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8
- 23
- 11
- 6
- 2
- 1
- 12
- 8
- 6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健煜 唐逸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9年18卷2期 189-1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作为一个新的预测因子,可以为脑卒中防控、风险分层、高危人群筛查提供更加精准的监测指标,故深入探索其理想水平与调控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现围绕不稳定性斑块的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爱玲 赵海港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4年41卷13期 2491-249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之间的关系,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MMP-9水平在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113例急性脑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荣伟 樊雪强 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年22卷4期 434-4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特征并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发作时间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并根据纤维帽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骏 肖新莉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年18期 1939-19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73例,女性51例,年龄41 ~88(60.8±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骏 秦皓 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1年27卷6期 676-677,67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其抑制剂TIMP-1的关系.方法:选择19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50例健康查体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采用ELISA法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晶 彭红艳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年20卷10期 910-91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全身系统性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斑块的小稳定性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近期研究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内新生血管较多,易脱落[1].本研究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春联 郑丽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年29卷2期 115-1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87例脑梗死患者,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蕴琳 刘莉 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8年27卷6期 406-4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约75%的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和60%新近发生的有症状的颈动脉疾病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破裂造成的.尽管由无症状的纤维斑块进展为易损斑块的机制并不明确,但近来提出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与出血为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国林 张妍 等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年41卷3期 187-1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检测血浆中致炎因子IL-6、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CD40L)的水平,探讨这些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应小盈 王长谦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26卷3期 244-2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斑块的不稳定性以及血脂和C反应蛋白等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75名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测定血清IGF-I水平与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纤维蛋白原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
【关键词】 冠心病;C反应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助荣 盖晓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32卷11期 977-9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CD41、CD63、CD62P表达、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测定30例UA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6个月及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尚伟 谢玉环 等 《中国医师杂志》 2018年20卷10期 1506-150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老年人群血清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中老年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A组)45例、稳定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红军 余五珍 等 《中国医师杂志》 2018年20卷3期 453-45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消栓肠溶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对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本院参加健康体检发现有颈动脉斑块但无临床症状者192例,均经颈动脉超声检测发现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厚度≥1.3 mm),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药物疗法;胶囊,肠溶;降血脂药/治疗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兴强 由佳玉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33卷6期 525-52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比值(plasma low-density lipoprotei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ratio,L/H)和急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芷珩 范凌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32卷8期 708-7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水平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14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不稳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秋大成 侯丽淳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32卷10期 922-92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为高危人群早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入选条件选取145例作为高危组,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高危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展翅 陈洪汉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30卷5期 422-42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目及性质.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可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运刚 贾汇刚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30卷4期 333-3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11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29例)、稳定斑块组(47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0例).采用ELIS...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乐 王田蔚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30卷6期 528-5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中老年人群(> 45岁)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北方某社区中老年常规体检者中,经头部CT或MRI证实113例脑梗死患者及反复发作性TIA患者8例(脑血管病组)和94例非脑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帆 卢红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30卷8期 685-68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种脂肪细胞因子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113例ACI患者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ACI患者发病<48h和14d时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开峰 王本孝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10卷4期 626-62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证实的8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性质.结果 86例脑梗死患者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晶 关欣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2年20卷9期 833-8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在检查出颈动脉斑块的中老年人群上探讨血脂各项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斑块的患者270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130例和稳定性斑块组140例.对所有对象检验血脂各项指标.结果 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世陶 王建平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9卷9期 772-77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
【关键词】 激活蛋白-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志华 王俊明 等 《中国基层医药》 2012年19卷6期 878-87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曾发生脑梗死与否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3例),分析比较两组斑块稳定性和相关炎性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软斑及溃疡斑发生率、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单菲菲 孙俊旗 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8卷12期 90-91,199页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茂锋 《心理月刊》 2018年12期 98页
【摘要】 目的 对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行彩超检查,探讨斑块稳定性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85例脑梗死病患为观察组,8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给予患者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16.09%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邸卫英 史福平 等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27卷11期 1176-117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40名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HCMV-P...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颈动脉粥样硬化;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2卷4期 509-510,533页ISTICCABP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例患者,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IMT及粥样斑块;根据IMT及斑块情况,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弥漫性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红亮 元小冬 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34卷34期 44-46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不稳定性斑块进行预测,分析其远期风险.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微栓子组和无微栓子组.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项目,如性别、年龄、...
【关键词】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颈动脉狭窄;预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本孝 许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0年18卷11期 885-88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O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敏 薛群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年10卷9期 2021-202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72例对照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特征、程度.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颈动脉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软斑、溃...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诊断;脑缺血/诊断;颈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晓晖 周媛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0年18卷5期 380-38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74±15岁,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7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慧怡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年32卷19期 11-12.40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向征 王玉玲 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23卷11期 1082-108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3例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状况,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及颈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梅 余传庆 等 《中国基层医药》 2007年14卷12期 1941-194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2例颈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查,发现斑块者根据超声表现分型,判断其稳定性;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娜 李东芳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15卷12期 926-930页ISTIC
【摘要】 颈动脉易损斑块破裂和粥样碎片的远端栓塞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与易损斑块相关的血清学(和血浆)标志物在此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意义,对此方面的研究正处于初期阶段,仍然需进一步证实.文章对这些生物学标志物与易损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平 《中国基层医药》 2005年12卷5期 62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颈动脉粥样硬化(AS)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不稳定性颈AS斑块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血栓是脑梗死重要的发病机制.近年来报道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甚至逆转AS的进展[1],适用于颈动脉轻度狭窄和不适于手术的患者.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血脂康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平 陈亮 等 《中国基层医药》 2005年12卷11期 1474-147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六型,比较六型患者颅脑CT平扫梗死灶的数量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其中Ⅳ~Ⅴ型、Ⅵ型与其他四型患者缺血性病灶...
【关键词】 脑梗塞;颈动脉疾病;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