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2
- 40
- 10
- 1
- 75
- 13
- 12
- 10
- 10
- 41
- 9
- 8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满良 张新时 等 《云南植物研究》 2008年30卷3期 360-370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结合民族生态学、文化人类学和样方调查方法,通过调查、访谈、搜集资料研究分析,评价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敖包文化和植物崇拜文化对保育生物多样性的贡献.蒙古族敖包是受游牧文化保育的历史悠久的、天然的、原始的自然保护区.在鄂尔多斯高原有8个敖包的蒙古名...
【中文期刊】 满良 张新时 等 《云南植物研究》 2007年29卷5期 575-585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运用民族植物学"5W+1H"提问法,结合访谈方法和野外调查进行编目,研究了鄂尔多斯高原蒙古族食用野生植物的传统知识.结果:1)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食用植物22科32属50种,其中野生粮用植物14种、野生蔬菜13种、野果植物18种、野果酒植物...
【中文期刊】 肖春旺 张新时 等 《植物学报》 2001年43卷7期 736-741页 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鄂尔多斯高原是中国半干旱沙区典型沙地, 这里的干旱生态系统对全球的水热分配格局具有灵敏的响应。随着未来全球变暖,将给这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和生产力带来巨大影响。选择鄂尔多斯高原优势灌木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 Kua...
【中文期刊】 杨明博 杨劼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7年31卷6期 1181-1189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该研究在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到西按照降雨量逐渐减少的梯度选取了5个地区,对中间锦鸡儿(Caragana davazamcii)叶片的表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发现不同生境条件下的中间锦鸡儿由于环境的长期作用表皮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随着多...
【中文期刊】 杨九艳 杨劼 等 《中草药》 2006年37卷10期 1562-156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鄂尔多斯高原分布的8种锦鸡儿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ISSR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8种锦鸡儿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很高,达100%,表明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很丰富.但是在种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藏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荒漠...
【中文期刊】 杨晓晖 李朝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4期 572-576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鄂尔多斯高原杭锦旗北部独贵塔拉镇的过渡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样线调查,研究了水分梯度下天然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TWINSPAN的分类结果表明,群落以中生和旱生为主,一些耐盐的植物散布其中;相邻样方间相似性指数的变化反映了不同类型群落在研究区内...
【关键词】 水分梯度; 植被格局; TWINSPAN分类;
【中文期刊】 杨明博 杨劼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12期 4027-403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阐明环境条件对中间锦鸡儿适应状况的影响,在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向西按照降雨逐渐减少的梯度选取了5个生境,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应用简单重复间序列(ISSR)方法,对各生境的中间锦鸡儿种群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境由东向西的变化...
【中文期刊】 杨明博 杨劼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年42卷3期 411-41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简单重复间序列(ISSR)方法,对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向西降雨量逐渐减少选5个地区的中间锦鸡儿种群进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这一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由东向西的逐渐减少,中间锦鸡儿种群遗传多样性有所增加,大部分变异发生在种群内(79.9...
【中文期刊】 聂春雷 郑元润 《植物生态学报》 2005年29卷1期 32-41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羊柴(Hedysarumleave)、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与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鄂尔多斯高原广泛分布的植物种,也是该地区飞播选用...
【中文期刊】 王志忠 巩东辉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5年32卷4期 68-7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比色法对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1)与国外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2)和极大螺旋藻(S3)的乙醇酸氧化酶(GO)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5℃、pH 8.0条件下,S1、S2和S3的GO活性分别为70.9 U/gFW、59.6 ...
【中文期刊】 杨九艳 杨劼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5年29卷6期 961-967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鄂尔多斯高原上从东到西分布的8种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状有多边形和不规则形两种类型;气孔轴式类型主要是不定式.旱中生的秦晋锦鸡儿(C.purdomii)...
【中文期刊】 姜联合 王建中 等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4期 733-73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影响大尺度空间生态模型模拟结果与资源管理整合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一些模型生态学意义不明确,二是一些模型所需要的生态输入信息过于复杂.建立一个基于基本的生态学公理且输入较为简单的生态学模型,便于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资源环境管理.该模型用于模拟发...
【中文期刊】 刘凤红 刘建 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11期 2374-238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群落优势种重要值的变化可以表征植被的演替状况.研究了鄂尔多斯高原飞播后不同演替阶段的沙地植被,以及两种优势克隆植物羊柴(Hedysarum laeve)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种群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在调查的尺度内,...
【中文期刊】 刘华 乔辰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3年23卷12期 2127-2131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的鄂尔多斯螺旋藻Spirulina erdosensis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含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体吸收光谱体现出了各色素在不同波段范围内的吸收差异;各种色素相对荧光强度有明显的差异.藻胆素...
【中文期刊】 张云飞 杨持 等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3期 436-44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四合木为中国特有种,其分布区局限于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为了认识四合木濒危的机制并为其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四合木生活史的关键阶段--繁殖进行了野外研究.由于分布区内存在较大的生境异质性,并受到了不同强度的人类干扰,所以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的6个种...
【中文期刊】 陈玉福 宋明华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2年26卷4期 501-505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地貌对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覆沙坡地是鄂尔多斯高原常见的地貌类型,定量分析覆沙坡地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有助于理解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制定恢复土地退化的有力措施.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高原覆沙坡地的植物群落格局,结果表明,在坡地的中...
【中文期刊】 肖春旺 董鸣 等 《生态学报》 2001年21卷1期 171-17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鄂尔多斯高原是中国干旱、半干旱沙区典型沙地。随着未来全球变化,尤其降水变化进一步激烈,将给这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和生产力带来巨大影响。选择鄂尔多斯高原优势灌木沙柳为研究对象,人为控制4种供水量水平来探讨沙柳幼苗对模拟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
【中文期刊】 王玉山 伟军 等 《内蒙古草业》 2011年23卷2期 61-64页
【摘要】 据调查,鄂尔多斯高原蒙古族民间药用濒危植物共有10种(包括1变种)隶属7科9属.药用部位包括全草、种子、果实、茎、根.治疗的疾病相对单一,主要以咳嗽、感冒、风湿病、皮肤病和肠胃病等当地的常见病为主.在植物种类、药用部位、治疗的疾病和药用方法...
【中文期刊】 韩文清 栗淑媛 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8年37卷6期 780-784页
【摘要】 以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特有的钝顶螺旋藻为材料,经超声破碎、硫酸铵分步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纯化得到SOD酶,经PAGE检测为1条带,所得酶液平均比活为2078U/mg,(总活力)回收率为19.9%.对SOD酶的PAGE电泳条带进行活...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鄂尔多斯高原碱湖;
【中文期刊】 杨明博 杨劼 等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36卷2期 192-196页
【摘要】 通过对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不同生境的中间锦鸡儿叶片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并选取具有明显生境差异的呼和浩特树木园移栽的中间锦鸡儿植株作为对比,探讨同一物种在不同生境下其体内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MDA)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
【中文期刊】 杨九艳 杨劼 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年19卷3期 175-179页
【摘要】 本文对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不同地带上的8种锦鸡儿属植物的叶片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从东到西环境干旱程度的增加,锦鸡儿属植物叶肉组织分化出现从两面叶→过渡型→环栅型→全栅型的适应趋势.8种锦鸡儿的旱生结构有:较厚的角质层、表皮细...
【中文期刊】 吴风燕 吴永胜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4年48卷9期 1180-1191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评价固沙植物北沙柳(Salixpsammophila)、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在不同水热梯度上的适应性,分别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乌审旗和榆林市靖边县境内设置...
【中文期刊】 冯一兰 李建云 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3年34卷5期 703-707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疫源地)蚤类的组成、空间分布和分离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情况,为当地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22年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5个旗(区)的鼠体表寄生蚤类的...
【中文期刊】 蔡文涛 李贺祎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3期 829-837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鄂尔多斯高原软梁、硬梁弃耕农田上选取一系列不同时限的弃耕农田,研究弃耕演替过程中地表凋落物、生物结皮,以及不同土层土壤容重、机械组成、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软梁弃耕农田表层(0~10 cm)物理环境随弃耕年限增加明显改善,土壤黏粒含...
【中文期刊】 温立嘉 任永奇 等 《动物学杂志》 2017年52卷2期 210-216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多次发现有一个孤立的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小种群在此地繁殖和度夏.2015年7月,在该地区为5只成年蓑羽鹤(3只繁殖,2只非繁殖)佩戴了中国湖南生产的GPS-GSM发射器.截止到...
【中文期刊】 杨慧玲 魏玲玲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0期 2858-286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鄂尔多斯煤矿开采的日益加剧,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煤粉尘沉降已成为影响当地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通过近自然生境条件下的控制实验,以鄂尔多斯高原优势植物羊柴(Hedysarum laeve)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梯度煤粉尘沉降量(0-...
【中文期刊】 李秋爽 张超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20卷9期 2105-2110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聚块性指数及点格局方法,沿着鄂尔多斯高原从东至西的降水梯度(336~249 mm·a~(-1)),设置5个采样点,对油蒿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对降水梯度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水梯度的递减,在小尺度上研究区油蒿种群分...
【中文期刊】 杨九艳 杨劼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9年29卷12期 2476-2482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到西分布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植被地带上选取样点,对各地带的狭叶锦鸡儿种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不同生境狭叶锦鸡儿对干旱胁迫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1)狭叶锦鸡儿的气孔陷于表皮细胞之下,随环境...
【中文期刊】 于春堂 慈龙骏 等 《生态科学》 2007年26卷5期 394-40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黄河河岸与库布齐沙漠之间生态过渡带上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包由于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退化,空间格局尺度从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其破碎化程度.我们分别应用样方方差法,小波分析,分维,谱分析以及...
【中文期刊】 冯一兰 李建云 等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24年39卷3期 230-23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比和分析2013-2022年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乌兰察布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宿主动物和蚤类的种群结构及疫情流行特点,为科学防治鼠疫提供依据.方法 对捕获到的所有宿主动物和梳检到的蚤分类鉴定并计数,对所获材料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采用...
【中文期刊】 张瑞红 蔡文涛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年24卷2期 200-206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灌木入侵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了解其植被动态对草地灌丛化的控制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鄂尔多斯高原选取本氏针茅向油蒿群落过渡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类型,采用样方法、刈割法和根钻法,对不同群落的盖度、密度、生物量、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