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
- 17
- 4
- 3
- 2
- 2
- 12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冯向飞 李毅刚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38卷1期 39-4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总结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逐级消融策略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40例非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逐级消融手术,第一步行环肺静脉前庭电学隔离术(PVAI),未复律者继续行线性消融,仍未复律者再继续行碎裂...
【关键词】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Atrial fibrillat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永学 杨大兴 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9年28卷4期 287-2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应用替米沙坦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方法 76例非瓣膜病变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和替米沙坦+胺碘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观察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建伟 蒋汝红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22卷6期 503-507页ISTIC
【摘要】 目的 评估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递进式消融的疗效,探讨消融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在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预测价值及相关的复发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首次接受递进式消融治疗的非阵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全乐 毛瑞英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7年25卷12期 1242-124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 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121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组10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16例.应用酶法化验血清肌酐,应用CKD-EPI方程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兴鹏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21卷3期 185-186页ISTIC
【摘要】 自从1998年法国学者Ha(i)ssaguerre报道,经导管消融起源于肺静脉内的触发灶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以来,房颤的非药物疗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房颤的节律控制方面,除导管消融外,经胸腔镜途径微创外科消融和经皮穿刺心包途径心外膜消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淑娟 楚英杰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20卷3期 212-21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对肺静脉大环隔离术中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而接受肺静脉大环隔离术的患者116例,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61例)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志荣 裴晓阳 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21卷31期 3815-3817页ISTIC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血栓栓塞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之一,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是普人的2~7倍[1]. 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近90%血栓发生在心耳内[2] ,心房颤动的治疗仍然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的薄弱环节之一,药物长期治疗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中良 王乃玲 等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28卷3期 248-250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简称触发性房早)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经动态心电图确诊的46例高血压伴PMf患者(高血压组)触发性房早起源部位和早搏指数(PI),并与35例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真 杨波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14卷2期 106-108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风险比较.方法 将34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重症(NIHSS评分≥22分),轻症(NIHSS评分≤8分),再将重症患者分为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艳 汪岩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年9卷13期 3077-30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比比索洛尔联合替米沙坦与比索洛尔单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长期疗效.方法:对入选123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去除不适应继续长期观察者6例,分为单用比索洛尔组,比索洛尔联合替米沙坦组.统计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进行比较.结果: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敏智 陈新军 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14卷31期 3247-325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阵发性非瓣膜病性房颤(PAF)患者预防血栓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中高危PAF病例826例,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随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比较主要终点、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主要出血事件及次...
【关键词】 心房颤动;抗凝;国际标准化凝原酶原时间比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宁 孙英贤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11卷2期 147-148页ISTIC
【摘要】 <篇首> 心脏自主神经尤其是心迷走神经的功能活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关系密切.据一些临床实验观察表明阵发性房颤与副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升高有关.Bettoni等[1]对连续非选择的7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祺 王月平 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年23卷30期 18-19页ISTIC
【摘要】 <篇首> 阵发性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并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房颤的治疗有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敬民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年11卷7期 565-566页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心房颤动者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确诊为心房颤动的老年患者238例,患者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是否发生脑卒中,以评价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娟 黄从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9卷5期 400页ISTIC
【摘要】 <篇首> 近年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取决于心房表面积、形态、结构改变和非均一电生理性空间分布,P波时限延长表明心房内或心房间存在传导延迟,而P波离散度反映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本文重点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P波变化,探讨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19卷5期 347-350页ISTIC
【摘要】 探讨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性和安全性, 选取64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为随访观察对象.给药方法:负荷量,第一周每天0.6g,第二周每天0.4g,维持量每天0.1~0.2 g.结果:随访1.7±1.6年.有效52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焰 张澍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8卷3期 138-145页ISTIC
【摘要】 目的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发生和维持机制仍不甚明了,尤其缺少人类在体的心内标测证据.本组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技术观察PAF的机制并指导消融.方法 15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新平 卢才义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18卷5期 332-334页ISTIC
【摘要】 探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000-NavX)引导下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对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EnSite3000-NavX建立左房、肺静脉的三维立体图,并在距离肺静脉口1~2 cm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延宗 高连君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18卷z1期 85页ISTIC
【摘要】 <篇首> 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一直缺乏有效药物,使得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渐受重视,尤其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多数阵发性房颤与来肺静脉和/或腔静脉壁心肌袖(myocardial sleeve)的自发电活动对心房的触发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车贤达 屈百鸣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17卷1期 22-26页ISTIC
【摘要】 探讨右房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起源及折返机制,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提供指导.对阵发性房颤的病人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000)标测其驱动房颤的房性早搏(简称房早)的起源点、起始激动部位、房颤折返途径与传导方向.结果:7例右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凝 许景耀 等 《中国综合临床》 2003年19卷9期 775-775页ISTIC
【摘要】 <篇首> P波离散度(Pdisp)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一的电活动标志,其异常多提示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房内传导延迟与房内不应期缩短并离散的特征.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其最大P波时限(Pmax)与Pdisp预测阵发性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屈百鸣 车贤达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16卷4期 249-252页ISTIC
【摘要】 为探讨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000)标测房颤的起始激动部位、折返途径与传导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对6例左房起源的房颤,用改良Ross法穿刺房间隔后置入EnSit...
【关键词】 心房颤动,阵发性;导管消融,射频电流;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毅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13卷20期 38-39页
【摘要】 目的:比较和评价心律平与西地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律效果,探讨更有效的转律药物.方法:采用静脉注射心律平70~210mg或西地兰0 4~0 6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和心室率的变化.结果:心律平组23例,转复成功19例,成功率82 6%,转复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路玉桥 郑方胜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年09卷5期 100,103页
【摘要】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左心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4人.A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治疗;B组胺碘酮加非洛地平治疗;治疗52周后,观察左心结构的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长明 李树仙 等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38卷12期 108-109页
【摘要】 目的 观察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后的复律效果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 1月将本院心内科96例高血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转复后随机分为两组,在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延新 吕传君 等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27卷5期 500-50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实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83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