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3
- 6
- 48
- 5
- 3
- 32
- 10
- 7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媛媛 苏辉明 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2年38卷9期 1157-1164页
【摘要】 为探究外来鱼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对天池自然保护区产生的环境风险,选择土著经济种和生态敏感种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作为考察对象,采用生态位宽度指数、营养等级、空肠率、相似性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伟 潘晓赋 等 《动物学研究》 2007年28卷1期 28-3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对1998年5月-2003年11月采自昆明白龙寺、花红洞及西街口的1 105只滇蛙(Rana pleuraden)及428只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采用剖胃法作食性分析,分别计算它们的食物数量和频次百分比、α多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伟 宋森 等 《动物学报》 2007年53卷6期 953-95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分析民勤治沙站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食团405块,共鉴定猎物562只.以个体计,民勤小鸮主要取食昆虫,占64.23%;其次为小型哺乳类,占32.38%;也取食少量爬行类(1.96%)和雀形目鸟类(1.42%).生物量贡献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研究》 2005年26卷3期 255-26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407只2001-2003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浙江丽水罚没的死亡虎纹蛙的体长等10个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雌性成体体长(SUL)大于雄性成体,幼体形态无显著两性差异;ANCOVA去除SUL差异的影响后,雌性成体的头长和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杰 Walter METZNER 等 《动物学报》 2004年50卷2期 145-15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本研究于2002年5月初至2003年9月中旬在北京房山区霞云岭四合村蝙蝠洞进行,分析了共栖同一山洞四种蝙蝠的形态特征、食性和回声定位信号.大足鼠耳蝠食谱中以宽鳍(鱼鼠)等三种鱼为主(体积百分比为53%),回声定位主频41.87±1.07 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普 计翔 《动物学报》 2004年50卷5期 745-75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通过测量头、体大小和胃检研究浙江泰顺产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个体发育过程中两性异形和食性的变化.蓝尾石龙子成体个体大小和头部大小的两性差异显著,雄性大于雌性.不同发育阶段雌性头长与SVL的线性回归斜率无显著差异,头宽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清波 马小梅 等 《动物学研究》 2001年22卷5期 367-37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研究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头、尾大小和食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头、尾大小两性异形的个体发生.成体体长(SVL)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两性异形主要表现为雄性个体有较大的头部(头长和头宽)和尾部.头、尾大小的两性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原宝东 闫永峰 《四川动物》 2016年35卷3期 426-430页ISTICPKU
【摘要】 2013年3-5月,2014年12月-2015年2月,在广西宜州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鹊鸲Copsychus saularis的取食生态位进行分析,记录鹊鸲的数量、取食时间、食物种类、取食方式、取食生态位、取食方向等,共记录38 d,收集数据6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阿瓦古丽·玉苏甫 李叶 等 《四川动物》 2016年35卷3期 351-355页ISTICPKU
【摘要】 2012-2013年间,利用食团分析法对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的食性进行分析.共分析343个纵纹腹小鸮食团,鉴定出353个猎物.以个体计,当地纵纹腹小鸮主要取食小型哺乳动物,占95.18%,其次为鸟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沙永翠 张培育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5期 1321-13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目前关于环境指标是否直接影响营养生态位的分析研究很少.以高营养级鱼类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相关分析,在太湖贡湖湾研究了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正磷酸盐、总磷、溶解性总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原宝东 《四川动物》 2011年30卷4期 602-606页ISTICPKU
【摘要】 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对广西宜州龙江河畔赤腹松鼠采食选择的季节性变化进行分析.赤腹松鼠对榕树的采食量最大,约占总采食量的36.53%,食物采食选择的种类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季节采食的种类无显著变化(P>0.05);取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磊 丁伟 等 《四川动物》 2010年29卷6期 981-983页ISTICPKU
【摘要】 2009年10月14日~12月30日,用定点直接观察法对云南曲靖地区(103°14ˊ~103°37ˊE,25°41ˊ~25°52ˊN)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的食性和取食空间生态位进行了初步观察.黄臀鹎秋冬季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根先 施利民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10期 5330-53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了同域分布的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与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的食性、形态、回声定位声波及捕食时间.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均属于中等体型的菊头蝠,前臂长分别为(51.25±0.22)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宝发 王瑞武 等 《生物多样性》 2008年16卷6期 525-53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榕树与其传粉小蜂组成的互利阿共生系统中,理解传粉小蜂与各种非传粉小蜂如何共存是解决这一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问题的关键之一.生态位分化被普遍认为是传粉小蜂与各种非传粉小蜂共存的最主要动力.而作为生态位分化中最基础的食性分化在这一系统中如何具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阁 董丙君 等 《生态学杂志》 2006年25卷12期 1520-152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直接观察和胃容物分析对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的捕食行为和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的捕食过程包括觅食、攻击前行为、攻击行为、猎物处死、吞食、食后清洁共6个主要步骤.在6~10月间,胎生蜥蜴的食谱中以昆虫和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维禹 郭延蜀 等 《四川动物》 2005年24卷4期 466-468页ISTICPKU
【摘要】 2004年2月11日~6月10日,用直接观察法中的随机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对四川南充市及郊区(北纬30°41′~ 30°51′, 东经106°01′~106°07′)白头鹎的食性和取食空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白头鹎为杂食性鸟类,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雪峰 计翔 《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4卷4期 557-56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个体发育过程中头部两性异形和食性的变化.成体个体大小(SVL)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但雄体具有较大的头部(头长和头宽).头部两性异形在孵出幼体就已存在,成体头部两性异形比幼体(包括孵出幼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杰 原宝东 等 《野生动物学报》 2017年38卷1期 76-80页
【摘要】 2015年3~5月,在广西宜州市对春季暗绿绣眼鸟的食性及取食空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记录的数据主要有暗绿绣眼鸟的数量、取食时段、食物种类、取食方式以及包括取食高度、水平取食位置、取食方向在内的相关取食行为数据.结果表明:暗绿绣眼鸟为杂食性鸟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原宝东 黄杰 等 《野生动物学报》 2016年37卷4期 337-341页
【摘要】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广西宜州市采用直接观察法对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的冬季食性和取食空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记录的数据有红耳鹎的数量、取食时段、食物种类、取食方式、取食高度、水平取食位置和取食方向等,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成 潘颖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50卷13期 2696-2698页
【摘要】 对湖北大贵寺国家森林公园的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进行了食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蟾蜍的胃充塞度为3-4级;食物隶属于3门4纲7目18科,以等翅目、鞘翅目及直翅目昆虫为主,占食物总数量的91.94%;食物多样性指数(H)为...
【关键词】 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食性;营养生态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崔伟佳 导师:张洪海 曲阜师范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24年
【摘要】 营养生态位是指动物对其食物资源能够实际或者潜在占据和利用的部分,强调的是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营养生态位的研究不仅可以反映动物在其生存区域的食性特征,还可以反映出动物在群落或者生态系统的功能位置及其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为了分析同域条件下鸭科鸟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乃莹 导师:刘艳华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 林学(硕士) 2023年
【摘要】 食草动物的食性分析提供了营养关系、种间竞争以及食草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相关研究的理论依据。明确同域分布有蹄类动物食物资源的分配和重叠是理解多物种共存机制的关键。在我国东北地区,研究同域分布东北梅花鹿和西伯利亚狍食物组成及食性重叠的案例较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娇 迪拉拉·托留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2期 629-6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代谢和环境适应有重要影响,其种类组成主要受宿主食物组成与进化遗传的影响.开展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和食性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微生物如何提高宿主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可为濒危动物保护提供指导.采集暖季与冷季各12份帕米尔盘羊(Ov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阿瓦古丽·玉苏甫 导师:时磊 蒋卫 新疆农业大学 其他 养殖(硕士) 2016年
【摘要】 用食团分析方法研究同域分布四种猛禽的食性及营养生态位。对采集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的四种猛禽大鵟(Buteo hemilasius)、棕尾鵟(Buteo rufinus)、猎隼(Falco cherru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热娜古丽·艾合麦提 导师:时磊 蒋卫 新疆农业大学 其他 养殖(硕士) 2015年
【摘要】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兔(Lepus oiostolus)、白尾松田鼠(Phaiomvs leucurus)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都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物种,目前国内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新平 导师:张洪海 曲阜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利用粪样对捕食者的食性进行研究的优点在于这种方法的非损伤性和高效性。它们可以提供捕食者消耗猎物的准确指标以对捕食者捕食策略的更深层认识。狼(Canis lupus)、赤狐(Vulpes vulpes)和乌苏里貉(Nyctereutes u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叶根先 导师:冯江 东北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本文研究了同域分布的2种相似菊头蝠科蝙蝠——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与中菊头蝠(R.affinis)的形态特征、回声定位声波特征、食物组成及捕食时间等。比较了二者的空间、营养及时间生态位,分析了二者共存的原因。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慧芳 卞庆嘉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5期 6436-64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鄱阳湖是IUCN极危鸟类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极为重要的越冬地.以前白鹤在鄱阳湖主要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p.)冬芽为食.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近年来鄱阳湖苦草冬芽锐减导致白鹤的食物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启龙 程赛赛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6期 2242-22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动物联结着生态系统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地表甲虫作为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在食物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不同林型地表甲虫的δ13 C、δ15 N同位素特征及营养关系研究对了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云凯 徐敏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3期 5295-53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物种对食物资源利用方式的差异,即营养生态位分化是物种共存的先决条件之一,对种间营养生态位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了解同域分布物种的共存机制.脂肪酸组成可反映生物较长时间尺度的摄食信息,对探讨物种间营养生态位分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热带东太平洋主要栖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洪洋 朱文涛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8期 3241-32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在针对珊瑚礁修复工作、热带海洋牧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海洋牧场区域的营养结构仍需要长期的监测评估.于2020年7月海洋生物调查共采集52种主要消费者,以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为基础,首次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华咏乐 谢燕锦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1期 8618-86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放牧活动对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的影响是草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确定绵羊和小型啮齿动物的营养生态位关系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草原动物生态研究站大型野外围栏内布氏田鼠和绵羊在6—9月份的食谱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浩 陈建林 等 《南方农业学报》 2022年53卷12期 3558-3567页
【摘要】 [目的]阐明青狮潭水库主要鱼类在空间上竞争的种间关系,明确主要鱼类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为青狮潭水库的水环境治理及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20年7月(丰水期)和2021年1月(枯水期)青狮潭水库的渔业资源调查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初红军 蒋志刚 等 《动物学报》 2008年54卷6期 941-95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采用粪样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蒙古野驴、鹅喉羚及家羊、家马和家骆驼3种家养有蹄类春季、秋季和冬季食性组成及食物生态位.结果发现:(1)蒙古野驴、鹅喉羚和家畜主要采食针茅、驼绒藜、蒿和梭梭,但是,它们采食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力 周善义 等 《动物学研究》 2006年27卷3期 235-241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5年6至9月,对桂林市郊区两个山洞中高颅鼠耳蝠(Myotis siligorensis)、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和黑髯墓蝠(Taphozous melanopogon)的回声定位叫声特征和食性进行分析,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动物学报》 2006年52卷6期 1015-1025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数据(δ13C)分析了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混食性黑斑羚(Aepyceros melampus)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食性变化,验证了两个假说,即有蹄类食性变化是由生境中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相对配比导致;降雨控制有蹄类生态.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伟 李明会 等 《动物学研究》 2005年26卷1期 89-95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对采自昆明东北郊同一水塘的牛蛙和昭觉林蛙蝌蚪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牛蛙蝌蚪Ⅰ、Ⅱ期的食物种类分别为8大类51种和37种,而昭觉林蛙蝌蚪Ⅱ期的食物种类有6大类30种;两者的食物组成均以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为主,但昭觉林蛙蝌蚪Ⅱ期与牛蛙蝌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鲍伟东 李晓京 等 《动物学研究》 2005年26卷2期 118-12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为了解北京地区捕食性动物的生存竞争关系,于2002年采用样线法收集北京松山、云蒙山、雾灵山3个区域的食肉动物粪便样品85份,并以食物残留物出现频率法进行了食性分析.粪样主要属于犬科的貉和赤狐、鼬科的黄鼬和猪獾、猫科的豹猫.粪样内容物的鉴定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动物学报》 2002年48卷1期 1-1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理解动物的营养生态位是充分理解其整个生态学的基础,对于害兽控制和物种保护也很重要.食肉动物的小肠很发达,这可能与对食物的高消化能力有关;杂食性动物有更复杂的胃肠器官,其后端有可进行发酵的盲肠,消化物的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tenti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嘉 暴旭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0期 3705-37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贺兰山同域分布的高山麝和阿拉善马鹿秋季的粪便进行采集,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二者秋季食性进行了研究.分别采集高山麝和阿拉善马鹿活动区域内粪样和植物样本,分别获得两种动物40个复合粪便样本,采用频率转换法对数据处理计算,得到贺兰山同域分布的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