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2
- 1
- 33
- 2
- 1
- 1
- 1
- 11
- 5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高鹏飞 刘卫红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年17卷21期 284-2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介绍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文献32篇,对该领域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代谢组学能够揭示中医药治疗疾病过程中生物体系内所发生的代谢物的变化和代谢通路及途径的改变,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宝全 王鹏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34卷10期 21-24页
【摘要】 便秘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研究表明,中风后卧床患者中出现便秘症状的比例约为30%~60%.另有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脑中风中所占的人数比例较大,高达15%~30%,危险性较高,而因便秘致残人数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10%左右.临床上,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勇 李彦文 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9卷4期 68-72页
【摘要】 目前,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NEI网络)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内中西医结合学者发现NEI网络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相互整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学说,并以中医脏腑、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经络与...
【关键词】 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中医脏腑;中药归经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闯北 翟绅 等 《颈腰痛杂志》 2025年46卷3期 437-44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构建并验证循经针刺治疗腰痛的临床预测模型,为循经针刺治疗腰痛的疗效预测提供工具.方法 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以循经针刺为主要治疗方式的347例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43例)和内部验证组(104例).采用单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心月 陈珂逸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37卷1期 28-32页
【摘要】 脉诊是中医诊疗疾病时唯一通过接触人体获得生命信息的方法,是辨病与辨证的判定指标,对于提高临床辨证和指导针灸施术具有重要作用.然早期经典医理精深,所载脉法不一,至今仍未有统一的切脉辨证标准与审脉针灸诊疗体系.该文结合《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中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邓凯文 2013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针灸研究与国际化分会 2013年
【摘要】 目的:通针刺大鼠心经神门与少海两穴,观察其对补阳还五汤成分抗脑缺血作用及代谢影响,验证"穴药"法能研究中药归经及经络脏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栓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针刺大鼠心经的神门与少海;观察补阳还五汤的药效指标及代谢指纹图谱的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天一 海英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36卷4期 616-620页
【摘要】 眼针疗法适应症广泛,尤擅于中风、眩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但目前对眼针疗法的研究大部分只是针对眼针的理论阐释,治疗疾病范围和针刺疗效情况等方面,缺乏与眼周腧穴的比较和联系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分别从经络理论,定位主治,针刺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晶晶 任路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9卷9期 1421-1425页ISTICCSCDCA
【摘要】 脏腑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五脏虚实辨证是《内经》时期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为探究五脏虚实辨证与治疗的内容与特点,将《内经》中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内容虽零散,不成体系,但是均以"四时五脏阴阳"藏象体系为基础,虚实证候的出现多归因于本脏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博 姚泗萍 《中医药通报》 2022年21卷11期 15-17页ISTIC
【摘要】 针灸临床特色"针纠"疗法是在传统中医经穴理论基础上,经笔者长期针灸临床实践所创立的独特针刺法.就具体操作部位和方法而言,分为皮部"针纠"和经筋"针纠"两部分.皮部"针纠"疗法的操作异于常规针刺,不用深刺导气,更不会破皮留创,而是以临床常用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震民 谢俊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4卷11期 12-16页ISTICCA
【摘要】 激痛点在定位和功能上与穴位有高度相似之处,在经络理论指导下的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过程中与激痛点定位一致的穴位选穴总是不可避免,且这些治疗点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肌筋膜疼痛治疗临床中,激痛点选穴已经成为主要指导原则,是传统针灸与现代肌筋膜理论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云飞 冯颜庆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12期 42-44页
【摘要】 全国名老中医张道宗教授从中医学角度,依据脏腑经络理论,分析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多由久病耗损、年高体虚、七情内伤所致髓海不足,神机失用.张老擅以"通督调神,疏通经络"为针刺总则,配合扶正补虚、充髓养脑治其本,豁痰开窍、活血祛瘀治其标,治疗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轶文 丁光宏 《针刺研究》 2006年31卷4期 252-25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传统的艾灸疗法利用艾燃烧过程中的热传导和热辐射来治疗疾病.人体穴位与经络红外辐射强度及光谱特性的检测与分析技术都是应用红外无损伤非接触特点来探索针灸经络的客观规律.人体红外辐射光谱还能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应用红外辐射热像技术可以直观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诸毅晖 成词松 《中国针灸》 2002年22卷1期 62-6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内经>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一个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从而指导针灸治疗.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检验针刺效果和判断针灸禁忌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哲 《中国医药学报》 2002年17卷9期 570-5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子午流注时问针法,是在按时刺灸学术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为序"的"天人合一,内外统一"的思想为指导,以阴阳五行,河图洛书理论为核心,根据人体经络气血的流注规律,结合日时干支,逢时开穴的一种古老的针刺选穴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葭 刘冰 《现代康复》 2000年4卷5期 779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9例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37岁.全部为头CT报告确诊,并是进入恢复期的病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蓓 《现代康复》 2000年4卷3期 446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1资料与方法120例患者男性57例,女性53例,年龄17~78岁,疾病分类见表1.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分为定位、针刺和吸氧三步骤.(1)定位就是用辩证论治的方法选定针刺的经络.患者取平卧位,把听诊器放在经络线上,用特制的叩诊锤在该线上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海媚 陈波 等 《陕西中医》 2019年40卷8期 1112-1115页ISTICCA
【摘要】 探究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在针灸临床取穴与配伍中的应用,通过对标本根结、气街四海历史源流考证,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发现标本根结理论强调了末端穴位的重要性、扩展了按经取穴的范畴,是针刺临床上远近配穴法、特定穴临床运用规律的理论基础;气街四海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梅灵 梁栋富 等 《中医药通报》 2019年18卷5期 20-23页ISTIC
【摘要】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肌瘫痪,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梁栋富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不足为本,外邪侵袭、经络不通为标,治疗上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针药并施,疗效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婧 王培育 等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 2019年17卷3期 181-187页ISTICCSCD
【摘要】 邵经明教授临床行医80余年,针灸技法精湛,临床经验丰富.通过整理邵教授临床医案,总结邵教授的临证经验特点为:重视经络理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用穴少而精,阿是穴、合谷治疗瘿.强调"取穴有主次,施术有先后".治疗痫证分轻重缓急,注重奇穴的特殊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茜茸 韦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5期 564-566页ISTICCA
【摘要】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先后天经络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的优点,适用于各年龄段的人群。随着腹针理论的不断完善,在临床中适应的疾病种类不断增多,目前已经涉及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而且在国外也有对腹针疗法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禹佳 孙鑫 等 《环球中医药》 2016年9卷10期 1206-1208页ISTICCA
【摘要】 《针灸大成》是继《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理论的又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其在诸多方面继承与发展了《针灸甲乙经》所构建的针灸理论体系。本文立足于《针灸大成》原文,从经络腧穴、针刺手法、针刺临证理论、灸刺禁忌等方面对《针灸大成》和《针灸甲乙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嘉琳 蔡圣朝 《江西中医药》 2019年50卷3期 26-27页CA
【摘要】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发作时剧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蔡圣朝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正气虚衰、气血不足为本虚,以外感六淫、瘀血阻络和情志不畅为标实,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以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为总则,针药并施,疗效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菁 肖丽 等 《智慧健康》 2018年4卷27期 31-32,51页
【摘要】 目的 探索Visible Body虚拟解剖平台在《经络腧穴学》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招募未学过《经络腧穴学》课程的湘南学院康复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60名,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演...
【关键词】 Visible Body;虚拟解剖;经络腧穴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敏红 《江苏中医药》 2011年43卷9期 63-64页ISTICCA
【摘要】 针灸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简便安全.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针刺、耳穴、水针、刮痧、刺血、自血、火针、微针、埋线、埋针、敷贴、梅花针、电针、激光针、拔罐、挂针、灸法、足疗等.其在治则上的特点有:注重整体观念,调节脏腑功能;补虚泻实,调和气血,祛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海英 崔敬 《陕西中医》 2011年32卷7期 931-93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眼针疗法是在眼眶周围的特定穴区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1]早在<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2]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晴."指出眼与经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经脉灌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柳 张晓彤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27卷11期 58页ISTIC
【摘要】 武连仲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从事针灸教学及临床研究40多年.武教授学识渊博,医德高尚,善于创新,对经络腧穴有独特见解,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显著.笔者目睹其以五心穴为主治疗痉挛性斜颈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志峰 《河北中医》 2009年31卷9期 1352-1353页ISTIC
【摘要】 <篇首> 2005-07-2008-12,笔者运用针刺治疗中风100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本院针灸科住院患者,男67例,女3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3 h,最长14年;急性期61例,恢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斌 赵建安 《陕西中医》 2009年30卷7期 880-88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物理疗法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的疗效.方法:针刺风池、哑门等穴.配合牵引等物理疗法.结果:总有效率95.7%.结论:针刺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行气止痛.TDP照射与中频电治疗则有利于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水肿;牵...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针灸疗法;颈椎间盘突出/物理疗法(专业);穴,风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云祥 陈贵珍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07年23卷1期 44-45页ISTIC
【摘要】 <篇首> 1 皮部理论1.1 概述皮部是经络系统在皮肤上的分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皮部,就是指人体暴露于外面的最浅部分,即皮肤;狭义的皮部,则是经脉与络脉在体表的分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30卷2期 1-2页ISTIC
【摘要】 <篇首> 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科体系中最具原创性和优势的学科之一,具有历史悠久,理论系统,手段独特,运用广泛,疗效确切等特点.尤其是经络穴位、针刺镇痛和针灸治病原理等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科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对中医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
【关键词】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经穴特异性;项目简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坤 李红珍 《河北中医》 2003年25卷1期 47-47页ISTIC
【摘要】 <篇首> 假性球麻痹即上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常见于双侧内囊血管病变.临床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等特点.笔者根据中医学脏腑及经络理论,针刺舌下治疗假性球麻痹4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峰 《浙江中医杂志》 2003年38卷8期 323-325页ISTIC
【摘要】 <篇首> 穴性,即是腧穴的特性,包括穴位的性质、功能与作用.<灵枢*本输>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就明确指出了针刺必须了解腧穴穴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利岩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3卷1期 80-8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今年我院采用了新版《实验针灸学》(林文注、王佩主编)教材进行授课,以穴位的功能与结构、经穴--脏腑相关、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与影响因素、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针灸的防卫免疫作用、针灸对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等作为主要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 《新疆中医药》 2015年33卷5期 35-38页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针刺肺大肠经穴治疗持续期中度支气管哮喘,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的变化,研究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从表里脏腑经穴互治作用的角度,研究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选穴规律.方法 本课题将选择符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亮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6卷5期 74-74页
【摘要】 <篇首>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又称口眼斜.本症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为中风的主要症状之一,可按中风辨证治疗.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经络功能失调,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田钢 刘自力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30卷2期 75-76页
【摘要】 <内经>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从而指导针灸治疗.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检验针刺效果和判断针灸禁忌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曼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4年18卷3期 271-271页
【摘要】 <篇首> 近年来,临床对内关穴的研究较多,笔者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贵珍 许云祥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2年4卷1期 44-46页CA
【摘要】 目的体现"经络辨证"是针灸治疗腰痛取效的关键,为腰痛临证提供直接的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对<内经·刺腰痛篇>一文的分析,结合腰痛的治疗现状及现代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分析腰痛、针灸、经络辨证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针灸治疗腰痛有其独特疗效,但在临床中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陆 申佩宁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8期 1970-1972页PKUCSCDCA
【摘要】 核技术作为当代最先进的工业技术之一,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在医学领域,核素分子成像表现出对解剖层面目标进行活体、动态、定量可视化的观察,以及对细胞、组织代谢和体内微环境或过程不产生干扰的特点,为阐明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了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