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394
- 69
- 22
- 8
- 3526
- 335
- 135
- 119
- 79
- 640
- 212
- 161
- 124
- 12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吴学敏 王丽 等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23卷11期 109-11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态靶辨证"理论的小陷胸汤加味配方颗粒对痰湿郁热型肥胖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痰湿郁热型肥胖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组,其中对照组的20例患者采用饮食运动减肥法,配方颗粒...
【关键词】 痰湿郁热型肥胖症;小陷胸汤加味配方颗粒;"态靶辨证"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萌月 耿菁珂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33卷1期 145-148,159页ISTIC
【摘要】 麻黄类方是指以《伤寒论》中麻黄汤作为母方,在母方的基础上做加减化裁而得到的一组方剂.皮肤病病位在皮肤,发病机制与营卫不和、邪气闭塞密切相关,又有"肺主皮毛"将皮肤与肺脏的功能密切关联,而麻黄类方有调和营卫、发汗透邪、宣降肺气之功,因此麻黄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蕾 杨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6卷6期 79-83页ISTICCA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焦虑抑郁是PCI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转归,西医治疗主要以传统抗精神类药物治疗为主,但患者接受度差.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玲 孙凤霞 等 《天津中医药》 2024年41卷12期 1586-159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和血方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4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两组.连续造模6周后将模型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红良 董斐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7期 1249-1255页ISTICCA
【摘要】 六维辨证观强调从病因、病位、病期、病势、病理、病性六个不同维度对病证进行辨析,有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和形成.基于六维辨证观,可以更全面地认知从三焦论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辨病因,应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浛宇 周鸿飞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38卷2期 61-63页
【摘要】 微针疗法又称微针系统疗法,是一门新兴的诊疗一体操作技术,在近几十年得到了飞速发展,是近现代针灸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不同微针疗法之间的操作部位及方法理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探究其间存在的规律与共性,利用公开发表的文献内容,对微针疗法的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雅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2期 82-85页
【摘要】 中医脑病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多变,风火易为患,危急重症较多,个体差异大且变化迅速,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故不能守一方、一证论治,在诊治时须辨证求因、贵乎精详、以法选方,通权达变.根据脾胃-脑相关理论,结合脾胃生理功能、病理特点探究脾胃与脑相关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菲 付玉娟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9卷3期 349-351页ISTICCSCDCA
【摘要】 《黄帝内经》从各个角度铺垫、构成了完整的中医辨证理论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更多地展示出了古代医家对于具体疾病的思考与分析的过程片断,形成了中医"辨证"理论的内容基础以及理论基础,构建了辨证理论的思维模式.在中医学的传承创新过程中,逐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寅 孙立巧 等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7卷21期 3065-3069页ISTICPKUCA
【摘要】 放射性皮炎为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中医药治疗具有其特色和优势,辨证论治是其核心思想,因此探讨放射性皮炎的中医理论基础对于提高中医药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与燥邪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玉波 杜松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8卷11期 1729-1732,1772页ISTICCSCDCA
【摘要】 本文基于近两年的中医药文献,对中医证候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围绕辨证方法、证候理论、实验和临床研究展开.辨证方法学上从过去的辨证过程研究转变为以疗效评价为基础的中医辨证指标体系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经筋辨证和经系辨证方法;证候理论研究方面涌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怡 蒯仂 等 《世界中医药》 2020年15卷14期 2170-217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为依据阴阳学说开展皮肤病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种决策支持用数学模型,以期促进中医皮肤病辨证论治理论的现代化.方法:把集对分析理论中的八元联系数对应于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以及任督二脉,根据"阴阳平衡"机体正常运行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章林 赖新梅 《福建中医药》 2022年53卷5期 53-55,59页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证素辨证理论体系与方法学相关研究文献系统梳理,概述证素辨证研究现状,并针对现阶段所面临的研究瓶颈,提出下一步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巩浩 柴淑芳 《世界中医药》 2019年14卷12期 3373-3377页ISTICPKUCA
【摘要】 《黄帝内经》"痹"的理论和实践极为丰富,痹病理论影响深远.但痹病理论在肩痹治疗的运用缺少系统性的总结分析.阐释《黄帝内经》痹病理论的内涵,对五体痹中具有代表性的肩痹(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病机、病症表现及其针灸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黄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丽敏 杜武勋 等 《陕西中医》 2021年42卷11期 1586-1590页ISTICCA
【摘要】 气化理论是中医理论之源,气化是宇宙万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中医"天人相应"和"整体观"的体现,由自然气化、人体气化、药物气化三部分组成,自然气化是自然气候、物候的变化;人体气化是五脏生克制化关系,是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药物气化为中药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志强 方肇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27卷4期 541-544页ISTICCSCDCA
【摘要】 本文介绍方肇勤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方面的学术成果.从辨证论治理论研究及其计算机程序化模拟研究、辨证论治动物实验方法学研究、肝癌同病异证证候特征及其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复方及其拆方后不同治法的研究予以简要梳理.方肇勤在学术上的突出成就体现在辨证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丛红霞 王帅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33卷11期 2047-2050页
【摘要】 通过对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总结,可将其归为虚、瘀、毒三方面,初以脾胃亏虚为本,首重益气健脾、和胃降逆兼以扶正,后期血瘀、湿热、毒邪渐成,为标,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兼以行气;清热化湿、凉血解毒兼以祛邪;同时给予疏肝解郁、宣郁除烦兼以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东红 侯超峰 《光明中医》 2021年36卷6期 945-949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运用和中运脾理论拟定壮督通痹系列方剂治疗肝肾不足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探讨壮督通痹系列方剂的现代抗炎、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将72例患者分2组,治疗组36例患者给予壮督通痹系列方剂,根据肝肾不足主证相兼证4型,分别兼寒湿痹阻证、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茂盛 《中医杂志》 2007年48卷10期 942-94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病证结合作为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中医临床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其发展历程,提出传统病证结合、现代病证结合概念,论述了其表现形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深入探讨病证结合理论作出了尝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伟 蒋健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6年31卷8期 621-6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给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的发生,整体性评价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明杰 周艳华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6年12卷9期 68-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兰凤 王阶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5年20卷1期 8-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从方证对应的思想渊源及后世的发展入手,探讨了方证对应的几种现代认识:①方证对应必须是方剂与主证相对应;②方证对应是指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变,随证加减;③方证对应是方证间病势、病位、病情、病性相对应;④方证对应是一个动态对应;⑤方证对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年27卷2期 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辨方症论治体系"是与现行"辨证论治体系"截然不同的一种特殊的辨治方法.该方法强调从患者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中,见微知著地抓住与某一方症特征性表现相一致的关键症状而确定诊断,即着眼于识"方症",而不是辨"证".<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登本 孙理军 《中医药学刊》 2004年22卷10期 1783-17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台秘要方>是一部以方药为主的大型医学著作.其中全面汇总了唐中期以前26家研究伤寒的成就,耐人寻味的是其不囿于伤寒六经范式而最大限度的弘扬了伤寒日期理论,较全面的凸现了这一理论的临证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栴子 杨小蒨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34卷11期 10-13页
【摘要】 结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目前主要采取的手段依然是手术和放化疗,在祛除病灶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的副作用,在临床中,中医药辅助作用越来越得以显现,不仅能够缓解相应症状,还可以灵活变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付平 张秀芬 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32卷2期 21-23页ISTIC
【摘要】 古代医护一体,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护理学科或护理学专业,但许多护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都隐藏在历代中医文献中.《黄帝内经》作为我国医学经典之首,对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中医护理的特点、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钰 马建军 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1卷13期 32-34页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中医经方治疗的教学方法 及效果.方法选择中医专业实习生,共计60名,选择时间2015年1月—2018年1月,行不同的教学方式:传统带教式方法(非经方教学)、经方教学法,对应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经系统分析组间的实习生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生 陈志斌 《福建中医药》 2019年50卷2期 56-58页
【摘要】 目的 论述“六经方证辨证”在肺病中的应用. 方法 阅读《伤寒论》及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相关经典著作,深入研究其学术思想理论,归纳总结“六经方证辨证”在肺病中的应用. 结果 阐述胡希恕的学术观点,归纳“六经病”辨证要点,论述“六经方证辨证”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姗姗 白林山 《中国药业》 2010年19卷6期 1-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理论对中药复方现代化的作用.方法 阐述中医理论与中药复方的关系,运用"君臣佐使"原则进行辩证论述,从整体和宏观上论证中药复方的科学性.结果与结论 中药复方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中医理论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仙荣 《四川中医》 2007年25卷2期 37-38页ISTIC
【摘要】 方证相应是指"方"与"证"之间的高度的统一性,本文对其渊源、发展、内涵和现代研究进行论述.特别是以证的客观化、规范化标准的存在以确立方剂功效的初探.同时以"方"探证,阐明"证"的实质.力求探寻"方"与"证"之间存在的内在相关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慧 《中医药通报》 2006年5卷6期 33-35页ISTIC
【摘要】 文章从概念、内容等方面探讨了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的不同之处,论述了方证对应是中医历代医家创立的经验传承体系;精读医籍与抄方是学习方证对应经验的重要途径.认为方证对应作为经验传承体系与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共同构筑为中医的特色和精髓,开展"方证对应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翠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8卷3期 34-35页ISTICCA
【摘要】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的运用阐述,揭示汤方辨证的特点在于其主症体现了病证的病理本质,辨证一旦明确,方药的使用也就随之明确,有利于辨证与治疗的客观化,可为从现代医学角度科学阐明方与证之间的实质,做初步探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年28卷6期 446-447页ISTIC
【摘要】 <篇首> 所谓"四态五阶段"说,是孙喜灵同志近年提出的一种"辨证分析方法"(见<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以下简称"孙文").他提出要把表现于人体的各种症状、舌象、脉象先隐后显地依次"规范于时间之中呈‘相性'来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丽君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50期 135页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六经病欲解时理论运用经方辨证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失眠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基于六经病欲解时理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泽华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24卷1期 24-26页ISTIC
【摘要】 结合导数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泛系方法论、整体制约论等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对辨证论治中的思维方法进行了探讨,说明中医辨证论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理逻辑思维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唱 《康颐》 2025年16期 136-138页
【摘要】 在全球传染病防控形势逐渐严峻的背景下,流感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护理受到西医对症治疗为主这一现状的限制.中医理论重视"治未病""辨证论治",在流感防治及康复过程中具有整体性调节优势.本文基于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如外感六淫和卫气营血辨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鑫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114页
【摘要】 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是辨证论治,而辨证方法是论治的前提,五千年的文化和医学沉淀,中医学形成了以八纲辨证为主的辨证方法体系,那么这种独有的辨证方法体系是怎样形成的?本文主要从实践根源和理论根源展开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慧 戴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9期 8-9页
【摘要】 八纲辨证的意义在于为临床诊疗中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中医具体辨证的实施提供一个思想方法,即指导着“具体辨证”的实施。可以说,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者在诊疗疾病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受益于八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录兴 何俊良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0卷6期 142-143页
【摘要】 方剂学是中医专业的基础学科,它在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在学习时,必须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中药学知识,同时又要为临床各科的辨证选方打好基础.以组方、功用、主治为中心内容,突出重点基础方与繁用方;并区别同类方的共性和特征;贯穿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娄玉钤 娄高峰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2年1卷1期 10-15页
【摘要】 目的:建立规范的风湿病辨证论治体系.方法:在“以疗效为本,不搞短平快,方法要慎密”的原则指导下,采用临床研究、文献与理论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实验研究的方法.四种方法相互支撑、反复进行,历时30年.结果:认为风湿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虚邪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翔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22卷2期 253-254页
【摘要】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配伍,继承祖传医技及方药,研究和创建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体系及治疗方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