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6
- 14
- 12
- 26
- 22
- 21
- 20
- 6
- 48
- 20
- 11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韦园诗 朱黎霞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3期 3155-31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的脑纹状体代谢组学特征.方法 采用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以复制MCAO大鼠模型,脑纹状体植入微透析探针,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采集脑微透析样品,正、负离子模式下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微透析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玲 郑瑜宏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年7卷11期 1127-11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移植过程中麻醉以及细胞植入等操作对中枢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多巴胺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神经干细胞定位植人正常成年大鼠大脑纹状体.采用脑微透析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检测探针置人、麻醉剂氯胺酮和戊巴比妥钠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朝晖 魏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45卷1期 87-90页ISTIC
【摘要】 脑微透析(cerebral microdialysis,CMD)监测技术可连续监测活体脑细胞外液中的生化物质浓度,现已逐渐应用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的临...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微透析;脑代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奇 杜萍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0卷4期 16-19页ISTIC
【摘要】 目的:明确脑微透析的探针导管埋置手术对大鼠海马葡萄糖、乳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合适的术后恢复期.方法:使用微透析系统分别于探针导管埋置手术后1~7d进行连续5h的微透析取样,分析检测大鼠海马葡萄糖、乳酸含量.结果:术后大鼠海马葡萄糖、乳酸含量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晓 余健烨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年39卷10期 996-100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益气组与活血组有效成分在MCAO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建立补阳还五汤微透析样品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研究补阳还五汤益气组低、中、高剂量(3.09,6.17,12.34 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永利 何瑞荣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1996年17卷1期 41-44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目的:测定双苯氟嗪(Dip)对大鼠缺血脑细胞内外氨基酸含量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雌性Wistar大鼠,用HPLC法测定脑透析液和脑组织中的氨基酸含量,用电生理技术测定SEP.结果:Dip ip 50 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博 李朝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8年40卷13期 1161-11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发达国家40岁以下人群中死亡的主要因素.TBI发生后的继发性脑损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如何尽早发现和持续监测继发性脑损伤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是临床重大的挑战[1].脑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腾飞 刘建勋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42卷11期 2168-217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黄芩苷的入脑行为及脑细胞间液药代动力学,对黄芩苷在脑、血微透析探针的体内外回收率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LC-MS/MS测定脑、血微透析液中黄芩苷的浓度,计算探针回收率;分别采用增量法、减量法考察不同流速(0.50,1.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超园 祝丽欣 等 《中草药》 2017年48卷2期 272-2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鼠口服银杏酮酯(GBE)后内酯类成分在脑部和血液中的药物质量浓度及药物分布系数(AUC脑/AUC血).方法 采用血脑同步微透析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相结合,通过在大鼠脑部和颈静脉处同步埋置探针,...
【关键词】 血脑同步微透析;银杏酮酯;HPLC-MS/M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银爱 余健烨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年37卷16期 1554-1556,156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THP)灌胃给药在清醒大鼠脑局部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微透析采样技术,以清醒大鼠为实验模型,连续收集给药(40 mg·kg-1)后大鼠脑纹状体透析液,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THP浓度,经回收率校正后,用PK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岩 赵敏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年25卷7期 887-8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供氧方式对于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内羟自由基水平影响。方法雄性长爪沙鼠16只,脑立体定位于右侧海马 CA1区植入微透析探针,阻断再开放双侧颈总动脉(BCAO)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晶晶 蔡卿嫣 等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4年30卷4期 92-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酒精性昏迷大鼠外侧下丘脑区(LHA)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乙醇制作酒精性昏迷大鼠模型,20min后侧脑室给药,微透析技术收集透析样品(每30 min收集一次),OPA柱前衍生化法处理样品,高效液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美玉 孙丹丹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39卷3期 488-49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脑内同步灌流特异性呼吸链复合体Ⅳ抑制剂叠氮钠(sodium azide,NaN3)对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和海马细胞外液中乙酰胆碱(ACh)和胆碱(Ch)含量的影响,建立线粒体损伤的AD急性模型.方法:应用脑双位点双通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晓辉 程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4年13卷5期 460-4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TBI患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的程度,还取决于多种因素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多项研究表明,由脑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继发性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美玉 李鹏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38卷4期 597-6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部分坐骨神经损伤(S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镇痛效应,并探讨其对纹状体细胞外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NI模型组、加巴喷丁组(100mg·kg-1)、青藤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吉恋英 杨志宏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38卷21期 3758-37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微透析法联合自动采血技术研究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侧脑室,连续收集静脉注射丹参素后的透析液样品及血液样品,采用LC-MS/MS测定丹参素浓度,经回收率校正后,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晔 王丹巧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38卷20期 3554-35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处方CQM对光化学诱导的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镇痛效应及其对脑内兴奋性递质谷氨酸(Glu)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光化学诱导三叉神经痛手术组,后者再分为模型组、加巴喷丁组(100mg·kg-1),CQM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荣湘江 周军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年35卷7期 519-52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缺血前预运动对大鼠前额叶皮质内抗坏血酸水平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运动缺血组、运动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运动缺血组和运动对照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共3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宏伟 晏亦林 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3年30卷9期 929-933页ISTICPKUCSCDCA
【关键词】 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磷酸川芎嗪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氨基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晓红 王丹巧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年19卷3期 155-1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应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脑内微透析及其相关检测技术,探讨首乌方与美多芭同时应用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神经化学物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多芭组(30 mg· kg-1)、首乌方+美多芭组(含首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萍 于绍帅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37卷21期 3307-331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为了观察中药苏合香对联用药西药舒必利血药与药脑浓度的影响,探讨苏合香开窍作用与增加胃肠屏障与血脑屏障透过性的关系,并研究苏合香与舒必利联用的相互作用.方法:大鼠连续口服用药1周后,进行脑部与颈部安装探针手术,平衡1h后,利用血微透析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娜 刘萍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1年36卷22期 3180-318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开窍药冰片单用及合用西药地西泮后对大鼠脑纹状体区兴奋性及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从神经药理学角度探讨冰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观察冰片是否可以协助西药人脑,增加其疗效.方法:利用脑微透析技术采集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大鼠脑纹状体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长连 韩文迪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年31卷24期 1999-200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LD)在大鼠外周血及纹状体细胞外液中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大鼠随机分为2组,按高、低剂量单次灌胃给予多巴丝肼(U)+苄丝肼),采用脑微透析技术采集纹状体细胞外液透析液,并于对应时间点采集外周血,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慧 王旭 等 《中医杂志》 2011年52卷12期 1038-104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研究针刺神门和命门穴后大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变化,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神门组、针刺命门组各6只,采用立体定位法将微透析探针置人大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宇宁 刘萍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35卷19期 2605-260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芳香开窍中药冰片对西药头孢曲松在大鼠脑纹状体中浓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脑微透析技术采集大鼠脑纹状体内的脑脊液(aCSF)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二极管阵列榆测器,榆测对照品和样品中头孢曲松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华 张国平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35卷22期 3038-304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虎杖苷对大鼠脑出血损伤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动态变化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探讨虎杖昔3(1脑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透析一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的测定方法用Ⅶ型胶原酶诱导建立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涛 林玲 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9年25卷5期 493-4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腩腹侧(VM)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分别移植入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移植后2,4,8周采用脑微透析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监测毁损侧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同期观察大鼠的旋转行为.移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初君盛 张斌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25卷8期 742-7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通过电刺激正常及癫痫大鼠丘脑底核(STN),研究黑质网状部(SNr)及苍白球(GP)细胞外液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变化,探讨电刺激治疗癫痫的机制.方法 正常大鼠和癫痫大鼠各加只,将刺激电极植入一侧STN,分别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年24卷20期 1594-15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利用微透析技术(MD)观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产大鼠脑内氨基酸递质的动态变化,探讨兴奋毒性氨基酸在PV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3-硝基丙酸(3-NPA)脑内注射复制5日龄(P5)新生SD大鼠PVL模型(n=32),利用微透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召攀 李飞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年7卷7期 652-6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治疗时机对家兔实验性局部脑缺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75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3组,每组25只,即大脑巾动脉闭塞(MCAO)组: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不行HBO治疗;MCAo+HBO组:右侧大脑巾动脉阻断后即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杰 胡永善 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年30卷6期 361-36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研究预先电动跑台运动训练对大鼠脑梗死后大脑中枢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预运动对缺血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实验用时均为4周):运动1周组(运动训练1周,在第4周实施)、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旭东 周晓平 等 《中华外科杂志》 2007年45卷24期 1682-168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长期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对猴帕金森病模型纹状体细胞外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成功制作猴右侧帕金森病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模型2只,分别在打开脉冲发生器前和开机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微透析的方法对纹状体细胞外液进行取样(开机后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爱林 只达石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6年5卷1期 55-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重型脑创伤后影响脑细胞间液甘油(Gly)浓度变化的因素.方法连续监测5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近损伤区脑细胞间液Gly浓度和局部脑血流(CBF),同时监测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选择每小时CPP和CBF的最小值及ICP的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晓平 刘汉华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22卷12期 714-71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微透析技术在慢性STN-DBS对纹状体细胞外液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已经成功安装脑深部刺激电极的偏侧PD猕猴模型2只,分别在打开脉冲发生器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取样(开机后8h、1周、1个月、2个月).应用高效液相电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爱林 只达石 等 《中华创伤杂志》 2005年21卷4期 241-2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脑创伤患者脑组织糖代谢及甘油的影响. 方法 33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将微透析探针分别置入病损周边区、病灶对侧的相应位置及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分析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脑细胞间液(extracellular flui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只达石 黄慧玲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20卷2期 151-15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研究了24例颅脑创伤患者脑细胞间液中葡萄糖(Glu)、乳酸(Lac)、丙酮酸(Pyru)、甘油(Gly)、乳酸/葡萄糖比值(L/G)和乳酸/丙酮酸比值(L/P)的变化规律以及亚低温治疗的影响.方法将微透析导管分别插入患者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斌 只达石 等 《中华创伤杂志》 2004年20卷7期 385-3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重型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结果与伤后早期脑组织细胞外液生化成分间的关系. 方法对45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患者行脑组织微透析取样监测 10~96 h,测定葡萄糖、乳酸、丙酮酸浓度并计算乳酸/葡萄糖和乳酸/丙酮酸比值.全部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明 赵育梅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19卷4期 259-26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1h和2h,再灌注至24h后的组织损伤及核心区和半暗带的组织学定位.方法利用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及HE染色和图像分析,对损伤进行定量.结果缺血核心区表现为脑组织的完全坏死,半暗带位于核心区周围,表现为选择性神经元死亡,其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只达石 黄慧玲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3年2卷1期 8-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研究了7例颅脑创伤患者脑细胞间液中葡萄糖(G1u)、乳酸(Lac)、丙酮酸(Pyru)、甘油(Gly)、乳酸/葡萄糖比值(L/G)和乳酸/丙酮酸比值(L/P)的变化规律以及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将微透析导管分别捅人患者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