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4
- 31
- 21
- 85
- 54
- 22
- 11
- 7
- 75
- 19
- 14
- 9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曹晔 乔春霞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21年34卷6期 603-60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考评一次性使用输血器的血液相容性及其使用前后的成分血残留和成分血损伤情况.方法 通过称重法分别检测悬浮红细胞(悬红)、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FFP)流经2种国产一次性使用输血器(A、B)前后的各成分血重量,计算成分血残留率、红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检生 赵婷婷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5年1期 51-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进行羧基化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SWCNT进行血液相容性研究。方法利用浓硫酸与浓硝酸(3:1,v/v)将SWCNT氧化成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COOH),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马尔文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笪琳萃 王旻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29卷5期 626-63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制备生物医用聚氨酯微球,对其理化性能及体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自乳化法 (乳化速率分别为l 000、2 000、3 000、4 000 r/min)制备聚氨酯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聚氨酯微球的分子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志翔 沈漪萍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15年30卷1期 56-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3种人血清白蛋白降解多肽片段(PF1-123、PF124-298、PF299-585)的血液相容性.方法 分别考察3种多肽片段对新鲜人血的溶血率、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全血凝固时间以及血浆复钙时间,测试其血液相容性.结果 PF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静 周磊 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38卷4期 640-6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以多腔压电泵驱动血液时对血细胞和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模拟循环系统,以抗凝犬血为测试分质;压电泵驱动循环时间分为0、1和2 h,并设立对照组;检测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比容,计算溶血指标(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霞 安宁 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2年28卷12期 1338-133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临床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查,包括患者和供血者信息及血标本的核对与处理,患者和供血者的ABO、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其特异性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本文简述了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查的重要性,检查内容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静 丰玲 等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年27卷4期 253-2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4种不同膜材料透析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入选,进行前瞻、随机、对照、队列研究.在基线水平所有患者均应用聚砜(PS)膜透析器透析至少3个月,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配入3个不同膜材质透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锡信 童斌 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1年23卷2期 106-10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复用透析器内透析膜的蛋白沉积物可改善透析器生物相容性[1].本研究中采用在透析器透析膜上涂布白蛋白(Al)并对17例尿毒症患者行无肝素血液透析(HFHd)30次,发现涂布的Al透析膜可改善透析器生物相容性,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恒 胡豫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10年26卷1期 53-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钛(TiO_2)对家兔凝血系统、血浆蛋白及血细胞的影响,初步研究其血液相容性.方法 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在给药的0,1,2,4,8,24,48 h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IT)和血浆纤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游泳 邹萍 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04年43卷4期 288-2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5种血液病细胞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抗原表达及对干扰素(IFN)-γ诱导MHC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或)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
【关键词】 血液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干扰素Ⅱ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琴梅 潘仕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1999年16卷Z1期 92-93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通过异氰酸酯法在聚氨酯(PU)片表面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以得到一种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优良的血液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用固-液接触角分析所得样品表面性质,并进行血小板粘附实验.结果表明:与PU相比,在PU表面接枝PHEMA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光福 罗教明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1999年16卷Z1期 49-51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采用PIII-IBED技术制备生物碳素梯度涂层作为人工心脏瓣膜材料,分析了材料表面与血液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体外动态凝血时间、溶血率和血小板消耗率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血液相容性评价.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提出了模糊血液相容...
【关键词】 生物碳素梯度涂层材料;血液相容性;模糊血液相容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屠美 牟善松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1999年16卷Z1期 107-108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本研究合成了三种亲水性胆甾醇液晶化合物,用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差热分析以及偏显镜观察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聚氨酯与上述液晶化合物制备复合膜,研究了不同液晶类型对聚合物/液晶复合膜的影响.研究表明,胆甾醇液晶化合物有利于改善聚合物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婷婷 丁玲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8年31卷12期 1358-136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纳米级(< 100 nm)氧化石墨烯(GO)对人红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或检测商品化GO的形貌、水力学直径和分子功能基团;真空静脉采集6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作为测试对象,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立力 张进进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6年29卷5期 458-46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特殊情况紧急抢救用血情况及其RhD(-)红细胞应急保障供应的特点.方法 收集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的RhD(-)患者紧急抢救用血病例75例,回顾性统计分析紧急情况下的同型输注RhD(-)红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车辑 常莹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4年27卷6期 624-62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究心外科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在本院行心血管外科择期手术术前常规备血病例11 848例及其参与配血的献血者红细胞为18 148(人)份.回顾性分析其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结果,包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淑金 李艳芳 等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14年23卷10期 674-680页ISTICCSCDCA
【摘要】 合成的二嵌段共聚物聚(2-乙基-2-噁唑啉)-聚乳酸(PEOz-PLA)可自组装形成胶束,其在药物输送领域的应用与日俱增.然而,其与血液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迄今未知.本研究拟对PEOz-PLA胶束的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进行评价,为PEOz...
【关键词】 血液相容性;细胞相容性;PEOz-PLA胶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强 苏白海 《华西医学》 2014年29卷9期 1787-1790页ISTICCA
【摘要】 透析膜性能是影响血液透析安全与疗效的核心因素,透析器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推动着整个血液净化领域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性能优越的透析膜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改善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然而目前的血液透析相较于天然肾脏,仍存在中大分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成珪 叶巍 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4年31卷8期 1681-168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表面构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肝素复合涂层,提高其血液相容性,探讨该技术在人工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预处理的钛试件表面构建RGD肽/肝素复合涂层;对钛表面涂层进...
【关键词】 钛;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肝素;自组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迪 李涛 等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4年37卷3期 179-182页ISTICCA
【摘要】 血液灌流器属于与血液接触的医疗仪器,必须充分考虑血液与吸附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因此改善灌流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尤为重要.随着医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发展,近年涌现出多种血液灌流(HP)的新材料,HP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树洋 孙晓宁 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2年29卷4期 589-59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层层自组装肝素/胶原复合涂层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片的抗凝血性能和血液相容性.方法 实验分为复合人工血管片组和普通人工血管片组.采用层层静电组装的方法将带负电的肝素与带正电的胶原交替涂覆到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片上,制备成复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曦 卢勇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2年25卷1期 28-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制备以聚乙烯醇(PVA)为载体、多胺为亲和配基的内毒素吸附材料并初步探索其吸附性能和血液相容性.方法 将乙二胺、己二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4种多胺配基分别接枝聚合在PVA表面,制得PVA-g-乙二胺(PN-1)、PVA-g-己二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鸿雁 沈振亚 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32卷1期 12-1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索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在心血管植入物表面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生物材料钛(Ti)和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碳(LTIC)分别制成试片作为A、B组,钛片表面涂层肝素(He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内皮祖细胞抗体(CD34)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长恩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2年29卷5期 390-392页ISTICCA
【摘要】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制约与血液直接接触生物材料医用化的瓶颈.生物材料与血液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影响因素繁多,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敏感指标.本文分析了生物材料与血液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材料表面界面特性对血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荣 王衡东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2年25卷11期 1165-116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改善聚丙烯无纺布(PPNWF)的亲水性与血液相容性.方法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方式在PPNWF上引发接枝丙烯酸(AA)单体,制备不同AA接枝面密度的PPNWF(PP-PAA,接枝面密度分别为0.12、0.19和0.26 mg/c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静 杨克 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11年24卷1期 17-20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小麦蛋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探索其用作生物医用材料的潜在可能.方法 以聚乳酸膜s为对照,进行了细胞相容性试验(包括浸提液细胞毒性试验和细胞直接接触试验)和血液相容性试验(包括溶血试验、血小板粘附试验和动态凝血时间试验).结果 小麦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强 门小菲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1年24卷11期 933-9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发血夜存储与输注的聚丙烯材科.方法 采用预辐照(15 kGy)与反应加工相结合的方法,将2种分子量分别为300和475的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到聚丙烯的分子链上,予以接枝产物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接枝产物力学性能通过拉伸试验予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蔷 朱明华 等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年27卷8期 577-58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血脂分离器是用于分离和清除血脂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产品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以评价产品的血液相容性.方法 选择血脂分离器4种主要材料PVC软管、PVC收集袋、PC块和遮光PC块为试验样品,以进口已上市同类材料为阴性参照品,按照GB/T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伟 黎海澜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0年23卷9期 663-66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急诊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2部分.院前医疗急救是人或群体受到疾病折磨或意外伤害,对生命构成威胁送往医院治疗前,需要得到救治才能维持生命体征的医疗活动过程,其作用是及时减轻患者伤痛,挽救患者生命,努力降低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晔 王红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0年23卷3期 187-1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制备1种对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选择性吸附的材料,并初步评价该系列材科的血液相容性.方法 通过紫外辐照接枝的方式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无纺布(PBTNF)上接枝不同比例的丙烯酸(AAc)(接枝率分别为17%、35%...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丙烯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游 黄楠 等 《江苏医药》 2010年36卷4期 436-43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g)在新型生物材料钛氧膜(Ti-O)表面的活化.方法 测定Ti-O表面Plt黏附量,ELISA法测定表面活化Plt量和构象变化的Fig量,并与热解碳(LTIC)作对照.4只实验犬股动脉内置入T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子林 段维勋 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年30卷10期 900-90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引入已二酸亚己酯(PDMS)与二甲基硅醚(PHMO)单体的新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作为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体外动态凝血时间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进行此种新型聚氨酯弹性体血液相容性研究.结果:新型聚氨酯材料溶血指数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萍 赵冬梅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年8卷10期 1852-185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以碳长纤维模拟骨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束,碳纳米管弥散分布在骨水泥基质中所制备的仿生复合材料的血液相客性.方法:采用血小板静态浸渍黏附、聚集实验法,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材料表面、粗糙断面及气孔内的血栓形成情况,对其血液相容性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文佳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4年27卷1期 22-26页ISTICCA
【摘要】 本文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小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小板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反应机制及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途径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牟欣宁 孙皎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4年27卷2期 74-78页ISTICCA
【摘要】 血管内皮细胞--这一铺展于血管内腔、包绕着循环血的细胞,可合成和释放多种活性物质调节血液的凝血与抗凝平衡,在生物材料引起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促栓和抗栓功能的异常改变也是衡量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优劣的灵敏指标.本文就近年来对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炜炜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2年25卷5期 230-234页ISTICCA
【摘要】 本文就材料一血液间相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液相容性材料、材料一血液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血液相容性的评价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并对将来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研究方法和从分子水平上设计新型生物材料进行了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亚敏 黄培林 等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2年25卷2期 73-76页ISTICCA
【摘要】 类金刚石因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及高耐磨性高硬度等特点,而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膜材料.本文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类金刚石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国栋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2年25卷6期 271-273,284页ISTICCA
【摘要】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领域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血液相容性是一个涉及血液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作用的复杂现象,影响因素繁多.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同样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本文以聚氨酯为例,对生物材料血液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树芬 汪华林 等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27卷3期 38-42页ISTIC
【摘要】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病人透析过程中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动态改变及不同生物相容性的透析膜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铜仿膜(Cu膜)、聚砜膜(PS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膜),观察了透析过程中不同时相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RBC-C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