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732
- 308
- 215
- 8
- 11133
- 1619
- 700
- 321
- 304
- 3535
- 3311
- 1801
- 1309
- 112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余永鑫 《中医药通报》 2022年21卷6期 11-13,24页ISTIC
【摘要】 正邪辨证是一种不同于八纲、三焦、卫气营血等传统辨证方法的新型中医辨证思维模式,由辨正气与辨邪气两个部分组成.本文立足于正邪辨证理论,解析五脏系统辨正气、辨邪气的不同内容,并论述阮诗玮教授临床运用脏腑正邪辨证经验,以期对中医临床辨治提供新的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璎明珠 罗小军 《新疆中医药》 2022年40卷5期 126-128页
【摘要】 本文针对中医辨证痤疮的经典古籍及其现代期刊进行系统文献研究,概括出临床痤疮辨证分型特点,除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痰瘀凝结、冲任不调4种常见证型外,根据中医名家辨证痤疮的临床经验还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肝肾阴虚等证,为临床辨证及治疗提供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支颖川 《四川中医》 2018年36卷6期 5-7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支楠老师在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用药经验.方法:分析总结支楠老师对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用方剂及用药经验.结果:支楠老师认为本病的的主要病机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致水湿内停,气血瘀阻.结论:治疗以宣肺利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子亮 《北京中医药》 2010年29卷4期 262-264页ISTIC
【摘要】 介绍国家级名老中医赵荣莱研究员治疗脾胃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遣方用药经验.赵老临床中擅长治疗脾胃病,认为脾虚是慢性胃肠病的病理基础.其不仅重视脾胃之阴阳,也重视脾胃的纳运升降,同时也强调脾胃与其它脏腑间的相互关系,以理气畅中、顺气通下、调理情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秀花 周耀庭 《北京中医》 2007年26卷12期 780-783页ISTIC
【摘要】 总结了著名老中医周耀庭关于温病临床辨证经验与创见.指出温病辨证不能局限于温病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的辨证纲领,要在熟悉温病辨证纲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温病辨证技巧.即:(1)在温病辨证纲领的基础上广泛联系;(2)必须在纲领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引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书 谢红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3卷12期 142-143,147页
【摘要】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但如果失治或误诊往往容易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形成顽固性咳嗽.顽固性咳嗽病机复杂,病位涉及多脏腑,病性上多寒热夹杂、虚实兼见,易夹痰夹瘀,往往对一般中成药及西药止咳治疗效果不佳,给患者健康及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笔者通过多年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荣 王花蕾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36卷11期 57-58页
【摘要】 管遵惠教授在继承家学及前人经验基础上,在针灸临床中,尤其重视经络辨证,临证诊疗强调以循经辨证为纲,病候辨证为纬,体现出辨证论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本文着重介绍了管遵惠教授经络辨证经验,对《灵枢·经脉》篇十二经病候的论述特点及十二经病候的临床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荣 《中国针灸》 2010年30卷8期 657-6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管遵惠教授在继承家学及前人经验基础上,致力于针法灸法研究,开拓创新,发展了热针疗法等特殊针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管氏针灸流派.本文着重介绍管遵惠老师针灸学术思想,从经络辨证经验、管氏针灸处方原则及取穴精要、管氏针刺手法、学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美林 游卉 等 《世界中医药》 2025年20卷5期 817-822页ISTICPKUCA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尤昭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本质在于"离经之血"阻滞胞脉胞络,具有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痛经进行性加剧的特点,符合络病"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的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福栋 姜晓晨 等 《世界中医药》 2025年20卷7期 1173-1179页ISTICPKUCA
【摘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独特思维体系,是指导中医学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是探索中医学原理的重要方法.名老中医经验是中医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传承的重要载体.引入机器学习方法,梳理并总结近年来中医证候研究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馥溧 巴元明 《时珍国医国药》 2025年36卷15期 2939-2942页PKUCSCDCA
【摘要】 总结国医大师梅国强辨证分型论治骨痹的经验.认为风、寒、湿、痰、热、瘀、毒为骨痹的核心病理要素,病位可在太阳卫表,亦可居少阳半表半里,尤可深入脉络、骨络.骨痹常见风寒客表、营卫失和证,少阳不舒、枢机失调证,湿热蕴结、酿毒伤骨证,痰热互结、瘀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薇羽 康雷 等 《环球中医药》 2025年18卷1期 69-72页ISTICCA
【摘要】 姜良铎教授辨状态分析肺结节,以肺虚受邪、痰瘀互结为基本病机,三焦郁滞、枢机不通为核心病机,邪热蕴肺、气阴两虚为潜在病机.角药是考虑药物相须相使、相反相成或多因并治等因素,将三味或三组药物组合的一种药物配伍方式.针对肺结节复杂病机,姜良铎教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占华 王伟芹 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35卷1期 83-85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在饮食结构及老龄化等危险致病因素作用下,我国胆石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胆石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高峰为50岁以后[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小均 张凡帆 等 《中医药导报》 2025年31卷3期 192-195页ISTIC
【摘要】 足冷为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下肢动脉硬化、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颈腰椎病等疾病中.庞鹤认为足冷起因复杂,病因病机与营卫不和、寒湿侵袭及脾肾阳虚有关,临证时要理清不同疾病中足冷的差别,重视相关疾病的鉴别.足冷常见病证有营卫不和、寒湿侵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双子 杨佼 等 《中医药学报》 2025年53卷7期 44-48页ISTICCA
【摘要】 白癜风是皮肤科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以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为特征,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本文总结了许铣教授治疗白癜风的独特经验.许教授认为白癜风病机以气血两虚、血瘀为主,治疗上强调益气补血与活血化瘀并重.常用方以当归活血汤、通窍活血汤和四物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译凝 张永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5期 578-581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张永华教授运用情志辨证理论治疗惊恐障碍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阅读古籍、整理临床医案,分析张永华教授从情志角度探讨惊恐障碍的病因病机,以及运用情志辨证理论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经验,并佐以医案一则.[结果]张永华教授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艳金 陈华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4期 466-469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陈华德教授应用三因制宜理论治疗老年性眩晕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陈师临证学习,整理和分析相关的老年性眩晕病案,总结陈师对老年性眩晕疾病特点以及辨治取穴的独特见解,并列举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认为,老年性眩晕的疾病特点以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思琦 李柄邑 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35卷5期 593-595页ISTICCA
【摘要】 关幼波是当代中医大家,擅长治疗肝病,在临床实践中重视气血,认为气血为诊治之枢机,结合八纲提出十纲辨证学说.在肝硬化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关老认为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肾;病机以气虚血滞为本;治疗以补气活血、养血柔肝为大法,并兼顾温阳、滋阴、化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亚青 张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53卷2期 253-255页ISTIC
【摘要】 甲损害是银屑病的常见临床表现[1],出现甲损害的患者常伴随功能障碍和社会耻辱感,生活质量受损.同时,甲损害也被认为是银屑病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之一[2],如果能在早期识别并治疗甲损害,就可以预防组织结构的损伤.轻度银屑病指甲变化包括甲板下方呈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之贤 焦扬 等 《北京中医药》 2025年44卷3期 337-340页ISTIC
【摘要】 周平安教授认为,风温肺热病是机体正气不足,卫气不固,感受风热之邪而发.热痰咳喘为风温肺热病的主症特点.结合《黄帝内经》与温病学理论,依据病情发展变化规律,将本病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运用"透、清、下"等治法,分期辨证论治,临床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岩 杨建飞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34卷3期 519-522页ISTIC
【摘要】 总结周亚滨教授基于"三期辨证,九分论治"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经验.周教授认为快速心律失常多呈阶段性发展,临证依据疾病的发展传变规律及病机将本病分为3期.早期肝火痰热,扰及心神,治以清肝、化痰、宁心,方用丹栀逍遥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中期瘀毒交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莺 连暐暐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25年60卷3期 200-202页ISTIC
【摘要】 全国名中医连建伟临床善于诊治脾胃病,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连建伟诊治CAG的经验为藉平脉辨证,贯彻脾胃为后天根本,重视肝主疏泄在该病中的意义,参以兼夹病邪特点,认为气郁、湿阻、血瘀贯穿疾病始终,对各型慢性萎缩性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辉 王嘉玺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5年33卷3期 220-223页ISTIC
【摘要】 系统总结刘大新教授"无为而治"学术思想在过敏性鼻炎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该思想的深入剖析表明,该学术思想的形成,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而且临证指导价值确切,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丰富了中医治疗理论体系,对相关疾病的中医诊疗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荣欣 胡思源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31卷3期 547-550页ISTICCSCDCA
【摘要】 总结胡思源教授从"毒、虚、痰、瘀"分期辨治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验.胡思源教授根据多年诊治经验,认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邪毒、痰浊、瘀血为标,其病机转化错综复杂.治疗时应根据疾病特点进行分期辨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小静 孟艳丽 等 《现代中医临床》 2025年32卷3期 67-70页ISTIC
【摘要】 小儿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儿童常见疾病,是由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淋巴组织增生而引起的相应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有鼻窍壅塞不利、睡眠鼾声频作、张口呼吸、呼吸暂停等,属中医"痰核""窠囊""鼻窒""颃颡""鼾眠"等范畴.祝肇刚教授对本病辨治有独到认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文君 吴德鸿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1期 65-68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吴国伟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吴国伟治疗IgA肾病的诊治思路,总结其对IgA肾病的辨证思路及治疗用药,并分析一则典型案例.[结果]吴国伟认为,IgA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与"风、毒、瘀、虚"密切相关.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进喜 李雁 等 《环球中医药》 2025年18卷3期 483-487页ISTICCA
【摘要】 秦伯未先生师从丁甘仁、曹颖甫、谢利恒等沪上名医,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与临床实践,业医50余载,在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方面均有很深造诣.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曾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组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志英 李玉锋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23卷4期 629-632页ISTIC
【摘要】 总结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提出"方症(机)对应-以病统证-病机辨证"三位一体、层层递进的辨证思路.治疗胸痹心痛首选方证辨证,擅用经方,若无相应方证,则在病证结合、以病统证基础上,采用病机辨证方法,可执简驭繁.病性辨证,首辨寒热虚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玲羽 陈琳慧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1期 28-33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疫后诸证"的辨治特色及临证经验.[方法]通过分析连教授治疗"疫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和脉诊特色,总结归纳其治疗"疫后诸证"的学术经验,并列举一则疫后咳嗽验案予以分析.[结果]连教授认为"疫后诸证"已至疫病恢复期,此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奕志 程思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22卷6期 151-155页ISTICCA
【摘要】 "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出自《黄帝内经》,以五行制化为基础,借药物五味纠正五脏偏颇,恢复机体平衡以扶正祛邪,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瘿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其发生、发展与五脏密切相关.郭俊杰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以"五脏苦欲补泻"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诗雨 张艳虹 等 《河北中医》 2025年47卷8期 1237-1240,1244页ISTIC
【摘要】 下肢水肿是临床常见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下肢水肿可追溯至多种原发病,但仍有许多下肢水肿难以明确原发病因,中医称之为"水气病""脚气病".徐凤芹教授基于"血与气并则为实"的病机理论,提出气相对偏实、血相对偏虚是下肢水肿在气血层面上的基本病机,治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辉 张庆祥 《中医药信息》 2025年42卷8期 40-44,49页ISTIC
【摘要】 张庆祥教授在湿疹的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视对患者心身的调节.在传统心身理论的基础上,将"心身同调"理论应用于湿疹的治疗,注重肝、脾、肺脏腑之间气机的运行关系.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化湿,调节气机升降,恢复全身气机运行的整体状态,达到身心合一、形神和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杰 周河燃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3期 322-325,350页ISTIC
【摘要】 [目的]基于"阳不入阴"理论探析黄挺教授诊治阳虚型癌因性失眠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整理医案,并查阅古籍文献,从理论溯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方面分析黄教授诊治阳虚型癌因性失眠的临床经验,另附2则医案加以佐证.[结果]黄挺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楠 李艺含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27卷4期 114-118页ISTICCA
【摘要】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运用辨证论治在治疗失眠上有着显著优势.药对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是成方的基础与桥梁.善用药对,在临床上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现对刘征堂教授治疗失眠的常见药对进行分析整理,主要列举北沙参、麦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昆 李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4卷3期 40-42页ISTICCA
【摘要】 王建民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脾、肝、肾,且以脾虚为主,证型主要分为湿热蕴肠、肝脾不和、脾虚湿盛、脾肾阳虚4型.其提出以运脾化湿为大法,兼以疏肝理气、温肾助阳等治则,主张中医内外同治,自拟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配合腧穴刺激,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新浪 张家康 等 《陕西中医》 2025年46卷2期 250-253页ISTICCA
【摘要】 目前,临床上帕金森病大多从脏腑辨证、阴阳辨证等角度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病机演变规律.为了不断发展完善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李果烈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为理论基础,从全新的视角基于"血的转化"详细论述了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青梅 邓天好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22卷17期 165-169页ISTICCA
【摘要】 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基于《黄帝内经》"土郁夺之"理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提出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中焦失运、痰瘀毒邪胶结密切相关,并根据其病因病机创制胃癌专方——胃复方,以开郁畅土,健脾扶正,解毒消癥.同时根据"气郁、痰浊、瘀毒、阳虚"等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良贞 徐浩娟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4期 456-459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潘善余主任临床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从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二方面分析总结潘师临床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经验及方药特点,并附典型病案三例.[结果]潘师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基本病因是情志所伤和饮食失调,基本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灯煌 王辉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22卷18期 154-157页ISTICCA
【摘要】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病,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王辉教授系河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研究30余年,认为顽固性失眠病位在心,关键病机为阴阳失衡,阳不入阴.阴阳平衡由心神主导,心神全赖心体阴柔和心阳稳固得以安定.因此王教授主张从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帅 林璐洋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32卷6期 178-182页ISTICCSCDCA
【摘要】 本文总结清代医家陈士铎《辨证录》治疗汗症经验.陈士铎提出辨汗症之肺气不固、心肾不交、肾阴亏损、胃火亢盛、心血亏虚等证型.治疗上,主张使用补虚固表兼顾补阴,清泻心热滋补肾水,大补真阴调和阴阳,滋补胃阴降火止汗,补血养心滋阴泻火等治法,用药注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