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29
- 442
- 22
- 3
- 448
- 131
- 42
- 36
- 36
- 477
- 111
- 108
- 93
- 8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春 储思媛 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29卷4期 17-21页
【摘要】 石榴果实营养丰富,树形优美,花色鲜艳,果形奇特,是一种兼具食用观赏价值的经济树种,在国内深受大众喜爱.我国石榴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然而近年来由于栽培技术落后,生产管理粗放,导致品种退化、树势减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乐 庞涛 等 《生物学杂志》 2014年4期 64-67,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研究甘露糖正向筛选体系在巨尾桉遗传转化过程中的有效性,构建了以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6-phosphomannose isomerase , PMI)为筛选标记的pCAMBIA1301植物表达载体,并将该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转入...
【关键词】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 PMI);正向筛选体系;遗传转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沛雅 杨晖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2年3期 141-1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兼具生态和能源植物功能的木本模式植物——杨树(河北杨)为材料,研究了携带促生长基因(35S-DAS5)的根癌农杆菌载体介导的河北杨遗传转化若干因素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较适宜的转化系统为预培养2-4d,农杆菌菌液(OD600值为0....
【关键词】 河北杨;根癌农杆菌;GV3101 35S-DAS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娜娜 赵传志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2年1期 74-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实现外源基因在番茄果实中的高效和特异表达,克隆了番茄果实特异基因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Polygalacturonase,PG)的启动子.以中蔬四号番茄为材料,建立并优化了以子叶为外植体的番茄高效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GUS为报告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伟 陈晓阳 等 《广西植物》 2007年27卷4期 622-6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探讨了不同激素浓度对胡杨叶片分化以及卡那霉素、G418、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4种抗生素对胡杨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或生根的影响,确定了由农杆菌介导的胡杨遗传转化研究中抗生素种类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建立了适于胡杨叶片转化的遗传转化体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凤洁 朱晔荣 等 《生物学通报》 2017年52卷1期 53-55页ISTICCA
【摘要】 以浮萍为实验材料,成功建立了其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实验结果显示:EHA105农杆菌品系对浮萍愈伤组织的侵染效率较高;乙酰丁香酮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0 μM;抑菌抗生素的浓度为300 mg/L;潮霉素固体筛选浓度为60 mg/L,液体筛选浓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朱贞 冯小海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16年14卷2期 27-32页ISTICCABP
【摘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ε聚赖氨酸(ε PL)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构建ε PL高产基因工程菌株,拟建立一株ε PL产生菌株Streptomyces albulus PD 1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对培养基类型、孢子预萌发处理、培养基中Mg2+浓度等条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科 叶纨芝 等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7年29卷1期 147-152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采用正交旋转设计方法对影响芥蓝遗传转化体系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芥蓝KanR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Kan浓度,而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是芥蓝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利于芥蓝遗传转化的操作程序为:将芥蓝无菌苗下胚轴在预培养基上预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麻冬梅 郭林娜 等 《中国草地学报》 2014年36卷1期 13-17页
【摘要】 以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玲珑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建立了适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组织培养体系,并对耐盐相关基因SOS1、SOS2、SOS3、CBL10和BAR基因进行转化.结果表明,以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 7mg/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振江 刘佳 等 《河南农业科学》 2014年43卷5期 124-129页
【摘要】 根据NCBI网站上文心兰OnAP1-lik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法从南茜文心兰花葶中扩增OnAP1-like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南茜文心兰OnAP1-like基因为690 bp,与报道序列完全一致.将O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彬青 王秀珍 等 《西北农业学报》 2014年23卷9期 98-105页
【摘要】 以橡胶草为试验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50 mg/L的卡那霉素(Kan)对橡胶草的抗性芽具有很好地筛选效果,生根筛选时,Kan的适宜质量浓度为35 rmg/L;最佳抑菌抗生素为羧苄青霉素(cb),适宜质量浓度为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杰 杨子仪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3年41卷6期 49-52页
【摘要】 在已构建高频再生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美洲商陆遗传转化体系的条件.结果表明:250 mg/L头孢霉素既能有效抑制根癌农杆菌的增殖,且对不定芽分化影响相对较小;美洲商陆对潮霉素高度敏感.美洲商陆的遗传转化过程为:无菌苗上部经增粗培养后,取茎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想平 于小青 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31卷5期 406-411页
【摘要】 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红豆杉细胞遗传转化体系,为红豆杉细胞的遗传改良打下基础.最优转化条件是:菌液光密度A600=0.6,侵染时间25 min,共培养最适温度21℃,共培养时间48 h;最适头孢霉素(Cephamycin,Cef)抑菌浓度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学政 李闯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2年13期 7656-7659页
【摘要】 已有研究表明,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是开展基因工程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文中针对农杆菌介导的人参遗传转化以及转基因技术在人参皂苷生产和生物反应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就目前人参基因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冰 林毓娥 等 《广东农业科学》 2011年38卷15期 116-119页
【摘要】 从再生体系、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出发,综述了目前黄瓜转基因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国内外对黄瓜转基因技术所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初步讨论了黄瓜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黄瓜育种技术可能存在的一些研究重点、热点进行了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会丽 王运琦 等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38卷8期 99-101,109页
【摘要】 三叶草作为优良的牧草,具有营养丰富、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等特点.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在三叶草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对国内外三叶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品质改良、抗逆性进行综述,以此找出我国在三叶草转基因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及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东 李利斌 等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2期 1-7页
【摘要】 以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了大白菜高效、稳定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抗性芽.结果表明,转化效率最高的基因型为Seoul,最佳筛选培养基为MS+2 mg/L 6-BA + 1 mg/L NAA + 2 mg/L AgNO3 + 3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鸣刚 赵宏 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7年42卷6期 120-125页
【摘要】 通过对6种不同基因型苜蓿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的比较发现,不同苜蓿品种间的分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甘农1号分化率最高(42.9%);对甘农1号叶片、下胚轴及子叶等外植体的分化再生能力研究发现,叶片起源的愈伤组...
【关键词】 苜蓿;遗传转化体系;拟南芥螯合肽合成酶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国栋 修宇 等 《植物学报》 2018年53卷1期 59-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将正交因素试验与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相结合,优化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东农50遗传转化体系,导入抗旱关键基因MtDREB2A.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表面消毒,NaClO溶液法与Cl2气熏蒸法的去污染率分别达到98.67%和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婷 季静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年38卷1期 25-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因工程是改良百合性状的重要手段,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百合转基因研究的基础.以百合地下茎鳞片为外植体,筛选并优化百合的直接和间接再生体系;把含枸杞GR(Glutathione reductase)基因和筛选基因NPTII的载体,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骏辉 袁媛 等 《中药材》 2017年40卷8期 1770-1772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建立蜜环菌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分子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含有EGFP的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中,构建农杆菌工程菌.把成熟的蜜环菌菌索剪断并浸泡在农杆菌中,在乙酰丁香酮的作用下,农杆菌工程菌将EGFP基因整合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冬月 王如月 等 《植物研究》 2024年44卷3期 361-3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窄冠白杨1号'(Populus leucopyramidalis 1)是一种冠形窄、耐盐碱的优良白杨派无性系.由于缺乏其遗传转化体系,因此无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其进行遗传改良.该研究以'窄冠白杨1号'为材料,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清平 刘盛荣 等 《微生物学报》 2011年51卷6期 718-7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由25-35个L-赖氨酸(L-lysine)通过α-ε酰胺键连接的具有很强抗菌活性的聚合物,是自然界中迄今为止仅发现的2种均聚氨基酸(ε-聚赖氨酸和γ-聚谷氨酸)之一.目前,研究发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萍 程蕾洁 等 《植物生理学报》 2011年47卷3期 305-3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金山绣线菊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附加不同浓度TDZ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在附加0.03 mg·L-1TDZ的培养基上获得了92.5%不定芽的再生率,且再生芽发育良好.选择抗生素筛选试验的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兆贵 林燕文 等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3卷9期 12-15页
【摘要】 高效的马铃薯植株再生和转化体系是开展马铃薯转基因和基因编辑育种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从马铃薯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培养基和激素、农杆菌浓度、共转化条件及其他因素等对影响马铃薯植株再生体系和转化技术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娜 王晓红 等 《种子》 2022年41卷4期 36-43页
【摘要】 为探究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适宜条件,以钩藤种子萌发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筛选、优化钩藤再生体系建立条件.通过设置不同预培养时间、农杆菌浸染浓度、浸染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韬 白磊 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42卷10期 148-157页
【摘要】 [目的]构建栾树遗传转化体系并通过转入东南景天HMA3基因对复羽叶栾树的基因进行定向改良,以提升其对镉(Cd)的富集能力与转运能力,为之后复羽叶栾树逆境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制备复羽叶栾树单细胞悬浮液,检测其基因组的大小;构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晶晶 李艳飞 等 《植物学报》 2025年60卷4期 597-6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菊花品种万代风光(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Wandai Fengguang')的色素背景适宜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调控花瓣铁离子浓度进而培育蓝色花,且其在夏秋两季均可开花,是研究菊花开花期分子调控机理的重要材料,但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波 李成 等 《植物研究》 2014年34卷4期 516-52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建立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植物性状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对西兰花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成功地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西兰花遗传转化体系.以7日龄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预培养2~3d后进行农杆菌的侵染,共培养后将外植体转移至无筛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亚锋 曹家树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年43卷3期 599-6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南瓜属植物再生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作了介绍,并对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华 张继澍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4年24卷9期 1751-175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为培育优良葡萄品种开辟了一条全新而有效的途径.葡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器官发生途径和胚状体发生途径,建立良好的受体系统是葡萄基因转化成功的关键,遗传转化途径主要有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基因枪法.概述了迄今国内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立清 孙玲 等 《西北农业学报》 2020年29卷9期 1430-1439页
【摘要】 杨凌链霉菌(Streptomyces yanglingensis)KM-1-2是从银杏种子中分离到的一株新菌,为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进行研究,需建立该菌株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成功建立杨凌链霉菌KM-1-2的遗传转化体系,并确...
【关键词】 杨凌链霉菌KM-1-2;遗传转化体系;接合转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卓奕秀 柳亦松 等 《生命科学研究》 2016年20卷3期 224-229页ISTICCA
【摘要】 博落回是一种重要且应用广泛的药源植物,市场前景广阔.现以博落回无菌苗叶片为材料,通过优化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初步建立了博落回遗传转化体系,同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MtDREB1C基因导入博落回,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随机抽取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露 李雅华 等 《生物技术》 2012年22卷2期 49-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实现棘孢木霉菌T4的遗传转化并优化其转化体系.方法:以潮霉素抗性为选择标记,利用农杆菌转化法介导转化棘孢木霉菌.结果:潮霉素基因成功整合到受体菌基因组中,转化子抗性基因可稳定遗传.结论:最优的转化体系和条件为:IM和CM培养基中AS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超群 王小敏 等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9卷2期 62-67页
【摘要】 以流苏石斛原球茎作为受体材料,通过筛选卡那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的工作浓度,同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农杆菌介导的流苏石斛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卡那霉素浓度为200 mg/L可有效抑制非转化材料的生长,可作为抗性植株植株初步筛选浓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鑫 季倩 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年36卷5期 21-26页
【摘要】 为建立灯盏花的发根培养体系,用C58C1发根农杆菌空菌株和携带目的基因的菌株转化灯盏花叶片获得发根,测定发根的生长曲线,比较不同因素对发根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菌株成功从灯盏花中诱导出了发根,并建立了灯盏花发根最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国锋 刘霞 等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27卷3期 237-240页
【摘要】 以苜蓿品种甘农1号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苜蓿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再生体系,在此基础上,摸索农杆菌介导小反刍兽疫病毒F基因的转化条件.结果表明: 所选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UM+0.1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凤兰 孟凡娟 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年40卷6期 50-57页
【摘要】 以芍药为研究对象,建立芍药高效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试验筛选最佳结果为:以茎段为外植体,用HgCl2消毒15 min,基本培养基为1/2 MS,抗坏血酸(100 mg·L-1),诱导愈伤阶段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cR)配比为ZT(2.0 m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