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3
- 2
- 1
- 41
- 26
- 7
- 1
- 23
- 17
- 11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黎 《医学与社会》 2025年38卷4期 131-137页ISTICPKU
【摘要】 随着近代西医知识体系传入我国,传统中医的师徒传承逐步转型为新式院校教育.学者对近代中医院校教育史的关注由来已久,关注点包括整体情况概述、地方史考察、个案分析及对教材、课程等具体类别的研究等方面.通过综述近代中医院校教育史已有研究成果,发现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龙魁 张宗明 《医学与哲学》 2025年46卷6期 68-72页ISTICPKU
【摘要】 中医函授教育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国形成,主要原因有四:函授教育以其自身优势成为近代中医教育界突破困境寻求自身发展的自然选择;西方函授教育模式的传入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塑为其形成提供了模式借鉴;近代中国现代邮政体系的建立和印刷出版业的勃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哲 文庠 《医学与哲学》 2022年43卷22期 77-80页ISTICPKU
【摘要】 受封建文化的影响,古代女子鲜少能在医学上有所造诣.女医成长主要依赖家族资源,成才具有偶然性.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女子教育的兴起,诞生了近代第一批女子中医学校.自李平书开设我国近代第一所女子中西医学校始,到丁甘仁开办的上海女子中医专门学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占龙 夏泉 《学术研究》 2021年12期 172-176页
【摘要】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是民国时期广东创办最早、办学时间持续最久、影响力最大的一所私立中医学校.1936-1937年围绕校长遴选,学校董事会内部、董事会与师生、校长间展开激烈博弈,折射出各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各方为学校发展大局选择妥协,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阳 凌天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2卷9期 752-755页ISTIC
【摘要】 [目的]分析近代浙江中医教育发展史,探讨其对现代中医教育的影响.[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整理、挖掘史料并进行归纳分析,了解近代浙江中医教育发展脉络、中医办学概况、中医教育特点.[结果]近代中医教育虽处于困难时期,却在改革中积极前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晓东 石作荣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1卷1期 66-69页ISTIC
【摘要】 采用史料挖掘和分析等方法,梳理和总结了中国近代中医教育发展历程,将此历程划分为清代末期、北洋时期和民国时期三个阶段,对各阶段中医教育办学模式和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清代末期中医教育主要为官办教育、师带徒和中医社团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并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娅娜 阳春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6卷11期 96-98页ISTICCA
【摘要】 近代湖南的中医界人士开办了十余所中医学校。他们参照西方教育形式,自行编印教材,聘请名医执教,授课以中医经典著作为主,兼顾西医内容,注重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这些为湖南现代中医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经验,某些方面直到今天依然具有较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芳 黄凯文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36卷1期 59-61页
【摘要】 谭次仲为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医学理论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医科学化"思潮的代表人物.谭氏提倡学校系统教育,于1935年开设了谭次仲函授国医学社,编撰中医教材,培养中医人才,为近现代岭南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为弘扬传统医学作出了有益的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增国 张成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06卷5期 424-427页ISTIC
【摘要】 近代中医学校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及近代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在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其经验可以为当今的中医学校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在深入挖掘、搜集、整理史料的基础上,凝炼了近代中医学教育的几个特点:开设西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夏亭 《江苏中医药》 2006年27卷6期 16-18页ISTICCA
【摘要】 孟河医派是近代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学派,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丁甘仁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其对近代中医药学术的主要贡献是:继承发展了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治疗上不拘一格融合温病与伤寒二学派之理论,改变了培养中医师承家传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楼绍来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16卷4期 3-5页ISTICCSCDCA
【摘要】 通过对上海中医"老三校"(原私立上海中医学院、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与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办学方向与目标、课程设置与建设、教学风格与流派特色等方面的比较,认为"老三校"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上海中医学院,虽无直接的承续关系,但前者的教育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瑛 《中医教育》 2016年35卷1期 60-62页
【摘要】 中西医学汇通是近代中医界为沟通中西医学,促进中医生存发展,而致力于改进传统医学的一种思想方式,其对当时中医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医学校教育兴起,汇通中西的办学思想,借鉴西医学校的办学模式,效仿西学建立现代学科体系,学校课程中西兼容,教材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琼 《广西中医药》 2016年39卷3期 64-66页
【摘要】 罗兆琚是中国近代较有成就的针灸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他自学成才,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振兴针灸医学、弘扬中医国粹这一伟大的事业之中.罗兆琚不仅精于理论,而且擅长临床,尤其对针灸医学的研究,厥功甚伟,在当时中医不科学之逆风中不畏险阻,奋力前行,积极参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娅娜 朱珊莹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34卷6期 48-50页
【摘要】 文章介绍了近代湖南创办的各类中医学校的历史沿革,包括办学宗旨、创建过程、招生规模、课程设置、毕业去向、消亡原因等。初步总结了近代湖南人依靠自身力量振兴中医教育以及中医学为主、兼顾西医、注重临床实践的教学理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梅华 严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7卷4期 238-242页
【摘要】 近代上海中医普及性报刊是健康教育与近代传媒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大众的卫生诉求及当时的卫生状况,展现了中国传统医学丰富多彩的面貌,体现了特殊时期中医从业者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是特殊时期中医发展保持本色的重要形式以及中国特色近代健康教育的重要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路 《科教文汇》 2016年34期 69-70,77页
【摘要】 近代中医教育家们一方面积极抗争维护中医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在艰难困苦中发愤图强,兴办中医学校,发展中医事业.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办学之初,碰到的首件难题就是课程设置与教材编撰问题,这也是中医学校教学的核心问题.在融会贯通中西学说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瑛 张宁 《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2期 51-53页
【摘要】 近代中西汇通学派代表人物张锡纯、张寿颐不仅医术上名扬南北,更为近代中医教育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张锡纯晚年通过创办函授学校来实践中医教育理想,提倡寓医理教育于经验中、师古创新、衷中参西的教育思想.其教学注重实践,强调学医者取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红莉 瞿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年11期 25-27页
【摘要】 作者分析阐述我国近代中医学教育的发展过程,提出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其发展规律,为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通过对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宏伟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5年42卷4期 35-45页CA
【摘要】 1958年举办的河北省(保定)中医中药展览会为近代少见的中医盛会,见证了近代河北中医界的高光时刻.其学术水平之高,参加人数之多,影响之大,极为罕见,对于中医发展、中医教育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展览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中医教育模式,通过普及中医文...
【关键词】 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1958;保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段逸山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2011年
【摘要】 中西医论争、中医教育与中医疫病防治,是民国时期中医期刊中讨论最多、最具特色的内容。文章揭示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历史价值:展示中医存废的交锋场面,探求中医存而不废的社会文化原因;反映中医教育的概况及其办学特色,开创中医学校的规模教育;及时报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增国 导师:张成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医史文献(博士) 2011年
【摘要】 研究目的:近代中医学校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及近代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医学校教育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取得的成绩,可以为现代中医高等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这段历史,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可以为中医教育发展的决策提供历史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沛沛 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9年
【摘要】 近代上海的中医药文化,是以名医荟萃、流派纷纭、学术争鸣、中西汇通为特征;以产生大量的名医名著、不同流派的医疗实践、形式多样的报刊杂志、多种模式的中医教育、现代雏形的医疗机构以及繁荣兴盛的中医社团等为史实;在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处于特殊的社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天骄 王育林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0卷10期 1063-1069页ISTIC
【摘要】 近代中国女子医学教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利用学校毕业纪念册、媒体报道等一手材料,探讨多重路径之下近代各医学院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方式及教学成效.讲习社依靠名医社会影响,是国医教育向院校发展的过渡形式;男女兼招的国医学校与女子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爱林 苏文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24卷5期 511-515页
【摘要】 "五四运动"前后,中医受到西医的强烈冲击,处境愈发艰难,西医院校办学多不涉及中医元素.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前身)反其道行之,率先聘请中医教授,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医学史《中国医学史》修订本,开设了中国第一个中医学习西医班,创建了药物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岐鸣 郑烈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32卷2期 317-319,360页ISTIC
【摘要】 张山雷是中国近代著名中医教育家、著作家、中医药学家,中西医汇通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疡科纲要》是张山雷在继承嘉定黄墙痒科之学并结合自己多年实践之结晶于兰溪所著中医外科学经典教材,书中充分反映了先生在外疡的辨证和治疗上,提倡外证内治、首重"阴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凯维 徐世杰 等 《中医药文化》 2023年18卷3期 246-253页
【摘要】 中医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弘扬中医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孔伯华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基于北平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伟 李继明 《四川中医》 2022年40卷11期 13-15页ISTIC
【摘要】 李斯炽先生是近代四川四大名医,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与教育家,主要学术思想有重视调肝,梳理气机;重视养阴,精于阴虚湿热证治;重视五脏辨证;用药中正平和;主张中西医汇通,提出新医学派;善于治疗瘟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梅华 唐晓娟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年09卷6期 675-680页SCI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公共卫生意识很早就存在于中国医疗实践中.上海中医在上海近代化和与西医争夺主导权的过程中,逐渐接纳了近代公共卫生意识,并扬长避短,继续在本土公共卫生事务中发挥作用.研究这一时期中医公共卫生意识变迁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了解中医近代发展的历史脉络,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孙彪 王尊旺 《医学与哲学》 2018年39卷3期 86-89页ISTICPKU
【摘要】 在西医中国本土化进程中,随着西医理论知识和临床技术的不断传播,近代医界人士逐渐意识到人体解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人体解剖的发展将提升医学诊治水平、助力医学教育发展和解释病患家属疑惑,其社会推广普及程度将深切影响中国医学的发展.结合近代中国人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洋 张培富 《医学与哲学》 2016年37卷21期 91-94页ISTICPKU
【摘要】 在近代否定和废止中医的思潮中,偏居内陆的山西统治者阎锡山特立独行,成立了“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弘扬和发展中医.对中医的认可,源于阎锡山接受的儒家教育和“中的哲学”思想基础,更与他务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观念密切相关.在中医改进中,阎锡山倡导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广义 《医学与社会》 2014年27卷1期 91-93页ISTICPKU
【摘要】 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中医教育的同时,也引进西方医学教育,中西医并存,开启中国医学教育近代化历程.文章着重阐述近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其多元化、科学化、人文化的主要特征,并揭示发展中的不足,力求为当下高等医学教育改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晓华 畅洪昇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7卷1期 12-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章太炎(公元1869-1936年),名学乘,后名炳麟,太炎乃其别号,浙江余杭县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被誉为近代中医史上的学问家、革新家和教育家[1].章太炎作为国学大师,一生对中医学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对中医学术发展不仅有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耸婷 《医学与社会》 2013年26卷2期 87-90页ISTICPKU
【摘要】 通过对日本近代医学教育发展及其特征的概述,揭示日本近代医学教育对中国清末医学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清末国人通过考察日本教育、移植日本教育模式、派遣人员进修学习等方式,建立起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体制,其后的发展则进一步导致了中医西化,引起了中西医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屹亭 沃红梅 等 《医学与哲学》 2012年33卷19期 69-71页ISTICPKU
【摘要】 中医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传统医学它必须经历现代化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近代资料对比中解读西医现代化的进程和中医现代化的滞后.并从医学教育和社会保障两个方面,分析中医落后的直接原因.消除这些阻碍因素将有助于构建适宜中医现代化的环境,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晓华 梁吉春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32卷2期 88-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他涉猎广泛,在经学、诸子学、文字学、音韵学、文学、史学、哲学、佛学、医学上都有很大的成就,是现代中国学术的先趋,他的许多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广泛.章太炎支持中医学发展、重视中医学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贇 《医学与社会》 2008年21卷5期 4-6页ISTICPKU
【摘要】 近代上海西医东渐的过程是外来宗教和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并构成了东西方文化碰撞、共存、交流和融汇的一个独特视角.在近代的上海,基督教开展医疗慈善、医学教育等活动,既是其全球化的一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基督教在上海的本土化过程.上海居民在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先中 《医学与哲学》 2007年28卷11期 75-77页ISTICPKU
【摘要】 西医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文化权威和学术优势也是慢慢确立的.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近代医院的普遍建立、西医教育的日益勃兴、西医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的迅速发展、文化权威对中医界的浸透.进而,西医执业制度和文化权威逐渐为中医界所欣羡和模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奕蕾 彭文杰 等 《中医药学刊》 2006年24卷7期 1211-12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陈伯坛是广东近代四大名医之一,通过查阅<新会县志>等资料,搜集了广东近代名医陈伯坛的生平事迹,并对陈伯坛的医学活动、中医教育及著作作了评述,对了解陈伯坛的生平和学习陈伯坛的学术思想将有一定的裨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江雁 谢阳谷 等 《中国医药学报》 2004年19卷2期 76-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世纪北京中医学术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清末和民国初期的御医和名医群体及其学术传人为北京作为20世纪中医学术发展中心地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近代反对废止中医的斗争和北京中医教育机构的创立,有力地促进了北京中医学术的发展;北京现代中医高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辉 《辽宁中医杂志》 2003年30卷10期 786-786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张寿颐,字山雷(1873-1934),江苏嘉定县人,近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教育家.著书15种,各具特色,继承中有发扬,整理中见提高,临证擅长中风诊治,著有<重订中风诠>一书,对现代医学中所说"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