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8
- 7
- 6
- 9
- 4
- 1
- 21
- 11
- 7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韩月澎 邢永忠 等 《植物学报》 2003年45卷7期 825-831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利用240份源于珍汕97B/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连续2年调查纹枯病病级与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叶片长宽等18个株形性状的关系.对株形性状与纹枯病病级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实验结果,只有植株松紧度与病级表型...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株形性状;纹枯病抗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国广泰史 钱前 等 《遗传学报》 2002年29卷1期 50-55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对籼稻窄叶青8号(ZYQ8)和粳稻京系17(JX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分别在杭州和海南岛,采用注射器接种法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并使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共检测到4个抗纹枯病的QTL(q...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抗性;加倍单倍体(DH)群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霄凤 张重梅 等 《西南农业学报》 2016年29卷6期 1315-1322页
【摘要】 为了解四川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为抗性品种合理布局和病害防控提供依据,2009年对187份四川水稻主栽生产品种于拔节期接种了四川纹枯病菌菌株PJ-10,其中12.30%的品种的平均病害级别在5.1 ~6.0,72.7%的品种平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红旭 刘晚苟 等 《南方农业学报》 2012年43卷2期 151-154页
【摘要】 [目的]揭示转基因水稻的纹枯病抗性及其非目标变异性状的遗传特性,为合理利用转基因水稻进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海转A为父本、竹籼B为母本杂交,通过对杂交F1和F2代的抗病性状进行分析,揭示海转A的纹枯病抗性和部分非目标变异性状的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起丽 张建新 等 《种子》 2011年30卷8期 89-91页
【摘要】 收集了河南主栽的20个小麦品种、20个玉米品种,分别接种玉米纹枯病菌进行抗病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未发现对玉米纹枯病免疫的小麦、玉米品种.不同玉米品种、小麦品种对玉米纹枯病的抗性程度不同: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纹枯病抗性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抗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栾春晶 李修平 《农业与技术》 2022年42卷10期 41-43页
【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已成为水稻育种的重中之重.水稻纹枯病是水稻3大病害之一,近年来,纹枯病越来越严重,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的吸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防治效果不佳,造成环境污染,对于高抗品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月澎 邢永忠 等 《遗传学报》 2002年29卷7期 622-62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利用240份源于组合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11、F12),连续两年进行2重复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运用改进的纹枯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调查其纹枯病病级,结合该组合F9群体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运用区间作图法对抗纹枯病QTL...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e L.);重组自交系;纹枯病抗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凤 李钊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年14卷1期 179-1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是一种植物防卫蛋白,可阻止一些病原真菌的侵害.本研究克隆出扁豆PvP-GIP2基因编码序列,构建了受玉米泛素(ubiquitin)启动子控制的PvPGIP2基因表达载体pA25-PvPGIP2;采用基因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伟东 李石初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年10卷4期 566-5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860份玉米材料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玉米纹枯病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在鉴定的860份玉米材料中,没有发现免疫的材料,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的比例分别为3.49%、28.6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修平 马文东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45卷3期 174-176页
【摘要】 [目的]明确寒地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的调查指标及鉴定时期.[方法]利用苗期鉴定法和成株期牙签嵌入法分别于分蘖末期和抽穗期进行接种,并在苗期采用单株病情指数,成株期采用病级、相对病斑长度、病斑长度和绝对病斑高度为调查指标,进行抗性鉴定.[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碧增 李德葆 等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3年29卷4期 322-326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将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H10)和苜蓿β-1,3-葡聚糖酶基因(AGLU)串联构建于一个表达质粒pZ100,经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台北309,获得15个阳性独立转化子.T1代植株经Southern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了水稻基因组;经N...
【关键词】 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转基因水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路梅 张发成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38卷31期 17553-17555,17573页
【摘要】 [目的] 调查金华市主栽水稻品种纹枯病田间发生情况,探讨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明确其经济阈值.[方法] 参照国家水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GB/T 15791-1995)进行病情调查,并测定不同水稻品种的各种产量性状;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会云 冯国华 等 《西北农业学报》 2009年18卷1期 213-216页
【摘要】 2005-2007年对参加黄淮南片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小麦新品种(系)及征集的国内外新品种(系)共计1 629份材料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纹枯病病指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学宁 任丽娟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年16卷2期 373-3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小麦纹枯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土传病害.培育、推广抗纹枯病小麦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普通小麦中抗源匮乏,严重制约抗纹枯病小麦育种的进展.为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纹枯病新抗源,本试验通过人工接种、抗病鉴定方法,在江苏省和北京市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芦江 陈文生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年15卷5期 1113-11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连续3年对240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分析了玉米纹枯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资源较为缺乏,240份自交系中无免疫或高抗的材料,有中抗自交系4份、感病自交系18份、高感自交系2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薛芗 导师:潘学彪 扬州大学 作物学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 2012年
【摘要】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真菌病害,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巨大的产量损失和严重的品质降低。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antifungalprotein,简称GAFP)是从我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曹满 导师:曾任森 华南农业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大量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共生可以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还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耐病力,特别是对土传病害影响最显著。近年来植物的诱导抗性已渐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对AMF的诱导抗性已达成共识,但对其诱导抗病机制的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车克鹏 导师:王斌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基础医学 遗传学(博士) 2002年
【摘要】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最为严重的真菌性水稻病害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危害.过去通常认为:水稻纹估病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然而,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在有些水稻材料中,其纹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小村 李斯深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年6卷3期 276-2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RIL-8群体纹枯病抗性进行QTL检测,检测到一个加性QTL,位于1A染色体上,贡献率为21.57%;检测到4对QTL间互作位点,涉及7条染色体,互作贡献率分别为11.63%、6.54%、14.04%、20.01%,互作总贡献率为52.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晨燕 袁正杰 等 《浙江农业学报》 2016年28卷10期 1730-1737页
【摘要】 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抗性属于数量遗传性状,目前尚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了提高水稻抗纹枯病种质的筛选和研究效率,对水稻离体叶片抗纹枯病接种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更精确的控制,并采用了量化的病情调查方法。取纹...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国娟 袁正杰 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15年1期 97-105页
【摘要】 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多数栽培品种的抗病水平较低,并且抗性差异较小.水稻纹枯病接种和抗性评价体系是培育抗病品种的重要基础.利用植物生长箱的控温、控光和控湿条件以及生长势相对一致的水稻秧苗,对苗期纹枯病微室接种技术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茂 彭华 等 《作物学报》 2013年39卷5期 837-844页
【摘要】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19~24个碱基长度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碱基互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并在多种非生物与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玉米纹枯病胁迫相关miRNA表达调节与功能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伟滔 贺闽 等 《植物学报》 2019年54卷5期 547-5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由真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纹枯病严重危害玉米(Zea mays)和水稻(Oryza sativa)等作物的安全生产.R.solani的宿主范围广且抗源少,加之相关的抗性机制研究有限,导致纹枯病的危害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植物免疫;SKP1-Cullin-F-box;木质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茂俊 高世斌 等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6年39卷2期 139-14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以玉米自交系R15(抗)×478(感)的F2分离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46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666 cM,平均图距11.4 cM.通过麦粒嵌入法对229个F2:4家系进行人工接种纹枯病菌,于玉米拔节期和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丽娟 陈佩度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年11卷1期 108-1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气候的变化,纹枯病在我国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广泛发生,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筛选出可在生产或育种中利用的抗病材料,本试验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79份小麦材料及1份小麦近缘材料荆州黑麦,同时在温室和大田进行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子迎 檀根甲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1期 213-21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运用生态位原理与方法,研究了水稻纹枯病菌的矿质元素营养生态位.结果表明,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和蜡熟期,水稻纹枯病菌矿质营养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2710、0.3865、0.4252和0.4817,即随着水稻的生长而逐渐增大,但各生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湘民 许志刚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8期 3868-38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分批播种、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以及在水稻分孽盛期喷雾拮抗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f7-14 (天然的抗萘啶酮酸菌株) 和B5423-R(Bacillus sub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天述 叶华智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年6卷3期 291-294,3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国内常用的285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纹枯病大田鉴定与评价,未发现免疫材料,抗病材料很少.高抗、抗和中抗材料的比例分别为1.0%、3.2%、13.7%;绝大多数材料属于感病或高感,分别占29.8%、52.3%.株高、主穗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彩霞 张亚芳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年24卷4期 79-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纹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被认为是一种数量性状, 迄今没有发现较高水平的抗源.由于该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腐生性强,寄主范围宽,且病害发生发展受田间小气候影响大,因而抗性遗传研究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斯深 王洪刚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1年21卷5期 1004-100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2 300余份创新种质和引进种质抗纹枯病性进行了自然病地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选择一批抗性好的种质进行了人工病圃鉴定,共评选出高抗纹枯病的创新种质14份,引进种质21份.这些种质都兼抗1~3种其它病害,且综合性状较好,其中创新种质最好,为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良 戴其根 等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6年32卷5期 600-606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采用水培的方法,从细胞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研究了硅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作用.结果表明:加硅处理的水稻叶片硅化细胞和叶片表面的硅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缺硅处理(对照);接种纹枯病菌后,加硅处理的MDA含量总体上低于缺硅处理,峰值尤为显著;加硅处理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梦思 李建文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55卷7期 1710-1712页
【摘要】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苯甲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不同抗性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敏感菌株的EC50在0.2931~0.4035μg/mL...
【关键词】 杀菌剂;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毒力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冬 陈亮 等 《上海农业学报》 2013年29卷1期 5-9页
【摘要】 对1个包含286个个体的F2群体及衍生出的包含121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人工接种纹枯病菌,进行多年多点的纹枯病抗性鉴定.相关分析表明:病级(DR)、病斑长度(LL)、病斑高度(LH)、相对病斑长度(RLL)及相对病斑高度(R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曙 段金廒 等 《植物保护》 2012年38卷1期 76-79页
【摘要】 [目的]从当归内生真菌中筛选抗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有益菌株,并筛选代谢产物中的抑菌活性部位.[方法]采用平板拮抗法对抗性菌株进行初步筛选,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以及抑制孢子萌发法筛选有益内生真菌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凤英 王刚 等 《河南农业科学》 2009年2期 60-63页
【摘要】 分别从兰考、夏邑和嵩县的小麦纹枯病罹病植株中分离鉴定出3株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苗期活体测定了黄淮麦区57个小麦品种对3株不同菌系纹枯病菌的抗性,结果发现,被测品种苗期对3株纹枯病菌的抗性差异明显,不同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丽萍 晏卫红 等 《中国种业》 2008年11期 40-42页
【摘要】 为了明确广西普通玉米区域性试验品种的抗病虫性,作者于2006-2007对19份玉米品种对5种病害1种虫害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筛选出抗大斑病的品种19份,抗小斑病的品种16份,抗纹枯病的品种1份,抗茎腐病的品种18份.抗锈病的品种8份.抗玉米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会云 陈荣振 等 《麦类作物学报》 2007年27卷6期 1150-1153页
【摘要】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近年来中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现状,对该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陈述,并建议在今后的小麦纹枯病研究工作中,应加强抗性遗传机理研究;通过抗源材料的鉴定、筛选,辅以分子标记等手段,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永燕 李平 等 《西南农业学报》 2006年19卷3期 438-441页
【摘要】 测定了LM-3菌株产抗菌蛋白对稻瘟病菌和稻纹枯病菌的平板抑制作用;研究了菌悬液浸种、浸芽和浇苗3种处理下对水稻的生长促进作用和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3种保护酶的诱导表达作用.结果表明:抗菌蛋白对稻瘟病菌和稻纹枯病菌的抑菌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井长勤 陈荣振 等 《土壤肥料》 2004年4期 49-50页
【摘要】 <篇首> 小麦纹枯病又称小麦尖眼点病,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性、气候条件及土壤菌源基数等因素的制约外,麦田的栽培环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迎春 李小湘 等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3年11卷2期 121-126页
【摘要】 将一个2.8kb的CaMV35S启动子/SchiA编码区/Nos终止区融合基因插入到植物转化载体pCAMBIA1301的多克隆酶切位点,得到1个14.6kb的新植物转化质粒pBG1112,用花器介导法转化水稻(Oryza sativa),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