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5
- 77
- 33
- 186
- 74
- 57
- 33
- 20
- 166
- 72
- 58
- 31
- 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严帆 易岂建 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8年13卷5期 348-3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介入治疗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膜周部VSD介入封堵术的患儿,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截取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总并发症、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小勇 严中亚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51卷8期 1218-1221页ISTICPKUCA
【摘要】 回顾性分析近5年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的1 2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TVD)组(537例)与非TVD组(726例),比较两组术后残余分流、传导阻滞、三尖瓣返流等的发生率.两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松 周更须 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年13卷6期 524-52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 方法 2011年9月~ 2012年12月,对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术.通过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诊断分型,隔瓣下室缺30例,膜部室缺10例,偏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武 李奋 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11年29卷7期 621-6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并发迟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认识.方法 回顾2例Pm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合并迟发性CAVB的术中和术后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例1患儿术中、术后无明确的危险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鹏军 余志庆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年20卷6期 433-43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 Ⅱ)行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例幼儿PMVSD病例,1例为3岁,心脏超声示膜部VSD,左室面缺损为5.5 mm,右室面分流...
【关键词】 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宇 仇金霞 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25卷18期 63-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先天性VSD最常见的类型.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周部VSD封堵器先后应用于临床以来,介入治疗膜周部VSD已广泛开展,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解启莲 高磊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07年22卷3期 216-21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价婴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技术难点.方法:选取年龄小于3岁患有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18例(婴幼儿组),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X线影像指导下完成介入治疗.术后1、3、6个月复查心电图、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解春红 夏呈森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35卷6期 662-66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共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了经导管介入治疗.男47例,女42例;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健峰 高伟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年27卷22期 2283-22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关闭儿童膜周室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3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接受经导管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的介入治疗,年龄3~15(6.10±2.8...
【关键词】 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新型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顺 李寰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05年20卷1期 14-1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价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56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直径为3~18(6.2±3.1)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5.0(2.3±1.0)mm.其中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森根 康康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3年12卷6期 407-40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Amplatzer导管封堵器(ADO)介入闭合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定其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经导管闭合先天性膜周部VSD 41例,VSD直径4~12.8(平均...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先天性;Amplatzer导管封堵器;心脏导管插入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云 罗飞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14卷11期 51-5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明 谢翔 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28卷12期 1651-165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胸壁微创封堵术与开胸手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患儿凝血功能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VSD患儿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玉昊 路军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24卷1期 12-17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M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4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心内科行介入封堵的PMVSD患者358例,分析住院和来院复查(术后1、3、6、12个月)的心电图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静 田建伟 等 《重庆医学》 2015年44卷20期 2768-2770,2773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个体化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pmVSD患儿共109例,其中接受介入封堵治疗61例,外科手术治疗48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霁萍 高宇勤 《海南医学》 2014年25卷5期 764-765页ISTICCA
【摘要】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VSD最常见的类型,对于膜周部VSD的治疗,目前主要为介入和外科手术两种方法,而介入治疗(双面伞修补室间隔缺损)被认为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自2002年Amp1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晓英 杨省利 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年08卷24期 3050-305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对其护理过程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患者经过全程治疗与护理,10 d后康复出院....
【关键词】 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机械性溶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翔 王广义 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1年32卷8期 842-84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索膜周部室间隔缺损(mVSD)介入封堵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本组男21例、女17例mVSD患者,年龄3-53(15±9.2)岁,经临床体检,超声心动图(UCG)和左心室造影确诊,在x线和超声引导下行mVSD介入封堵术,术中严密心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坚 龚方戚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25卷8期 630-63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对接受了经导管介入治疗的89例膜周部VSD患儿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儿中85例(95.5%)封堵成功;9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静 赵武 《护士进修杂志》 2008年23卷3期 225-227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成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效果、并发症,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20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封堵成功率95.2%(19/20),19例封堵成功病例的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术后并发血管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荣 孔祥清 等 《江苏医药》 2007年33卷1期 16-18,插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非对称型封堵器(AVSDO)或对称型封堵器(SVSDO)介入治疗267例次PMVSD病人.结果 255例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手术,手术技术成功率95.5%(255/...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关闭;非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奇 孙锟 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17卷9期 936-938页ISTIC
【摘要】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在经心导管关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经心导管关闭PMVSD的2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检查建立诊断后,在超声及X线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荣 孔祥清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年16卷3期 418-420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Amplatzer室间隔封堵器(AVSO)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VSO介入治疗72例PMVSD病人.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3.1%(67/72例).PMVSD大小(4.7±2.1)mm,PMVSD...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Amplatzer室间隔封堵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明阳 冯建章 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12卷6期 388-39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总结应用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膜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适应证、操作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收集儿科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02例,男115例,女87例,年龄(6.4±3.6)岁,体重(22±10)kg.选用Amplatz...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贵新 何劲松 等 《临床内科杂志》 2006年23卷11期 767-76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新型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46例PM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对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导管封堵条件的患者术前常规进行...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荣 李仲智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5年3卷4期 258-25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三尖瓣环切开(TVD)技术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1996年1月~2000年12月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525例,应用三尖瓣环切开技术96例.结果TVD组比非TVD组年龄小、体重低,但术前合并其他畸形,术中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顺 代政学 等 《心脏杂志》 2005年17卷2期 198-20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评价距主动脉瓣2 mm以内的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方法:86(男46,女40)例患者,年龄3~48(12±9)岁.经胸超声检测VSD距主动脉右冠瓣0.5~2(平均1.2)mm,VSD直径3~18(7±4)m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蓉洲 陈其 等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34卷5期 349-35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 ventricular septaldefect,PMVSD)的疗效.方法:5例PMVSD患儿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器;放射学,介入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关良 李新明 等 《海南医学》 2004年15卷10期 1-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应用新型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19例PMVSD患者均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术中经左心室造影...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伍广伟 林英忠 等 《广西医学》 2004年26卷10期 1434-14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索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PMVSD)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8例 PMVSD进行封堵器治疗.患者年龄3~2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瑞生 《医学信息》 2015年25期 198-199页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将2013年在我院治疗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为介入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为手术组,每组30例患者,对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新利 王敏 等 《新疆医学》 2014年44卷10期 53-56页
【摘要】 目的:比较Amplatzer膜部封堵器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住院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305例患者,其中行Amplatzer膜部封堵器治疗的200...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器;传统开胸手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海亮 吴铿 等 《实用临床医学》 2013年14卷2期 14-17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76例成功介入治疗的PMVSD患者,进行心电图和cTn Ⅰ同步检测,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术后72 h心电监护,术后随访并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一飞 方婕 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1年33卷3期 113-117页
【摘要】 目的:评价对称性和偏心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纳入相关对照研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5.0.0进行Meta分析.结果:4篇文...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对称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黎明 王凤鸣 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年31卷13期 997-10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术后随访过程中新发现的三尖瓣损伤病例特点,以期发现其中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5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成功完成膜部VSD 介入治疗,随访过程中发现三尖瓣严重损伤11例患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维杰 范太兵 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年13期 1037-10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右侧腋下切口-右心房途径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封堵术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采用右侧腋下切口-右心房途径,经食道超声引导,中空探条辅助下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封堵治疗。结果40例右侧腋下切口外科封堵患者中37例...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右侧腋下切口-右心房途径;外科封堵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胜 江荣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年27卷13期 1000-10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儿膜周部VSD介入治疗的疗效、对心律的影响及封堵前后左心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 收集2006年8月- 2009年12月本科44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膜周部VSD患儿.男17例,女27例;年龄2.4~13.0(5.20±2.68)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宏波 韩波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年25卷13期 983-9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儿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因素,以预防及尽早干预心律失常.方法 选择2004年2月~2007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行经导管PMVSD封堵术的患儿80例.男38例,女4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丹 陈其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年23卷1期 68-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及转归情况.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12月介入治疗PMVSD患儿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1.3~12.0岁.采用AGA公司偏心型Amplatzer VSD和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劲 施旭聪 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33卷7期 400-403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封堵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月8月间,81例PmVSD患儿经单纯TEE引导下经肋间超微切口(≤1cm)行PmVSD封堵术...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心脏外科手术,微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