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0
- 90
- 76
- 8
- 5
- 141
- 127
- 51
- 51
- 18
- 168
- 89
- 56
- 41
- 3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文采 《广西植物》 2019年39卷1期 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文描述了罂粟科绿绒蒿属三新种.(1)自四川西北部发现的二新种:肋蕊绿绒蒿,此种可能与拉萨绿绒蒿近缘,区别特征为此种叶片较狭,全缘,子房具4条纵肋;狭瓣绿绒蒿,此种可能与川西绿绒蒿近缘,区别特征为此种叶片较小,无毛,花瓣呈条状倒披针形.(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铁娟 韩国栋 《植物研究》 2007年27卷4期 449-4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中国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共2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差异进行了检测,15个引物共获得303个位点.根据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每个种的不同种群均各自聚到一起,反映出种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23个种群被分为三大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学礼 孙会忠 《中草药》 2007年38卷5期 764-7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为了积累蒿属(Artemisia L.)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方面的分类学资料,以探讨和解决其分类学中的一些问题.方法 对其11种植物的种子进行了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比较观察研究,其电镜资料为首次报道.结果 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毛珍 廉永善 《植物研究》 2006年26卷1期 8-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发表了甘肃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光果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var. glabra M .Z. Lu et Y.Sh.Lia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治家 廉永善 《广西植物》 2005年25卷2期 106-1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道了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椭圆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var.elliptica Z.J.Cui et Y.Sh.Lia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宗元 梁存柱 等 《植物研究》 2003年23卷2期 147-15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新种多头紊蒿(Elachanthemum polycephalum Z.Y.Zhu et C.Z.Liang)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从形态和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其区系起源等方面探讨了紊蒿属(Elachanthemum Y.Ling e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冀云 《植物研究》 2003年23卷4期 388-38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发表了东北产光砂蒿的两个新变种,即疏花光砂蒿(Artemisia oxycephala Kitag.var.sporadantha W.Wang)和金砂蒿(A. oxycephala Kitag.var.aureinitens W.Wan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臣 路芳 等 《植物研究》 2001年21卷2期 215-2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报道东北蒿属艾组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及核型资料,结果如下:宽叶山蒿(Artemisia stolonifera (Maixm.)Komar.)2n=4x=36=28m+4sm(4SAT)+4st(4SA T);野艾蒿(A.lavandul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广华 王慧芳 等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7年4卷1期 41-42,5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由蒿属等花粉症引起的疾病及相关情况.方法 对1997年6月-200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成人花粉过敏症患者62例,采用吸入变应原的皮内试验和体外特异IgE检测.结果 62例花粉症患者平均年龄49.9岁,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超过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晓蔓 黄妩姣 《广东医学》 2004年25卷10期 1136-11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比较艾蒿花粉和豚草花粉粗浸液中的蛋白质组分,探讨两者闻有无共同抗原.方法制备艾蒿花粉和豚草花粉的花粉浸液,采用SDS-PAGE及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两种花粉粗浸液中的蛋白质组分;用蒿属花粉过敏者的血清作为第一抗体,分别与两种花粉浸液发生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员艳丽 王铁娟 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6年45卷1期 64-70页
【摘要】 在实验室种植5种蒿属沙生半灌木,观察当年生5种植物的生长与形态的差异性,同时在野外对5种植物的成株进行观测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 )与白沙蒿(A.sphaerocephala)子叶背面及小茎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文娟 王铁娟 等 《种子》 2015年34卷2期 42-45页
【摘要】 利用不同浓度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la)、黑沙蒿(A.ordosica)、乌丹蒿(A.wudanica)、差不嘎蒿(A.halodendron)、褐沙蒿(A.intra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伟琼 王铁娟 等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40卷6期 690-693,后插3-后插4页
【摘要】 采用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对中国北方六种蒿属沙生植物叶、营养枝的解剖特征及其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解剖特征上,六个种的结构一致;在数量指标上,各个种的差异较好地反映了它们对各自环境的适应性.其中乌丹蒿与其它种有一定的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桂红 贺学礼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28卷5期 536-541页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民勤绢蒿S.minchiinense、蛔蒿S.cinum、博洛塔绢蒿 S.borotalense、新疆绢蒿S.kaschgaricum、沙湾绢蒿S.sawan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铁娟 张颖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6年35卷1期 83-88页
【摘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蒿属6种沙生半灌木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6种沙蒿的花粉形态高度一致,极面观均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圆形或椭圆形,具三孔沟,外壁纹饰在光镜下为表面颗粒状,在电镜下为排列较疏的刺,刺基外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铁娟 杨持 等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35卷5期 550-556页
【摘要】 对内蒙古蒿属6个沙生地理替代种以及同属龙蒿组的龙蒿(A.dracunculus)和猪毛蒿( A.scoparia)的ITS序列进行分析,以大籽蒿(A.sieversiana)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这6个替代种以及猪毛蒿的ITS序列有着高度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昝珂 陈筱清 等 《中国天然药物》 2012年10卷5期 358-36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目的:研究南刘寄奴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ODS等柱层析分离手段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运用NMR、MS以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刘寄奴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3β-ethoxytanapartholide (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付龙 夏倩倩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7期 2301-230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西天山南坡不同植被带52个表土花粉样品的鉴定,研究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分布的关系,分析蒿属/藜科比值(A/C)在该区域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山顶至山底可以划分为5个植被带,分别为高山荒漠带、高山草甸带、草甸草原带、山地荒漠带、典型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美子 宋经元 等 《中草药》 2012年43卷7期 1393-13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采用DNA条形码序列对9种常见的蒿属药用植物进行鉴定,为常见蒿属药用植物的鉴定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对9种常见蒿属药用植物的4条候选DNA条形码序列(ITS2、rbcL、matK、psbA -trnH)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各序列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肃高师学报》 2009年14卷5期 48-49,69页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蒿属藏药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蒿属藏药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9种,占青藏高原东缘藏药植物总种数的1.36%.为此对青藏高原东缘蒿属藏药种类组成及药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珊 李国超 等 《中药材》 2024年47卷9期 2203-2207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马先蒿属 6 种植物ITS片段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该片段作为DNA条形码鉴别马先蒿属植物的可行性.方法:提取马先蒿属植物总DNA,选取核基因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使用Chromas1.0 软件进行序列拼接校对,确定其I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卉爽 李俊达 等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4年18卷4期 376-38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蒿属花粉致敏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方法 将 12 只无病原体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小鼠每周致敏 1 次,致敏 4 次后于第25~29 天连续滴鼻激发5d.在第 30 天时,检测小鼠气道阻力和肺部顺应性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荷花 赵雨萌 等 《临床军医杂志》 2024年52卷10期 1022-102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花蒿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东北地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9 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变态反应门诊确诊为黄花蒿为主的SAR患者 102 例为研究对象.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娘格才让 索朗拉宗 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年43卷z1期 20-27,31页CSCD
【摘要】 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近20年来研究藏药"欧贝"基原植物的中英文文献,探索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未来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检索CNKI和Web of Science 收录的"欧贝"相关中英文文献,运用CiteSpac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成志 周海艺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3年43卷10期 1787-17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经查阅文献、植物标本、植物图片库,结合野外调研,认为中国不产毛盘绿绒蒿(Meconopsis discigera Prain).《西藏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记载的毛盘绿绒蒿均为错误鉴定.中国绿绒蒿属具盘绿绒蒿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育民 宋惠芳 等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3年29卷5期 46-50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进行变应原组分筛查,了解AR患儿代表性蒿属植物花粉变应原致敏组分.方法 采集黄花蒿和大籽蒿花粉,提取花粉蛋白,以临床确诊为AR且艾蒿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为阳性患儿血清为一抗,通过蛋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旭 周海艺 等 《广西植物》 2022年42卷10期 1786-17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国西藏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尽管已经进行了多次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但仍存在较严重的不均衡现象,部分地区和类群存在采集不足,甚至空白.我们针对西藏日喀则植物多样性调查薄弱区域开展调查,发现一个未记录的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ui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宝坤 王英伟 等 《广西植物》 2022年42卷3期 373-3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明显升高,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气候变暖会使植物物候发生改变,花期的变化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植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尤其是高山植物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因此探究高山植物的花期更具有代表性.为了解植物在气候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雪云 娄玉华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3年38卷4期 78-81,封2页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锡林郭勒盟地区AR(过敏性鼻炎)的患病情况,分析本地区蒿属花粉与AR的相关性,为锡林郭勒盟地区今后防治AR的工作提供理论和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2021年5月-9月,调查锡林浩特市、东乌旗、正蓝旗3个地区共2002名常住居民,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海艺 张旭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1年41卷10期 1781-178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吉隆沟是喜马拉雅西部最大的水汽通道,水热条件好,地形地貌多样,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该文报道了在西藏吉隆县发现的中国绿绒蒿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秋花绿绒蒿(Meconopsis autumnalis P.Egan)、美花绿绒蒿(Mec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红强 程跃红 等 《广西植物》 2021年41卷12期 1949-19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熊猫马先蒿(Pedicularis pandania)是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马先蒿属一新种.该新种属于互生叶类群,其基生叶成丛,花冠属于短管有喙型,且下唇将喙包裹住,花管在近萼端发生约180度的扭旋使得花冠下唇在侧上方,这一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宝莲 吴建华 等 《药品评价》 2022年19卷23期 1416-1419页CA
【摘要】 目的:研究并确立九味温灸艾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建立艾绒的显微定性鉴别和川芎、羌活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建立HPLC法测定君药艾绒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艾绒显微特征突出;川芎、羌活的TLC主斑点清晰,易于判定;绿原酸在3.9649~39.6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海长江 娜布其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31卷20期 55-61,70页
【摘要】 目的:为蒿属蒙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收集与查阅近几年铁杆蒿、黑沙蒿及柳蒿芽的研究资料,并整理和归纳其化学成分、定量分析及药理研究状况.结果:共查到了20篇论文,其中有效文献为17篇.结论:铁杆蒿、黑沙蒿及柳蒿芽化学成分研究比较全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慧 王铁娟 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22年51卷2期 186-192页
【摘要】 蒿属沙生半灌木在科尔沁沙地起着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用,其中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为乡土植物,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为飞播植物.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国业 董联政 等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1卷3期 34-38页
【摘要】 对南阳市城区蒿属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分布进行调查,并对部分蒿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南阳市白河湿地公园、梅城公园、人民公园、南阳师范学院和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区域共有6种野生蒿属植物分布,分别是蒙古蒿、野艾蒿、南毛蒿、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静 唐亚 等 《云南植物研究》 2007年29卷1期 51-57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对川渝地区马先蒿属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川渝地区共有马先蒿属植物181种,分属于11个群70个系,其物种多样性在川渝地区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物种多样性水平在海拔3 500~4 000m最高.在SPSS软件的支持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菁 葛亚强 等 《陕西中医》 2021年42卷11期 1511-1516,152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茵陈蒿的主要成分蒿属香豆素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 MCD饲料喂养小鼠 6 周进行造模,将 50 只 20 g 左右的 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家华 李健 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1年28卷5期 301-304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明确承德市区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及飘散规律,通过媒体发布花粉指数;结合临床患者的发病和变应原数据,明确花粉过敏患者特征.方法 采用重力沉降法连续采集监测2020-03-01~2020-10-15河北省承德市区每日花粉颗粒,在光学显微镜...
【关键词】 花粉;鼻炎,变应性,季节性;环境监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 李文丽 等 《云南植物研究》 2003年25卷1期 63-7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马先蒿属 (Pediculais) 是有花植物中花冠形态多样化最为集中的属.该属主要的传粉者是熊蜂属 (Bombus) 昆虫;在北美,熊蜂和蜂鸟是马先蒿植物一些种类有效的传粉者;也发现壁蜂(Osmia)为其传粉.不同的传粉机制要求某一特定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一之 朱宗元 《云南植物研究》 2003年25卷2期 113-121,12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系统地列出了亚洲中部荒漠区的13个植物特有属或近特有属--绵刺属、沙冬青属、四合木属、百花蒿属、革苞菊属、河西菊属、喀什菊属、紊蒿属、连蕊芥属、钝基草属、合头藜属、戈壁藜属、霸王属.这些属都是单种属或双种属,分类上属于孤立的类群;演化系统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