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5
- 2
- 1
- 29
- 28
- 9
- 6
- 3
- 24
- 14
- 14
- 13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菁 耿文静 等 《中草药》 2016年47卷15期 2707-27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伴有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天津医院收治的伴有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50例,经颈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静 王晓春 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1卷6期 987-9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1A)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
【关键词】 辛伐他汀;脑缺血发作,短暂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软斑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晓乾 导师:王连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观察软坚解毒祛瘀法对颈动脉斑块、C反应蛋白表达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探讨软坚解毒祛瘀法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材料与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年龄在51-65岁,平均年龄在60.3±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晓松 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2007年
【摘要】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其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1.14g),每日3次,疗程均为6个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晓松 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2007年
【摘要】 目的探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其能否降低脑梗死复发.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脑梗死 ; 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 ; 通心络胶囊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笑颜 陈伟彬 等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年38卷2期 214-218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T血管造影(CTA)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117例血脂异常的脑梗死患者及同期116例血脂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利用256层螺旋CT对其分别进行颈动脉CTA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斑块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韵雯 张莹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7年26卷4期 292-29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应用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测量颈动脉斑块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探讨SWV与斑块内Ⅰ型/Ⅲ型...
【关键词】 超声检查;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晓旭 卢学锋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年26卷22期 5141-51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内脂素的相关性,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132例H p感染检测阳性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48例 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锋利 刘美含 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38卷2期 356-359,封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血流灌注情况,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增强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全面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择于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58例,对67个斑块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欣妍 《中医杂志》 2011年52卷4期 333-3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不稳定粥样斑块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1].本研究旨在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枳实薤白桂枝汤能否有效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部软斑块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俏忻 肖颖秀 《中国热带医学》 2011年11卷4期 483-48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ey),胱抑素(CysC)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3月收集的脑梗死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清Hcy及CysC检查.结果 ①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68.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晶 彭红艳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年20卷10期 910-91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全身系统性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斑块的小稳定性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近期研究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内新生血管较多,易脱落[1].本研究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毅 詹坤高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年20卷12期 1033-103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aging,ARFI)技术定量评价脑梗死和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软斑块的质地.方法 71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分为脑梗死组(31例)与非脑梗死组(4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雅萍 邹春鹏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年19卷11期 937-93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三维成像评价颈动脉软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42个软斑块进行超声造影二维成像和超声造影三维成像,根据图像中斑块内造影剂的分布、形态等特点将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分为4级:Ⅰ级,斑块内无增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伍玉晗 邓又斌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9年18卷9期 762-7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品同 王力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9年18卷12期 1040-104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软斑块近心端角度测量的价值.方法 176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7例)与非脑梗死组(109例),运用线阵探头分别对颈动脉粥样软斑块进行检查,于颈动脉短轴观测量血管面积和残存管腔面积,计算颈动脉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双双 黄品同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8年17卷11期 956-95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运用超声造影评价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软斑内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经二维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软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30例)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对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品同 田新桥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8年17卷2期 117-11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不同类型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 运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3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49个斑块进行检测,根据斑块类型分为软斑组(21个)、硬斑组(11个)和混合斑组(17个),分析造影表现与斑块类型之问的关系.结果 49个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海燕 黄品同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7年16卷3期 219-22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3例患者中,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49处,经外周静脉团注SonoVue 2.4 ml后,观察不同性质粥样硬化斑块的造影显像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做初步探讨.结果 49处斑块中有35处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品同 林苗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7年16卷12期 1045-104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软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方法 142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分为脑梗死组(44例)与非脑梗死组(98例),运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分别对颈动脉粥样软斑块进行检测,运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在机分析,并进行两组间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品同 黄福光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7年16卷1期 40-4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使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31个斑块,分析造影表现与斑块大小及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31个斑块中有22个增强,且7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壁外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鹏飞 张运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年13卷8期 573-57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变及应变率的可行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变及应变率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6例冠心病患者的35处颈动脉斑块,运用组织速度成像(TVI)和Q-analysis软件测量斑块不同部位的位移、斑块应变及应变率的峰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来 徐建宏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3年12卷11期 693-6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危险性不仅与斑块形状、斑块活动性有关,还与斑块的病理成分及结构有关.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征象,可根据斑块回声区及透声区的不同区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前者含有较多的脂质,易出血,斑块不稳定,易发生临床症状及脑血管意外.本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梅 张运 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2年11卷4期 229-2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声像图改变.方法对8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应用体表超声测量颈动脉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和偏心指数.结果斑块部位斑块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正相关(r=0.56,P<0.05),与管腔面积无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一炫 赵雅红 等 《中国综合临床》 2019年35卷3期 218-22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和数目的 变化关系研究.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80例,均予以头颅磁共振成像或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病理检查、颈动脉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梅 王秋霜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年17卷2期 280-282,3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为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的回声图像特点将该院53例(59个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分为软斑组(24个)、混合斑组(18个)、硬斑组(17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邬文景 贲志飞 等 《中国基层医药》 2017年24卷15期 2272-227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术(CEUS)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4例颈动脉强回声斑块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
【关键词】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血管造影术;动脉粥样硬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亚娟 张社芳 等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46卷22期 65-68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彩超检查,按照斑块性质分为软斑块组(22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桂花 肖凤美 等 《中国基层医药》 2015年6期 873-875,87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分析与斑块内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颈动脉斑块剥离术治疗的患者87例,共发现斑块113块,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对剥离的最大厚度斑块进行HE染色,计算斑块内血...
【关键词】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颈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密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灵利 王建平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31卷5期 415-4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核因子-κB (NF-κB)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关系.方法 收集54例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作为颈动脉斑块组,其依据术前螺旋CTA检查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软斑组(A1组,n=21)、混...
【关键词】 高迁移率蛋白1;核因子-κB;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习予祥 盛子静 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15卷9期 1331-133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低密度脂蛋白(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性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发病3d以内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100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LPA、LDL测定.分为无斑块组、硬斑块组和软斑块组,同期健康体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蕾 王晓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年12卷17期 4579-458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讨论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评价高频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120例人群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类型.结果 (1)高血压组...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超声检查;粥样硬化/超声检查;高血压/诊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志华 王俊明 等 《中国基层医药》 2012年19卷6期 878-87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曾发生脑梗死与否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3例),分析比较两组斑块稳定性和相关炎性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软斑及溃疡斑发生率、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铁柱 李建红 等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45卷7期 7-10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6例ICVD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并以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淑珍 《中国基层医药》 2011年18卷9期 1214-12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脑梗死组60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5例(75.0%...
【关键词】 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志刚 王涛 等 《职业与健康》 2011年27卷3期 248-2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质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 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65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回声强度、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径,并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晓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年11卷28期 6833-68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初步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8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者均行头部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证实有无梗死发生.结果 8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者经检查证实有梗死灶发生49例(59%),其中有...
【关键词】 脑梗塞/超声检查;动脉硬化/超声检查;颈动脉疾病/超声检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焕芳 刘会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年11卷15期 3611-36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的颈动脉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和狭窄程度、斑块分布情况及斑块性质.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7.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爱荣 朱红莲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年11卷13期 3108-310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5例冠心病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僵硬系数(β),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85.0%和24.5%,...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超声检查;冠状动脉疾病/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