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5
- 2
- 2
- 34
- 3
- 1
- 1
- 1
- 12
- 12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朝晖 朱兵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1期 45-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学是一门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医学,至今仍为人类的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首先从中医学原创的理论体系能够科学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中医理论蕴含的科学原理启发了现代医学新理论的创立以及中医学的整体观与系统医学产生的必然性论证中医学的科学性.其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公佑 马淑然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年36卷5期 2456-24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系统的运行方式在健康状态很难为外界所感知,而当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人体系统的运行方式便会显现.辨证就是在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对人体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不同的辨证方法是着眼于人体不同层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佳茜 史锁芳 《时珍国医国药》 2020年31卷2期 383-385页PKUCSCDCA
【摘要】 系统生物学强调的整体思想与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疾病生物学状态的动态变化、方剂有效成分所对应的基因和蛋白质作用靶点,并根据功能基因的表达决定疾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型以及不同疾病中关键蛋白及通路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少宗 齐向华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38卷6期 503-507,518页ISTIC
【摘要】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冰 《中医药导报》 2018年24卷14期 1-6页ISTIC
【摘要】 从方法论角度剖析自然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系统医学、个性化医学、整体医学等新概念、新思想的本质及现实意义,厘清现代医学近几十年的发展脉络以及未来的走向.自然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循证医学旨在拓展现代医学;精准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晓雄 《中医药导报》 2018年24卷4期 1-6页ISTIC
【摘要】 从阐述生物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生物体内对立制约的调控作用、描述生物体内稳态的和谐平衡、探讨研发新的生物疗法策略4个方面,论述了阴阳学说在现代医学各个分支领域中的运用;阴阳学说已逐渐为现代医学界所接受和应用,可阐述和分析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冰 《中医药导报》 2018年24卷15期 4-8页ISTIC
【摘要】 从方法论角度剖析自然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系统医学、个性化医学、整体医学等新概念、新思想的本质及现实意义,厘清现代医学近几十年的发展脉络以及未来的走向.自然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循证医学旨在拓展现代医学;精准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先照 徐光福 《中医药导报》 2017年23卷23期 12-14页ISTIC
【摘要】 基于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认识,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医学优势和不足,为中医学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沂 王晓戎 等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33卷6期 105-107页
【摘要】 介绍了基于标准化病人(SP)为主的中医学专科专业辅助教学系统的优势,认为建立一个好的基于SP为主的中医学专科专业辅助教学系统,病案选择的标准化非常重要,患者的选择与培训尤为关键,同时还必须全面、立体、多方面地展现所要展示的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Budrys V ; 《European neurology》 2006年55卷1期 4-10页SCISCIE
【关键词】 Famous Persons;Medicine in Art;Nervous System Disease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Smith PE ;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1999年92卷12期 649-652页SCISCIEMEDLIN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青 李小云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3期 1283-12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膝骨关节炎(KOA)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特点,寻找有效的预防手段是遏制其发生的根本举措."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是中医学重要理念,KOA是中医优势病种,但其"未病"至"已病"的生物学基础尚不明晰,缺乏系统的研究策略.因此,文章基于临床指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晨阳 杨向东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2期 764-7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以老年患者多发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由于其年龄和体质的特殊性,不适合强化疗,此时中医药对该病诊疗的介入变得尤为关键,以达成目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亟需实现的目标:长缓解、防复发.中医学认为,白血病病位在髓,精是生化血液的重要物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铭凰 李舒婷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45卷6期 728-7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脑膜免疫细胞紊乱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失调是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进展的关键步骤,其中脑淋巴引流功能受损而引起的细胞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分泌失常是导致脑膜免疫细胞紊乱的重要原因.本文结合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以中医学理论"三焦—营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逄伊然 王琪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2期 668-6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态靶辨治"理论是仝小林院士融合传统中医学生态大系统与现代医学系统分析方法孕育出的一种融汇古今、衷中贯西的新型中医学辨治模式.它将中医的整体调态与西医的精准打靶相结合,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明显的疗效.而该体系中"态"的具体概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高健 导师:倪红梅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从解析中医“平人”内涵入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探究中医“平人维护系统”理论框架及主要内容;结合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因素,分析中医“平人维护系统”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而探究其对现代健康维护的影响及指导价值。
[方法]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侯玉 导师:张昌林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08年
【摘要】 中医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然而由于其自身的语言特点,使得中医理论知识在客观表达上存在一定困难,导致中医领域的信息交流存在很大障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医理论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让计算机也能够“理解”中医,是中医学发展的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慧莹 刘寨华 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8期 858-861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从"因郁致病""因病致郁"角度探析冠心病与抑郁症的共病机制,认为"因郁致病"与"因病致郁"之间的纽带是"郁",气机阻滞是关键.中医学的心藏象涵盖了循环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的多数生理过程及部分内分泌系统功能,心脑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与心藏象密切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俊凯 汪舒云 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18期 1854-1859页ISTICPKUCSCD
【摘要】 "势"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其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中"因势利导"思想,意指人与自然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必然的规律与动态趋向.立足于整体观与恒动观,对"势"的基本定义、思想源流、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概念析毫剖厘,在时空的动态变化中把握整体联系,寻绎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凡 尹刚 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9期 898-903页ISTICPKUCSCD
【摘要】 肿瘤细胞黏附异常是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其中肿瘤细胞的同源黏附减弱、异源黏附增强是导致肿瘤转移的重要原因.慢性应激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联动调控肿瘤细胞的同源与异源黏附而加剧肿瘤转移.结合中医学和西医学对肿瘤转移的认识,认为中医理论中"气机郁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晨 陈彦君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7期 3509-35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系统辨证脉针疗法是齐向华教授创立,滕晶教授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而形成的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针依脉立,以脉调针的针刺方法,脉针相应,以达到客观精准的调节脏腑经络、气血循行,更好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文章将系统辨证脉针疗法从概念、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森林 黄赛娥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4年30卷17期 227-2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属中医学"痴呆"范畴.中医学认为"痰、湿、瘀、毒"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应用芳香类中药清除互结之痰湿、瘀毒是中医治疗AD的重要方法.水通道蛋白(AQPs)参与中枢神经系统(CNS)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臻 叶俏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3期 1107-11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玄府"始于《黄帝内经》,扩充自刘完素,此后在眼科领域多有发挥,陈达夫先生将其融汇于六经并扩充了当代中医眼科证治体系,此后王明杰教授系统性发掘整理玄府学说,指出广义"玄府"是目前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的最细微认识,内寓气血津液精神升降出入的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琦 阮诗玮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9期 4576-45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学的形神观主要有情志、神之用、神之别用以及"形神合一"的学说,但缺乏对身体结构损害和功能状态的系统描述.世界卫生组织研制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主要用以评定功能状况、指导康复诊疗,但缺乏对个人因素即形神观的描述...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形神观;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侠 刘莹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7期 3778-37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五音"一词是初学中医者即会接触到的,在五行学说中它通过五行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关联,但五音对中医学的指导意义在本科教材中未有提及.随着近年来五音疗法研究的兴起,五音的内涵也更显混乱,五音与律调之间的关系是研究者容易忽略的问题.文章从《黄帝内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文 王洋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9期 4707-47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传统文献方法系统梳理"五行颠倒"的源流,深入剖析"五行颠倒"的"倒相生""倒相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以生报克""以克报生"内涵,并从解释人体生理关系,解释人体病理关系,适用于疾病治疗,阐释五脏生理、病理的相互关系四个角度阐述"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莉莉 《河南中医》 2024年44卷7期 1031-1035页ISTIC
【摘要】 营卫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卫二气皆为饮食所化,其精粹部分为营气,剽悍部分为卫气.营气行于脉中,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发挥着营养机体的功能;卫气与营气并行,其行于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发挥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彦宁 郭海霞 等 《国医论坛》 2024年39卷4期 56-57页
【摘要】 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为一种罕见的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属中医学"颤证"范畴.党毓起主任认为该病多为脾肾亏虚,气血生化乏源,脑髓无以充养,痰瘀阻络,内风生动合而发为震颤,故在治疗以补肾健脾、化瘀通络为基本治法.
【关键词】 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颤证;补肾健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惜燕 邢玉瑞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2期 526-5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学缺乏对"神"理论的系统认识.基于文献研究,从含义、分类、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调养治疗等方面,初步构建"神"理论的系统框架.研究发现,其以"脑神""心神""五神""五志(七情)"为主要结构,"元神""识神""欲神"为其说明系统;脑神(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德辰 马友诚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3期 1320-13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五神"即"魂神魄意志",是《黄帝内经》中有关心理的重要理论.笔者通过对《黄帝内经》《脉经》等中医学典籍、同时期的道家典籍及相关道教文献的研读与考证,对"五神"理论的内涵与临床价值进行探析,发现其几乎可囊括现代心理学所定义的各种心理现象,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蓉 朱佩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3期 1061-10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中医学"开玄府,助气化"在临床治疗中的方法、依据及重要意义.笔者提出:人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生命以负熵为食,而玄府是维持人体耗散结构的关键.其依据有三:一是玄府决定人体系统的开放性;二是玄府的开阖启闭维持机体的"负熵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云浩 王洋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1期 34-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西研中"是当前中医科研的主流,构建符合中医内在规律与学术特色的科研体系势在必行.文章基于系统科学视角,总结了目前中医科研发展过程中的五大基本矛盾:自然元整体观与分析还原研究方法的矛盾,形气神一体的生命观与据形为要研究方式的矛盾,虚体思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培屹 张诗晓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43卷1期 107-11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有许多呼吸系统外并发症.肌少症是COPD的常见合并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力下降、耐力下降、肌肉萎缩等症状,是COP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OPD合并肌少症与中医学的痿证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娟 韩凌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43卷2期 236-24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伏邪在中医学理论中释义为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是中医致病的病因之一.伏邪所致疾病具有隐伏潜伏、病程缠绵、暗耗、杂合等特点,但关于伏邪具体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较少.近年来研究发现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TRM细胞)在内伤杂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满天 王成祥 等 《北京中医药》 2023年42卷1期 63-65页ISTIC
【摘要】 辛温药在古医籍中广泛应用于疫病的防治,而对辛温药治疫的机理缺少系统解读.中医学认为疫病病机为正气不足,外感毒邪,兼夹秽浊、热毒等而发病.本文参考古代本草著作,整理具有治疫作用的辛温药,从"辛能行散,温能助阳"的性味理论出发,归纳出辛温药在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荣易 马丙祥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9期 5260-52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神"是中医学中重要概念,与人的生、长、壮、老、已不可分割."神"融合于中医之理、法、方、药之中,形成了中医"精-神-形-华"一体的中医学神识系统,中医"神"理论是中医生命观的高度概括.《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依据其条文分析中医之"神"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凤 李芊芊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9期 5076-50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学第一部临床专著,被无数医家奉为临证圭臬,其中蕴含的临床思维与辨治理论对临床诊疗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创立了"病脉证并治"的诊疗思维模式,以辨病为首要环节,区分外感与内伤,强调辨脉与平脉的诊断方法,注重辨证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云浩 王洋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11期 6214-62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现代化困于科学一元论和以西解中的牢笼不可自拔,其科学性反复遭受质疑.文章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以"象-体"科学为切人点,分析"构建"论下中西医科学形态的多元性.指出中西医在现象-实体、整体论-还原论、关系实在-物质实体、模型论人体观-原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明欣 吴珊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7期 3713-37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命门学说现代研究进展,对命门实质、功能进行总结、分析与思考.目前研究重点有二:一是对命门实质的争论仍在持续,但也在不断发展,发现"内分泌系统""脑""生殖系统"等与命门关系密切;二是命门实质决定功能,重在调节生命机能,涵盖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德辰 马友诚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9期 5071-50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出自《黄帝内经》,提出养生的根本在遵循"阴阳术数之道","数术"与"术数"不同,若表达具体的应用技术须用"数术",表达天地万物背后的数理规律则用"术数","阴阳术数之道"是以"法象符号"进行诠释的,笔者称作"法象符号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