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8
- 2
- 1
- 36
- 19
- 12
- 7
- 2
- 47
- 14
- 10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芳 张春梅 《护理学杂志》 2018年33卷13期 33-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介绍15例两个封堵器介入封堵先天性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护理经验.提出由于两个封堵器介入封堵儿童先天性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手术时间长,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易发生,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严格规范性操作过程,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卜海松 高雷 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42卷7期 802-80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单纯经股静脉路径封堵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26例,年龄3.2~6.0(4.3±0.7)岁,体重15.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鹏军 余志庆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年20卷6期 433-43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 Ⅱ)行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例幼儿PMVSD病例,1例为3岁,心脏超声示膜部VSD,左室面缺损为5.5 mm,右室面分流...
【关键词】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健峰 高伟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年27卷22期 2283-22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关闭儿童膜周室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3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接受经导管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的介入治疗,年龄3~15(6.10±2.8...
【关键词】 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新型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云 罗飞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14卷11期 51-5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霍会芹 李正宏 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3卷1期 62-64页
【摘要】 目的:观察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以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心脏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栋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48卷6期 173-174页
【摘要】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3月我院76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对照组施行改良缝合...
【关键词】 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超声心动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占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3卷13期 85-86页
【摘要】 目的 对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行改良VSD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60例膜周型VSD患儿,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VSD修补术,研究组行改良VSD修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荣 孔祥清 等 《江苏医药》 2007年33卷1期 16-18,插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非对称型封堵器(AVSDO)或对称型封堵器(SVSDO)介入治疗267例次PMVSD病人.结果 255例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手术,手术技术成功率95.5%(255/...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关闭;非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萍 钟理 等 《重庆医学》 2005年34卷8期 1202-1204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VSD)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TE观察40例PVSD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监测与引导封堵过程,判断封堵器释放后的位置、是否影响房室瓣功能,有无残余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章虹 刘慧莲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09卷13期 108-10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连续缝合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66例,采用体外循环不停搏连续缝合修补.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35±25)min.3例术中缝针时常出现传导阻滞,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一飞 方婕 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1年33卷3期 113-117页
【摘要】 目的:评价对称性和偏心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纳入相关对照研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5.0.0进行Meta分析.结果:4篇文...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对称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广玉 牟志玲 等 《交通医学》 2008年22卷1期 87页
【摘要】 <篇首> [典型病例] 患儿,男,4岁,体重14kg,发现心脏杂音2年于2007年6月5日入院.平时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无乏力、多汗、气急及呼吸困难、青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梦思 李东旭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9年26卷3期 251-25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评估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建库至2018年10月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相关文献.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维超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17年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未成年人先天性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患者介入封堵和外科修补术后远期疗效,旨在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 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贵州人民医院成功行介入封堵术或外科修补术的未成年pmVSD患者...
【关键词】 先天性膜周型室间隔缺损 ; 未成年患者 ; 介入封堵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尚小珂 全国第十三届心脏学会、第十六届心功能学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 2013年
【摘要】 目的:研究介入封堵术对并发中、重度三尖瓣返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并发中、重度三尖瓣返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42例,三尖瓣返流的原因为右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的高压血流直接冲击三尖瓣及其腱索而导致三尖瓣返流,其中行导管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维超 导师:刘晓桥 刘兴德 贵阳医学院 临床医学 内科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未成年人先天性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患者介入封堵和外科修补术后远期疗效,旨在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
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成功行介入封堵术或外科修补术的未成年pmV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伟 周爱卿 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5年7卷1期 43-4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弹簧圈治疗儿童心血管畸形的指征、方法学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33例心血管畸形患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弹簧圈封堵术.术后随访,定期行心脏超声.结果 10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中应用Gianturco弹簧圈14例,Duct-Oc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茶荣 周丽欢 等 《当代护士》 2023年30卷23期 113-118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 3d、术后 1 个月的营养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 年 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 152 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及其母亲的资料,调查患儿营养状况,采用Logisti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锟 张晓花 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9年16卷1期 61-6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DVSD)与主动脉根部内径(DAO)比值对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i-VSD)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产前胎儿心脏超声诊断为i-VSD并于出生后3个月有随访记录的胎儿175例,其中膜周部i-VSD 83例,肌部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礼睿 何炯红 等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34卷10期 958页ISTICPKUCSCD
【摘要】 患者男,9岁.发现心脏杂音8年.查体:血压90/50 mm Hg,口唇、甲床青紫,杵状指,心前区触及收缩期震颤,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门诊超声诊断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三尖瓣发育异常(三尖瓣骑跨于室间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程 郑宝石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32卷z1期 16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三明治"样隔膜技术在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修补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03 至 2016-03 期间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三明治"样隔膜技术治疗 mVSD 10 例,其中男 12 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世良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2期 1137-1138页ISTICPKUCSCD
【摘要】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初期,国内外生产的各种类型封堵器由于存在设计及功能方面的缺陷,致疗效欠佳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使该技术未能在临床上推广。国产膜周部VSD封堵器通过不断改进,不但扩大了临床使用的适应证,提高了成功率,而且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凯 秦玉明 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15年9期 807-8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10T多态性是否影响散发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易感性。方法检测并比较1290例先心病患儿及1323例非先心病儿童eNOS基因G10T位点的多态性。结果以G10T的CC基因型作为参照,观察到A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松 周更须 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年13卷6期 524-52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 方法 2011年9月~ 2012年12月,对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术.通过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诊断分型,隔瓣下室缺30例,膜部室缺10例,偏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美珍 罗来树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年20卷12期 935-93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左心室及主动脉造影影像学分析,探讨其对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行封堵治疗的VSD患者共106例.分别于封堵前、后常规以LAO 45°~ 55° + CRA 25°行X线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玉琼 黄新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27卷11期 1743-174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特殊的二维超声切面显示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形态学特征及与周边结构的空间关系.方法 二维超声心动图常规切面诊断43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和15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再使用特殊的超声心动图切面显示ASD和VSD的平面形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如 许凤英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27卷10期 1199-1200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用对称型封堵器(SVSDO)和非对称型封堵器(AVSDO)堵闭膜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传昶 胡大军 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31卷3期 446-44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68例VSD患者中有4例合并有ASD,4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蕾 许迪 等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6年22卷4期 267-26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对室间隔膜部瘤的检出比例及不同形态的膜部瘤对于经导管堵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技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患者162例,TTE结合左心室造影,评价TTE对室间隔膜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健 康春松 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5年2卷2期 12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一、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2003年11月-2004年5月我院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的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8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瀚旻 华益民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32卷10期 886-88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ventricular defect, TCVSD)是新型介入治疗手术.由于缺损本身的解剖多样性和技术难度限制,病例选择局限在膜部和肌部的部分缺损.为了进一步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永文 赵仙先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4年13卷2期 101-10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价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导管闭合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8(4.31±1.35)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通过F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仙先 秦永文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4年13卷2期 111-11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年龄为12~2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缺损直径3~6 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6 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涛 张供 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42卷3期 368-368,371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患者女,15岁,体重34kg.生后严重紫绀.查体: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Ⅳ/6级收缩期杂音,严重紫绀,杵状指趾,末梢血氧饱和度0.75,Hb 228 g·L-1.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双房大、右室大、T波改变、广泛前壁心肌损害.超声心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建强 秦永文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4年25卷8期 879-8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在犬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上观察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右颈内静脉途径穿刺室间隔制备犬室间隔缺损模型,模拟临床经导管封堵过程,经鞘管送入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人工制备的室间隔缺损.应用心室造影和心脏超声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荣明 李玉泉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3年21卷2期 148-14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为经皮穿刺室间隔膜部缺损的封堵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测量38例(男25,女13)正常成年人的心标本的室间隔膜部及周围结构.结果:室间隔膜部的形态可分为三角型、圆型和椭圆型;各型的出现率分别为58%(22例)、23.7%(9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大学 曹文建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1年19卷4期 294-2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患者,男,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反复发作,并伴有哭闹后口唇紫绀,于2001年3月6日住院治疗. 患者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出生后不久出现口唇紫绀,当地医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无家族遗传性病史.入院后作X线照片检查报告:胸廓对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牟凯 刘轶 等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9年11卷1期 22-25页
【摘要】 目的 明确孕妇宫内双胞胎的遗传信息和发育情况,为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孕妇实施羊膜穿刺术,获得羊水胎儿脱落细胞,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SNP array和FISH技术获得胎儿遗传信息,并根据超声评价其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同时抽取孕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巧 罗孝勇 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17卷8期 561-564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胎儿心脏结构性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心脏结构性异常胎儿,结合引产后解剖或出生后超声资料,总结常见心脏结构性异常类型,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48例胎儿心脏结构性异常中,室间隔缺损12例,心内膜垫缺损7例,法洛四联症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