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3
- 8
- 20
- 12
- 2
- 1
- 16
- 9
- 9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亚鑫 朱媛 等 《植物研究》 2025年45卷3期 447-45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桉树混交林在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提高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菌根共生是影响混交林种间互作关系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同菌根类型的混交树种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尚缺乏研究.该研究以桉树纯林及其与降香黄檀(Dalb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琰 石兆勇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8期 3995-40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物作为重要的固碳途径和储碳库,对减缓气候变化发挥着关键作用.菌根作为植物的互惠共生体,影响着植物对碳的固定和储存,同时,不同类型菌根对植物碳含量发挥着各异的影响.然而,关于不同菌根类型植物碳含量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导致难以估算和预测气候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子艺 姜琦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4年32卷5期 620-6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福建三明地区林龄相似的丛枝菌根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和外生菌根树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is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短期氮添加与根袋法探讨氮和磷添加对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细根形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韵 自海云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21期 9874-98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生菌根由真菌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而形成,其形态是表征植物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性状.为揭示杨树外生菌根分布特征及其探索类型调控杨树环境适应能力,从中国东西部9个主要的杨树栽培区共采集77份杨树根系样品,分析了外生菌根形态特征及不同探索类型的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兆云 李敏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期 38-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生菌根(ECM)真菌可促进宿主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营养的吸收,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及对环境的适应,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明寒温带地区ECM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以及土壤理化因子对真菌群落组成的可能影响机制,采用高通量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雨婷 于水强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5期 1971-19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酶作为微生物代谢指标,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优势树种的内生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所占比例差异,设置4种菌根类型比例梯度(即林分中ECM树种所占比例为<25%、2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敬慧 吴福忠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3期 10006-100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硫(S)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且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凋落物硫的初始含量(新鲜凋落物S含量)特征仍不清楚.基于收集自83篇公开发表文献的310个观测值,整合分析了凋落物硫的初始含量特征,同时评估了菌根类型(丛枝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爱连 张礼宏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14期 4966-49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揭示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塑性响应,在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内选择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和内生菌根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开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班宜辉 徐舟影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2年32卷11期 2336-234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区4个不同程度铅锌污染样地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进行了资源和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无铅锌污染的矿山上调查的15种植物中除黄连木没有检测到AMF侵染、栓皮栎和酸模不能被DSE侵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峰峰 唐明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1期 115-1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甘肃盐碱土中植物的VA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科17种植物中,除碱蓬(Suaeda glauca Beg.)外均被菌根真菌侵染,占94.1%;盐碱土中孢子密度较高,表明甘肃盐碱土生态系统中植物对菌根真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晓 王苗苗 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7卷2期 158-167页
【摘要】 运用巢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不同岩性和植被类型条件下喀斯特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不同岩性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中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85个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波 梁月明 等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年37卷1期 187-194页
【摘要】 为合理利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促进喀斯特退化土地植被恢复,采用形态学方法研究了土壤类型(石灰土和黄壤)和宿主植物种类(紫弹树(Celtis biondii Pamp)、红锥(Castanops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琨 陶媛 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年19卷1期 1-7页
【摘要】 以禾本科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宁夏六盘山林地、银川农耕地、暖泉农耕地、固原农耕地、盐池沙地、灵武沙地6个采样地点5种土壤类型(黑垆土、灌淤土、黄绵土、灰钙土、风沙土)下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土壤类型采样点...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多样性;土壤环境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婧 贺学礼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年33卷1期 39-44页
【摘要】 2008年7月,调查分析了河北省安国市10种药用植物根围AM真菌资源和分布.结果表明:10种药用植物均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不同药用植物形成菌根的能力不同,射干孢子密度和总定殖率最高,孢子密度为2 814 个/100 g土,总定殖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鸿宇 导师:石兆勇 魏艳丽 河南科技大学 其他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硕士) 2023年
【摘要】 豆科植物是植物界重要的植物之一,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并且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豆科植物通过根系中的根瘤菌来固定环境中的氮素,并将其提供给植物使用,多余的氮素不仅可以提高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环境中的其他植物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农业生态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浩 史加勉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7期 2734-27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C)储量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菌根真菌广泛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阐述了不同菌根类型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过程中的功能,对比了温带/北方森林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菌根真菌介导的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樊永军 导师:闫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 林学 森林培育(博士) 2009年
【摘要】 本研究包括与不同树种共生的外生菌根类型的形态学、组织学特征分析及其分子鉴定研究两部分内容,现分述摘要如下:(一)外生菌根形态学、解剖学特征分析本研究从某个树种的角度出发,以菌根共生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地从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角度研究了与之共生的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慧 谢芳 等 《林业科技》 2023年48卷4期 16-22页
【摘要】 乔木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根系为了适应环境形成复杂的形态结构、化学组分和共生关系,导致了不同的养分吸收策略.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对不同温度带的1~5级细根的形态结构、化学组分和共生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辉 张捷 《植物研究》 2007年27卷5期 636-64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和重要的共生现象,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菌根类型就是丛枝菌根,可以增强植物从土壤中获取水分的能力,改善植物根系对磷、镉等矿质元素及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本文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概况.有关丛枝菌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玉英 闫伟 《菌物学报》 2004年23卷2期 286-2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对生长于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和荒漠地区的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进行了菌根侵染状态的调查研究.发现蒙古韭的根系有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其菌根类型为疆南星型(Arum-type).不同地区采集的蒙古韭菌根侵染率不同,由8.76%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繁荣 汤兴俊 《菌物系统》 2001年20卷4期 552-5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 Glomus mosseae, G. intraradices, G. versiforme,Scletocystis sinuosa和Pisolithus tinctorius,Cortinarius russus, Russula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芳芳 赵金莉 等 《中国科技论文》 2016年11卷15期 1762-1768页
【摘要】 于2015年5月、6月在河北保定安新县端村镇白洋淀北岸和景区内采集20科45种湿地植物根围土样和根系.观测白洋淀湿地植物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金莉 程学谦 等 《河南农业科学》 2012年41卷6期 87-91页
【摘要】 研究了河北省安国市新“八大祁药”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的菌根结构类型及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祁花粉、祁紫苑和祁沙参菌根类型为中间型(Ⅰ-型),祁白芷、祁荆芥和祁山药为重楼型(P-型),祈菊花、祁薏苡为疆南星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艳清 贺学礼 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31卷4期 36-40页
【摘要】 为充分利用AM真菌资源,对陕西省榆林市沙生植物园、鄂尔多斯生态研究站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3个不同生态条件下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AM真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菌根类型为Ⅰ-型(Inter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晓鸣 黄耀坚 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36卷2期 180-185页
【摘要】 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残遗与濒危树种南方铁杉植物群落历经了6年的调查,共采集了123种外生菌根,经显微与超显微技术鉴定了84种,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在同一树种中菌根类型最多的记录.它不仅证明了武夷山地区的菌物区系由于处于东西相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雪纯 刘蕾 等 《生态科学》 2025年44卷2期 1-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我国南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南方两种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吕建华 导师:雷丕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24年
【摘要】 磷(P)是植物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细根则是植物重要的土壤营养元素吸收器官,但自然界中的磷主要是有机磷或矿物磷,植物只能通过改变地下根系性状以提高对磷素的吸收效率,这是应对土壤磷元素限制的重要方式和策略。近年来,学者们对根系生态学的研究愈发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繁盛 导师:包玉英 内蒙古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乌兰哈达火山群作为内蒙古高原南缘发现的唯一在全新世喷发过的火山群,基本保持了火山自然演替状态,是探索火山区生物群落演替、多样性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理想模型。本文以乌兰哈达火山群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火山、两条熔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光富 喻屏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3年42卷8期 95-102页CSCD
【摘要】 目的:为摸清白族野生食用真菌资源的物种多样性、资源利用特征.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洱海地区白族主要野生食用真菌资源进行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结果:白族传统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共有2门5纲14目47科73属151种;包括3个优势科珊瑚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新燕 导师:包玉英 内蒙古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20年
【摘要】 克朗奎斯特植物分类系统中的(广义)百合科是十分庞杂的植物群系,其分类单元级别和归属一直是分类学争议的热点;部分属分类单位在APG分类系统中被列为科/亚科分类单位。丛枝菌根真菌可以与包括百合科植物在内的80%以上的陆生维管植物共生发育成不同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悦 李标 等 《广西植物》 2017年37卷2期 191-2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腐生型兰科植物又称完全菌根异养型兰(Fully Mycoheterotrophic Orchids),无绿叶,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完全依靠与其共生的真菌提供营养.近年来,腐生兰独特的生活方式引起了生物学家对其生理生态及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海波 导师:何寻阳 广西师范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喀斯特(Karst)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决定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主要表现为地表持水性差,土层浅薄且土被不连续。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封山育林尽管可以绿化退化生境,但需与经济效益结合才能实现生态恢复的可续持。而退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宝玲 宋希强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24期 7055-70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稀有、濒危植物的再引入,足在条件成熟时,把经过迁地保护的人工繁殖体重新放回到它们原来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或适合它们生存的野外环境中去,重建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再引入技术的目标在于提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建立可自我维持种群,它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曙光 刁晓君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10期 5075-50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增加,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结构研究受到了关注.研究表明,AM结构在多种湿地类型和湿地植被类型中存在,但AM形成受植被生长地水文状况的影响;从湿地植物上的AM真菌种类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森 唐明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8年28卷2期 355-36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暴马丁香、连香树、南方红豆杉和领春木4种珍稀药用植物为材料,研究其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的菌根结构类型和种属分布,同时分析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暴马丁香菌根类型为中间型(Ⅰ-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SONG Fu-Qiang 宋福强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12期 4171-41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样方法于2003年8月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带分布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云杉(Picea asperat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山杨(Populus davidia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丹丹 李涛 等 《生态学杂志》 2006年25卷3期 327-33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豆科植物-根瘤菌(Rhizobia)三者形成的共生体,是植物与微生物共生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文对这种共生体中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AMF和根瘤菌双接种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晓布 钱成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5期 859-8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西藏高原不同草地类型建群种植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寄主植物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之间无相关性;不同海拔条件下温度、降水量等的显著变化对草地植物AM真菌的发育和侵染具有重要影响,不同草地类型、土壤质地对AM真菌的影响亦较明显;在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盖京苹 冯固 等 《生物多样性》 2004年12卷4期 435-44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AM真菌是农业生态系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它在农田土壤中的发生和分布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深入了解我国北方农田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规律, 于2000年在河北、山东的农田土壤中采集有代表性的土样127个.通过进一步扩繁、纯化,从中分离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凡美 冯固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年10卷2期 218-22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沈阳附近重金属矿区自然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植物类型、AMF种群及孢子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污染的农田、荒地土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调查污染区土壤中球囊霉属为优势类群,无梗囊霉属为少见类群,盾巨孢囊霉属为偶见类群,无梗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