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
- 2
- 1
- 14
- 3
- 2
- 1
- 1
- 13
- 7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母锐敏 王曦晗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23年50卷3期 1324-13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藻类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由多糖、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由于EPS具有独特的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及含有大量官能团等物理-化学特性,使其在污水处理及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祎 许艳婷 《微生物学通报》 2019年46卷5期 1196-12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易培养,生长快且应用价值高,普遍用于生物燃料、医学原料、优质食品源及畜牧养殖业等.近年来,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改造设计、高产藻株筛选、代谢通路基因改造等方法实现微藻产量的提高,而在微藻处理的下游过程的研究与创新不足,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艳婷 李祎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7年44卷8期 1808-18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絮凝功能细菌xn-1对有害水华藻——钼绿微囊藻的絮凝效果,以期为有害水华的治理提供新的选择. [方法]采用涂布划线法从藻际分离纯化絮凝功能微生物;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进化地位;通过不同金属离子确定絮凝机制;梯度醇沉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雨山 王静 等 《微生物学报》 2010年50卷7期 917-92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分离鉴定有絮凝活性真菌,同时对其絮凝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梯度稀释、平板划线、18S rDNA检测等方法分离鉴定絮凝活性菌株.通过高速离心、超声破碎、乙醇沉淀、定性试验等方法确定絮凝活性物质性质.[结果]从渤海湾海岸土壤样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颖 《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年3期 326-327页
【摘要】 分析了油田污水回注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聚驱污水絮凝剂(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以及两者的复配)的使用进行了试验筛选.试验表明,在不同的温度和浓度下絮凝剂处理水的效果不同;单独使用无机絮凝剂所产生的絮体较松散,而且不稳定,加入有机絮凝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静 徐聪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23年47卷1期 104-11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提高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收获效率,文章发现一种通过pH调控诱导雨生红球藻絮凝-气浮收获方法.通过与自然沉降对比发现,在不添加混凝药剂的情况下,调节藻液的pH可以诱导雨生红球藻细胞自发团聚形成絮体,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艳 汪成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9年43卷1期 196-20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分离获得的一株新型自絮凝凯式拟小球藻(Parachlorella kessleri) F01为材料,自养单步培养法为对照,设计两步培养法,研究阶段Ⅰ添加葡萄糖兼养和阶段Ⅱ营养元素限制处理对藻细胞油脂积累及絮凝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血球板计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华 韩佩 等 《生物学杂志》 2017年34卷2期 26-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藻是一类重要的光合微生物,在能量转化和碳循环中举足轻重.目前,微藻生物技术主要应用在固碳控污、生物质能源、食品、医药、饲料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制备等方面.但仍有很多技术瓶颈亟待解决,其中,微藻采收的高能耗是阻碍微藻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庞宁 导师:姜彬慧 东北大学 矿业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硕士) 2016年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从事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学者对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MBF)相关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菌种分离筛选与培养、产絮凝剂条件的优化、絮凝产物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分析、絮凝机理及利用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安定 张义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4年2期 370-3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湖泊沉积物是指湖泊中沉积的物质,湖泊中大量营养盐富集在沉积物中。水体中各形态的磷通过污水排入、地表径流及水生生物残骸等多种途径输入至湖泊,在温度、上覆水 pH、溶解氧及氧化还原电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过一系列变化,其中水体中的部分磷在沉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俊 詹志钢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2年4期 122-1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武汉市综合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絮凝剂产生菌株MBF03,其絮凝率达到90%以上,絮凝效果稳定.通过16S rDNA鉴定,该菌为泛菌属,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为杆状.通过质粒转化与质粒消除试验,初步证实了MBF03菌的絮凝基因位于染色...
【关键词】 絮凝菌;16S rDNA鉴定;絮凝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Axel Llizo Casals 导师:王琛 杨延莲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 物理化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DNA分子可在凝聚剂作用下被压缩成纳米颗粒,实现DNA凝聚过程的可控和DNA凝聚物制备的高效性以及可重复性,是目前基因治疗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选用合适的DNA凝聚剂,并研究其与DNA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基因治疗和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艳丽 闫永胜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8年35卷10期 1616-16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及其产生菌的一些发展概况,列举了近几年一些研究较深入的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的物质属性和化学组成.重点讨论了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的成分分析、絮凝机理以及影响絮凝活性的因素,详细综述了絮凝剂产生菌的遗传学和代谢机...
【关键词】 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絮凝剂产生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少波 刘训理 《微生物学通报》 2008年35卷10期 1621-16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多粘类芽孢杆(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人或动植物没有致病性,某些菌株可产生如抗生素、拮抗蛋白、植物激素、酶、絮凝剂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在植物病害防治以及人和动物疾病治疗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新建 李红梅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08年28卷6期 10-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细菌菌株F78,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测得该菌16SrDNA长度为1501 bp,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EU443097,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与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faecal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祝 胡立新 等 《中草药》 2007年38卷5期 713-7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甘草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烟草等工业.甘草酸废水是在工业提取甘草中甘草酸时酸沉后产生的上清液.废水具有强酸性,而且在废水中含有大量氨基酸和黄酮类物质,其采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CODcr)在15 000m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然 杨朝晖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05年25卷4期 82-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和絮凝微生物的一些发展概况,列举了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微生物絮凝剂的物质属性和组成,重点讨论了胞外絮凝剂和絮凝酵母的絮凝机理,详细综述了絮凝微生物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概况,提出微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晓娜 惠明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5年32卷1期 26-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超高压灭菌的哈密瓜汁中筛选出一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芽孢杆菌.经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测试,初步确定该菌株为Bacillus sp.B53.对此菌产生的絮凝活性成分纯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薄层层析分析表明该絮凝活性物质是聚γ-谷氨酸,产量达到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智 杨勇 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4年16卷5期 442-4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系统研究了从茶多酚工业废液中提取纯化茶氨酸的工艺.采用絮凝、吸附、阳离子树脂交换、重结晶工艺来分离纯化茶氨酸.结果表明,絮凝能有效的去除茶多酚工业废液中的蛋白质等杂质,杂质的去除率为50%;吸附能进一步去除色素、多酚类物质及大分子有机物;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骏 《中草药》 2003年34卷8期 附19-附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絮凝是利用有机高分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身的长链将固液两相体系中的固体颗粒、胶体物质以及可溶性大分子物质"桥联"起来形成大的颗粒聚集体的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清禄 陈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2期 194-1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净化水产养殖水体,减少鱼病发生和污水排放,通过试验比较PFS、PDMDAAC、EM和PFS+PDMDAAC与PFS+PDMDAAC+EM各种净水方法净化鳖池水体的效果.据此建立了各种净水方法影响水体水质的最佳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联合使用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紫鹃 徐桂云 等 《微生物学报》 2001年41卷3期 348-35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从活性污泥里筛选到一株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A25,它能分泌胞外絮凝剂.用乙醇沉淀及Sephdex S-500分子筛层析得到絮凝剂纯品BP25.通过Bradford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硫酸-酚法测定糖,证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庆全 曾庆祝 等 《现代食品》 2018年24期 147-154页
【摘要】 在鱼糜生产过程中,漂洗过程会损失大量水溶性蛋白质,导致鱼糜得率降低.对鱼糜漂洗废水中蛋白质进行回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拟采用罗非鱼鱼糜加工漂洗液作为实验原材料,从海藻酸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旭 李小明 等 《生物技术》 2007年17卷1期 33-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筛选并研究对有毒物质有一定耐受性的絮凝剂产生菌.方法:利用含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Pb2(SO4)3的分离培养基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对所得的菌种进行摇瓶发酵试验,分别考察其产絮凝剂的周期、絮凝活性分布以及对有毒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能章 彭远义 《生物技术通讯》 2004年15卷2期 141-145页ISTICCA
【摘要】 从药用植物中华芦荟组织中分离出一株抗菌内生细菌A11#,该菌产生广谱抗菌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初步鉴定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桂英 张强 等 《生物技术》 2004年14卷5期 65-67页ISTICCA
【摘要】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作为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将其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活性测定,得出了适于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以浓度为1.5%的葡萄糖作为碳源,以NH4Cl 0.06%+酵母膏0.04%相组合为氮源,以浓度0.3%的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浩 田景振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00年19卷3期 176-179页ISTIC
【摘要】 <篇首> 吸附澄清技术是应用吸附澄清剂(又称絮凝剂)对不稳定的胶体溶液或混悬液进行处理,使之澄清稳定的一种新兴制剂技术,在保留绝大多数有效成分(包括有效高分子物质)的前提下,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用于中药制剂的工艺改进及分析,同时可广泛应用于饮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丹丹 《食品界》 2016年10期 104-105页
【摘要】 微生物絮凝剂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剂,是由产絮凝剂微生物在其生长的过程中素分泌出来的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物质,其具有较强的清除污渍、褪色的能力,能够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与传统的无机絮凝剂与高分子合成的絮凝剂,其降解的速度较慢,同时还会释放一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爽 王特 等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5年5期 72-78页
【摘要】 中度嗜盐菌胞外多糖对逆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这种抗逆性的微生物絮凝剂在玉米淀粉加工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盐池底泥中筛选出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16S rDNA鉴定为Halomonas sp.H09;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菌株产生...
【关键词】 Halomonas sp.H09;胞外多糖;微生物絮凝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建勇 于培玲 等 《食品工程》 2015年2期 26-30页
【摘要】 采用蒸汽机械再压缩系统进行二次蒸汽的利用,以换热器进行糖液预热,但接触糖液的换热片上时常出现有絮凝状杂质,需定期清理,严重影响了换热效果和生产效率。通过对絮凝状杂质的基本组成、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杂质中水分含量94.43%,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凯 夏娟 等 《中国科技论文》 2015年24期 2880-2883页
【摘要】 为探究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ZM401的絮凝机理,研究了20种理化因素对ZM401絮凝的影响。结果表明:ZM401的絮凝物质在酸性环境中易降解而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并且对温度不敏感。金属阳离子的添加对ZM401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庆 陈淑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年5卷34期 1339-1340页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产生产特点,结合垃圾填埋技术和渗沥液处理方案,实验研究处理渗滤液,经过多次循环回灌待出水水质稳定后,残液利用絮凝方法和化学氧化方法进一步去除残余的COD、BOD、氨氮、悬浮物(SS)等有害物质,可以达到污水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肃畜牧兽医》 2015年45卷5期 21页
【摘要】 生物絮团技术是在零交换水的条件下,通过人为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的碳氮比(C/N),提高水环境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生物所摄食,起到调控水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振华 井长勤 等 《贵州农业科学》 2014年7期 84-87页
【摘要】 为从微生物中寻求新的抗菌活性物质,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 pH 值、壳聚糖用量和海藻酸钠用量对冷泉芽孢细菌(Paenibacillus algorifonticola)发酵液絮凝除菌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加酸方式和发酵液中碳酸钙含量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凯 谢彩锋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年6期 59-62页
【摘要】 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糖用脱色剂---改性磷酸,即在磷酸分子上接上带有正电荷的氨基基团(-R4N+),加强蔗汁澄清中磷酸钙沉淀的电中和作用,有效将蔗汁中带负电的胶体、色素等非糖份除去,提高澄清效率。试验表明,相对于未改性的磷酸,改性磷酸能更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菊 何春平 等 《中国环境科学》 2013年33卷2期 286-292页
【摘要】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SBR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硝化细菌N4,采用比色法和离子色谱法检测该菌株培养液里残余NO2-含量,可知该菌株的硝化速率达到(52.0±3.5)mg/(Ld).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固氮弧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扩 张秀媛 等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2年5期 146-148页
【摘要】 研究了不同澄清剂对自酿巨峰葡萄酒澄清效果,试验采用了果胶酶、皂土、蛋清三种澄清剂澄清自酿巨峰葡萄酒,使其与酒中的单宁、蛋白质、金属复合物,色素以及果胶质等发生絮凝作用而将这些物质除去,使葡萄酒的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通过采用不同澄清剂剂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超 韩省 等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25卷1期 59-63页
【摘要】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絮凝剂菌株G-203,经16S rDNA测序后鉴定为Klebsiella sp..G-203菌产生的絮凝剂LH 5-2是一种胞外絮凝剂,经组分分析,LH 5-2是一种含有少量蛋白的多糖物质.LH 5-2在pH=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佳堃 孙中远 等 《动物营养学报》 2011年23卷11期 1847-1853页
【摘要】 酵母细胞表达体系具备较为完善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分泌的机制.以酵母为基础的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真核蛋白展示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蛋白质识别、蛋白质的固定化和定向进化研究,成为了蛋白质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根据与酵母细胞壁的外源目的蛋白融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素娟 王长青 等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年27卷7期 591-593页
【摘要】 对筛选的一株絮凝剂产生菌Bacillus TS-1所产絮凝剂MBF TS-1采用UV- vis吸收光谱、FT-IR光谱、糖类颜色反应、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等进行了化学组成分析、表征和理化性质检测.结果证实,该絮凝剂为安全无毒、分子量为105-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