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5
- 13
- 11
- 30
- 4
- 3
- 1
- 1
- 101
- 18
- 12
- 10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明德 王瑾 等 《生物学杂志》 2024年41卷6期 87-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下重金属Hg2+对高原牧草老芒麦和冷地早熟禾胁迫的耐受性,并结合植物修复技术实现重金属的回收,旨在减轻重金属对土壤的破坏.研究采用室温盆栽法,利用不同质量浓度Hg2+(HgCl2,0、25、50、75 和 100 m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春雨 魏雪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4期 10104-101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查明青藏高原地区建植多年生禾本科人工草地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及土壤线虫群落随人工草地建植年限增加的变化趋势,以川西北红原县2018年建植的垂穗披碱草样地(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样地(Elymus sibiricus)为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文兴 徐莺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5年32卷1期 67-74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ATPase与植物的耐寒性密切相关.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从耐寒植物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中获得了受冷抑制的atpA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俊超 赵旭红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7年37卷8期 1595-160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该试验以6份来自青藏高原东北缘老芒麦为研究材料,利用断裂拉伸张力(BTS)法评价其不同发育时期落粒率,并分析落粒率与其他农艺性状和地理信息的相关性,为老芒麦种子生产及低落粒种质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老芒麦种子落粒率在抽穗后1周和2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德英 穆怀彬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年13卷4期 609-6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析了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rDNA-ITS序列,为这两个种的鉴别提供分子指纹图谱,为系统发育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结果表明,22份材料的ITS、ITS1、5.8S、ITS2序列长度均相同,依次为604bp、222bp、164bp、218bp,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鄢家俊 白史且 等 《植物学通报》 2007年24卷2期 226-2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研究对我国北方草原及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退化草地改良、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老芒麦在形态学、细胞学、蛋白质和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并总结了国内老芒麦的育种研究进展.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文兴 李洪梅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6年26卷12期 56-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rbcL是编码光合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大亚基的基因.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并通过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从高原植物川草2号老芒麦(E...
【关键词】 rbcL基因;mRNA差异显示(DDRT-PCR);UV-B辐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顶 王堃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2期 210-21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春季萌动期,分别对典型草原几种常见禾本科牧草老芒麦、披碱草、羊草、赖草和克氏针茅的幼芽和地下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及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含量的GA和较低含量的ABA是根茎类禾草羊草和赖草春季萌动早的重要调控因子,而根系丰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树彦 云锦凤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4年24卷9期 1687-16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是披碱草属地理性远缘的2个种.采用RAPD技术,筛选了16个随机引物对这2个种及其F1代进行遗传多态性检测.在获得的186个位点中,114个为多态性位点,占61.29%.从种群内的遗传多态性来看,加拿大披碱草的多态性位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连芳 王培 等 《生态学报》 2001年21卷7期 1208-12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分形几何学的方法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群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某一时刻老芒麦不同植株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7月6日的分形维数最大,为1.5054;6月16日、7月31日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超 梁国玲 等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7年47卷6期 1-4页
【摘要】 对采自青海省不同海拔和不同地区5份野生老芒麦(Elymuss ribiricus Linn.)种质资源在青海省海北州和西宁市对其生产性能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地区筛选育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份材料中采自海北州刚察县高寒草甸海拔35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平 范宣 等 《草业学报》 2016年25卷5期 69-77页
【摘要】 以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老芒麦生殖枝的叶、茎、穗柄、穗轴、种子等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构件可溶性糖(SS)、蔗糖(SU)、淀粉(ST)含量变化,呼吸作用中间产物丙酮酸(PA)含量变化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变化,分析糖分含量、呼吸强度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伟红 马玉宝 等 《草原与草坪》 2016年36卷1期 1-6页
【摘要】 经田间旱作选育发现,老芒麦物候期较长、植株高大、叶量丰富、穗大、牧草产量高、抗逆性较强、适应北方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条件生长。试验采用土壤模拟干旱胁迫方法,处理18号和153号优质老芒麦材料,并对其基因组 DNA 进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平 王大伟 等 《草业学报》 2016年25卷3期 135-142页
【摘要】 通过在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测定生殖枝叶片的光合速率,茎、叶、穗柄、穗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比,种子的千粒重和激素含量,分析种子发育时生殖枝水分、生物量和能量的数量及配比变化,探讨老芒麦种子发育的物质、能量基础及其转移规律。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 王欣欣 等 《种子》 2016年35卷5期 13-17页
【摘要】 采用A-PAGE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高温高湿老化方法,设置3个老化梯度,对4份老芒麦材料共16份种子以醇溶蛋白标记进行遗传完整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材料用不同老化处理得到的各分区谱带及其数目不同.老化处理使发芽率降至50%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平 游明鸿 等 《草业学报》 2015年11期 118-127页
【摘要】 本文通过在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测定不同位叶的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分析种子发育过程中各位叶的光合速率、光合贡献率、叶生物量及含水量、花穗生物量和种子千粒重的变化,研究种子产量与不同发育期不同位叶光合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1)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雪萌 赵东辉 等 《动物营养学报》 2015年10期 3293-3301页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及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 CNCPS)对不同生育期老芒麦营养价值进行评定。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4个生育期老芒麦的体外发酵产气量及发酵参数;用CNCPS测定相应组分含量,评价老芒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平 游明鸿 等 《中国草地学报》 2015年37卷6期 49-55页
【摘要】 设置0、50、100、200、500、800、1100、1400、1700、2000μmol/m2·s等10个内置光源光照强度,测定不同位叶对光照强度的响应能力,分析自然光下不同位叶的光合贡献率与水分消耗率差异,结果表明:老芒麦能利用≥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白雪 金燕 等 《中国测试》 2015年41卷12期 49-53页
【摘要】 通过对青贮饲草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及营养价值的检测,旨在探明"核心料"对青贮品质的作用及确定饲草的青贮原料.选择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瓦切草场的青贮饲草作为实验原料.实验设计分为青贮老芒麦、添加"核心料"的青贮老芒麦、青贮燕麦3个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慧芳 袁庆华 等 《草原与草坪》 2014年6期 78-81页
【摘要】 通过测定不同铅浓度(0.05、1.0、2.5、5.0、10.0 mol/L)胁迫下6份老芒麦材料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4项指标,比较不同老芒麦材料芽期耐铅性的强弱。结果表明,不同Pb+浓度对供试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浩 周青平 等 《草业科学》 2014年31卷12期 2251-2256页
【摘要】 以黑紫披碱草(Elymus atratus)和老芒麦(E.sibiricus)作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温(45℃)高湿(相对湿度100%)的人工老化方法对供试种子处理o、1、2、3、4、5、6和7d.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黑紫披碱草和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德英 王琴 等 《中国草地学报》 2014年36卷6期 79-83页
【摘要】 分析4份不同来源地老芒麦染色体,探讨其核型特点,为其形态学变异寻找细胞学依据,补充老芒麦在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空白,以期为老芒麦细胞学多样性保存利用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4份老芒麦的核型公式均不同,包括1B和2B两种类型,染色体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平 白史且 等 《草地学报》 2013年21卷6期 1176-1181页
【摘要】 以抽穗期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ns L.‘Chuancao No.2’)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探讨老芒麦青贮原料在含水量分别为64.12%和57.48%时添加青宝Ⅱ号(FS)、乳酸菌制剂I(L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德英 穆怀彬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52卷18期 4469-4472页
【摘要】 用TTC法测定了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性;采用套袋方法,进行自花、异花授粉及开放授粉方式下单穗结实率统计,探讨老芒麦的授粉方式.结果表明,盛花期后相应天数的花粉活力...
【关键词】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有军 周青平 等 《草业科学》 2013年30卷9期 1374-1378页
【摘要】 为提高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牧草产量,采用显微照相法和SPAD-502plus相对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研究3个品种老芒麦(X16、X43和青牧1号)的气孔密度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老芒麦气孔密度随生育期逐渐变大,在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游明鸿 刘金平 等 《草业与畜牧》 2013年1期 10-13,18页
【摘要】 在30cm、45cm、60cm、75cm、90cm行距下,测定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及产量相关指标,分析行距对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速率随行距增大而增强,30cm行距时光舍速率极显著低于其他行距;随着行距增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平 游明鸿 《中国草地学报》 2013年35卷1期 42-48页
【摘要】 在拔节期、孕穗期分别施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或矮壮素,对老芒麦种群的生殖投入参数(生殖枝密度及比例、花序生物量密度及比例、花序能量密度及比例等)、生殖收益参数(种子产量、成熟率、收益率等)和种子质量参数(千粒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进行了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昊 曲志才 等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9卷4期 73-78页
【摘要】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来源于内蒙古5个盟市的7个样点的35份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20对引物中,检测出326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2.55个多态位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平 游明鸿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51卷18期 4006-4009页
【摘要】 以被害率、病情指数、严重度、虫口密度、损失率等为指标,对川西北主要栽培的禾本科牧草老芒麦(Elgmus sibiricus L.)、(蘸)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仲彬草[Kengyilla rigidula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平 游明鸿 《草业学报》 2012年21卷5期 195-203页
【摘要】 通过拔节期、孕穗期分别施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或矮壮素,于盛花期对老芒麦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能量累积与分配及种群倒伏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生长抑制剂对种群生物量结构有极显著影响(P<0.01),构件生物量受影响程度为根>茎>叶>花序;对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峰 王堃 等 《农业工程学报》 2012年28卷12期 122-126页
【摘要】 为探索和解决干旱半干旱区多年生牧草持续性生产问题,在坝上农牧交错区对垄沟集雨栽培措施下老芒麦草地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测定比较了垄沟集雨处理和平作对照的土壤水热条件,地下生物量分布以及不同阶段的产草量.结果表明:垄沟集雨使种植区土壤表层体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平 游明鸿 等 《草业学报》 2012年21卷3期 69-74页
【摘要】 试验对30,45,60,75,90 cm行距下,第3年盛花期老芒麦种群的根、茎、叶、花序等构件数量性状、生物量结构、能量累积及分配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对单位面积分蘖数与生殖枝比例有极显著影响;对叶长、叶宽、单蘖叶片数均无显著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平 鄢家俊 等 《草地学报》 2012年20卷2期 368-372,377页
【摘要】 为探讨川西北高寒牧区主推草种青贮效果,以收种后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ns L.)和祷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为原料,对其叶围微生物进行计数,使用纤维素酶、蔗糖、尿素和乙酸作为添加剂,灌装青贮60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平 游明鸿 《中国草地学报》 2012年34卷4期 55-60页
【摘要】 以30cm、45cm、60cm、75cm、90cm行距栽培的第3年的老芒麦人工种群为材料,采用随机取样法,对其根系分布、地F生物量及能量累积、土壤养分及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距显著影响根系深度与分布范围,对茎基生物量影响不显著,而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游明鸿 刘金平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50卷24期 5196-5199,5205页
【摘要】 通过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正交设计,连续3年对川西北高原老芒麦草产量与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与施肥量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播种量影响较小;处理主要通过增加枝条密度与高度而影响草产量,通过增加生殖枝比例与小穗数而影响种子产量;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平 游明鸿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50卷11期 2244-2246页
【摘要】 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施乐福、瑞苗清、根腐净等杀菌剂,分析了其对老芒麦植株密度、存活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茎腐病发病率、死亡率高达78.54%与24.96%,病情指数为53.09;不同浓度施乐福处理间,株高及叶片差异不明显(P>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游明鸿 刘金平 等 《草业学报》 2011年20卷6期 299-304页
【摘要】 试验对30,45,60,75,90 cm五个行距下,老芒麦枝条性状、花序性状、种子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首先通过对分蘖数、生殖枝比例、生殖枝数/m2、生殖枝高度、生殖枝直径等有极显著影响,继而造成穗柄长、穗柄直径、穗轴长、小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国玲 卢素锦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1年39卷6期 3644-3646,3665页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老芒麦抗旱性强弱.[方法]对采自新疆(E01)、甘肃(E02)、北京(E03)、山西(E04)、青海(E05)的老芒麦种质材料进行连续干旱处理,观察牧草叶片外部的形态特征,并测定干旱第0、5、10天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平 游明鸿 《中国草地学报》 2010年32卷4期 42-48页
【摘要】 以不同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含量组合阔叶除草剂混施,研究不同组合对川草2号老芒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施对根、茎、叶、花序等构件的质量与数量性状都有影响,茎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分蘖密度>节直径>节间长>茎直径>单蘖节数,不同混施组合间分蘖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游明鸿 刘金平 等 《西南农业学报》 2010年23卷5期 1559-1564页
【摘要】 以不同尿素浓度组合3种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对川西高原人工老芒麦草地苗期混施,结果说明:不同N肥与除草剂混施组合对老芒麦分蘖形成与生长速度有促进作用;第5天不同N肥浓度处理间和总处理间,分蘖数与株高呈现出显著差异; 10~35 d总处理间、除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