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5
- 1
- 53
- 32
- 2
- 2
- 1
- 10
- 8
- 8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孟佳 徐月娥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6卷3期 357-364页ISTIC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三伏贴治疗痛经药物组方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该规律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借助关联、聚类等数据挖掘技术对三伏贴治疗痛经所用药物和穴位进行整理分析,共纳入545诊次,涉及穴位20个,中药23味,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爱华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2年22卷4期 507-509页
【摘要】 目的 探究温经汤运用在虚寒血瘀型月经不调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将2019年3月-2020年6月医院妇科收治的80例虚寒血瘀型月经不调患者,在组间匹配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瑶 杨琦 《光明中医》 2018年33卷17期 2531-253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虚寒血瘀型月经不调采用温经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选虚寒血瘀型月经不调患者89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中医科门诊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就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44例)与温经汤治疗(观察组4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宇生 《养生保健指南》 2018年44期 338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三部推拿法配合温针灸对虚寒型、血瘀型胃脘痛的治疗效果.方法:用手法作用于腹部、背部、下肢部为主配合温针灸治疗虚寒、血瘀型胃脘痛能达到温补脾胃、活血化瘀、气血调和之功.结果:全部24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例,占37.5%;好转13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俊 方向明 《河南中医》 2008年28卷2期 78-80页ISTIC
【摘要】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固定方加减、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研究本病应制订统一的符合本病病理变化特点的诊断、辨证、疗效评定标准;采取前瞻性随机、双盲法对照研究;加强实验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时建欣 《河南中医》 2003年23卷1期 47-48页ISTIC
【摘要】 <篇首> 消化性溃疡病(包括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笔者自1995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病1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邝淑芬 韩凤民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7期 189-192页
【摘要】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普遍认为阴虚有热,过食肥甘是糖尿病2型的病因病机,但与实际临床观察不尽相符。随着时代进步,应用现代医疗仪器及科学分析方法可以补充古时难以测量的相关信息,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等,通过量化手段得以数据化,大大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延华 王明明 《首都医药》 2013年24期 46-47页
【摘要】 目的观察妇科再造胶囊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采用口服药物的方法治疗痛经60例。结果妇科再造胶囊治疗虚寒兼血瘀型痛经的总有效率达95%。结论本药具有养血调经,补益肝肾,暖宫止痛的功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晓虹 导师:赵颖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妇科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目的:
1.全面了解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发病机制,观察金匮温经汤配合外治法穴位贴敷治疗虚寒血瘀型P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出一种治疗虚寒血瘀型PD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党民卿 刘钰军 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5卷6期 119-122页
【摘要】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基本病机脾胃虚寒、元气不足、痰湿阻滞、气滞血瘀、胃络瘀血,自拟"温中健胃丸"联合"艾灸"温阳散寒、健脾益气、除湿化痰、活血化瘀治疗CAG疗效显著,用党参、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雯雯 张英杰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5期 106-108页
【摘要】 月经后期是妇科常见疾病,病因病机多为冲任失调,肾虚、寒凝血瘀等.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的功效.基于三阴三阳开阖理论,温经汤治疗月经后期立足于"降阳明,调冲任".文章对此展开论述,意在为该病提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宁 《甘肃科技》 2022年38卷21期 116-118,122页
【摘要】 总结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可行性与临床经验.纳入2020年1月—2021年月期间120例消化溃疡患者,按照中医辨证结果对患者实施中药汤剂加减治疗,观察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及复发率.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患者临床疗效数值相当,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党民卿 宋莉娟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2期 60-62页
【摘要】 王道坤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寒,痰湿阻滞,气滞血瘀,胃络瘀血;兼有虚、痰、湿、瘀、毒等病理因素;根据兼夹证的不同治以温阳健脾,除湿化痰,和胃降逆,理气活血,通络止痛;遣方用药以补中有通,通中有补,动静结合,升降相宜,用药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阶 何庆勇 等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年6卷8期 788-792页SCI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中医证候规律,并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8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UA患者,采用因子分析对其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在提取的5个公因子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亚丽 徐梦姗 等 《四川中医》 2021年39卷7期 58-61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证型与P53、PCNA、CerB-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42例,根据胃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气犯胃证、胃热伤阴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脾胃虚寒证、气血亏虚证共6个证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帅 胡振勇 等 《山东医药》 2019年59卷26期 82-8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中医证型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关节疼痛程度差异.方法 选取108例KOA患者,依据中医证候分型分为气血亏虚型47例、气滞血瘀型39例、肾虚寒凝型22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涛 李丹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17卷4期 661-663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证型出现状况的内在规律,初步明确其主要的复证及单证证型.方法统计分析近3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胃癌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χ2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胃癌常见的中医复合证型是:脾胃虚寒型,气血两亏型,气滞血瘀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永刚 宋春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1卷6期 536-539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统计辨证分型、药物使用频次总结常占杰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经验,分析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门诊、住院患者中药处方,并将中药处方录入Excel 2007数据表,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功效、药性,通过药物分布规律,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雨村 刘宏斌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45卷8期 109-11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检测C-erbB-2基因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水平及变化,探讨C-erbB-2基因与胃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入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燕 朱洁宜 《中医药学报》 2016年44卷6期 60-62页ISTICCA
【摘要】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憋闷,疼痛甚或放射到胸背以及左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李显筑教授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从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将胸痹主要分为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气血亏虚,心神不宁四个证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贲睿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6年23卷5期 615-616页ISTICCA
【摘要】 脱疽,又称为脱骨疽,好发于四肢末节,以下肢多见,初起趾(指)间怕冷,苍白,麻木,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1].属于现代医学周围血管病范畴.因其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因此,寻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素珍 王翠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28卷10期 58-59页
【摘要】 痛经在现代女性中发病率极高, 严重者常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王翠霞主任医师从事妇科临床多年, 研习古方,《金匮要略》中"温经汤"原方用治围绝经期妇女月经淋漓不尽, 究其病因病机为冲任虚寒兼有血瘀, 与痛经病因病机相似, 故王翠霞主任医师以其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振东 周维顺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454-456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化疗对晚期胃癌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对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11月1日在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前后的中医辨证分型,将收集的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平 张玉璞 等 《环球中医药》 2013年6卷10期 733-7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医辨证与瘀血相关性.方法 198例已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血两虚寒凝、湿热闭阻、脾肾阳虚型,进行中医瘀血证积分、血脂、血流变、病程观察,研究各分型瘀血证程度.结果 (1)瘀血贯穿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爱洋 殷东风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14卷5期 101-103页
【摘要】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规律与预后的关系,确定胃癌中医辨证分型是否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方法:搜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死亡患者44例,采用聚类分析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具体分为6型,分别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胃炎的分型治疗(脾虚不运型、肝胃不和型、湿热滞中型、脾胃虚寒型、气虚血瘀型、胃阴不足型、脾虚湿困型)诊治方法.结果: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所有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时峰 吴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27卷1期 63-65页ISTIC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症候多呈相兼性,错综复杂,各家对其辨证分型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以脾胃虚弱(包括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血瘀型等居多.采用中医经验方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中医药防治CAG有明显优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邦杰 孙志广 《吉林中医药》 2011年31卷10期 966-968页ISTIC
【摘要】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因素主要包括防御机制削弱、胃排空延迟、食管感觉异常、攻击因子作用等;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式主要包括:改变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维持治疗等.传统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大黄黄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莉 王旭 《吉林中医药》 2011年31卷4期 310-312页ISTIC
【摘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病机为阴损及阳,阴虚寒凝,痰阻络脉.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自拟周络汤加减;肝肾阴虚、脉络瘀阻型拟知柏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寒凝血瘀型拟金匮肾气丸加减;痰瘀痹阻、脉络瘀塞型拟双合汤加减.同时专方、验方、...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专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军堂 刘晓倩 等 《吉林中医药》 2011年31卷7期 700-702页ISTIC
【摘要】 仲景治疗崩漏病证有常有变,用方精当,疗效卓著,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整理总结仲景对妇人崩漏病的辨治特点,依据病机,将崩漏病证分为五种证型,即:冲任虚寒挟瘀型,冲任虚寒型,肝络血瘀型,癥病漏下型,胞阻下血型.并总结梳理导师王庆国教授对妇人崩漏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敏 《江苏中医药》 2011年43卷4期 15-17页ISTICCA
【摘要】 卢师认为胃痛病初多因外邪、食伤、七情所伤,随后可涉及肝、胆、脾等脏腑之气机运行,致食积、痰湿、瘀血、郁热内生,不通则痛.本病之病机关键是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辨证主要分为寒实型、气滞型、郁热型、湿滞型、血瘀型、虚寒型、阴虚型,治疗以调气法为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士兰 《河北中医》 2010年32卷6期 937,948页ISTIC
【摘要】 <篇首> 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急,先有发热、乏力以及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继之出现尿黄及巩膜、皮肤黄染,可伴轻度肝大及触痛,亦可出现轻度脾大,肝功能各项指标出现明显异常[1].本证外因湿热疫毒、饮食不节,内因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而引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保平 《江苏中医药》 2010年42卷1期 8-9页ISTICCA
【摘要】 "脾胃虚弱"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病之本,基本证型有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脾胃阴虚,治当补脾、益胃、助运;"邪踞胃脘、久酿成毒"是CAG及其癌前病变发展、演变的病理基础和关键因素,常见证型有湿热中阻、痰湿困脾、气滞血瘀,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正安 《四川中医》 2009年27卷11期 80-81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一般急救措施;(2)补充血容量;(3)止血;(4)当病情稳定可进食时按中医辨证选择下列方法:①脾胃虚寒型:温中健脾止血,以黄芪建中汤加减.②胃热型:泻热止血,以泻心汤合十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秀珍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18卷8期 1242-1243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用药1周,之后奥美拉唑用至4周;治疗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共分为气滞血瘀型、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淑珲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6年21卷4期 7-9页ISTIC
【摘要】 笔者选择胃镜检查资料1 000例,进行归纳分类、综合分析,将常见胃病镜下表现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分为实热型、虚寒型、阴虚型、肝胆湿热型、脾虚湿盛型、气滞血瘀型、饮食积滞型7个类型,使胃病镜下微观辨证指标客观化、规范化提出了创新的观点,通过与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景祥 梁涛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5年11卷6期 473-47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食管癌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学分型的关系并观察疗效.方法:对食管癌进行术前辨证分型,术后化疗合并中药治疗,随访观察,比较生存率.结果:肝郁气滞型、气滞痰凝型分化程度较好,恶性度较低,且生存率高,肝郁气滞型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尚斌 《河南中医》 2005年25卷1期 58-58页ISTIC
【摘要】 <篇首> 慢性胃炎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以胃脘部的绞痛、刺痛、灼痛、胀痛、隐痛、钝痛为主要症状,主因有虚寒、郁火、气滞、血瘀、伤食、蛔积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之胜,凝粟且至,寒厥不利,则内生心痛"、"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一清 《四川中医》 2004年22卷6期 18-20页ISTIC
【摘要】 本文根据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部分文献分析,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主要是脾胃虚寒,胃阴亏虚为主;邪实重在血瘀、湿热、肝郁、气滞.病位在胃,涉及脾、肾、肝.辨证分型以脾胃虚寒、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脾胃湿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