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5
- 2
- 69
- 18
- 4
- 3
- 3
- 11
- 8
- 7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沈志全 孙娜 等 《陕西中医》 2024年45卷1期 128-131,1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联合定向透药技术治疗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腰椎活动度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120 例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中医组 60 例给予经筋刺法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小燕 丁玲丽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43卷2期 177-180页ISTIC
【摘要】 赵杨教授认为"阴阳相交生风"指的是阴阳失衡、相交生风的病理状态,风以阳气为本,阴阳失衡,阳气变动则生内风.帕金森病的病机关键即为"阴阳相交生风",风既可以作为致病因素内扰清窍,又可作为病理产物影响清窍功能.根据阳气波动情况,帕金森病在不同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蒙蒙 董慧慧 等 《四川中医》 2024年42卷5期 189-192页ISTIC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经筋刺法联合定向透药技术治疗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阜南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随机电脑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熙谋 李中万 等 《中医康复》 2024年1卷11期 61-64页
【摘要】 介绍阴阳循经手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阳气虚损、阳气郁滞,表现在经络上是背部的膀胱经、臀部及大腿外侧的胆经、大腿内侧的三阴经(肝经、肾经、脾经)的郁滞不通,以扶阳调神、通阳开郁为治疗原则.强调疏通郁滞经络和减轻学业压力相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新新 常立萍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42卷23期 5673-567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索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复方制剂对冠心病(CHD)高风险人群阳气虚滞证的临床疗效,从而丰富胸痹心痛病"阳微阴弦"核心病机的理论内涵.方法 将144例CHD高风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72例.给予相应的常规西医治疗﹝β 受体阻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秀健 李艺君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7卷7期 94-95页
【摘要】 本文介绍3则病案,分别从少阴心火不降、少阳气机郁滞、少阴阳虚与少阳郁热合病为病机说明喉痹的具体辨证治疗.借以标本中气学说理论,总结喉痹的3种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永涛 吴修符 《河南中医》 2008年28卷10期 5-7页ISTIC
【摘要】 对四逆散证病机的认识,历代<伤寒论>注家大体有两种观点,一认为是阳气内郁,以致饮邪欲动.一虽亦认为是少阴阳郁,但重点是枢机不利.综上,笔者认为四逆散证的病机为少阴枢机不利,太阴、厥阴开阖失司,应以和解方以治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加伦 《河南中医》 2007年27卷9期 35-35页ISTIC
【摘要】 <篇首>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这种心痛讲的就是胸痹的重症.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其症状将之分为气滞血瘀型、胸阳痹阻型、阴气不足型、阳气虚衰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姣姣 董建业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31卷2期 1-5页
【摘要】 [主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证型分布与中药用药特点现代文献.[资料来源]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检索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2003--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同时追溯纳入文献参考文献.[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中文临床研究或个人经验.①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宏邈 谷松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31卷2期 67-69页
【摘要】 张仲景为少阴阳郁而设四逆散,放在《伤寒论》少阴篇,以“少阴病”冠首,病机当为少阴枢机不利,气机壅滞,阳气内遏不能外达四末,阳郁内闭.因论述简洁引发争议,后世医家未从仲景六经出发,从药物组成、脏腑辨证法推测四逆散证病机,分别提出四逆散证属少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爱霞 刘艳伟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31卷6期 39-41页
【摘要】 颈心综合征为本虚标实,本虚系阳气不足、精血亏少,标实乃痰湿浊瘀,相互作用而发病.病因病机主要有风寒湿邪侵袭,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气滞血瘀,肝肾不足,中医治疗有针灸、推拿、穴位注射、口服中药、针刀松解、穴位植入蛋白等,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峰 刘国伟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25卷4期 71-72页
【摘要】 本文通过对“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的理论进行梳理,认为目前普遍的观点“心肾不交”导致的病证均为阴虚火旺而见五心烦热,但从经络学、腧穴学和卫气学说的观点来看,阳气阻滞导致“心肾不交”引发五心烦热也是临床应当考虑的病机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文竹 薛一涛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28卷10期 72-74页
【摘要】 半身汗出作为汗出的特殊类型,以往医家多认为其为偏瘫之前兆,以不汗出为病侧.实则不尽如此,半身汗出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结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多样,汗出可见于上、下半身,左、右半身,可有一侧汗出增多,一侧汗出正常或是少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国岚 《医药前沿》 2013年4期 341-342页
【摘要】 便秘为小儿常见疾病,大肠传导功能失司是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机体气机、津液运行失调也与本病发病有密切关系,笔者运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本病,调气机,布津液,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新新 导师:常立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目的:本课题是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和优势,对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方干预冠心病高风险人群(阳气虚滞证)的治疗优势进行客观评价,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本研究以“阳微阴弦”病机关键为指导,完成中药方的临床观察研究,丰富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为临床干预冠心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姝宁 陈聪爱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4卷2期 101-105页ISTICCA
【摘要】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其临床表现除情绪抑郁外还可见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倦怠乏力,形寒肢冷等阳虚症状,与《伤寒论》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有相似之处.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与少阴阳气功能障碍息息相关,当少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骆第铖 郭军 等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5年39卷1期 143-147页ISTICCSCDCA
【摘要】 勃起功能障碍是男科常见疾病,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中医将其归为阳痿范畴,认为其病位在宗筋.《内经》提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理论,明确了阳气养神、濡筋作用,基于此理论结合男性勃起生理、病理特点,从阳气立论来阐述勃起功能障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鹿思佳 蔡圣朝 《中医药学报》 2025年53卷1期 62-65页ISTICCA
【摘要】 围绝经期是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特殊时期,失眠是这一特殊时期的主要表现.蔡圣朝教授认为围绝经期失眠病机为冲任虚损,玄府失司,阴阳失调,神机失用,从临床中总结出常见的四种证型:精血亏虚型、阳虚郁滞型、肝郁气滞型、阴虚火旺型.独创"调任通玄安神针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晁若瑜 田瑛琦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44卷9期 959-963页ISTIC
【摘要】 体用理论和阴阳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哲学基础,以气论为枢纽,这两大理论体系相互交融,形成了"体用-阴阳"理论,并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临床实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五脏的正常生理活动整体来说是体阴而用阳的过程表现,人体出现阳气失常,使五脏体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春堂 吴施国 等 《四川中医》 2025年43卷5期 19-24页ISTIC
【摘要】 文章认为阳气主管人体生命之兴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人以阳气为本,同天地相参.而抑郁症所表现出的少动、神倦、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绝望、甚至自杀倾向等症状与阳气亏虚、郁滞关系更为密切,而单以肝气郁滞、肝气郁结为简论,仅疏肝解郁、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欣 张全英 等 《中国性科学》 2025年34卷3期 120-124页ISTIC
【摘要】 子宫腺肌病(AM)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产生的病变.本文基于"虚气流滞"理论阐释AM的病因病机并指导治疗.认为"虚气"为AM发病之本,以脾肾阳气亏虚为主."流滞"为发病之标,以瘀血为主,兼有痰、郁、毒.治疗上,以"补虚通滞"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文彬 韦一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22卷20期 92-95页ISTICCA
【摘要】 形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本文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探讨勃起功能障碍合并情绪障碍的病机及治疗,认为形气神三者共病贯穿该病发生和发展的始终.形病为发病之标,气病为发病之枢,神病为发病之本.临证治疗主张形气神三者共调,其中调形以治标,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敏伶 苗芙蕊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25年41卷5期 94-97页ISTIC
【摘要】 通过对抑郁症概念及抑郁症患者相关临床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的分析,从"阴静阳动"的角度思考,抑郁症整体状态就是处于"阴胜"状态,以阴阳宏观角度对抑郁症进行辨证分析,不外乎三大点:一是当阴气正常时,则是阳气亏虚或是阳气郁滞不能达于外而表现出"阴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圆 朱莉莉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21卷10期 109-112页
【摘要】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生发展与中医提出的"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密切相关.基于该理论探讨卵巢囊肿,认为其多属本虚标实证,其中"阳化气"不足为其发病基础,阳气虚衰导致气化功能减弱,寒湿内生,气血运行不畅;"阴成形"太过为其发病条件,寒湿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洋 李文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39卷3期 12-14页
【摘要】 文章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缓慢性心律失常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阳气虚为本,血瘀、气滞、痰湿等留滞为标.临床基于"补虚通滞"法则,以温补心阳、益气通脉补其虚,兼祛瘀、行气、化痰通其滞,提高心室率,为缓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昊 付国兵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33卷14期 41-43,79页
【摘要】 该文介绍付国兵教授论治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经验.付国兵教授认为阳气运行失序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核心病机,分为阳气亏虚、阳气郁滞和阳气亢盛 3 种类型,临证相应以温阳化气、通阳调神、滋阴潜阳为治法,并总结出以振腹推拿为主的外治方案,疗效较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珉 导师:鲁卫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 2006年
【摘要】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一。因此,冠心病的防治目前仍是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术、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开展,提高了医疗水平,降低了高危患者的死亡率,但随之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慧 王绍莹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15期 3439-3442页PKUCSCDCA
【摘要】 白癜风患者多因禀赋不足,有阳气不振的现象;或因其易感寒邪,而引起阳气耗损;中医理论认为白癜风与肝脾肾三脏不足关系密切,而肾是白癜风的核心病位,阳气虚者也多在肾也.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阳化气不足"则阳虚不能温煦,精血津液不能正常气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灿梅 黄竞瑶 等 《陕西中医》 2024年45卷12期 1683-1685,1690页ISTICCA
【摘要】 阐述陈国忠教授基于"阳气怫郁"论治脾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证思路与用药经验.陈国忠教授认为"阳气怫郁"为脾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根本病因,此类患者多阳气怫郁,内生郁热,气滞血瘀,瘀热互结,加之中焦脾胃虚寒,或湿浊困阻,加重阳气怫郁之势,多可深入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淼 白正勇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7期 1147-1150页ISTICCSCDCA
【摘要】 产后抑郁是产妇在分娩后常出现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悲观、忧虑、过激、呆懒、衰退等,同时伴有脏腑形体功能紊乱症状的一类病证.其病机为血虚阳郁,血虚为先,阳气郁滞在后,阳气内郁,气机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导致血瘀、水湿、痰凝、火郁等病理实邪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泓 黄仁燕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4年58卷9期 36-39页ISTICCSCDCA
【摘要】 介绍柳国斌教授运用温阳通络法辨治糖尿病足的临证经验.认为糖尿病足多属消渴日久所致阳气亏虚、血脉瘀滞,以阴阳两虚为本,血瘀寒凝为标,气虚血瘀、阳气不达为病机关键,治以温阳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予温阳通络汤辨证加减.并附验案1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栋 张艳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33卷5期 651-658页ISTICCA
【摘要】 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是细胞逃避衰老,无限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端粒缩短、DNA损伤、细胞周期阻滞及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SASP)因子等相关.衰老是一种细胞防御机制,以减少细胞获得不必要的损伤.既往研究认为,细胞衰老是肿瘤发生的有效屏障.然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雨桐 张心爱 等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2期 266-269页ISTICCA
【摘要】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析国医大师刘志明从"阳虚血瘀"辨治病窦的学术特色.阳化气不足,心肾阳虚为发病之本,阴成形太过,痰瘀阻滞为致病之标,治疗以温通阳气,祛除阴邪为主,采用温通心阳、温补肾阳、祛痰化瘀等治法,恢复阴阳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家蔚 薛晓鸥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32卷13期 1815-1819页ISTICCA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和生殖健康.首都国医名师郭志强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的中医理论,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是阳气亏虚,不能推动冲任气血,导致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治疗以扶阳抑阴为基本原则,提倡分期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泽茹 苏润泽 《中国处方药》 2023年21卷2期 142-145页
【摘要】 介绍苏润泽教授运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心之阳气亏虚,血脉瘀滞是其病机,治疗上以补气温阳,活血利水,兼顾益肾为治疗原则,方药以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进行辨证论治,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 慢性心衰;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气虚血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燕 徐洋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42卷6期 163,168页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3月—2023年3月医院门诊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为观察指标,按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证(n=20)、气虚血瘀证(n=18)、心血瘀阻证(n=2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佩 黄欢欢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35卷3期 449-452页
【摘要】 程丑夫教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具有丰富的经验,认为此病的主要原因为心之阳气亏虚,络脉不通,酿生痰瘀之邪;阳气虚衰、心阴不足为此病之本,痰湿瘀滞窍闭为此病之标.急性期宜温阳益气治心衰水肿,兼理气化痰、除瘀开窍平心悸;急性期尤其重视痰浊邪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海明 李文杰 《山西中医》 2023年39卷10期 1-3页
【摘要】 "虚气留滞"首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结合有关文献研究认为,室性早搏基本病机为"虚气留滞"."虚气"指气血阴阳亏虚,为发病之本;"留滞"指因虚导致气血津液代谢障碍而出现瘀血、痰饮水湿、气滞等邪气留滞,为发病之标.临床基于"补虚"、"通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思琦 郭明义 等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29卷6期 921-925,930页CA
【摘要】 目的:研究福建省冰毒成瘾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2020 年 2 月于福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戒毒的 2707 名冰毒成瘾者,分析冰毒成瘾者流行病学及中医证素分布情况.结果:①福建省冰毒成瘾者以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培根 刘鑫 等 《中医药学报》 2022年50卷11期 42-46页ISTICCA
【摘要】 庄礼兴教授认为帕金森病(PD)的病位在心、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在于阳气亏虚,髓海不足,导致痰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内外相合,最终演变为以震颤和抑郁、焦虑为代表的具有运动与非运动症状的身心疾病."调神针法"治疗PD病的思路,调神为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