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6
- 13
- 67
- 60
- 20
- 19
- 15
- 81
- 35
- 26
- 18
- 1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程业童 胡爱玲 等 《四川医学》 2025年46卷9期 976-98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sB7-H3)和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3)表达水平对老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57例老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作为老年细菌性肝...
【关键词】 可溶性协调刺激分子B7家族3;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细菌性肝脓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勇 王非凡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4年22卷5期 473-482页ISTICCABP
【摘要】 在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复杂互动如同一场微观战争,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则是这场战争中的关键通信网络.本文综述了QS系统的基本机制、对细菌群体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细菌与噬菌体互作中的重要性.细菌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闪 杨莹莹 等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40卷4期 305-312页CA
【摘要】 生物膜是导致慢性细菌感染疾病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细菌群体感应现象有调节生物膜形成的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使用群体感应抑制剂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本文主要介绍了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作用机理,整理总结其分类;同时,根据群体感应抑制剂的来源简要归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芳 李军 等 《生物学杂志》 2014年4期 77-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 , QS)是一种细菌细胞与细胞间的通讯系统,即细菌通过分泌扩散性小分子信号感知细菌群体的密度,从而引起一组特定基因在转录水平协调表达。大量研究已表明,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细菌多种生理行为和过程,以及与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天震 刘伶普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0年18卷2期 177-183页ISTICCABP
【摘要】 群体感应(QS)是微生物之间的通讯机制,通过信号分子调控基因表达,这种交流可使细菌表达不同的生理行为,包括病原微生物的毒性、对抗生素的形成、生物膜的形成与生长等.生物膜的形成对微生物的代谢、毒力因子的表达等密切相关.群体感应现象与生物膜的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雯 刘岚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年37卷6期 431-43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细菌利用散在的细胞间信号分子产物介导细胞间通讯的这个整个过程被叫做密度感应系统.这些信号分子在细菌基础水平时产生,生长过程积累.当细菌密度达到阈值时信号分子则激活或抑制相关系列基因表达,从而影响毒力因子、生物膜等的产生.在抗生素耐药及多重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燕 王志钢 《生物技术通报》 2011年6期 35-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生物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也称为自诱导,是微生物间通过小分子分泌物(自诱导物)在细胞与细胞之间扩散以感知群体密度,并通过自诱导物的浓度及其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调控整个群体细胞中一系列目标基因表达的一种自我感知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枝花 于鑫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5年32卷2期 128-1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自然界中的细菌大多数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这种存在方式增强了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病原菌的致病性.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菌群感效应(quorum-sensing)是调控生物膜形成和其它生物学功能的机制.细菌能够分泌特定的信号分子并感应它的浓度,当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刚 曹春振 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0年39卷11期 12-17页
【摘要】 细菌素是一种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由核糖体合成的具有抑菌作用的抗菌肽,因此被作为天然、无毒抗菌剂并广泛应用到食品行业中.群体感应是细菌细胞间通过对自诱导物浓度的感知,从而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行为,现已证明乳酸菌的群体感应是细菌素合成的关键调控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腾飞 罗青平 等 《湖北畜牧兽医》 2019年40卷12期 14-16页
【摘要】 从严谨反应的发生及其分子机制,严谨反应影响的生理活动等进行了介绍,并以重要病原菌单增李斯特菌、链球菌等为例,阐述了严谨反应对细菌生长、代谢、致病性等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解析病原菌的环境适应与致病机制及开发新型药物靶标提供帮助.
【关键词】 细菌;严谨反应;(p)ppGpp信号分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胜杰 谢靖 等 《生物技术通讯》 2015年4期 570-573,578页ISTICCA
【摘要】 细菌耐药性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然而,可运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生素却十分匮乏。这主要是因为细菌的耐药机制极其复杂,我们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近几年,多种生物小分子被发现能够使细菌获得广谱的耐药性,并被证明是广泛存在于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水山 黄媛媛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7年29卷5期 697-700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革兰氏阴性菌根据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的浓度可以监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数量变化,当信号分子达到一定浓度阈值时,能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一调控系统被称为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微生物传感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枝花 于鑫 等 《生命的化学》 2005年25卷6期 463-466页ISTIC
【摘要】 细菌群感效应(quorum sensing,QS)是一种细菌种间和种内信息交流调控机制.研究证明,细菌群感效应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某些人体、植物病原菌的发病机制有关,目前它已成为医学、生物工程、农业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望在此基础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艳平 梁志凌 等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7年42卷1期 1-5页
【摘要】 长期抗生素滥用导致了多重耐药菌株及其超级细菌的出现,由密度感应系统调控的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成熟是造成细菌感染的机制之一.自然界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淬灭密度感应系统,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被称为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quorum sensing ...
【关键词】 群体感应系统;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种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琦 梁经纬 等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6年33卷2期 15-21页
【摘要】 在菌群生长过程中,细菌能不断产生化学信号分子并分泌到周围环境中,当信号分子的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可调控菌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如生物膜的形成、生物发光等,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细菌群体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玉彬 张颖 等 《河南农业科学》 2013年12期 16-19页
【摘要】 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分类、群体感应与农业生产及生物薄膜形成的关系等方面对近年来细菌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群体感应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细菌群体感应在农业生产特别是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淼梅 郭思维 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5年24卷1期 58-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多黏菌素B联合新型-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耐多黏菌素B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活性及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卡尔加里生物膜装置测定所有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生物膜抑制浓度(MBIC)和最低生物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金华 葛淑晶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5年35卷10期 1589-15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为人类公共健康带来巨大挑战,群体感应系统(QS)是一种能够感知细菌密度并调控基因表达的细菌沟通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调控细菌基础物质及细胞外蛋白的分泌、影响细菌运动等多种机制对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进行调控,目前,多种天然来源及人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边雯婧 李媚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56卷4期 416-4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细菌CBASS系统(cyclic-oligonucleotide-based anti-phage signaling system)是由环状核苷酸介导的新型先天免疫防御机制.该系统通过cGAS/DncV样环核苷酸转移酶(cGAS/DncV...
【关键词】 CBASS系统;cGAS-STING通路;环状核苷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露露 导师:徐溢 重庆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 2021年
【摘要】 在自然界中,细菌常以细菌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其形成给公共卫生、医疗、环境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开发细菌生物膜的高效检测方法、探究细菌生物膜形成与细菌群体感应(QS)调控的内在联系,寻找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有效策略,已经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米其利 刘文仪 等 《生命科学研究》 2025年29卷1期 77-85页ISTICCA
【摘要】 为探究野火病发病程度对作物叶面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基因功能的影响,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野火病不同发病程度之间植株叶面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并通过PICRUSt工具预测了叶面细菌群落的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明香 导师:宋水山 张志强 河北工业大学 其他 工学生物工程(硕士) 2019年
【摘要】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参与介导革兰氏阴性菌间的通讯,是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中常见的信号分子之一。有证据表明AHLs除了能被细菌感知,还参与调控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裕 罗伟平 等 《广州医药》 2025年56卷2期 216-227页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白头翁汤治疗细菌性痢疾(BD)的潜在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PubChem数据库检索筛选白头翁汤方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冲 郑召君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5年25卷6期 361-370页
【摘要】 发酵食品品质高度依赖于微生物的增殖、代谢活性和相互作用.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作为细胞间或细胞内信息传递介质.信号分子积累到一定水平,可调控细菌生理性状表达,即群体感应(QS)现象.群体感应是广泛存在于各类发酵体系中的一种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雅丽 钟华晨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5年25卷3期 51-63页
【摘要】 以课题组前期筛选的1株高产信号分子AI-2的发酵粘液乳杆菌733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结晶紫染色法探究不同浓度的Mg2+、Mn2+、Ca2+、Fe3+、Na+对发酵粘液乳杆菌733生长量、生物膜产量及信号分子AI-2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云 导师:朱国强 羊扬 扬州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自诱导分子(AI)介导的信号系统。是细菌之间特定的交流方式,即细菌产生信号分子,并将信号分子释放到环境中去,当这些分子的浓度达到与高细胞密度或群体相一致的临界值时,该细菌群体便开始一些特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杰 导师:孟祥晨 东北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植物乳杆菌KLDS1.0391是一株分离自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并且能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素MG)的菌株,其所产细菌素对G+和G-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中存在AI-2(autoinducer-2)介导的群体感应调控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世慧 导师:毛晓华 东南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目的:
分子伴侣/引领蛋白(chaperone/usher, CU)通路是目前为止最普遍最具有代表性的菌毛装配途径,分子伴侣与引领蛋白相互协作组成一种特殊的分泌系统,可以将蛋白分泌至细胞表面。CU通路包括经典型、交替型和远古型三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顾彧 导师:胡荣贵 范礼斌 安徽医科大学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GSTPull-down、免疫荧光、酵母双杂交等技术初步研究自噬受体Optineurin在参与细胞凋亡调控、NF-KB信号通路,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OPTN在青光眼、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翟有朋 导师:周晓见 缪莉 扬州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处在成熟生物膜中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更强,导致抗生素的疗效降低。同时,某些细菌的生物膜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如腐蚀水下管道、造成生物污损等。以群体感应抑制剂(QSI)或QSI类似物为研究靶点来抑制或消除病原菌生物膜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曹珊珊 导师:毛晓华 东南大学 基础医学 遗传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
分子伴侣/引领蛋白(Chaperone/usher,CU)通路是目前为止最普遍最具有代表性的菌毛装配途径,CU通路包括经典型、交替型和远古型三大家族,其中远古型CU通路分布最广,存在于许多重要的致病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黄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秀春 导师:王小如 郑立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 海洋化学(博士) 2011年
【摘要】 由于复杂和特殊的生存环境,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环境中通常与其他生物形成共附生的关系,并形成一套化学防御系统以利于自身或宿主的生存,而所形成的化学防御物质大多具有生物活性,所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化学防御是海洋微生物产生活性物质的主要诱因。但海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秀清 导师:彭华松 上海交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生物化工(硕士) 2008年
【摘要】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根据细胞密度变化进行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生理行为。随着细胞密度增加,细菌产生的信号分子浓度逐渐增加,当信号分子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会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如共生、细菌毒性、竞争、接合、抗生素的产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柳云帆 导师:谢建平 西南大学 药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自然环境中大量微生物处于VB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状态,实验室中微生物的可培养性通常不足1%。造成微生物可培养性低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实验室条件下缺乏细胞间交流的信号因子。过低的可培养性已经成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培岚 导师:宫泽辉 由振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药学 药理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目的: 本课题目的是寻找阿片受体在长期激动后,特异性介导阿片受体磷酸化脱敏的胞内信号分子,以期进一步探讨阿片受体耐受和依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阿片类物质成瘾机制的研究开辟一个新方向。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栾洁 导师: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细菌(GNB)细胞壁外膜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脂多糖(LPS)。由亲水性的多糖(0-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和疏水性的类脂A(LipidA)组成。其中LipidA是LPS中最为保守的部分,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伟 凌保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4年23卷7期 901-9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种内与种间传递信息的重要通讯机制,是细菌感染防治的重要靶点.然而,QS网络复杂多样,信号分子种类繁多,含量低,其检测是QS系统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QS信号分子结构和相应检测方法进行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笑淳 宋凯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24年33卷3期 193-200页ISTICCA
【摘要】 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根际细菌统称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PGPR的应用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助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过去二十多年中,围绕PGPR功能与作用机理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旨在总结PGPR的促生与生防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承海 陈方惠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4年22卷5期 560-568页ISTICCABP
【摘要】 群体感应系统能够使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知并适应环境的应激压力,对其生物被膜形成、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SdiA是Ⅰ型群体感应系统的受体蛋白,能够识别信号分子并调控下游基因,提高大肠杆菌的抗胁迫能力.本文以大肠杆菌工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雅婷 徐凯 等 《工业微生物》 2024年54卷3期 85-92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及机制得到了广泛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单菌的内在调控机制上.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作为一种基于信号分子的细菌通信机制,在乳酸菌生长代谢和抵抗环境应激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乳酸菌中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