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616
- 930
- 419
- 151
- 16
- 1636
- 895
- 731
- 638
- 405
- 934
- 842
- 556
- 489
- 47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丁子桐 熊海霞 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9年29卷4期 28-3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和湿热痹病/证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复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在此基础上复加寒湿、湿热刺激建立寒湿痹及湿热痹病证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旺建伟 张秋樾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6年32卷9期 1198-120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进行中医药研究比较理想的技术平台。目前,诸多学者在现代医学疾病动物模型基础上结合病因制作病证动物模型,制备了适宜的相应的肠易激综合征病证结合模型,体现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辩证优势,促进了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但仍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芳国 张世鹰 等 《中成药》 2016年38卷7期 1618-16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医药领域中正在积极探索的研究模式之一,也是构建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是“以人为本”的诊疗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表现形式.将此理论其用于流感动物模型建立能更好地服务临床.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阳 许良葵 等 《中国药房》 2015年28期 3915-391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尼索地平控释贴剂(NCRP)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方法:将SHR随机分为贴剂(NCRP)组和片剂(尼索地平片)组,每组6只,植入微透析探针,按尼索地平计每只给药5 mg。收集给药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臧彦楠 方翼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年2期 146-1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肠促胰岛素是一类在食物刺激下由肠道L细胞分泌并能促使胰岛素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可以为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治疗和...
【关键词】 肠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红宇 王永庆 等 《医药导报》 2014年6期 699-70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应用药动学与药效学( PK-PD)结合模型,研究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的药动学与药效学过程。方法给10例健康受试者静脉滴注雷贝拉唑20 m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雷贝拉唑浓度,DAS 2.0版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同时监测2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欣怡 陈渊成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2年43卷3期 260-2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降低Hcy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大鼠急性蛋氨酸(Met)负荷作为药理模型,就丹参水溶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salA)对大鼠血浆中Hcy调节作用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发现1,2...
【关键词】 丹酚酸A;同型半胱氨酸;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乐 狄留庆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2年14卷4期 1824-183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点,使得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体内过程、生物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多组分PK-PD结合模型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对阐明中药复方本质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琨 陈渊成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8年39卷5期 422-4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一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揭示替米沙坦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时程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形成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 ms/(kg·day)、8 mS/(...
【关键词】 替米沙坦;胰岛素抵抗;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建勋 李欣志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8年33卷14期 1772-177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性研究,结合有关中医证候模型的文献研究,分析现有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的概念,并对其町能的应用价值进行评述.提倡用临床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科学规律及其演化过程,并对病证结合模型动物进行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束云 李连达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年24卷11期 1405-140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中药体内代谢过程、药物效应及二者联系的有效工具,对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用药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PK...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耀 马纪 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5年21卷6期 717-72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很多越冬的生物会产生抗冻蛋白,这些抗冻蛋白能够吸附到冰晶的表面改变冰晶形态并抑制冰晶的生长.抗冻蛋白在很多生物体内都被发现,不同的抗冻蛋白结构差异非常大.目前的一些研究揭示了几种抗冻蛋白的结构,并提出了抗冻蛋白与冰晶的结合模型,但是还没有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琼 冬雪川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4年39卷5期 366-36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Beagle犬体内蝙蝠葛苏林碱(DS)和蝙蝠葛碱(Dau)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方法通过测定给药后Beagle犬体内的血药浓度并以给药后的Q-Tc间期延长率作为效应指标,采用Sheiner等提出的PK-PD结合模型...
【关键词】 蝙蝠葛苏林碱;蝙蝠葛碱;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立群 俞卫锋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2年23卷6期 624-6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曲马朵在小鼠体内镇痛作用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药效-药代结合模型,以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后扭体反应次数为镇痛效应指标,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间隔及不同给药剂量下的镇痛百分率,测定时-效、量-效关系,进一步求时间-体存生物相当药量曲线及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军 孙苗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0年16卷1期 36-4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SGI图形工作站上,用同源蛋白结构预测的方法,建立了2株中和性抗hTNFa小鼠单抗(1G3E6,3F6A10)可变区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在实验研究2株单抗表位特异性的基础上,根据2株单抗与hTNFa分子表面的形状、静电性、疏水性、氢键等性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冠成 陈光耀 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8卷5期 88-92页ISTICCA
【摘要】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实验研究中,复制接近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基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病理和中医证候变化,当前的模型复制方法主要包括疾病动物模型与病证结合模型两大类.疾病模型主要包括胶原诱导性模型、佐剂性模型、卵清蛋白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若煜 葛金文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17卷1期 116-119页PKUCSCDCA
【摘要】 从系统和数学的层面上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同、异、反现象及其内在本质,具体地采用集对分析的同异反系统理论和联系数,就中西医结合的同、异、反建立同异反系统学模型,借助模型来探索中西医结合中的同异反时空展开,在同异反时空展开过程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郎海燕 褚雨霆 等 《中医药信息》 2017年34卷1期 39-4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非附加条件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3批ITP模型小鼠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按照病证结合模型辨识标准,评估注射APS的被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洁 曹泽标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23卷6期 16-18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前,“病证结合”理论已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中被广泛运用,基于该理论,采用复合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宏观表征上要求突出“病”与“证”两者的特点,同时结合微观生物学指标及以方测证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但该病证结合模型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春荣 《医学综述》 2016年22卷14期 2806-2809页ISTICCA
【摘要】 病证结合模型是中医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素材,只有复制出满意的病证结合模型,才能使研究更深入.历来中西医研究者一直在努力制造出更贴近人类疾病的模型,方法较多,评价指标也日新月异,因此始终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对病证结合模型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亚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年1期 174-175页
【摘要】 目的:让学生对妇产科专业的抽象内容进行更为主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方法:从2015届、2016届、2017届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80名学生组成传统教学组、临床观摩组合实验组(临床观摩结合模型教学).对授课结束之后开...
【关键词】 临床观摩结合模型应用;妇产科教学;应用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晟芳 刘如秀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年9期 56-59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型冠心病与肾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取惊吓、置于寒冷环境并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的方法制备非疾病肾虚血瘀证候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并注射氢化可的松建立心肌缺血型冠心病肾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实验大鼠分为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鸣 王达洋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24卷12期 2076-2078,2092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究"气阴两虚型心衰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与评价.方法 首先探究过量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心衰小鼠模型的方案,以超声心动、脏器指数、病理切片等明确ISO剂量;在此基础上,联合剥夺睡眠的方式,构建气阴两虚型心衰病证结合小鼠模型,并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剑磨 张胜军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24卷2期 201-203,254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建立骨质疏松肾阳虚病证结合模型的方法.方法 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证型模型组(B组)、疾病模型组(C组)、疾病证型模型组(D组).分别应用去双侧卵巢法构建骨质疏松模型,氢化可的松皮下注射诱导肾阳虚证模型.通过观察小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奔 钟振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期 136-139页ISTIC
【摘要】 辨证论治乃中医学的特征之一,其主旨在于相同疾病会有不同证候表现,于此,其治法和组方用药皆会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中华医药迫切需要一系列在病的基础上能够细化到证型的动物模型,因此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研工具,成为现阶段中医药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继升 杨晋翔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0期 1357-1360页ISTIC
【摘要】 目的: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脾胃气虚、毒损胃络病证结合的实验模型。方法以120μg/ ml 的 N -甲基- N′-硝基- N -亚硝基胍(MNNG)溶液灌胃为基础,配合自由饮用浓度为0.05%氨水溶液,进食含0.03%盐酸雷尼替...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合并异型增生;脾胃气虚;毒损胃络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奔 钟振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0卷1期 136-139页ISTIC
【摘要】 辨证论治乃中医学的特征之一,其主旨在于相同疾病会有不同证候表现,于此,其治法和组方用药皆会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中华医药迫切需要一系列在病的基础上能够细化到证型的动物模型,因此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研工具,成为现阶段中医药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娜 冯海萍 等 《广西医学》 2014年1期 82-84页ISTICCA
【摘要】 药动学-药效学( PK-PD)结合模型是将药动学与药效学通过血药浓度、时间和药效三者有机的联系起来,为药物的研究、开发、合理用药以及剂量确定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由于中药的组成成分多且复杂,将PK-PD结合模型应用在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及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滢舟 朱静妍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年24卷11期 14-18页ISTIC
【摘要】 目的 复制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病证结合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羟基脲、米非司酮造模,选择L9(34)表安排实验,根据羟基脲及米非司酮不同剂量配比组合及对照组共10组,检测各组模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雌二醇(E2)、孕激素(P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炳江 童培建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22卷7期 1083-1086页ISTIC
【摘要】 目的 采用病、证模型复合方法建立骨质疏松肾阴虚型病证结合模型.方法 雌性昆明小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骨质疏松症模型组(B组)、骨质疏松肾阴虚型模型组(C组),每组15只.骨质疏松模型采用去势法复制,骨质疏松肾阴虚模型采用去势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姗姗 郭菲 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35卷4期 416-41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银屑病模型与脾虚证银屑病病证结合小鼠模型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昆明种小鼠108只,100%大黄煎液灌胃小鼠7 d以建立脾虚模型(模型2组),第5~7 d脾虚造模的同时腹腔注射已烯雌酚进行银屑病造模(模型1组),另设空白组,每组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汇博 刘如秀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年18卷6期 32-34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方法建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综合征")与心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采取冰敷、置于寒冷环境、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制备非疾病阳虚血瘀证候模型;以2 0%甲醛注射浸润窦房结区建立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
【关键词】 慢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物模型;阳虚血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鞠大宏 赵宏艳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年18卷14期 1452-1455页ISTICCA
【摘要】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中医应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NAFLD,取得了一定成绩,但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智磊 曾明飞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4卷4期 620-621,623页ISTIC
【摘要】 [目的]寻找黄连解毒汤药动学实验研究的方法.[方法]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黄连解毒汤药动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黄连解毒汤组成的单味药和全方指标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提取工艺对指标性成分的影响、药动学方面的研究为基础,论述了PK-PD结合模型及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冬琛 李昌煜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4卷4期 615-618页ISTIC
【摘要】 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和评价两个大方面,对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意义;模型制备中,病证种类的选择,造模动物的选择,造模因素的选择等环节;模型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指出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冀 毕琚辉 等 《中医药信息》 2009年26卷2期 44-45页ISTIC
【摘要】 近年来,有关胃病与证的动物模型研讨已成为相关中药及复方实验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整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胃病模型、胃证模型及胃病证结合模型的相关实验研究概况进行了分类阐述,并提出,研制与中医证型相近的动物模型是突破中医药动物实验研究的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霞 周红艳 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23卷5期 97-99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优势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建春 王拥军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年41卷2期 5-8页ISTICCSCDCA
【摘要】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首要因素,而颈椎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塑造是实现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环节.就有关颈椎病的病与证、疾病模型、证候模型及病证结合模型的研制(包括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等相关内容加以论述;从病证同塑、病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宇飞 马麟麟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年11卷6期 446-448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观察清血颗粒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以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造成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分组,观察外周血象、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模型外周红细胞计数、血色素、红细胞压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富琦 范颖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年10卷2期 30-3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验证IT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免疫法造模,依造模时间不同分3组,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分类、病理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模型1组,血小板在低水平维持72h恢复正常,模型2、3组,血小板在低水平维持48h即恢...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