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1
- 4
- 4
- 3
- 3
- 3
- 5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常吕恕 王文倩 等 《环境昆虫学报》 2022年44卷5期 1240-125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毁灭性番茄害虫.为明确其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本研究采用LB和NA两种培养基分别对番茄潜叶蛾幼虫肠道细菌组成进行了分离培养,根据细菌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种属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Hafeez ul Haq 张沁怡 等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4期 9-16页
【摘要】 为探明宠物犬肠道微生物携带抗生素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及阐释饲养动物中微生物抗性与人病原微生物抗性基因的关系.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影印平板技术对宠物犬肠道可培养肠杆菌携带的耐药性及其种类、多样性和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宠物犬肠道可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艳玲 王一丁 等 《生命科学研究》 2017年21卷3期 220-227页ISTICCA
【摘要】 为探究峨眉山大蚯蚓秉前环毛蚓(Pheretima carnosa)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测定采样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从蚯蚓肠道中分离可培养细菌并进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探究分离菌株的相似性、多样性、优势度及均匀度,绘制稀释曲线.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俊雄 马荣琴 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期 56-64页
【摘要】 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影印法对家养禽类鸡、鸭和肉鸽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鸡、鸭和肉鸽3种禽类中,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的分布非常普遍,所有测试细菌至少可以抗一种抗生素,抗5种以上抗生素的细菌占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云昊 符乔斯 等 《生物资源》 2024年46卷4期 348-358页ISTICCA
【摘要】 一点缀螟Paralipsa gularis(Zeller)是近年来在云南玉米产区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玉米果穗的害虫,为了明确其肠道可培养细菌对食物营养及次生代谢物质的代谢功能,本研究采用透明圈生物测定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选研究了一点缀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健 张海剑 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年39卷3期 690-696页
【摘要】 为探究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韭蛆)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菌群结构及抗生素敏感性.本研究对韭蛆 3龄幼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 16S rDNA鉴定后,采用 23种抗生素对其分别进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分离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晓娇 导师: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背景:人体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息息相关,近年来高通量测序和组学技术的发展将人们对肠道菌群的认知和理解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同时,分离获得更多的肠道细菌纯培养物的局限性和重要性也日益彰显。一方面,由于肠道菌群的高度多样性和复杂性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立刚 李文红 等 《河南农业科学》 2022年51卷10期 96-105页
【摘要】 溴氰虫酰胺是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为明确其对小菜蛾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功能的影响,采用分离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1 mg/L 溴氰虫酰胺浸叶饲喂后小菜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采用Biolog-ECO碳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锦昕 李楠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24年44卷6期 69-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荒川库蠓(Culicoides arakawae)是鸡场中一种常见的吸血昆虫,主要传播鸡住白细胞虫病和禽痘等多种禽类疾病,为了解荒川库蠓中肠可培养细菌的种类及群落组成,为将来研究荒川库蠓肠道细菌对疾病传播的影响提供前期工作基础,以江城县荒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佳婷 徐海轩 等 《环境昆虫学报》 2023年45卷4期 942-95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为华北地区常见耐污种,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中.本研究采用传统培养法对4龄红裸须摇蚊幼虫肠道内细菌种类进行分离,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对,结合菌落形态、系统进化分析等方法进一步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杰珑 李非平 等 《四川动物》 2015年34卷6期 852-858页ISTICPKU
【摘要】 本研究旨在对高海拔地区圈养大熊猫春季粪便中可培养微生物进行细菌学鉴定与分析.以云南野生动物园3只成年雌性健康大熊猫的春季昼间新鲜粪便为试验材料,经稀释、分离、纯化、保存,通过菌落特征、染色特性、显微形态观测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思思 沈利 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10期 1850-18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大麻素受体激动剂HU210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TLR4基因敲除型( TLR4-/-)和野生型小鼠(WT),采用4%葡聚糖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溃疡性结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韧 邝枣园 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0年21卷2期 123-1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黄芩苷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40只NIH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林可霉素组、低剂量黄芩苷组(1.25 mg/mL)和高剂量黄芩苷组(2.5 mg/mL).每组小鼠相应灌胃14d后.对各小鼠肠道粪便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永庆 戴朝六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年29卷11期 1050-10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预处理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谷氨酰胺预处理组(Gln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Pringle法阻断肝门致肝脏缺血40 min,去夹再灌注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源淋 陈烨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24卷1期 11-15页ISTIC
【摘要】 目的 运用两种方法测定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其与肝硬化病情的关系.方法 纳入160名肝硬化患者及84名正常人,通过细菌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粪便菌群变化,分析肠道菌群改变与肝硬化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海波 陶丽旸 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年07卷13期 1401-140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一般多从血液和粪便中可分离出伤寒沙门菌,但从骨髓培养中检出较为少见[1-2].本文报道1例从骨髓培养中检出伤寒沙门菌的病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树东 成泽东 等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29卷8期 546-548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通过温和灸关元、天枢两个腹部募穴,观察其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g,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药物组(C)、关元组(D)、天枢组(E),每组10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莉 王培玉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年18卷13期 1360-1365页ISTICCA
【摘要】 大豆异黄酮的苷元主要为染料木素和大豆素,可预防和改善多种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的生物作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雌马酚.大豆素在肠道内由特定菌群转化为雌马酚,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产生雌马酚.本文综述了人体和动物肠道中与雌马酚产出有关的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江伟 张永久 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8年26卷1期 22-2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沙漠干热环境下猪腹部火器伤后体温变化及伤道、血液中的细菌学特征,为战时创伤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沙漠干热组和常温组各42头长白仔猪,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伤后1 h、2 h、4 h、8 h、12 h 和24 h共7个亚组,实验各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冬冰 左丽 等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33卷4期 363-365,370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GSP)、双歧杆菌(BB)对小白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给实验小鼠灌胃0.36 g/kg连续6 d,建立小鼠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包括一个正常对照组(CC),一个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江伟 张永久 等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7年28卷5期 331-3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腹部火器伤肠穿孔后猪体温变化和伤后细菌学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战创伤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 h组,实验组建立猪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伤模型后,观察各个时间点的体温变化.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苏红 张政 等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5年29卷6期 509-511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检测霍乱弧菌O139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为霍乱弧菌O139的检测提供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手段.方法:用复合探针法荧光PCR检测技术,检测O139特异基因--编码糖基转移酶的基因.结果:本方法特异性好,检测非O139肠道菌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德中 丁爱萍 等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2年10期 8-9页
【摘要】 为有效治疗犀牛慢性腹泻,无菌采集犀牛粪便,选用不同培养基对其粪便中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研究其染色特性、培养特性以及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病犀牛粪便中细菌总数为3.10×10^6,健康犀牛粪便中细菌总数为2.91×10^6对微生物进行鉴定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泽信 王霄 等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年22卷1期 4-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脓毒症的发生过程及意义.方法 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 h、2 h、4 h、8 h、12 h和24 h组(每组6头),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海燕 宋姗姗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08卷32期 42-43,49页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黄芩苷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的量-时规律观察,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黄芩苷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黄苓苷灌胃小鼠,于第3、6、9、14天取小鼠粪便,用细菌培养法观察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林可霉素可使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下降,粪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海勇 吴静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36卷17期 7152-7154页
【摘要】 在概述细菌16S rRNA基因特点和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对16S rRNA基因序列在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分离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研究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祥丰 牛兴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年13卷1期 60-6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复合多处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积极抗休克,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创面行大张中厚自体皮结合刃厚皮移植术.骨折部位给予反式可塑性夹板简单复位后外固定,积极治疗并发症.治疗期间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给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 平稳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忠赞 胡振英 等 《中国兽医杂志》 2001年37卷1期 14页
【摘要】 <篇首>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多发性常见肠道传染病。该病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较高,因而仔猪存活率降低,生长发育停滞,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应用国产安普霉素饮水散剂,试验治疗仔猪白痢,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试验报告如下。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