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6
- 12
- 2
- 204
- 29
- 9
- 6
- 5
- 151
- 36
- 25
- 23
- 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周登威 《中医药文化》 2024年19卷3期 233-242页
【摘要】 南北朝时期的《范汪方》《深师方》等方书保留了不少与出土秦汉经方高度一致的药方.通过对读出土秦汉简帛经方文献与传世方书,发现形成于秦汉时期的经方并没有完全失传,其精华已悄然汇入经方医学的历史长河,滋养着后世经方医学的发展与创新.经方本身关系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颜 王苏童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27卷9期 75-81页ISTICCA
【摘要】 四逆汤是回阳救逆的代表方,临床疗效显著.系统整理古代和现代文献,对四逆汤的处方源流、药物组成、基原与炮制、剂量和煎服法以及古今主治应用进行考证.结果表明,四逆汤源自《伤寒论》,其药物基原明确,建议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莉虹 黄古叶 等 《国医论坛》 2025年40卷1期 75-78页
【摘要】 半夏泻心汤及类方在肝脏疾病的诊治上疗效显著,不仅能改善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护肝降酶,改善肝功能,抑制肿瘤生长,减少术后复发率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综述了近5年半夏泻心汤类方治疗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伯航 冯惠童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5期 622-628页ISTIC
【摘要】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简称《平三关》)出自王叔和编撰的《脉经》,内含丰富的经方内容,既往认为此篇所涉及的方药已佚不可考,然而笔者在整理宋以前医学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平三关》方药可能以多种形式散落在出土医学文献及存世方书之中.文章以前胡汤、平...
【关键词】 《脉经》;《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经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宁宁 李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8期 62-64页
【摘要】 一贯煎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但未见文献分析报道.此文采用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律计量分析方法,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索1987年—2020年研究一贯煎的相关文献,对文献的发表年代、文献类型,文献研究的疾病分布及药理实验分布方面进行分析统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登威 顾漫 《中医药导报》 2023年29卷3期 189-194页ISTIC
【摘要】 通过比较张仲景学术相关的出土简帛医药文献与传世医药文献,从"善诊脉明气候,以意消息之"的角度,论述张仲景的学术特征及其对早期经方医学的继承与创新."善诊脉"论"诊脉",张仲景之前,诊脉是经脉医学的特征之一,而经方医学甚少诊脉;"明气候"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艳华 宋咏梅 等 《中成药》 2020年42卷1期 227-2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桂枝茯苓丸是仲景治疗妇科病的经典名方,是活血化瘀的良方,被众多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探析经方桂枝茯苓丸中桂枝与芍药的用药规律,进而为临床桂枝茯苓丸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现将知网、维普、万方、读秀期刊数据库中收集的桂枝茯苓丸现代医案建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芳芳 《光明中医》 2022年37卷13期 2317-2319页
【摘要】 为了解越婢汤古代文献的临床应用.笔者查阅大量古代中医文献,通过收集整理,归纳总结了越婢汤的临床应用.结果发现越婢汤可治疗水肿、脚气、肉极、附骨疽、痹证、鼻衄、咳嗽、哮证、偏头风、心痛、麻疹等10多种疾患.越婢汤为仲景经典名方,其在古代临床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耀 张琢 等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1年30卷9期 1-12页ISTICCA
【摘要】 由于经方由药材构成,药材又由成分组成,成分和靶点在靶点数据库中可以建立直接联系.因此先提取经方配方和经方成分;然后进行靶点提取,借助靶点数据库构建靶点筛选模型;最后将不同来源的靶点汇总,计算靶点置信度,绘制经方靶点预测.根据经方到靶点的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惠欣 杨海梅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17卷19期 136-13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以文献检索为基础探讨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特点.方法 检索“知网”数据库,收集1994年8月~2019年8月符合研究的文献,提取中医证型、证候、方药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05篇,病案及临床实验159条;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延龄 宋佳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6卷6期 365-3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文献考据的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对仲景方中药物计量只能用东汉官制进行阐析:东汉、魏晋在官秤以外不存在其他权衡制度,医家无力在官制以外创建另外一种秤两,医家不敢另行官秤以外的任何秤两,医药计量具有高度的历史稳定性,两汉权衡标准相差不大,晋代权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延龄 宋佳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6卷4期 221-2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文献考据的方法分别从还原经方剂量的原貌,探索方药剂量历史轨迹,明确方药常用剂量范围,揭示方药剂量流变化的原因和提高经方的作用效力等五方面对经方本原剂量研究的意义进行了阐析.认为关于经方本原剂量问题的研究,并非仅仅是一个医学史的问题,更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延龄 宋佳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6卷5期 293-2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经方本原剂量指张仲景方的原始剂量,是研究经方应用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目前对此问题的各种研究结果差异甚大.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经方本原剂量问题的源流进行了追溯,认为经方本原剂量之迷失始于唐,延续于宋,加重于明清,迷惑于当代,并分析了人们不能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延龄 蔡坤坐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3卷9期 601-605,6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方药量效关系是中医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方药量效关系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包括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经方本原剂量考证、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研究、证-量-效关系研究、方剂结构与量效关系研究、方药量效关系影响因素研究、随证施量原则研究,以及方药临床用量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巧鸳 李范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年13卷7期 66-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综述近五年经方配伍规律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近五年经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目前主要围绕文献和实验两方面对经方的配伍规律进行了研究,文献研究集中于文献理论的整理和挖掘,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理研究和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海燕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40卷1期 76-78页ISTIC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淡化传统中医思维、单以“记功效”为主的现状,提出了“经典-药-方”三位一体的改革思路,即以强化“中医思维”为核心,打破现有的中药学教学模式,将中药学内容向本草文献和临床方剂两个方面扩展,上联“本草经典”,下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媛 王筠 等 《河北中医》 2017年39卷5期 767-769,773页ISTIC
【摘要】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录的2005-2015年以逍遥散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具体分析了文献数量与发表年份、文献来源数据库、学科分布、被引频次、文献量排在前10位的机构与作者、基金资助等情况.以"逍遥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娟 肖永芝 《环球中医药》 2017年10卷4期 457-461页ISTICCA
【摘要】 《覆载万安方》是日本大型汉方医学全书.书中有丰富的辨治伤寒病证的内容,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外,大量征引了中国元以前医家对伤寒学说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经验进行阐述.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经方的适应病证广泛,辨证明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玉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1卷6期 478-481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喻昌《寓意草》辨治伤寒病证的特色与成就.[方法]通过对《寓意草》各医案进行研读、思考与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总结喻昌辨治伤寒病证的特色与成就.[结果]喻昌对伤寒病证辨证精准;力纠小儿伤寒被误认为惊风之世谬;精解伤寒善后治法;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尚 陈燕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5年47卷3期 380-386页ISTIC
【摘要】 目的:了解桃红四物汤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2014年1月1日-2024年8月13日桃红四物汤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熙钰 孙江华 等 《中国数字医学》 2012年07卷9期 75-78页ISTIC
【摘要】 方药剂量与量效关系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将大大提高中医方药剂量与量效关系古今文献的使用效率,对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互联网在线访问平台,以Ms Access数据库系统建立与经典名方相关的基础研究历史文献数据库,对30首常用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松涛 《河北中医》 2012年34卷3期 439-440页ISTIC
【摘要】 黑水城出土的刊布于《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0册编号为NHB.NO.4979医书7-4和7-5的3则西夏文手抄药方[1],因为文字障碍长期以来不为人知.笔者首次进行释读、考校与整理,认为均为治疗偏头痛之吹鼻方,第2个医方可确定为"荜拨散".此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仇菲 焦拥政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06卷8期 645-648页ISTIC
【摘要】 中药取效与否除了辨证的准确,量是极其关键的影响因素.然而如何用量、怎样把握药量的大小却是临床医师迷惑且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症施量、因人施量等用药方法需要我们更深的研究与更多经验的支持.文章检索近10年经方临床经验文献,采用聚类分析法,对47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妍 陈文强 等 《北京中医药》 2011年30卷8期 638-640页ISTIC
【摘要】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反复发生的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点,以肌肉抽搐和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1],是目前神经内科中仅次于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第三大常见疾病.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癫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仝小林 吴义春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43卷12期 4-6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仲景方由于组方法度严谨、临床疗效确切,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世誉为"经方".但因为年代久远,度量衡屡经变易,代有所改,悬殊极大,后世对经方剂量的折算众说纷纭,历代医家谓之"不传之秘".现就近20多年来对经方剂量的几种主要观点进行讨论、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鲍艳举 花宝金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43卷9期 551-554页ISTIC
【摘要】 <篇首>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一书,是汉前经方治病有效的临床经验总结,即经千百万人体的实验观察,又经几代几十代实践的科学总结.它不但系统论述外感急性病的辨证论治规律,而且亦系统论述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其中亦包括了常见的各种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玮 《河北中医》 2006年28卷3期 234-235页ISTIC
【摘要】 <篇首> 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由胆道细菌感染、结石阻塞、寄生虫、胆固醇代谢失常、胆汁淤积等多种原因引起.该病以右上腹疼痛、压痛、恶心呕吐、恶寒发热等为主症,根据症状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胆胀、胁痛、黄疸等病范畴.近年来,许多临床医生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蕾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29卷1期 33-36页ISTIC
【摘要】 运用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宋代经方医案的学术背景、应用概况,同时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医家运用经方的特色进行重点阐发,以期为经方医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并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苏平 欧爱华 等 《江西中医药》 2016年47卷6期 40-43页CA
【摘要】 目的:收集整理现代中医应用《伤寒论》经方治疗肺炎的文献信息,为临床应用《伤寒论》经方治疗肺炎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关于《伤寒论》经方治疗肺炎的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分析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方治疗肺炎的文献总篇数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会军 杨建宇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09卷19期 160-162页
【摘要】 <篇首>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肾小球基本病变部位在系膜和毛细血管以及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1].发病机制主要与肾实质减少及健存肾小球血液动力学改变、肾小球通透性改变、进行性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彦知 杨建宇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09卷18期 162-163页
【摘要】 <篇首>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剑颖 杨建宇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09卷18期 168-169页
【摘要】 <篇首>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会军 杨建宇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09卷18期 164-165页
【摘要】 <篇首> 心肌病(DDM)是一种由于心脏下部分腔室(即心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病因一般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药物中毒和代谢异常等有关.按病理可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晓东 《国医论坛》 2004年19卷5期 49-51页
【摘要】 <篇首> 仲景之方,以其组方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实用性被称为"方书之祖".但如何准确地掌握其在皮肤病治疗方面的辨证用方规律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发掘.有鉴于此,笔者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有关文献,对经方在现代皮肤病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慧 《国医论坛》 2003年18卷2期 54-55页
【摘要】 <篇首> 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一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1].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经方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其独到之处,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实验工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庆鸿 曾凤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8期 4055-40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芪是现代中医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其扶正祛邪之效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章通过对《金匮要略》吴迁本与邓珍本方剂中黄芪用量的文献考证,提出其量效关系:在《金匮要略》7首含有黄芪的方剂中共有两种用量.用量为三两时主治无形邪气,主要发挥入里补虚、助阳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喜艳 廖若夷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46卷11期 1493-1498页ISTIC
【摘要】 目的:了解苓桂术甘汤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1日—2023年7月11日收录的苓桂术甘汤相关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晓敏 王国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46卷9期 1199-1204页ISTIC
【摘要】 目的:了解当归芍药散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当归芍药散相关期刊论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华君 章金宝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6期 3373-33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经方流传数千年,光芒依然璀璨夺目,乃因其组方精妙,配伍严谨,药少力专,疗效卓著,深得岐黄学子及患者的喜爱.探索经方的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其方法与思路繁多,文章从文献研究的角度进行梳理,从传统经方组方理论、传统文化技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晓丹 毋桂花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0年47卷2期 85-87页ISTICPKUCA
【摘要】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自古以来被誉为“方书之祖”,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祖国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其创立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