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68
- 265
- 134
- 105
- 2
- 386
- 375
- 168
- 152
- 148
- 433
- 224
- 215
- 160
- 12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练亚鹏 周刚 等 《甘肃医药》 2025年44卷6期 512-515页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联合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以期为院前急救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出诊的兰州市主城区院前医疗急救PSV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丽桃 熊江艳 等 《全科护理》 2025年23卷4期 738-743页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相关研究概况和前沿趋势,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3-2023年收录的ta-VNS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
【关键词】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耳穴;研究热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雀玄 车璐 等 《协和医学杂志》 2024年15卷2期 258-2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压力感受性反射是自主神经系统维持心血管稳态的重要机制,其与疼痛调控亦存在密切关系.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BRS)是定量评估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指标,BRS下降与疼痛敏感性上升存在相关性,在疼痛风险预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静静 李盼盼 等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4年45卷9期 839-843页ISTICCA
【摘要】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尽管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仍存在不同类型的难治性高血压,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后血压仍不能达标.因此,非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胤飞 彭琲 等 《磁共振成像》 2023年14卷10期 125-1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非侵入性神经调控(non-invasive neuromodulation,NINM)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及使用方便的优点,易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文哲 高宏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25卷4期 522-523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耳迷走神经电刺激与常规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60例老年慢性失眠症受试者随机分为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和常规耳穴压豆组,两组均为30例.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应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刺激耳甲区进行治疗;常规耳穴压豆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峰 钟冬祥 等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3年29卷1期 122-127,1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索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MCT组、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伟 张雨龙 等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年50卷3期 395-397页ISTIC
【摘要】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是一类广泛而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均较高.然而,目前对NSSI的治疗手段较为缺乏.本文从神经调控技术角度出发,探讨NSSI行为可能的新型治疗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利凯 王立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14卷5期 60-64,68页
【摘要】 卒中后交感神经异常,大脑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失衡,是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以此为基础,本研究总结了传统耳穴疗法和经耳迷走神经刺激技术对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探索了两种耳穴疗法在治疗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中对脑功能区及神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鹿 刘云兵 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13卷2期 6-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强度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接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给予耳迷走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柳柳 许振 等 《天津医药》 2022年50卷7期 713-718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颈动脉损伤大鼠血管壁c-kit+细胞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迷走神经刺激组,每组8只.制备SD大鼠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后,迷走神经刺激组电刺激左侧迷走神经.通过HE染色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进阳 陈颖伟 《胃肠病学》 2022年27卷10期 628-631页ISTIC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慢性、复发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迷走神经及其胆碱能受体,包括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和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参与抑制肠道炎症、调节肠上皮屏障通透性、调节肠道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在IB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肠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红军 彭凯润 等 《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 2007年23卷6期 336-34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目的 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大鼠海马神经元对刺激的敏感性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是变化的,并且与神经电活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密切相关.本研究观察在癫痫发作过程中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 stimulation,VNS)对癫痫的抑制作用.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思忆 范逸辰 等 《上海医学》 2021年44卷11期 827-83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迷走神经电刺激对65岁及以上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月一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8例,其中男70例、女28例,年龄均≥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国红 段丽 等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2004年20卷1期 9-13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延髓内脏带(MVZ)→杏仁中央核的儿茶酚胺能通路是否参与了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抑制癫痫的调节;是否存在由迷走神经→延髓内脏带→海马的直接投射参与抑痫.方法将逆行追踪剂WG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子奇 朱秉泉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8年37卷4期 489-4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许多研究探索人类记忆、学习、情绪调控等认知功能、感知功能、运动功能的神经电刺激增强.脑机接口可用作更精细化的神经电刺激,它的信息读写性能提升也得到研究.非侵入式刺激以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为代表,实施较为便捷,但是在长期有效性和...
【关键词】 人体增强;神经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DB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裕天 荣培晶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19卷3期 462-468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中医耳针疗法、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和解剖学而研发的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NS,taVNS)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典型代表.taVNS无需手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凯 虞文魁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3期 249-254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迷走神经电刺激可在多种病理生理情况下保护肠屏障功能。文中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腹部创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建立腹部创伤大鼠模型,将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部创伤)和实验组(腹部创伤模型+迷走神经刺激),每组12只。实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鑫 王胜宝 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6期 317-3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 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鑫 薛哲 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8期 424-4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刺激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迷走神经,探讨迷走神经刺激( VNS)对脑缺血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 Sprague-Dawley( SD)大鼠26只,根据体质量大小编号,计算机随机分成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0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亭亭 陈霞 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年12卷1期 79-8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膈下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s stimulation,VNS)对肥胖鼠摄食、体重、摄食神经肽的影响.方法 将18只雄性营养性肥胖鼠(dietary induced obesity,DIO)随机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蕾 王淑珍 等 《生理科学进展》 2009年40卷1期 85-88页ISTICPKUCA
【摘要】 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用于终止癫痫发作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期间VNS也用于难治性抑郁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研究者发现VNS 对癫痫、抑郁患者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有改善作用,这种改善作用在一些动物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敏峰 丁炯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26卷2期 105-10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后激活的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室旁核(PVN)的神经元是否含谷氨酸能神经元.方法:利用FOS和谷氨酸免疫组化双标法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后PV、PVN的双标细胞.结果:VNS后PV、PVN中存在谷氨酸和FOS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璐 唐敏峰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25卷7期 454-45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NS)后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室旁核(PVN)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在VNS治疗癫癎中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NS前后PV、PV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敏峰 丁炯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25卷9期 624-62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室旁核(PVN)在迷走神经刺激(VNS)抑制癫癎发作的过程中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海人藻酸(KA)诱发大鼠癫癎,结合c-fos免疫组化,分对照组、VNS组、KA组、VNS+KA组观察PV、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国红 段丽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4年25卷4期 398-4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颈部迷走神经干刺激(VNS)后孤束核内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形态的改变,同时在电镜水平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突触形态、数量的变化,从胶质细胞的角度阐明VNS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重要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电镜的方法,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远东 段安安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8卷25期 5276-527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对红藻酸致痫大鼠海马CA1区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ebotropic glutsmate receptor,mGluR)的影响,为VNS抑痫机制研究提供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兰峰 李菁锦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8卷31期 7052-7054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长期反复痫性发作可影响记忆功能以及发生许多意料不到的并发症.如何控制和预防其发作是临床和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目的:应用大鼠癫痫模型,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癫痫的最佳启动时间.设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兰峰 李菁锦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年10卷1期 25-2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对致痫动物的抗痫作用及机理.方法分别用青霉素、海人藻酸(KA)、士的宁对34只大鼠和8只家兔致痫,以动物大脑皮层电图(ECoG)、海马神经元电活动及行为学表现为观测指标,观察间断性左侧VNS对致痫动物痫性发作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娜 赵兰峰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8卷13期 2516-2517页ISTICPKUCA
【摘要】 就有关迷走神经刺激抗癫痫的基础与临床应用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20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术首次应用于临床,有关VNS控制癫痫发作的关键因素取决于刺激参数组合选择的这一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红军 胡三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2年22卷8期 716-718,72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的抑制作用.方法在青霉素诱发的大鼠癫痫模型上,记录大鼠癫痫活动时肌电、脑电以及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电刺激迷走神经,以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动物行为、肌电和脑电、单个神经元等不同水平观察到迷走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友武 谭启富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1年14卷3期 207-209,212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抗癫作用的细胞机制。方法:用戊四氮(PTZ)行大鼠腹腔注射点燃制作癫模型,行迷走神经刺激抗癫,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谷氨酸(Glu)对正常、PTZ点燃及VNS治疗动物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胞内游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友武 谭启富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0年13卷4期 228-230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抗癫(癎)作用与脑内一氧化氮(NO)的关系. 方法:大鼠用戊四氮(PTZ)腹腔注射致(癎),行迷走神经刺激抗癫(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脑皮质及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的变化. 结果:PTZ...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辉 漆松涛 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20卷6期 568-56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手术方法容易掌握,病人耐受性好,它为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癫痫尤其是对那些无法确定致痫灶或双侧病灶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陈豫 王立新 《西部中医药》 2019年32卷11期 113-115页ISTIC
【摘要】 从传统中医理论对偏头痛的认识、中医学与耳针治疗技术、耳与神经的关系、耳穴与偏头痛以及针刺穴位的选择、经耳迷走神经刺激与偏头痛5方面入手探讨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偏头痛的科学性,指出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与走形于头侧的少阳经相关,又与肝失疏泄、气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洁 侯月梅 《海南医学》 2019年30卷23期 3004-300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究低强度电刺激耳屏迷走神经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接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阵发性和持续性AF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耳屏迷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成 魏祥品 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24卷5期 196-19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在儿童难治性癫(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无法行致(癎)灶切除术的难治性癫(癎)病儿资料,记录VNS手术前后病儿癫(癎)发作情况,刺激参数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玉华 赵劲波 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37卷2期 153-155,16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颈迷走神经刺激(CVN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成年雄性,SPF级大鼠(200 ~ 2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n=8)、缺血再灌注组(n=8)和颈迷走神经刺激+ I/R组(C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坤 芦颜美 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41卷7期 811-8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比2种非瓣膜病变急性房颤模型中心房肌电生理、结构指标、神经指标的变化,了解最佳模拟急性房颤模型心房重构的方法 .方法13只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GroupⅠ 为心房快速起搏(rapid atria pacing,RAP)6 h组,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庆军 张玲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5卷5期 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LL-VNS)干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诱发犬心房颤动的机制.方法 18只成年健康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6)、OSA组(n=6)和OSA+LL-VNS组(n=6).将各组犬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