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5
- 4
- 17
- 2
- 1
- 1
- 1
- 6
- 3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春喜 石惠恩 等 《西北植物学报》 1999年19卷1期 132-13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粒重和结实数均以中下部小穗为最大,随植株密度的增大,穗粒重和穗粒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的粒重和结实数也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粒位间的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树强 李传荣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0年34卷10期 1236-12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的入侵给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及乔木更新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揭示其繁殖特性和扩散机制,在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下由林缘至林内60 m设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进 周慧颖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5年26卷5期 962-9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高温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发掘耐热基因、培育耐高温新品种是应对高温危害的关键途径之一.以热敏感品种周南稻与耐热品种赣早籼58号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2022年极端自然高温鉴定水稻抽穗期耐热性,基于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亚 李菁菁 等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3年38卷4期 250-258页
【摘要】 猫头刺是河西走廊东端重要的固沙植物,以河西走廊东端景泰县大咀子滩和白墩子滩猫头刺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其龄级结构、平均密度及变化、平均冠幅、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掌握了猫头刺种群的结构及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楠 导师:李新蓉 新疆农业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控制性试验对荒漠孑遗植物裸果木(Gymnocarposprzewalskii)的结实、种子扩散和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在荒漠环境下的结实格局、种子扩散时空特性及其萌发策略,以期为该物种自然种群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新华 王小武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26卷1期 63-6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稻水象甲是水稻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检疫性对象之一.该虫自2010年传入新疆后,其发生面积和危害呈不断加重趋势,已对新疆水稻尤其是绿色有机水稻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稻水象甲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及防治阈值的确定对其准确预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波 吕宪国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8期 2217-22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湿地恢复过程中,时常有外来种或本地杂草入侵.土壤种子库作为未来植被的潜在种源,对湿地恢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恢复白鹤栖息地(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沼泽)为目的,进行了退化湿地的水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明珠 金峰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年13卷6期 1082-10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用籼粳交组合(晚轮422×沈农265)F2为试材,分别在四川、上海、辽宁同年种植,研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穗部性状和程氏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四川和上海穗较长、2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低并且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罗俊 导师:操国兴 四川农业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星叶草(Circaeaster agristis)为一年生草本,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境要求,分布范围有限.星叶草不同种群间种群特征(大小、密度等)存在差异,且种群中不同范围内个体数量(局部密度)大小不一,个体受周边植株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泉光 李楠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年18卷2期 129-13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排除法和引入昆虫的方法相结合,研究越南篦齿苏铁(Cycas elongata)的传粉媒介.结果表明,越南篦齿苏铁靠风媒传粉和虫媒传粉的雌株结实率分别55.3%和57.2%,自然传粉的结实率为63.5%,说明风和象鼻虫都是越南篦齿苏铁的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瑞 王孝安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年15卷1期 16-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辽东栎种子产量对其种群更新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研究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天然辽东栎次生林的种子产量,结果表明.该区天然辽东栎次生林处于较成熟阶段,结实植株所占比例高且种子产量丰富.分析发现,辽东栎结实植株数目表现出密度依赖效应,即样地结实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文珊 陈友铃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10期 4692-47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不同品系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的繁殖系统进行了研究.推算表明:爱玉子栽培的雌、雄株数量配植比例可以从目前的4~5∶1提高到23~24∶1,以使传粉小蜂种群达到合理密度,提高结实率和成虫瘿率,增加单位面积雌株的栽培数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志琼 包维楷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4期 1820-18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乡土植物生长繁殖特征的认识是制定合理的植被恢复及管理措施的基础和依据.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踏查和样方调查,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乡土灌木-黄蔷薇(Rosa hugonis)的分布、生长繁殖特征及空间差异.发现:(1)黄蔷薇主要分布于岷江干旱河谷的...
【关键词】 干旱河谷;黄蔷薇(Rosa hugonis);无性繁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宗亦臣 郑勇奇 等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1期 135-13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2005年6和10月对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新银合欢人工林的调查,发现新银合欢林下幼苗数量较多,经过对幼苗刨根后,发现林下的新银合欢幼苗均为种子实生苗,表明新银合欢是通过种子繁殖来完成天然更新.新银合欢单株结实量在602~1 513粒,树体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振超 张蜀宁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1期 28-3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子叶期不结球白菜生长点对其进行染色体倍性操作,根据形态解剖学、细胞学特征和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浓度为0.2%的秋水仙素处理4次的效果最好,四倍体诱变率为8.42%.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叶片、花器官、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小金 贺浩华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年7卷2期 209-2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5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40个恢复系(品种)配制了200个组合,应用SSR标记估算了这5个不育系与40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分析了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材料、不同遗传距离范围之间,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以及有效穗数、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姜明 李昆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8期 1365-136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样地调查,比较了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的林分结实量、种子散布格局、种子密度及幼苗、幼树数量,并对影响天然更新的因素以及树种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两树种天然更新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相同年龄新银合欢树种的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云 张蜀宁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6年24卷2期 159-16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子叶生长点,对变异株进行了形态解剖学、农艺学、细胞学及营养品质鉴定.结果表明:0.1 mol/L秋水仙素处理6次的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全宝 张洪程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年41卷1期 41-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抽穗期最大,拔节期次之,抽穗后20 d最低.施氮量对NR活性的影响大于栽插密度,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NR活性呈上升趋势;而栽插密度增大,NR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叶片中的NR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华军 刘庆 《植物生态学报》 2005年29卷1期 108-1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川西米亚罗亚高山20、30、60年人工云杉(Picea asperata)林及天然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云杉种子雨一般从每年的10月初开始下落,一直到翌年的1月底结束,但不同林龄的云杉种子雨强度不同,60年人工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明 金华君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5年23卷3期 221-22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一个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基因组型CC)异源单体附加系(monosomic alien addition line,MAAL)及其回交后代进行了分析,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确定了该异源单体附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炜银 李鸣光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5年23卷1期 49-5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内伶仃岛不同群落中薇甘菊土壤种子库动态.结果表明,在薇甘菊土壤种子库中,上层(0~3 cm)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下层(3~5 cm),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活力种子逐渐减少,幼苗主要由上层土壤中的种子萌发而成.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富贤 郑家奎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4年28卷5期 686-69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II优7号'、'汕优63'和'香优2号'为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稻米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关系及其作用原因,结果表明:栽秧密度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中高氮施肥水平条件下,当栽秧密度超稀到7.51万穴*h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红 杨允菲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15卷5期 819-82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封育和翻耙处理的退化羊草草地上,对羊草种群有性生殖的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翻耙样地羊草种群密度下降显著,生殖蘖密度变化不显著,生殖蘖穗长、节间长、生殖生长比率、穗节数、小穗数、小花数、饱满籽实数和结实率都有显著增长,籽实产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薛媛菲 导师:梁宗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玄参药材为玄参科多年生深根性草本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1.)的干燥根,本文研究了玄参的生物学特性,为玄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玄参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学和种子萌发生物学特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潘洪英 导师:穆春生 东北师范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羊草,又名碱草,属禾本科赖草属根茎型禾草。羊草自身存在着“三低”问题(即抽穗率、结实率、种子萌发率),尤其是自然状态下的结实率低,限制着羊草的种子产量及人工草地建设。本文以松嫩草地生长的羊草为研究对象,结实率低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安群 苗原 等 《生态环境学报》 2016年25卷4期 591-596页
【摘要】 城市化进程引起的高层建筑物的增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目前这一问题尚未受到广泛关注。选择开封某小区的鸢尾(Iris tectoru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比较的实验设计,研究了建筑物不同位置(楼南、楼北)的微气候(包括土壤温度、湿度和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石华 谭学林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43卷3期 30-35页
【摘要】 利用云南海拔2 650 m高寒稻区种植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品系南34为亲本,将在400、1 860、2 200 m共3个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正反交F2群体于相同条件下种植,对生物学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彦盼 吕冰 等 《林业资源管理》 2015年6期 160-164页
【摘要】 基于Google卫星地图,采用踏查与典型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岛琼北地区海口、文昌、琼海、澄迈和临高等5个市县海岸带的海杧果种群进行了种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5个市县中仅发现海口与文昌有成片海杧果种群的分布,但分布面积十分有限,且破碎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石华 谭学林 《西南农业学报》 2014年27卷5期 1806-1813页
【摘要】 以耐冷性极强的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粳稻品种南34为亲本,将正反交杂合体在4个海拔产生的F2群体种植在2200m海拔点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两亲本在低温下种植其生物学性状存在极为明显的差异,而正反交F1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霞 陶诗顺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3年32期 12563-12565页
【摘要】 [目的]探讨油后直播杂交稻适宜的成株密度.[方法]以F优498、金优527和中优838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油后直播杂交稻成株密度与其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油后直播杂交稻成株密度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株穗数、穗着粒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开芳 左明玉 等 《种子》 2013年32卷11期 106-108页
【摘要】 以酒用高梁品种茅粱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茅粱1号有效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千粒重随种植密度加大有减小趋势,但变化不大.8 000株/667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兴艳 王波 等 《昆明学院学报》 2012年34卷6期 60-63页
【摘要】 以前期育成的8个高原杂交粳稻新组合为研究对象,对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KZ108与KZ101,KZ111,楚粳27这3个品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穗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实粒数与着粒密度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影宾 周春菊 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年29卷4期 99-104页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大穗型冬小麦灌浆结实期冠层温度日变化、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增施氮肥(120~360 kg/hm2)对小麦的冠层温度有调控效应,上午8:00~10:00可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晓冲 陈世平 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2卷1期 65-69页
【摘要】 本实验研究不同密度下的三岛柴胡干物质积累和柴胡皂苷含量动态变化.三岛柴胡个体干物质积累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而群体密度在生长后期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结实期三岛柴胡单株根干物质分配比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高密度1250062株/公顷柴胡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广仁 魏远峰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24卷4期 54-57页
【摘要】 通过采取直接称质量和标准地测产方法,调查了辽宁本溪清河城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多年份的结实情况,基本摸清了种子园大小年结实的规律,分析了种子园结实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及结实差异程度,确定了栽植密度、不同无性系、截顶修枝、不同树龄及坡向等因子是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广仁 穆喜东 等 《辽宁林业科技》 2010年3期 25-27页
【摘要】 文章通过称重和标准地测产等方法,连续多年对清河城红松无性系种子园结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松种子园结实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每隔4~6a为1个结实周期,平均为5a,在1个结实周期内,出现1个结实丰年,1~2个平年,1~2个小年,1个欠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争平 张吉科 等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0年8卷1期 1-9页
【摘要】 在半干旱地区,杂交沙棘雌株果实产量与所选用的6个表型指标(结果枝数量、结实密度、百果重、叶果比、株型、地径)间高度相关,它们是阐明在比较干旱的条件下产量形成内在因果关系的依据,是 "生态经济型"沙棘育种体系的核心,有其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念婉 李艾莲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10年26卷13期 149-152页
【摘要】 为薏苡在北方地区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播期对薏苡产量的影响,利用通径分析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播期对薏苡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为8.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玉嵩 张根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36卷4期 1386-1387,1466页
【摘要】 [目的]探究多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栽培密度的反应差异性.[方法]以四川盆地10个宜栽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在4种栽植密度下单株穗数及穗部经济性状变化的差异性.[结果]栽植密度对供试杂交稻单株有效穗数影响最为明显,与其每穗着柱数、实粒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