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36
- 665
- 75
- 16
- 6
- 284
- 179
- 98
- 56
- 31
- 846
- 831
- 718
- 398
- 36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宇辉 孙忠人 等 《世界中医药》 2010年05卷4期 269-270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严重缺失为主要病变,广泛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较为常见且症候复杂多样的慢性神经元变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内、外源性神经毒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中文期刊】 张吉 聂惠民 《世界中医药》 2009年4卷1期 48-49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多发于中年以上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属于锥体外系疾病.中医称为"颤证",又称"震颤""振掉"证.其临床表现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为主,伴有情绪不稳等精...
【关键词】 震颤麻痹/中医药疗法; 震颤麻痹/针灸疗法;
【中文期刊】 叶瑞东 韩军良 等 《医学与哲学》 2009年30卷10期 75-77,80页 ISTICPKU
【摘要】 1817年Parkinson首先描述了震颤麻痹,此后的45年中陆续出现了一些相关报道,但并未增加有价值的临床信息.1861年以后,Chareot对此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识到动作缓慢是本病的核心症状之一,并将其与肌强直鉴剐开.他细致地描述了...
【中文期刊】 丁淑强 《辽宁中医杂志》 2006年33卷6期 737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黑质及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神经递质系统平衡破坏.临床表现为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进行性运动徐缓.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本病87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中文期刊】 李建林 《医药导报》 2006年25卷6期 588-588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患者,女,17岁.既往无药物致变态反应史.2005年7月25日因感冒后,从药店买氯芬黄敏片(商品名:感冒通,河南省天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824)口服治疗,2片,tid,服用6片后开始出现右上肢震颤,伴胸闷、憋气、头痛.立...
【中文期刊】 吕雅琴 都弘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05年32卷10期 1033-1033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因长期服用西药副作用大,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痛苦.近年来本院采用针刺加给氧(即经络氧疗法)治疗震颤麻痹,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文期刊】 胡学军 杨晓苏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年23卷11期 811-814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并评价女贞养阴颗粒对美多巴、安坦治疗震颤麻痹的增效与减毒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对因服美多巴、安坦疗效衰减或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的震颤麻痹患者30例加服中药女贞养阴颗粒治疗,并与对照组(加服安慰剂)30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
【中文期刊】 董晓彤 王双昆 等 《针刺研究》 2001年26卷1期 28-31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观察了针刺治疗震颤麻痹对患者血中LPO和SO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能提高震颤麻痹病人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而其中以病程短的病人血中SOD含量升高较为显著,同时发现,年龄在60岁以上者及女性病人针刺后血中SOD增长幅度...
【中文期刊】 文天秀 李质馨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0年20卷3期 174-176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用小鼠及大鼠对胎脑提取液的抗抑郁及抗震颤麻痹作用进行实验性研究.方法采用小鼠悬尾法、电刺激小鼠角膜法等观察胎脑提取液的抗抑郁作用;采用氧化震颤素震颤法、大白鼠旋转法观察胎脑提取液的抗震颤麻痹作用.结果胎脑提取液与抗抑郁药丙咪嗪的作用不同...
【中文期刊】 黄亮 赵宇辉 等 《中国保健营养》 2020年30卷2期 1页
【摘要】 目的:研究电针对震颤麻痹大鼠血清中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震颤麻痹大鼠中枢多巴胺调控机制.方法:36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左旋多巴药物组,另设正常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共60只大鼠.应用...
【中文期刊】 黄亮 韩冰 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9年19卷96期 217-218页
【摘要】 目的 研究电针对震颤麻痹大鼠黑质内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震颤麻痹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左旋多巴药物组,另设正常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共60只大鼠.应用免疫组化...
【中文期刊】 黄亮 韩冰 等 《糖尿病天地》 2019年16卷11期 295页
【摘要】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PD),该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电针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震颤麻痹,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对电针治疗震颤麻痹的实验研究进行整...
【中文期刊】 尹浩军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78-79页 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祛瘀止颤汤治疗震颤麻痹临床疗效。方法86例震颤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口服复方左旋多巴(美多巴)治疗,治疗组则加服自拟祛瘀止颤汤治疗。采用国际通用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
【中文期刊】 胡秀英 《中国药业》 2013年22卷12期 121-122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介绍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震颤麻痹患者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分别从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障碍护理、睡眠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阐述对震颤麻痹患者的护理.结果 合理优质的护理,可使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诊...
【中文期刊】 赵宇辉 孙忠人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5卷3期 209-211页 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电针配艾灸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细胞凋亡和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PD模型,观察行为学和采用末端标记法检测电针配艾灸治疗前后PD模型大鼠黑质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电针配艾灸治疗能明显抑制PD模型大鼠旋转次数和黑质神...
【中文期刊】 赵宇辉 黄亮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26卷3期 55-57页 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细胞凋亡和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PD模型,观察行为学和采用末端标记法检测电针治疗前后PD模型大鼠黑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能明显抑制PD模型大鼠旋转次数和黑质神经细胞凋亡,其作用和美多巴...
【中文期刊】 辜孔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年17卷2期 79-80页 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太冲、合谷为四关穴,有祛风散寒、镇肝熄风、醒脑开窍、镇心安神、行气活血、解郁止痛等作用,是临床运用具有高效、精简、安全的典范对穴.笔者运用四关穴治疗面瘫、震颤麻痹综合征、神经性头痛、失眠、眶上神经痛等病症,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中文期刊】 盘晓荣 覃少清 等 《临床荟萃》 2009年24卷14期 1273-1274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及姿势步态异常等.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50岁为1%,60岁以上为2%[1],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甚至...
【中文期刊】 谢晓雪 《药学进展》 2008年32卷4期 191-192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目前世界上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3%的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综合征)患者.这一病症会引起肌肉硬化和肢体不受控制地颤抖.帕金森病发病的原因是在大脑黑质部位的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缺失.
【中文期刊】 董玲 张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11卷3期 48-49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震颤麻痹的方法、疗效.方法 26例震颤麻痹患者均经CT、MRI扫描,立体定向靶点定位、6 mV X线照射;靶点数2个,边周剂量90~100 Gy,准直器5 mm,实施单次、非共面、多角度的旋转照射治疗.结果 随访1...
【中文期刊】 刘耀东 段海平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5卷24期 104-105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笔者采用葛根素静脉滴注及西药辅以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2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文期刊】 周义先 鲍远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15卷12期 1642-1642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为主要表现的锥体外系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为黑质变性,其致密部选择性多巴胺(DA)能神经元死亡,导致纹状体D...
【中文期刊】 张沛霖 何梅光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06年22卷11期 40-40页 ISTIC
【摘要】 张老治疗震颤麻痹针灸临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症情分为3种证型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张沛霖主任医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对针灸治疗震颤麻痹进行了长达17年的临床研究.笔者跟师学习期间,得到导师的临证指导,现将导师针灸...
【中文期刊】 刘泽延 《吉林中医药》 2006年26卷5期 9-10页 ISTIC
【摘要】 将震颤麻痹分为肝肾不足、阴虚动风、气血两虚、血瘀风动型辨证治疗,并配合内服五虫散及针灸疗法,临床疗效满意.
【中文期刊】 洪晓丹 任斌 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年5卷4期 220-222页 ISTIC
【摘要】 目的:了解广东省抗震颤麻痹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4年中消耗的抗震颤麻痹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2000年~2003年抗震颤麻痹药中购药金额最大的为左旋多巴/苄丝肼;用药频度最高的为苯海索.
【中文期刊】 耿昌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20卷9期 55-56页 ISTIC
【摘要】 <篇首>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一种慢性退行性变性脑病,以震颤、强直、少动、姿势反射丧失为主要症状,男性多于女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发病率及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病人...
【中文期刊】 张学军 何德容 《西部医学》 2004年16卷4期 323-323页 ISTIC
【摘要】 <篇首> 立体定向术治疗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是神经外科治疗这类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展.我科自1991年7月至2004年3月采用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震颤麻痹12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中文期刊】 姚泉清 张武政 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7卷10期 1002-1002页 ISTIC
【摘要】 <篇首> 1998年7月-2004年4月我们在门诊工作中遇到的因长期服用氟桂利嗪(西比林)而导致的震颤麻痹综合征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均为女性,年龄53~67岁,平均62岁.病史最长14个月,最短5个月,平均8个月....
【中文期刊】 朱建军 王缨 《江苏中医药》 2004年25卷12期 29-30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运用地黄饮子加美多巴治疗震颤麻痹42例,并设立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按相关标准[1,2]进行诊断,病情轻重程度采用修正的Webst...
【中文期刊】 葛邦雨 张炬 《河南中医》 2003年23卷4期 24-25页 ISTIC
【摘要】 以熄风定颤合剂治疗震颤麻痹33例,并与美多巴及安坦治疗的31例作对照.经3月治疗,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96%,有显著差异(P<0.05).
【中文期刊】 王爱萍 史有才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2年23卷2期 156-156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震颤麻痹因其病程长和长期服用抗帕金森病(PD)药,不仅表现运动障碍(震颤、肢体僵硬、行动迟缓),常伴有植物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等功能紊乱,使多数患者意志和生活质量发生各种变化.现代立体定向治疗震颤麻痹是在局麻下边观察边治疗下进行的....
【中文期刊】 张润生 陈豫红 等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5卷1期 8-9页 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抗震颤麻痹药物治疗血管性Parkinson综合征(VP)的疗效.方法:将40例血管性Parkinson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16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8例,总有效率40...
【关键词】 血管性Parkinson综合征; 抗震颤麻痹药物;
【中文期刊】 叶中峰 《四川中医》 2001年19卷10期 30页 ISTIC
【摘要】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震颤麻痹36例,结果:显效7例,好转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5%.
【中文期刊】 刘帅洲 《吉林中医药》 2001年21卷3期 48页 ISTIC
【摘要】 <篇首> 震颤麻痹又称为帕金森病(PD),是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和静止性震颤为主要临床病症的锥体外系疾病.本病多为慢性起病,后逐年加重,侵害运动系统,病情严重者可致生活难以自理,临床可见单纯性震颤麻痹,亦可见于脑血管...
【中文期刊】 徐凌哲 吴超 《北京军区医药》 2001年13卷2期 150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1病例资料女,53岁.主诉右上肢震颤2年,伴右下肢僵硬1个月.查体:面部表情呆板,右手指呈搓丸样震颤,右上、下肢肌张力高,呈铅管样强直.右手轮替实验阳性.行走时上肢无摆动呈"慌张步态".诊断:震颤麻痹.给予口服左旋多巴0.25 g,每...
【中文期刊】 史有才 杨江河 等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14卷3期 169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微电极引导下丘脑Vim核切开治疗震颤麻痹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丘脑Vim射频切开术治疗40例患者,用CRW定向仪,应用MR1扫描,在冠状位、轴位像可直接确定解剖靶点,读出靶点坐标.术中微电极记录细胞电活动异常...
【中文期刊】 劳国平 《河北中医》 2000年22卷10期 777-778页 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震颤麻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肝肾不足、痰湿风动、气血两虚、气滞血瘀4型施治,并配合西药美多巴,重度病人加用澳隐停;对照组28例则单纯应用与治疗组相同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则为70%...
【中文期刊】 李双蕾 《临床荟萃》 1999年14卷6期 246-247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震颤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8例震颤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以自拟益肾消颤汤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2例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