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
- 3
- 5
- 4
- 3
- 2
- 1
- 8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尚元正 刘彦平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3期 5621-56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互惠共生指双方物种都能通过对方增加适合度的种间关系.榕树与榕小蜂的传粉关系是自然界中典型的互惠共生系统,这种互惠关系发生在榕果中,也就是榕果是种间作用的场所,榕小蜂在其中传粉和产卵.由此,可以把榕果看作榕小蜂的生境斑块,利用集合种群理论框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庆彬 王小明 等 《生态学杂志》 2004年23卷6期 63-7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环境问题的改善是生态与环境学家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其核心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遭到极大的破坏,最明显的表现是生境破碎和栖息地丧失.本文探讨了集合种群理论的形成与成因,概述了该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应用前景.在集合种群理论应用于生态恢复实践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淑清 方精云 等 《生态学报》 2001年21卷7期 1171-11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全球面临着生境破碎化的危机.物种保护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并不是所有的人对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产生及其关注的海洋岛屿都很熟悉,但是越来越多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都是有目共睹的.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理论是目前物种保护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大勇 杨允菲 《生物多样性》 2014年22卷3期 348-35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物种多度-分布关系是生物多样性科学的关键问题之一,但目前对其解释尚未有统一的观点,生态幅假说和集合种群动态理论是其中两个有代表性的假说.作者以松嫩平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的代表性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斑块为研究对象,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尚元正 导师:张锋 王瑞武 安徽大学 其他 资源与环境(硕士) 2024年
【摘要】 互惠共生指双方物种都能通过对方增加适合度的种间关系,它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部分相互作用关系的丧失很可能导致整个局域生态系统崩溃,由此加剧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破坏的影响。因此探究维持互惠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勇 导师:刘来福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 应用数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集合种群理论是空间生态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研究破碎化景观中物种种群动态的一个有力工具,在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态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种群动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集合种群理论,并将其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惠苍 导师:李自珍 兰州大学 数学 应用数学(硕士) 2001年
【摘要】 该文将关联函数模型与网格自动机模型结合起来,用以建立新的模型,又利用二维高斯函数与模糊集合论中的隶属函数,建立新的生境形式.文章基于此新模型,对集合种群的续存与对生境破坏的反应等基础性问题作了探讨,并给出了集合种群生境容纳量的概念.希望该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丽娟 王万雄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期 291-2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Allee效应与种群的灭绝密切相关,其研究对生态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Allee效应对物种续存是潜在的干扰因素,濒危物种更容易受其影响,可能会增加生存于生境破碎化斑块的濒危物种的死亡风险,因此研究Allee效应对种群的动态和续存的影响是必要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海 王俊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5期 4117-41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简介了恢复生态学中常用的生态学原理,以及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状态过渡模型及阈值、集合规则、参考生态系统、人为设计和自我设计、适应性恢复等理论;从生境、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尺度层面,以及将全球变化与人类干扰纳入生态恢复范畴等方面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增祥 陈尚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1期 304-3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理论是目前生物多样性保育所依赖的主要生态学理论.人们通常强调这两种理论的区别,对它们之间的关联却很少注意到.事实上,这两种理论是同根同源的.以经典集合种群理论的创始者R. Levins对他与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创始者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光莲 杜国祯 《生态科学》 2005年24卷2期 158-161,181页ISTICPKUCSCD
【摘要】 近年来物种多样性的急剧丧失使得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时间变异性的关系及其机制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综述了物种多样性与群落集合性质变异性以及种群性质变异性的关系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1.理论上探讨造成物种多样性与群落集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锋 李自珍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4年24卷3期 392-39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和生境面积的常数次幂成比例,这说明它们的对数数量级呈线性正相关.我们研究了中国境内15块湿地的高等植物和32块湿地鸟类多样性,发现它们分别和湿地面积在对数尺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惠苍 李自珍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4年24卷3期 551-55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集合种群的研究是当今国际生态学的重要前沿与热点.随着全球范围的生境破坏和破碎化,集合种群的研究方法已成为数学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由于其迅速的发展,集合种群的概念与理论得到迅速扩展与丰富.为了能总观集合种群进展的全局并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晓 宫学诗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04年4卷4期 496-498,50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筛选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主要蚊虫传播媒介.方法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设立蚊虫监测数据集合,筛选传播媒介集合,分析蚊虫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蚊传疾病乙脑间的关系,及对乙脑的隶属程度.结果在我国北方地区主导乙脑流行趋势的主要蚊虫传播媒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哲 季荣 等 《昆虫知识》 2004年41卷1期 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空间特征是昆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意义.该文从理论、尺度、时空动态模型、技术手段及研究热点几个方面概述近期昆虫空间生态学研究进展.主要理论包括概率及统计模型、地学统计学、景观生态学、集合种群生态学;研究技术涉及地理信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自珍 惠苍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3年23卷2期 195-19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荒漠区人工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为背景,从宏观尺度研究了集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新模式,建立了基于Levins集合种群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两物种的模拟结果表明:在适当选择参数下,模拟植被区的集合种群可以形成"海藻式"稳定的时空分布结构,在理论上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大勇 雷光春 等 《生物多样性》 1999年7卷2期 81-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集合种群是指一相对独立地理区域内各个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通过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结在一起.集合种群理论是生态学最新分支领域--空间生态学的主要研究途径之一;它关注的是局域种群之间个体迁移的动力学后果,以及具有不稳定局域种群物种的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基良 张正旺 等 《生物学通报》 2004年39卷11期 9-12页ISTICCA
【摘要】 栖息地片段化是导致许多森林鸟类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对栖息地片段化的形成及其影响的研究已是成为鸟类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鸟类栖息地片段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即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及集合种群理论等,并阐述了鸟类栖息地片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大勇 《生物学通报》 2002年37卷2期 1-4页ISTICCA
【摘要】 集合种群的概念受到空前的重视,其精髓是强调物种受局域和区域两个空间尺度上生态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主要介绍了集合种群概念的由来、集合种群动态理论以及集合种群理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物防治中一些可能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Scott ROBINSON Wendy SCHELSKY 等 《中国鸟类》 2013年4卷1期 31-38页CSCD
【摘要】 与大多数巢寄生鸟类不同,一些牛鹂(Molothrus spp.)可以广泛寄生于其分布区内的以及同一群落内的多种宿主;也没有证据表明,同一种群内的寄生个体对宿主物种有专一性.对此,进化滞后假说认为,与其他专性寄生的杜鹃和牛鹂相比,泛性寄生牛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俊君 胡国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52卷4期 7-13页
【摘要】 视觉定位是移动机器人视觉导航的关键问题之一.定位的实时性对视觉导航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确保定位有效性前提下,提出一种快速的视觉定位方法:采用BRISK (Binary Robust Invariant Scalable Key Poin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海洋 要俊杰 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42卷1期 19-24页
【摘要】 针对网蛱蝶世代不重迭的生活史特征构造结构集合种群模型,运用差分方程定性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网蛱蝶集合种群的动态行为以及产生这些动态行为的原因.考虑到集合种群的基本特征,在模型中引入随机变量描述斑块上局域种群灭绝与再殖的随机现象,并利用所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义飞 陈洁君 等 《科学通报》 2003年48卷9期 940-946页
【摘要】 在1998 ~ 2002年, 对河北省赤城县闫家坪村周边地区的两种网蛱蝶进行了全面的野外调查. 利用该地区的1∶10000的地形图, 结合GPS获得的数据, 经过GIS处理及SPSS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两种网蛱蝶有不同的种群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福顺 付和平 等 《兽类学报》 2011年31卷2期 211-2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荒漠啮齿动物是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类群,对于丰富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关于荒漠啮齿动物的研究较多,尤以北美的研究较为深入,涉及群落组成(Brown,1973)、生态位(Harris, 1984;Kenagy and ...
【关键词】 空间同步性;集合种群;Pearson相关系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玥 李方民 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18卷10期 127-130页
【摘要】 结合生态学集合种群动态理论模型、逃命共存机制假说,采用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多主体(Multi-Agent)建模技术,建立了系统动力学与多主体系统动态混合模型;从系统仿真和理论生态学的角度,以太白山桦-冷杉混交林为例对复杂森林生态系统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