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6
- 12
- 75
- 18
- 17
- 9
- 6
- 56
- 54
- 41
- 16
- 1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玉 李刚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5年38卷2期 241-247页ISTICPKU
【摘要】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其在提升人类认知和身体能力方面的潜力不断显现,同时也不断刺激着试图逾越治疗边界的"超人类"增强冲动.受脑机接口技术"超人类"增强追求支配的身体过度改造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伦理困境,如身体自我维度的自主性、身体医疗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中华 《医学与哲学》 2025年46卷12期 1-5页ISTICPKU
【摘要】 神经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安全隐忧也逐步增多,并相继衍生了神经本质主义、神经例外主义和神经炒作等伦理思潮,推动了神经权利的出场.神经权利以保障人脑尊严为目的,包括认知自由权、精神隐私权、精神完整性权和心理连续性权等.因现有人权保护体系难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思慧 冷军 等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40卷3期 126-133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近10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现状、热点及演变趋势.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中2013年1月至2024年6月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文栋 张荣 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5年31卷3期 123-125,158页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基于镜像疗法的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本院接诊的84例脑卒中患者,全部患者均伴有上肢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2例则采取镜像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国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25卷2期 105-112页
【摘要】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作为融合生物脑与智能机器的前沿技术,正在重塑神经疾病诊疗与人类机能增强的技术范式.文章通过解构脑机接口的技术发展图谱,系统比较侵入式与非侵入式技术的性能特征,分析当前技术发...
【关键词】 脑机接口;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晓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5年44卷8期 218-221页
【摘要】 聚焦"软硬协同、交叉创新"培养理念,针对传统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进口设备昂贵、实验设计单一、本科生实践不充分等问题,设计了 BCI实验教学模式.在课内实验中集成脑电信号采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泽 曹莉 等 《基础医学教育》 2025年27卷4期 341-348页
【摘要】 医学神经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脑机接口(BCI)技术是一种直接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的通信系旻,旨在实现大脑与设备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脑机接口技术为医学神经学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学习与应用实例的引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江华 包忠蕾 等 《运动科学与健康研究》 2025年4期 89-93页
【摘要】 帕金森病(PD)作为神经系统第二大退行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众多且呈增长趋势,晚期患者面临严重并发症.人工智能技术已在PD的辅助诊疗和全程管理方面展现出了应用潜力.可穿戴设备、室内运动监测系统及临床视频监测收集运动康复大数据,经过特定算法和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天佳 龙耀斌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年30卷8期 972-9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颖 卞心怡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59卷7期 1263-126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住院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艳秋 张秀芳 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32卷4期 71-75,7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技术联合脑机接口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脑机接口组及联合组,每组47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筱 张家诚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26卷12期 881-884页ISTIC
【摘要】 脊髓损伤是一种毁灭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往往导致患者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治疗一直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脑-机接口技术已被证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为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带来新的曙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雪峰 王一丹 等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39卷2期 154-158页ISTIC
【摘要】 脑机接口技术(Brain-Computer Interface Technology,BCIT)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其在肢体功能康复、精神状态监测、识别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研究进展.但当前的脑机接口康复系统仍处于实验应用阶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脑机接口关键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及其布局研究》项目组 肖松 等 《科学与社会》 2024年14卷3期 1-25页
【摘要】 本文回顾了脑机接口技术(BCI)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的科学幻想期到21世纪的技术爆发期,概述了 BCI技术在各个阶段的关键进展和成就.文中阐述了 BCI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分类方式,包括不同类型的BCI系统(输出式、输入式、双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杰洪 王宁华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5卷6期 1154-1166页
【摘要】 当前机器人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为提升康复效果、确保康复质量、降低人力成本等提供了重要助力,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全面分析康复机器人在上肢、下肢、躯干等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聪 刘昱南 等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33卷5期 67-70页
【摘要】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是一种严重并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本文对脑机接口技术、抗体疗法、基因治疗技术和光神经调制技术在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将脑信号解码与外部设备相连接,实现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珺 张思齐 等 《无人系统技术》 2023年6卷5期 1-16页
【摘要】 脑科学是以脑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汇合的新兴研究领域,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认知与智能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其中,脑机接口硬件技术是推进脑科学发展的关键.基于电生理信号的脑机接口硬件设备根据采集信号时电极位置和方法不同,分为无创、微创、浅脑有创和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乔义 邵丽丽 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4卷13期 194-198页
【摘要】 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脑卒中后,虽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自我修复机制,但其内源性再生能力有限,仍需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治疗来增强神经可塑性,促进功能恢复.运动想象疗法作为一种主动式中枢干预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峰 杜良杰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年14卷9期 845-84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脊髓损伤患者重建下肢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如脑-机接口技术、神经假体、康复机器人、减重步行训练等.在临床实践中,上述康复手段的优点和缺点日益凸显,其结合应用成为一种研究趋势.应根据智能化的特点及患者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正 林家瑞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2年6卷19期 2827-2828,2841页ISTICPKUCA
【摘要】 文章回顾了用于运动康复电刺激技术4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在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电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刺激的基本原理.根据电刺激与患者之间的交互特性,把它分为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性电刺激(TES)以及神经调变电刺激(NMS).文章对国际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昭连 杨国忠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0年29卷4期 394-398页ISTIC
【摘要】 通过对我国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研究现状的介绍、技术实验方法 的对比,进而探讨BCI研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从研究规模、地区侧重、研究机构分布、研究成果和驱动因素的角度,对WOS中的SCI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正 李柄佑 等 《现代临床医学》 2016年42卷3期 176-179页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脑-机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期对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光辉 石锐 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年42卷13期 175-177,193页
【摘要】 给出了基于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模式的方案,该方案的关键部分是视觉刺激器的实现,它提供了用户利用脑电信号识别字符所需的多种刺激模式.在Windows环境下,以闪烁的不同小块代表多种可能的选择,受试者注视其中一个目标,分析诱发电位可判别受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水清 杨阳 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23卷2期 38-40页
【摘要】 给出了基于模拟阅读事件相关电位的脑-计算机接口这种全新模式的方案,该方案的关键部分是虚拟键盘的界面,它提供了用户利用脑电信号输入字符所需的刺激.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了这种新型高性能的虚拟键盘.实测显示,36个键的视窗中的目标图像同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晓钰 导师:方向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2024年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联合BCI脑机接口康复技术对脑型WD患者上肢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干预作用及对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上肢痉挛性肌张力障碍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 上肢痉挛性肌张力障碍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越亮 导师:许敏鹏 天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20年
【摘要】 基于高频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visualevokedpotential,SSVEP)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系统用户体验友好,但是高频SSVEP信号幅值弱、噪声强,导致目标...
【关键词】 脑-机接口 ; 稳态非对称视觉诱发电位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婷 导师:唐贤伦 重庆邮电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 2020年
【摘要】 脑电信号包含了大量人体的生理信息,可以反映出大脑皮层和头皮中脑细胞的电生理活动。脑-机接口技术(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是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人机交互方式,其关键技术在于从脑电数据中判别使用者的主观意图以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晓宇 导师:顾晓松 天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9年
【摘要】 视觉诱发型脑-机接口(Visual brain-computer interface,v-BCI)凭借着出众的信息传输速率和分类正确率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传统v-BCI交互过程中需要用户精力集中注视视觉刺激,这既会对用户视觉注意造成占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韩 导师:杨济民 山东师范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硕士) 2018年
【摘要】 从信号处理的角度来说,大脑是生物体内结构复杂、生理电信号难以提取的一个器官,更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实际“掌控者”。脑部神经元在受到不同的刺激后,会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其本质是电信号,这些电信号反映了大脑在不同状态下的特定信息,通过分析这些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奕伟波 导师:明东 天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2017年
【摘要】 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是一种运动意图且无实际动作输出,其能引起感觉运动皮层 mu和 beta节律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 Event-related desynchronization,ERD)和事件相关同步化(Even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微 导师:逯鹏 郑州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工程(硕士) 2017年
【摘要】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种不依赖周围神经和肌肉组织,完全自主的实现人脑对外部环境直接控制的系统。BCI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在医疗康复、运动辅助、人机交互等领域有广阔前景。
无创脑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朝阳 导师:唐功友 中国海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 2015年
【摘要】 随着各国政府对脑科学领域研究的不断关注,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和理论研究价值的脑-机接口也成为跨学科的研究热点。脑-机接口技术可以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与外界交流信息的方式,通过该技术,大脑可以不依赖外周神经和肌肉直接向机器发送指令。尤其在医疗康复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蓝晓栋 导师:官金安 中南民族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2年
【摘要】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等大脑的正常的输出通道的通信系统。它为那些神经或肌肉组织受损而不能使用正常通信手段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直接从大脑获取与外界进行通信交流的信息,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等外部设备的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宇丁 导师:陈民铀 重庆大学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硕士) 2012年
【摘要】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在国际上成为一个热点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它是一种不依赖于大脑的正常输出通路(肌肉组织和脑外周神经系统),直接在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之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蒲贤洁 导师:尧德中 电子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1年
【摘要】 生物反馈技术是行为医学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作为联结普通医学和社会、心理医学的桥梁,在普通医学和精神卫生领域里有广泛的应用。其中的神经反馈,已经主要被应用于癫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的治疗,以及提升正常人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国一 导师:王宏 东北大学 机械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硕士) 2009年
【摘要】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s,BCI)是在人脑和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一种直接信息交流和控制通道,是一种不依赖于常规大脑输出通路(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全新信息交流系统。BCI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莎日娜 翟晓梅 《医学与哲学》 2025年46卷2期 6-11页ISTICPKU
【摘要】 侵入式脑机接口在临床上有巨大应用价值,尤其在神经及精神疾病方面.然而,其临床试验提出不同于传统的特殊伦理挑战,在内涵和优先次序上与其他新兴生物技术的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研究参与者多为病情无现有可行治疗措施或晚期患者,试验目的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解...
【关键词】 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风险受益;自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桑振华 薛司洋 等 《中国卒中杂志》 2025年20卷1期 63-69页ISTICPKU
【摘要】 近年来,脑机接口在神经康复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常用的脑机接口实验范式包括运动想象及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障碍康复研究中.本文对脑机接口技术治疗脑血管病后运动障碍的机制以及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在上肢和下肢运动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婧璠 谢瑀婷 等 《中国卒中杂志》 2025年20卷5期 604-614页ISTICPKU
【摘要】 康复治疗已被循证医学证实为降低卒中致残的有效方法.过去20年,中国卒中康复领域经历了快速发展,从政策推动、服务体系建设到新技术应用均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全方位、全周期的康复医疗服务"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卒中的三级康复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闻萱 赵力佳 等 《医学与哲学》 2025年46卷11期 14-18,29页ISTICPKU
【摘要】 脑机接口技术赋能老年人照护具有强化老年人医疗健康管理、助力老年人身体机能康复、提升老年人情感需求满足等诸多潜在益处.但是,技术的应用往往利弊共存,在赋能的同时所存在的诸如算法越轨、技术依赖、情感异化等一系列潜在伦理风险也同样需要我们及时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