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5
- 31
- 13
- 1
- 42
- 42
- 39
- 21
- 20
- 86
- 48
- 16
- 10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启明 高秉仁 等 《甘肃科技纵横》 2010年39卷3期 181-184页
【摘要】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L-精氨酸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先天性房缺、室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精氨酸组(T组)(15例)于麻醉后切皮前将L-精氨酸20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nl中,经颈内静脉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俎德玲 诸葛毅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20卷1期 74-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platelet activationdependent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PADGEM or GMP-140,CD62P)、血小板源生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流式细胞术;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超 丁文龙 等 《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 2007年23卷5期 271-276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目的 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脑内炎性损害以及银杏内脂B(BN52021)的干预治疗效果.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BN52021治疗),每组10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永 韩颖 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8年16卷2期 411-41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经糖基化修饰可使4℃保存的血小板在输入体内后延长其存活.本研究探讨尿苷二磷酸半乳糖(UDP Gal)糖基化修饰对血小板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其膜糖蛋白的影响.实验分为室温对照组、冷藏对照组和修饰组.用荧光标记的特异凝集素(FITC-RCA 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桑永华 陈亮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28卷6期 762-76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在心肺转流(CPB)过程中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行CPB下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PGE1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肝素化后(T1)、CPB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超 王捷熙 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8年16卷3期 687-69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在37℃条件下负载小分子糖类物质4小时后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分子糖类物质负载前后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用血小板聚集测试仪检测血小板最大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祥英 龚培力 《药学学报》 2005年40卷10期 916-9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观察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动静脉短路血栓形成模型观察血栓形成;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度;电镜技术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TXB2和6-酮基-PGF1α的水平;硝酸还原酶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淑梅 岳金声 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23卷5期 473-475,4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早期循环中血小板超微结构与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动态检测50例HFRS患者的血小板计数(BPC,直接试管法)、血小板黏附率(PAdT,玻珠柱法)、血小板聚集率(PAgT,比浊法),并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对8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维 余梅贵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年24卷9期 1067-10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以终浓度5%二甲亚砜(DMSO)为主的冷冻保存剂加入机采血小板冻存1周、4周后血小板超微结构,体外回收率(RR)以及CD62P和PAC-Ⅰ的改变.方法跟踪30例机采血小板产品,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透射电镜(TEM)技术和流式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小玲 林武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21卷8期 66-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血小板贮存损伤(ThePlateletStorageLesion,PSL)是指从采血、制备、储存到把血小板用于病人的这一过程中,血小板因受到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形态和功能受到损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铁楼 江一峰 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39卷4期 46-5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形态学超微结构及意义.方法 选择10例健康志愿者,抽取静脉血制备PRF,对PRF分别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飞飞 林海燕 等 《浙江医学》 2016年38卷2期 126-127,1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在6 ~ 24h的脑梗死患者30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朴 季丽莉 等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20卷4期 437-43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采用抗原模拟法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 nia,ITP)小鼠模型,并观察模型小鼠的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实验组CBA/Ht小鼠通过腹腔注射Wistar大鼠血小板免疫,对照组C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征宇 关贤颂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09卷5期 33-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及电子显微镜进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以及超微结构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丹 张剑明 等 《中国医药》 2012年07卷5期 629-631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对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组织形态与生物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志愿者的肘静脉血提取PRF标本,液氮保存1周,分别进行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并与新鲜PRF对比.结果 光镜下冷冻前后的PR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撒亚莲 高建梅 等 《新医学》 2011年42卷7期 481-48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酵母多糖A活化补体旁路对SD大鼠血小板形态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SD大鼠颈动脉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分别加入((1.0、2.5、5.0)×10-3 g/L酵母多糖A,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曲线,电镜观察血小板的超微结构.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东 胡治平 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37卷3期 207-21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小板高尔基体的形态变化及其意义,以及高尔基体对血小板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1、7、15 d采集空腹静脉血,制备血小板悬液.另选取20位正常成人空腹静脉血作对照.通过电镜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继坤 《山东医药》 2009年49卷39期 68-6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深低温冻存血小板的最佳期限.方法 对28份深低温(-85 ℃)保存的血小板分别于冻存12、24个月检测超微结构、CD62p、黏附率,聚集率、体外回收率(RR)、FⅢ因子活性及pH值变化.结果 冻存血小板RR、CD62p值、黏附率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瑛 许先国 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8年28卷11期 1169-11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冷冻干燥法对血小板的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新鲜血小板为对照,以保存30 d后再水化的冻干血小板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血小板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血小板凋亡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明雪 刘宁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17卷4期 503-50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超微结构及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高脂饮食、脑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及寒冷刺激方法,建立冠心病阳虚血瘀证模型,同时观察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血小板超微结构及聚集率的影响.结果 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健 纵瑞凯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年15卷9期 5-7,11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超微结构、P-选择素(CD62P)的影响.方法 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CD62P及各活动性指标,并随机分为新风胶囊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组25例,治疗1个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凡会 孙青刚 等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20卷1期 28-30页ISTIC
【摘要】 ①目的观察体积分数0.02二甲亚砜(DMSO)联合第二信使效应剂(ThromboSol)对深低温保存浓缩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②方法分别应用3种不同的保存液(体积分数0.02 DMSO、体积分数0.06 DMSO、体积分数0.02 DMS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娟 原标 等 《北京医学》 2005年27卷7期 411-41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下肢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和下肢缺血再灌注+高压氧处理组(高压氧组).夹闭大鼠腹主动脉2h后撤夹恢复血流,建立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小梅 莫治强 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4年25卷2期 56-5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对围手术期病人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GPⅢa,GMP140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20例手术病人分三组,对照组(A组)40例,肿瘤手术组(B组)40例,非肿瘤手术组(C组)40例,采用双盲法,实验组服用"云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彩珍 李惠兰 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23卷4期 45-4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云南产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在血小板聚集、心血管药效学方面与丹参注射液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4种丹参体内、体外对抗ADP,PAF,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采用离体豚鼠心脏灌流法和结扎大鼠冠状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峰 顾卫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年9卷5期 282-284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平肝化浊合剂(PGHZS)对脑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和血小板活化及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60只10~12个月龄的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GHZS实验组,用同种大鼠无菌自然干燥的血凝块制作多发性脑梗死模型...
【关键词】 平肝化浊合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志余 郑悦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18卷3期 137-1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脑梗死急性期22例患者(13例做电镜),对照组20例(8例做电镜),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GMP-140、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志余 郑悦 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1年14卷2期 71-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对2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进行观察。结果发病后24小时内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表现为伪足增多,聚集融合成片状;α颗粒明显减少;线粒体也显著减少,残留者肿胀、空泡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志余 郑悦 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23卷1期 4-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与功能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大灶脑梗死组22例,小灶脑梗死组25例,对照组20例进行研究,分别于发病后3d内及2周采静脉血,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GMP-1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丽萍 徐立卓 等 《血栓与止血学》 2001年7卷4期 150-15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超微结构和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P-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选择HC患者20例,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岁,口服普伐他汀10~20 mg/d,疗程4~8周.治疗前后在透射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梅贵 李维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00年13卷4期 244-24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和临床出血,输注血小板是特异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临床输用血小板需要量急骤增加,但新鲜血小板室温保存时间短,而且存在细菌污染的危险性,尤其使战备储血及特殊血型和自身输血的应用受限,因此,血小板输注应用的进展要...
【关键词】 血小板,超微结构,回收率 冰冻保存 二甲亚砜(DMS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怡 蔡继业 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年24卷3期 141-144页
【摘要】 将制备的新型凝血材料——透明质酸-Ⅰ型胶原-壳聚糖(HA-COL-CS,简称HCC)复合膜与血小板作用,发现能加强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血小板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并首次在血小板表面发现颗粒状物质的释放.对比分析不同材料在相同制备条件下引起血小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先果 雷丹青 等 《蛇志》 2007年19卷4期 253-256页
【摘要】 目的 应用电镜研究尖吻蝮蛇毒活性肽(K组分) 对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 方法 取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健康志愿者静脉血,观察K组分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collage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将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俊尧 郭璇 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12期 1269-12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基于肠神经系统(ENS)-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α阳性(PDGFRα+)细胞-平滑肌细胞(SMC)网络超微结构探讨舒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舒胃汤低、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树旭 赵轼轩 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6年37卷4期 297-30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采集22例AMKL患者骨髓,分离有核细胞,一部分用于制备普通透射电镜标本,观察AMKL患者巨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另一部分用于制备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细胞组化电镜标本,分析...
【关键词】 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急性;超微结构;血小板过氧化物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健 纵瑞凯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年23卷12期 1090-10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P-选择素(Ps)和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0例活动期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淑燕 王兆钺 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6年27卷9期 584-58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具有异常超微结构的遗传性巨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形态与功能.方法 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富血小板血浆,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多种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单克隆抗体测定血小板膜GP Ⅰ b、GPⅡb、GPⅢa、P-选择素和CD63的表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英杰 王宇明 等 1995年13卷3期 137-1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Born法、ELISA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电镜对38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血小板功能、调节介质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发现: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TXB 2及cAM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耀明 徐爱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995年11卷1期 16-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及其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外形和超微结构的量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IDDM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α颗粒、致密体、线粒体和糖原区含量增多,α颗粒和致密体平均直径、体积增大,并发微血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3年14卷3期 118-12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标记了七种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单抗),对新鲜及固定的血小板进行抗原位点定位,比较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HIP 1,HIP 7,HIP 8金颗粒在固定血小板上呈散在或密集的均匀性分布,HI117,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