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0
- 40
- 2
- 112
- 12
- 5
- 2
- 1
- 35
- 31
- 18
- 15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杜广中 马颜玲 等 《针刺研究》 2006年31卷4期 239-242,封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调查腹中线色素沉着带现象在妊娠期妇女以及青春期在校大学生中的发生规律和特征,探讨该现象与任脉的关系.方法:采用肉眼观察和测量妊娠期和青春期健康在校大学生之腹中线色素沉着带,统计其色带出现率、色带起点及方向、色带形态、色带长度和宽度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刁利红 杨卓欣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19期 164-16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从整体观出发,立足临床和功能,从一个立体的层面去认识经络,探询冲出"纯"现代研究窘迫的途径.方法:总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对经络研究存在较大争议问题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探讨.结果: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岭 庄永龙 等 《中国针灸》 2003年23卷3期 150-15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络现象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的关系.方法:将传统经络路径与一些先天综合征进行比较.结果:描述中的经络路径与许多多发性先天异常及智力障碍综合征的特征之间存在惊人的对应关系,将二者相对比强烈地提示经络系统很可能存在于人体之中并反映了人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军德 李武 《中国针灸》 2002年22卷10期 667-66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在经络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药物穴位注射后药理效应形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药物对穴位、经络影响特点的讨论,探讨药物与经络现象之间的作用关系.结论:药物应成为经络现象作用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勇 李伟雄 《中国针灸》 2002年22卷3期 173-17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观察到4例肉眼可见的经络现象,3例为肾经,1例为胃经,且与相关疾病有关.颜色变化以深浅为主.随着病情的改善,颜色由暗黑转为黄褐,深色变为浅淡至消失.经络现象是临床疾病的一种病态(理)现象的表现,可以据此诊疗疾病.其颜色与病变脏器的关系难以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军德 李武 《中国针灸》 2002年22卷1期 25-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络实质.方法:从分子解剖学、细胞生理学、细胞药理学等方面已取得成果,多层面分析、探讨.结论:传统中医的经络现象之秘将会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研究进展中得以揭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耀春 王玉堂 《中国针灸》 2000年20卷5期 285-28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早在2000多年前,<灵枢·经脉>就详尽记载了经脉循行、分布走向、经络与病候的关系、经脉的交叉交会、脏腑的络属关系.医疗实践证明,经络学说是朴素的、唯物的、客观存在的.直至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中外针灸学家仍在探索沿用.经络学说不仅与针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正飞 王蕊 等 《吉林中医药》 2018年38卷2期 223-226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对近些年微循环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经络与微循环的相关性,为解释经络现象、揭示经络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Pubme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梦玄 《中医药学报》 2010年38卷5期 148-150页ISTICCA
【摘要】 本文通过光的波粒二象性类推到经络实质上,提出了经络的波粒二象性特征,粒子性即细胞舒缩功能,波动性即机械波与电磁波的协同性,电磁波是启动波,机械波是功能波,它们之间相互协同;经络是多波源的自组织系统,组成经络的每个组织细胞既是波源,又是传导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军德 《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 2007年17卷3期 39-42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对于经络现象的结构实质研究,遇到了困难,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经络结构认识的局限.本文从胚胎发生学的角度,论述经络实质结构的多元性组成,提出经络实质结构的多元性假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洪钦 谢树森 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7年26卷5期 340-343页
【摘要】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无外源干扰的条件下,对人体经脉线和腧穴的红外辐射强度及其时间相关性进行研究.实验观察到人体体表存在循经红外辐射现象,其辐射强度具有一定的时间节律;对人体腧穴与非腧穴区域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腧穴热传递沿经脉线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卫 鞠传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3卷4期 171-174页
【摘要】 经络的特异实质结构至今尚未探明,但已初步研究掌握了经络现象的规律性.古代和现代对于经络的研究常有黑箱方法的一些最基本特征.现代系统科学的黑箱方法,不是直接考察经络的内部结构,而是利用外部观察和试验来考察经络系统的输入输出及其动态过程,研究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莹莹 杨金生 《医学与哲学》 2010年31卷3期 63-65,79页ISTICPKU
【摘要】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古人通过对经络现象客观存在的解释,逐渐认识腧穴、经络,并发展为经络学说.应正确对待不同时期的古代传统文化对经络学说形成的影响,认真区别"经络"现象与经络学说,正确认识古代经络学说的精髓所在,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永红 《世界中医药》 2010年05卷4期 236-23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在现代生理学基础上建立经络实质模型及运行机制.方法:通过分析古今有关经络与脑的关系的研究,结合现代生理学大脑功能分区及其作用,在现代脑功能成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经络实质的自我认知功能及其运行机制,并用之解释传统经络理论及经络现象.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勇 杨传标 《世界中医药》 2010年05卷5期 349-350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循经感传现象是指在针刺治疗过程中,针刺"得气"之后,其"气"可以向远位传导,且传导路线与传统之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现象[1].循经感传发生时,其感觉是主观的,但感传发生的原因是客观的.我们认为循经感传这一经络现象实质上是循经络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印大中 赵林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11卷5期 670-6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由于没有明确、独立的解剖结构,经络的生物学本质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针灸等防病治病机理仍是中西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不解之谜.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衍变,尤其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植物信息传导系统,即所谓"植物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立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26卷5期 925-9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国内外经络实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注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经络现象、针灸临床、现代研究成果以及各种假说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认为各种研究成果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并从哲学、中西医学和多学科的角度,提出与经络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及其组成的耦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琪 蒋红芝 等 《针刺研究》 2008年33卷1期 17-2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Ca2+和组织氧分压与经络现象之间的联系.方法:波尔杂交母山羊10只,用盐酸氯丙嗪(0.85 mg/kg)镇静后,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 200μL,0.05 kg/mol)络合穴区局部组织Ca2+,用新型组织氧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旭 裴景春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25卷4期 687-6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经络实质的研究中,无论是从组织形态上还是物理化学角度都没有发现经络实质结构.本课题从经络可以用逻辑思维模型阐述的观点出发,运用数学方法,系统地对《内经》等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经络与穴位、脏腑、气血、病症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的合理性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瑞玲 张仁 《中国针灸》 2007年27卷1期 69-7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概括古人对经络实质的认识、现代研究对经络循行轨迹上的现象和经脉一脏腑相关的共识.通过分析经络实质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认为应该从中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建立客观评价标准、着眼于指导针灸临床,才能真正找到经络实质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芳 黄光英 《针刺研究》 2007年32卷4期 281-28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经络实质是生命科学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近年来众多学者试图从物理、化学、生物、中医和现代医学等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各种经络现象.经脉循行线上的物理探测结果表明了经络具有电、热、声、光、磁、同位素的循经移动等生物物理学的特异性.经脉线上的化学物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兴中 缪金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15期 17-1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分析针刺"得气"(气电波)与经络的关系.方法:根据作者的长期研究结果,具体解释气电波的概念和机制,以及其与经络的关系.结果:针刺"得气"是一种具有物质形态的电磁波的发生、传播和吸收现象,这种与气行现象相联系的电磁波,叫做气电波.气电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琪 蒋红芝 等 《针刺研究》 2006年31卷3期 156-1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Ca2+与经络现象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新型Ca2+生物传感针,实时、动态观测Ca2+在山羊膀胱经腧穴以及非经穴上的分布特性,取"肝俞""大肠俞""关元俞"及各穴旁开3 cm处为测试点,共记录3 min.结果:山羊膀胱经腧穴的C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新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21期 189-19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从中医经络学说方向探讨被认为是绝大部分组织再生的本源组织特异性干细胞与中医经络系统的联系.方法:参阅<黄帝内经>、<难经>、<奇经八脉考>等中医经典理论著作及现代经络理论著作,从中医经络学说方向揭示干细胞巢在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用实验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鸿谟 《中国针灸》 2005年25卷1期 49-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分析营气流注理论及其实际意义.方法:以<内经><难经>和历代注解为依据,对参与营气流注的经脉数目及其骨度分寸,营气流注说与实际呼吸脉动比例,人体心率脉率、呼吸次数比较,营气流注说与早期经脉理论比较,营气流注说与周天度数比较等进行分析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雪梅 《中国针灸》 2005年25卷3期 194-19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相关性.方法:用TZ-01型腧穴电阻测定仪观测60例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60例胃脘痛患者均在脾、胃经特定穴出现电阻失衡,足三里电阻失衡最显著.不同证型间经穴电阻失衡反应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志波 《针刺研究》 2005年30卷2期 102-105,10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经络温度现象的结构和功能基础,探讨循经高温线的形成机制,了解经络现象的实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16只,应用红外热像仪寻找和定位温灸家兔"后三里"穴后诱发出的循胃经高温线,对高温线上和经线外组织进行取材,观察和比较经线内外乙醛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传亮 张永树 等 《中国针灸》 2004年24卷8期 559-56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验证"外周阻断"的观点,为阐明经络现象的机理和经络的实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对59例患者在针刺昆仑穴的同时按实验要求依次压迫承扶、肾俞、膈俞,以压迫3穴旁开1cm处作为对照组,采用TCD观察压迫前后及解除压迫后对椎动脉血流变化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定忠 傅松涛 等 《中国针灸》 2004年24卷11期 773-77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多种方法检测可见的经络现象、经络感传现象的特殊规律,证实经络的客观存在,把握经络研究方向.经络存在着先天因素,基因决定着经络的表达和循行规律.通过感传现象的现代研究证实,经络具有声、光、电、热、磁、核、体液及化学离子等循经优势扩散的特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健民 《医学与哲学》 2004年25卷10期 41-42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经络研究中,走过了一条十分壮观而曲折的道路.张先琳先生将这段历史归类为四个阶段[1],即寻找经络解剖结构、探讨循经感传、对已知"结构"未知"功能"的经络现象进行现代生理学研究、电磁驻波耗散结构与经络现象对应性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茂峰 辛绍祺 等 《中国针灸》 2003年23卷11期 661-66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腋路臂神经丛阻滞病患的良导络值变化.方法:以20位麻醉病患为受测者,在右侧腋路臂神经丛阻滞前后分别使用SD-802P良导络经络检测系统测量纪录手足左右24个代表点电性数值.结果:接受腋路臂神经丛阻滞患者之良导络值并无显著变化(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诗川 《中国针灸》 2003年23卷8期 481-4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络研究的正确方向.方法:本于中医唯象思维结合经络的现代研究,分析研究经络实质具体性地归属某一种解剖关系的不合理性和经络现象与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关系.结论:经络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功能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英茂 田嘉禾 等 《中国针灸》 2002年22卷9期 603-60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实现示踪剂循经迁移线的三维断层及透视观察.方法:志愿者下巨虚穴位点注18F-FDG,PET采集腿部透射及发射图像,对透射及发射图像进行融合并重建融合后的透视图.结果:融合后的三维断层图,实现了循经迁移线的空间定位显示,但无法看到完整的...
【关键词】 经络/放射性核素显像;经络现象;经络线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平平 《中国医药学报》 2001年16卷3期 55-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建国以来在党的政策扶持下,中医特别是经络学说越来越受到重视.1956年"经络实质的研究”被列入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1964年中医研究院成立了针灸经络研究所.特别是当针刺麻醉成功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之后,1986年"十四经的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锐红 许金森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40卷7期 21-24页
【摘要】 通过阐述肥大细胞及P物质在机体疾患状态时敏化腧穴处和针灸腧穴后局部组织之间的变化及其联系,并结合经络感传现象,探讨肥大细胞及P物质与经络的关系.并推测肥大细胞与P物质对经络现象的影响,以此协助明确经络感传机制的研究,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手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健民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35卷6期 748-749页
【摘要】 “透天凉”是通过针刺操作,至患者自觉某一局部或全身有凉感的一种针刺手法,有泻阳退热作用[1].循经感传是指用针刺反应沿经脉路线传导,并能通过大脑感知的经络现象[2].笔者在临床中将“透天凉”手法与循经感传结合,即在进行“透天凉”操作时一旦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天成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3期 97-98,102页ISTIC
【摘要】 目的:寻找经络的解剖结构。方法:通过分形理论建立神经、血管等结构的数学模型研究经络现象。结果:利用分形法则模拟的图形与人体微观结构形态有一定相似性。结论:建立完整人体微观结构数字化分形模型对经络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天成 耿欣欣 等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10卷10期 81-84页ISTIC
【摘要】 目的:使用分形理论研究经络的体表循行描述经络现象;方法: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经络图中手少阴心经的穴位分布数据,使用Visual C++ 6.0软件调试程序进行模拟;结果:绘制出经络的分形构型图像并经Matlab校验;结论:经络是古人认识人体生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倩 王卫 《天津中医药》 2014年31卷4期 247-250页ISTICCA
【摘要】 经络理论在不同医学中有各自的特点,根据文献资料分析,经络现象的发现、理论形成、循行走向等多方面的比较,泰医与中医经络很相似,而实际上它们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汇成 郭霞珍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2年31卷6期 638-641页ISTIC
【摘要】 经络是生命信息能量谐振通道,只要介质的谐振频率相同,都可让此频率的信息能量通过,而不需要有形通道,这就是解剖学上找不到经络的原因.用检测能量的仪器如热像仪等可测量经络中的能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显示经络.生命信息能量的载体是远红外电磁波,显示远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