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4
- 1
- 46
- 21
- 13
- 8
- 4
- 50
- 20
- 10
- 10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燕平 冀来喜 等 《中国针灸》 2003年23卷4期 217-219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胃病的最佳腧穴组方法.方法:以乙醇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后,动态观察针刺"足三里"不同组穴对模型胃粘膜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足三里"不同配穴均可减轻急性胃粘膜损伤.结论:在各穴组中,以"足三里"+"内关"+"中脘"组效果...
【中文期刊】 周东风 李兆亭 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年9卷1期 25-2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病机理.方法设计2组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并与假手术组对照观察胃粘膜组织形态以及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并通过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对组织学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门静脉高压时胃粘膜水肿明显,散在分布红点和/或瘀斑...
【关键词】 高血压,门静脉/病理学; 胃粘膜/病理学; 胃疾病/病理学;
【中文期刊】 赵维中 陈志武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34卷3期 178-180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金丝桃苷(Hyp)对小鼠乙醇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氧自由基(OFR)、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PG)的关系.方法制备小鼠乙醇性胃粘膜损伤模型,测定胃粘膜损伤面积;测定血浆、胃组织内MDA、NO和PGE2含量.结果 Hyp(...
【中文期刊】 马卫景 冯丽英 等 《河北医药》 2011年33卷20期 3091-3092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及内镜下特点.方法 收集2000至2010年内镜确诊的60岁以上消化性溃疡(PU)患者400例,以同期60岁以下PU患者1314例作为对照进行临床内镜分析.结果 老年PU患者节律性腹痛、上腹不适、腹胀、食欲减退...
【中文期刊】 支江平 焦俊英 等 《陕西中医》 2008年29卷10期 1417-1419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胃复宁"对实验性大鼠CAG造模过程的干预及对血清SOD和MDA含量影响的研究,证明胃复宁能够通过对大鼠血清SOD和MDA含量影响,预防大鼠CAG的形成.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用去氧胆酸钠联合无水...
【关键词】 复方/药理学; 胃炎,萎缩性/预防和控制; 超氧化物歧化酶/代谢;
【中文期刊】 贺国斌 雍桂珍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年8卷28期 6979-6980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上食管异位胃黏膜是一种先天性胚胎残留病变.食管复层鳞状上皮替换原先的柱状上皮过程不完全,胚胎性胃黏膜残留于食管所致.胃黏膜异位以食管上段多见.如对该病变认识不够.在胃镜检查时易被忽略或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近年检出率明显增加.现将我院2...
【关键词】 食管疾病/诊断/治疗; 胃粘膜/病理学; 胃镜检查;
【中文期刊】 李红平 毛万姬 等 《陕西中医》 2007年28卷2期 243-245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丹白麦门冬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萎胃缩性胃炎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大组、丹小组及维酶素组,制成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分别运用丹白麦门冬汤(大、小剂量)及维...
【关键词】 胃炎,萎缩性/中医药疗法; 胃炎,萎缩性/病理学; 胃粘膜/病理学;
【中文期刊】 吕若玉 马志英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年7卷23期 5594-5595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我院于1998-01~2006-01期间,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或热活检灼除法治疗胃黏膜脱垂346例,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53例,女193例,男、女之比为0.79:1.平均年龄42.41(15~80)岁.有不...
【中文期刊】 梅武轩 曾常春 《陕西中医》 2007年28卷2期 247-248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中药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粘膜PCNA、CyclinE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乙醇、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 各组大鼠作相应的处理后, 免疫组化法检测各...
【中文期刊】 张勤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年7卷20期 4697-4699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清叶酸水平,并探讨其关系.方法:研究包括29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和25例健康正常人,血浆Hcy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血清叶酸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胃黏膜不典型增...
【关键词】 胃粘膜/病理学/代谢; 半胱氨酸/血液; 叶酸/血液/治疗应用;
【中文期刊】 李小梅 孙桂波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24卷2期 144-147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归胃经寒性中药黄连、蒲公英、枳实对胃热证模型大鼠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空白对照Ⅰ、Ⅱ组,模型对照Ⅰ、Ⅱ组、黄连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6、0.3g/kg),蒲公英高、低剂量组...
【中文期刊】 刘友章 姬爱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23卷6期 461-46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胃炎Ⅰ号对脾虚型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的影响.[方法]运用胃炎Ⅰ号(党参、茯苓、白术、陈皮、法半夏、砂仁、当归、蒲公英、白芍、珍珠层粉、炙甘草)治疗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并进行治疗前后胃粘膜活检的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治疗前...
【关键词】 胃炎,萎缩性/中药疗法; 胃炎Ⅰ号/治疗应用; 胃粘膜/病理学;
【中文期刊】 李继武 刘晓政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年6卷11期 2175-2175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对我院2003-02~2005-02收治的急性胃黏膜病变3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0例,年龄55~84(平均64.3)岁.本组中合并腰腿痛11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7例,脑梗死7例,合并其他疾病5例...
【中文期刊】 张军 张振玉 等 《医学临床研究》 2003年20卷11期 836-838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胃粘膜细胞核DNA含量,进行DNA倍体检测,探讨DNA倍体与胃粘膜癌变的关系.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正常胃粘膜1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7例,其中不伴肠化20例、伴肠化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其...
【中文期刊】 冯春霞 劳绍贤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年20卷3期 187-190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粘膜的病理改变、胃粘膜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5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
【中文期刊】 郑华川 辛彦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1年10卷4期 341-344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胃粘膜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指具有恶变潜能的胃粘膜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肠生化、异型增生和腺瘤[1].由正常胃粘膜到胃癌不仅是顺次的形态学改变,而且有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凋亡相关基因失调控、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异常...
【中文期刊】 唐卓斌 刘为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9卷6期 724-725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研究已不断深入[1-20].我们的实验结果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而Hp对CCK-B基因的mRNA表达影响不大,那么,根除Hp是否可逆转上述基因的表达?为此,我们通过Hp...
【关键词】 胃肿瘤/预防和控制; 胃粘膜/病理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法;
【中文期刊】 任长庆 高梦先 等 《河北医药》 2001年23卷3期 204-205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21例胃粘膜黄色瘤的发病原因、病理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组化病理学,研究本病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男多于女约为5.25:1,平均年龄58.19岁,45岁以上占80.95%.多发于胃窦部占90.48%,7...
【中文期刊】 刘海峰 刘为纹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9卷11期 1265-1268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以及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变化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
【关键词】 螺杆菌,幽门/致病力; 胃粘膜/病理学; 脱噬作用;
【中文期刊】 周琳瑛 梁平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9卷11期 1332-1334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0 引言现研究已表明Hp的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5]但其致病机制仍不清,主要原因是Hp感染后致病因素较多,包括Hp本身的因素如机械作用、毒素、代谢产物以及炎症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过程中炎症细胞等释放的炎症递质和细胞因子等的相...
【中文期刊】 唐卓斌 刘为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9卷12期 1453-1455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0引言生长抑素通过其受体对胃肠道粘膜起着十分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有关[1-6]。
【中文期刊】 吕其军 吴玉娥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9卷4期 472-473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目前虽公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但人们对Hp在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的作用尚未达成共识[1-14].粘膜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是维持胃肠粘膜结构完整的前提[10,15,16]....
【关键词】 十二指肠/微生物学; 螺杆菌,幽门/分离和提纯; 螺杆菌,幽门/致病力;
【中文期刊】 高会斌 陈坚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9卷10期 1207-1209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胃粘膜肠化及不典型增生的相关因素,为胃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经内镜检查为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取胃粘膜活组织行病理切片,H.Pylori培养及快速尿素酶试验、CagAPCR测定及ROS化学发光法检测,将...
【中文期刊】 凌红 陈惠新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5期 585-586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胃粘膜组织标本72例来自1998-10/1999-10我院内镜胃粘膜活检标本.每例患者在胃粘膜相邻部位取6块粘膜组织.2块立即放入经处理的试管中后置入液氮中,然后送-80℃低温冰箱保存待检.4块作病理检查.胃粘膜...
【中文期刊】 严艳 冯晓莹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z1期 7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分布和临床特点具有独特性方法本组患者为我院1990-01/1999-04收治的193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以呕血或(和)黑便为主诉,行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与同期通病≤59岁住院患者193例比较),其中15例...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老年期; 胃肿瘤/老年期; 胃粘膜/病理学;
【中文期刊】 孙波 李兆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3期 271-275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并比较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对胃粘膜的损害及其机制,观察临床常用药物西咪替丁(泰胃美)、铝碳酸镁(胃达喜)及硫糖铝(舒克菲)对NSAID性胃粘膜损害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分别以萘丁美酮(瑞力芬)、吲哚美辛(消炎痛)、乙酰水杨...
【中文期刊】 虞积耀 王鲁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12期 1400-1402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异型增生(dysplasia)在胃内镜活检中是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作者认为异型增生是胃癌的重要癌前病变,是上皮明确的肿瘤性质改变[1-8].近年在癌基因、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流行病学、幽门螺杆菌(Hp)致病性等方面进行的大量的工作也支...
【中文期刊】 林万隆 陈崇稼 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3卷12期 1199-1200页 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及探讨组织蛋白酶B表达与胃癌预后指标(肿瘤组织学类型,TNM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54例胃腺癌标本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结果周围正常胃粘膜上皮组织蛋白酶B阳性率为5.6%(3/54),...
【中文期刊】 刘超群 浦江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z1期 10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含量变化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DU)患者共280例,男229例,女51例,平均36.12岁;健康成年人316例为对照组,男198例,女118例,平均40.29岁.采用RIA方法测定空腹血浆...
【中文期刊】 王普选 张晓茹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12期 1444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组资料分别来自1989-01/1999-01我院门诊及住院首次内镜检查患者,藏族来自青海黄南地区、四川阿坝地区和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草原牧区,回族和汉族主要来自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城镇及农村.患者筛选:凡经内镜检...
【中文期刊】 罗珠林 徐辉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z1期 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对1245例胃病患者的Hp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887例,女358例;年龄12岁~84岁,平均36.4岁;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中文期刊】 路三军 石红彦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z1期 6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胃炎(1ymphocytic gastritis,LG)内镜咬检显微镜下特点及病理诊断标准.方法每例内镜咬检胃粘膜3块,一块做尿素酶试纸试验,其余2块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制片2张.一张做HE染色显微镜观察,一张做Gie...
【中文期刊】 苏红 曹之宪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3期 355-356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众所周知,正常胃粘膜的完整性是由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的动态平衡来维持的,一旦这一平衡遭受破坏就会导致粘膜损害[1-3].据报道,各种损伤因子如酒精(ETOH)、消炎痛(IM)经灌注入胃能引起全胃肠道(以胃为主)的粘膜病变,并延缓实验动物...
【中文期刊】 祝金泉 谢勇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2期 227-228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临床实践表明小剂量大黄具有健胃[1,2],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功效,对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3].为阐明其作用机制,我们采用大黄与胃粘膜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对胃粘膜细胞增殖、泌酸、泌胃蛋白酶的影响.
【中文期刊】 刘海峰 刘为纹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年8卷6期 665-668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为探讨胃癌前组织及胃癌中Bax基因表达状况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胃粘膜10例、慢性胃炎72例和胃癌53例中Bax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Ba...
【中文期刊】 蔡淦 王松坡 等 《新中医》 2000年32卷2期 35-37页 ISTICCA
【摘要】 采用100g/L甲基硝基亚硝基胍饮用液自由饮用24周,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GPL)模型.应用乐胃煎治疗12周,结果胃粘膜上皮细胞DNA含量和多倍体比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维甲酸比较,乐胃煎能更有效地降低胃粘膜细胞DNA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