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1
- 5
- 40
- 22
- 9
- 4
- 3
- 15
- 12
- 10
- 9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梁燕宓 黄霄 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年13卷1期 27-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筛查在感染状态不明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某院2011年1-12月在感染管理科登记的45例感染状态不明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次感染状态不明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中,快速筛查前暴露源明确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闵建珍 戚少云 等 《安徽医药》 2014年18卷3期 515-51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总结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该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到44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莉 惠艳丽 《陕西医学杂志》 2011年40卷3期 357-3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受血者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是否已经感染过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方法:收集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2864例,用ELI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玉 邹艳艳 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年9期 633-6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某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134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暴露人群中,护士所占比率最高(59.70%),其次是医生(19.40%)、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湘云 李瑞 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年13卷2期 105-1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掌握某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随机偶遇的方法对该院374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内容和处理流程正确率分别为54.81%(205/374)、89.84%(336/37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妙玲 李静静 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年13卷2期 109-1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该院2012年1-12月间55名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工作职业暴露55例、57例次.其中暴露源不明确31例次(54.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云 袁素娥 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年8期 490-4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护士采血过程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具体环节,以及源患者感染状况,为制定职业暴露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1年8月-2013年9月护士采血环节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89例次,包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祥骞 吴松远 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5年4卷2期 151-1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受血前和手术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36例手术前和受血前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乙肝)5项免疫学标志,乙肝前S1抗原,甲型肝炎抗体(HAV IgM),丙型肝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红菊 李娟 《循证护理》 2018年4卷11期 1028-1031页
【摘要】 [目的]探讨HIS平台在血液净化中心血液传播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分析血液传播疾病筛查工作存在的问题,运用HIS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重塑工作流程,实施2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运用HIS平台,优化血液传播疾病筛查流程后,病人筛查采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郑宏伟 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 2006年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HI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等血源传播性疾病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其次介绍了严格洗手、皮肤、黏膜的防护等急症手术时的自我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在急症手术时,应提高警惕,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婷 陆萍静 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年33卷16期 43-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发病率逐年上升[1],丙肝患者病耻感成为国际研究热点.丙肝是一种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通过输血、静脉吸毒等途径传播;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甚至有88.7%患者通过静脉吸毒传播[2],故国外公认为感染此病是患者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丽华 孙颖 等 《护理研究》 2013年27卷17期 1727-1729页ISTICPKU
【摘要】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源传播性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门诊护士服务对象流量大、病种复杂,在已知或未知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经常接触并护理乙型肝炎病人、疑似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因而存在更高的职业暴露风险.据报道,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外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乐幸 鲁晓苹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07年34卷12期 2334-2335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为了尽量避免输血后传染病的医患纠纷及院内感染,我院自2001年4月开始,对临床拟输血的病人进行了主要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HBsAg、Anti-HCV、Anti-HIV、TP)的检测.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发现血标本的处理对结果具有明显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文莉 吴永琴 等 《护理学杂志》 2007年22卷10期 57-5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了解护生在实验室练习时损伤发生情况和自我防护知识、意识、对血液传播疾病的认知,为在校护理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179名大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实验室操作实验损伤发生率为50.3%,其中单纯针刺伤占33.3%、单纯玻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青 庄利梅 等 《护理研究》 2006年20卷19期 1758-1759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替代方法之一.由于血液透析病人在接受治疗时频繁体外循环和血管穿刺、反复输血及医源性因素,使其成为血源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而且终末期尿毒症病人,多有严重的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并发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容冰 《护理学杂志》 2006年21卷24期 63-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完善职业暴露保障体系.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科自制调查表于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对全院在岗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共发生职业暴露93人,其中护士60人(64.51%)、医生24人(25.8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秀云 徐敏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年15卷5期 504-5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中单层手套与双层手套的穿孔率,评价双层手套预防穿孔的效果. 方法 2004年2~4月我院手术室前瞻性调查100例手术使用的992只手套,采用向手套注水的方法观察手套穿孔情况. 结果外科手术中,手套穿孔率为9.07%;单层手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慧 韩传平 等 《护理研究》 2004年18卷5期 455-456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身健康的血源传播性疾病.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地区[1],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病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性较大,而产房医务人员更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加强产房医务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9年19卷A2期 279-280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职业分布特点、职业暴露及防护意识现状,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和感染血源传播性疾病.方法 将我院2007~2016年发生职业暴露的416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按填写的登记项目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庆霖 代立娟 《医学信息》 2019年32卷z2期 79页
【摘要】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HBV感染引起的血源传播性疾病,会引起肝脏的损害及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cccD-NA环的存在使病毒难以从肝细胞核彻底清除,此为乙肝病毒无法根治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乙肝大国的国情背景下,努力从cccDNA这一源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14卷3期 129页ISTICCSCD
【摘要】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贫血的纠正不再依赖输血,不但大大改善了CKD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血源传播性疾病、延长患者寿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对CKD管理的一项革命性进步.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雪 《山西医药杂志》 2014年4期 412-414页ISTICCA
【摘要】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 )是将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和层析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固相标记免疫检测技术,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并不易污染[1]。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引起的院内感染时有报道。这些疾病的感染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二娜 马世强 等 《肝脏》 2012年17卷9期 670-672页ISTIC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是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有3.5亿人成为乙型肝炎的慢性感染者.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光峰 高鑫 等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13卷7期 114页ISTIC
【摘要】 <篇首> 护理工作主要是为患者做各种注射,在工作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谈到不安全注射,公众都会想到对患者的威胁,其次,面对不安全注射的不仅是患者,而且护士接触血源传播性疾病病原体的机会更高,为了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护理人员针刺伤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梅 牟丽丽 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6年3卷9期 463-46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自体输血是当患者需要输血时,输入患者自己预先贮存或失血回收的血液.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异体输血可传播肝炎和艾滋病等多种经血传播的疾病以后,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反应等优点,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激发了人们对自体输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晓东 俞碧霞 等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18卷4期 29-30页ISTIC
【摘要】 <篇首> 输血在临床急救及治疗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其也可能引起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医疗纠纷[1].我们对2864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源传播性疾病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Ⅰ/Ⅱ抗体(抗HⅣⅠ/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宏伟 赵学芳 等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12卷24期 2536页ISTIC
【摘要】 <篇首> 当前各种血源传播性疾病对医护人员的危害有上升趋势,尤其各种争症手术,病情急,术前未完善各项检查,若手术操作不慎或消毒隔离不严,就可能引起血源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因此,我们加强急症手术时手术室护士血源传播性疾病的自我防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国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年3卷5期 75-76页ISTIC
【摘要】 <篇首> 护士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职业,其职责包括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威胁护士健康的危险因素.据报道,仅针刺伤一项,就有20多种血源传播性疾病可能被传染.医务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业 《医师在线》 2017年7卷27期 42-43页
【摘要】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医护人员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乙肝患者,因而是乙肝感染的高发人群,当破损的皮肤或者黏膜意外接触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后,医务人员应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柯永红 杜丹丹 等 《护士进修杂志》 2003年18卷7期 605-606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职业危害是近年来颇受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课题.仅针刺伤一项,就有20多种血源传播性疾病可能被传染.据报道[1],美国非常重视职业安全,有专门的机构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疾病控制中心等对职业危害进行管理.但是,美国每年仍有数百名医护人员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思雄 熊鸿燕 《重庆医学》 2002年31卷3期 236-238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篇首> 现代医疗技术正在不断迅速发展和进步,目前血液及血制品的应用仍然是临床治疗不可替代的方法之一.但是血液及血制品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污染也带来了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问题,这些血源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可以造成治疗失败,甚至造成接受输血的患者死亡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渝霞 王志明 等 《四川医学》 2002年23卷2期 116-11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在临床急救和治疗中,输血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由输血所引起的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由于不能肯定或排除病人在输血前已感染乙肝、丙肝等,给责任归因带来困难.在1999年1月至2000年8月,笔者对我院临床需要输血的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国临床医生》 2001年29卷1期 19页ISTIC
【摘要】 <篇首> 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自身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及回收式自身输血.1贮存式自身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雪风 赵艳群 等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13卷23期 175-176页
【摘要】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感染管理科报告的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60例医务人员及实习生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本组被调查者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卡",分析其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楚晓玲 宗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6卷18期 52-52页
【摘要】 <篇首>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身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文莹 《医学信息》 2013年23期 184-185页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门诊采血室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采血室3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加强其职业防护知识的宣教。结果通过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使护理人员对血源传播性疾病的认知有所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在被针刺或锐器损伤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淳 秦迎新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21期 203-204页
【摘要】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的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情况,分析原因,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控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健康档案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医院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结果:2009~2012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宝珍 张莉 《包头医学》 2012年36卷4期 244-245页
【摘要】 目的:调查护士对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及防护.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方式,调查近3年来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出现的职业性损伤的防护意识.结果:医护人员在被针刺伤、锐器损伤后,能及时正确处理伤口的为100%;但对血源传播性疾病的认识不足为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宗霞 吕凌云 等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年12卷2期 254-254页
【摘要】 <篇首> 职业危害是近年来颇受医务人员关注的重要课题.手术室环境特殊是职业高危场所,仅针刺伤一项,就有20多种血源传播性疾病可能被传染[1].避免职业危害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则在安全意识的培养,树立安全意识重在教育.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伟嫦 李坚玲 等 《现代医院》 2010年10卷3期 104-106页
【摘要】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经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为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健康提供参巧.方法 对163例医务人员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的锐器伤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喷溅污染了粘膜或破损皮肤的原因、方式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