌 王小纯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6年30卷6期 991-99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花后根系、旗叶和籽粒内源激素IAA、GA3、ABA和ZR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的内源激素含量对3种氮素形态的响应不同.氮素形态调节籽粒灌浆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富贤 熊洪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5年29卷5期 829-83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传统栽培间稻米整精米率的变异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穗型组合在超稀栽培条件下的整精米率会明显改善,而大穗型组合的整精米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件下的叶粒比和灌浆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