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4
- 5
- 1
- 6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培森 《现代食品》 2025年10期 91-93页
【摘要】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和文献综述,分析不同精炼阶段对食用油中维生素E、植物甾醇、多酚等关键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深入探讨食用油精炼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并探索优化精炼工艺的方法,为食用油加工行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燕 袁晓晴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年38卷14期 214-218页
【摘要】 油脂精炼对于提高油脂的品质至关重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别对食用油脂精炼过程中的一些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近些年出现的新设备和新技术进行介绍,并对未来我国食用油脂精炼加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湘漪 周密 等 《食品与药品》 2024年26卷4期 后插15-后插21页ISTICCA
【摘要】 氯丙醇脂肪酸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两类物质本身不具有毒性,但其经过水解的产物,已被证明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健康危害.最新研究表明,3-氯-1,2-丙二醇脂肪酸(3-MCPD)的毒性主要作用于肾脏、肝脏和生殖器官.目前,MCPDE和...
【关键词】 氯丙醇脂肪酸酯(MCPDE);缩水甘油酯(GE);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雨 黄振伟 等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22期 189-192页
【摘要】 油脂回色指油脂颜色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的现象.一级大豆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脂之一,其油脂回色的影响因素及回色控制一直困扰着油脂学术界及工业界.本文分析了油料大豆的品种品质,精炼工艺中的脱胶、脱酸、脱臭和脱色等工序,温度、磷脂含量、生育酚含量、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龙 姚永佳 等 《现代食品》 2019年22期 76-78,85页
【摘要】 食用油精炼碱炼工序一般采用一次碱炼工艺,本文在原有的常规碱炼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改造,采用二次碱炼生产的成品油质量较稳定,煎炸性也得到了提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振科 《医药论坛杂志》 2004年25卷17期 6-7页ISTIC
【摘要】 目的了解市售精炼油卫生质量和食用油专项整治的效果.方法对批发零售单位的食用油抽样检验.结果 3年监测总合格率为68.5%,主要是酸价、过氧化值超标;批发单位合格率较高,粮油销售部合格率最低;通过专项整治,市售精炼油的卫生指标合格率显著提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秀芝 《山东食品科技》 2003年9期 2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选购首先,要考虑营养成分.在众多食用油中,花生油和调和油营养充分,口感香浓,价格适中,应为人们食用首选.其次,要考虑油的外观.油的颜色深浅反映了油的精炼程度.颜色越浅说明精炼程度越高,油越纯正,反之,说明加工程度低,含有害的物质多.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慧 郭洋洋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年37卷5期 183-188页
【摘要】 地沟油大量流向食用油市场是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之一。为有效把握应用地沟油的各种检测方法,对地沟油常见检测指标进行分类,并诠释其内涵。在此基础之上,评价地沟油检测指标的稳定性,提出了若干应对地沟油难以检测问题的策略。还从地沟油检测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蔚宏奎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151卷28期 14-14页
【摘要】 本刊讯(记者蔚宏奎)日前,洛阳市食药局召开食用植物油生产(含分装)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洛阳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将全面启动。此次追溯体系的建立,主要通过企业建立原料验收、领料、投料、油脂提取、油脂精炼、产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菡 汪学德 等 《粮油食品科技》 2016年24卷3期 30-35页
【摘要】 以石河子部分地区居民常食用的不同品牌、不同渠道购买的葵花籽油为样品,测定分析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及品质,比较全精炼加工食用油与"原生态"作坊式加工食用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及品质的不同.结果显示:在26个被检测产品中有7个食用油产品总反式脂肪酸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艺娇 陈丽花 等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27期 116-116页
【摘要】 地沟油是各种劣质油脂的总称,根据来源可分为狭义地沟油、煎炸老油和动物废弃油脂。狭义地沟油又被称为“餐桌回收油”或“潲水油”;煎炸老油是反复高温煎炸后重复使用的油;动物废弃油脂是肉制品加工废弃物再加工提炼的油。部分不法商贩在利益驱使下,将地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斌 曹文明 《食品与生活》 2016年2期 22-23页
【摘要】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家用的小型榨油机,一般是用不锈钢制成的螺旋杆旋转产生挤压作用,可直接将菜籽、芝麻、花生、亚麻籽等油料种子中的油脂压榨出来,然后经过过滤,成为家用自制压榨油.有很多消费者认为自己压制的植物油比市场上销售的精炼植物油更安全.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明泉 刘廷竹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4年12期 3962-3970页
【摘要】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的脂肪酸酯,包括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氯丙醇酯主要存在于酸水解植物蛋白液(HVP)、婴幼儿奶粉、精炼食用油、咖啡、薯条等食品中,特别是在精炼食用油中含量较高。作为氯丙醇的一类前体物,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除了本身具有一定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勇 何东平 等 《粮油食品科技》 2014年22卷1期 47-50页
【摘要】 油脂中的杂质控制一直是其应用于保健学和医学的难题.油茶籽经冷榨、除杂和精炼后仍会含有一些杂质(残留的游离脂肪酸、脂溶性色素、油茶皂素、重金属和微生物等),通过对油茶籽加工中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可以去除这些杂质.对比食用油脂和药用油脂的各项指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力清 陈洪涛 等 《粮食与油脂》 2014年4期 6-9页
【摘要】 随着对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ME)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GE)研究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在精炼棕榈油中发现了ME存在,且在大多数食用油脂中发现了GE存在。ME和GE作为两类食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可能存在致癌性。目前对ME...
【关键词】 3-MCPD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酯;食用油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一鸣 李日宗 等 《食品科学》 2013年34卷14期 311-314页
【摘要】 针对现存的地沟油检测方法的缺陷,从理论上分析了地沟油精炼过程中不易被除去的物质,根据不易被除去的物质中含有羰基和羟基的原理设计通过测定油样品中羰基价和羟基价鉴别地沟油的方法.结果表明:经使用的油的羟基价均明显高于常用食用油,即使是精制地沟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宇 《母婴世界》 2012年12期 59-61页
【摘要】 地沟油的曝光让国人震惊,同时也开始关注起饮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用油安全、营养和质量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油物"博览,一起来研究研究复杂的"油物"."食油"的概念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从油脂的来源讲,可分为陆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全珍 《中国油脂》 2011年36卷6期 54-57页
【摘要】 毛叶山桐子是野生落叶乔木,油、材兼用树种.果实中的油脂组分属健康营养食用油,是医药、化工和植物油能源原料.果实产量、含油率都较高,其木材是制造家俱和木板房的良材,该树也是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回顾了我国开发利用毛叶山桐子的历程,展望它的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兴丽 赵凤敏 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年17卷10期 35-37页
【摘要】 米糠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食用油,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极具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本文综述了米糠油的制取工艺和精炼技术,并对米糠油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闻慧 《健康博览》 2011年10期 55页
【摘要】 <篇首> 超市里,各种食用油是越来越让我们眼花缭乱,调和油、色拉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初榨油、精炼油……植物油因其取材不同,营养价值、口味也有所差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青 李国卫 《粮油食品科技》 2009年17卷2期 29-33页
【摘要】 参考欧洲食用油质量指标,针对油料加工中的残溶、胶质、FFA、氧化稳定性、反式酸、聚合物、过氧化值等安全问题,探讨如何改进精炼工艺和相关设备的结构,生产高质量的安全油脂,延长货架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炯 余浪 等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8年2期 117-119,68页
【摘要】 葡萄籽油是从葡萄酒酿造和生产中的下脚料--葡萄籽中提取的食用油脂,葡萄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一种有待开发的营养保健油.本文就葡萄籽油的组成、生理功能以及提取与精炼工艺作一综述,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帅 刘玉环 等 《食品科学》 2008年29卷9期 632-633页
【摘要】 光皮树毛油经过精炼可以得到具有保健效果的优质食用油,它含有的二十八烷醇、β-谷甾醇、VE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光皮树毛油的精炼工艺,以及目前对毛油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相关研究,旨在引起同行对该问题的重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华 《检验检疫科学》 2008年18卷1期 28-29页
【摘要】 <篇首> 1 前言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是由新加坡丰益和美国ADM公司合资兴建的大型综合性粮油加工企业,包括金海粮油、金海食品和金海特种油三家工厂,总投资1.7亿美元,年加工大豆达300万t,精炼食用油135万t,生产特种油10万t,综合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晓晨 《食品安全导刊》 2008年1期 92-94页
【摘要】 <篇首> 经压榨或浸出方式得到的初榨油含有大量的杂质、水分、磷脂及游离脂肪酸,其质量及卫生指标达不到国家食用油的标准,故不可直接食用,只能作为油脂深加工的原料.大多数油脂是要通过精炼处理后才能获得可以达到符合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的食用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小泓 刘志金 等 《食品科学》 2007年28卷11期 482-484页
【摘要】 将提取的潲水油经过回收和精炼以后,用电导率快速测定潲水油.将油样用溶剂溶解,加入重蒸水经混合搅拌分层后,对水相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潲水油量和加水量对电导率有很大的影响,而溶剂量和搅拌时间对电导率影响不大.在取油量同等条件下,食用油的电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丽 赵新淮 《粮油食品科技》 2006年14卷6期 39-40,46页
【摘要】 以猪油和精炼的一级大豆油为对象,研究了紫丁香叶提取物在不同添加量时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紫丁香叶提取物对油脂氧化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效果与没食子酸丙酯相近,且抗氧化能力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金 郑雪玉 等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6年25卷4期 9-11页
【摘要】 主要研究了潲水油的鉴别方法.通过对潲水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和电导率测定分析,潲水油过氧化值、羰基值和色泽均高于合格食用油; 经冷冻试验, 潲水油有析出物,油脂呈混浊;实验研究表明:潲水油的电导率大于合格食用油;可利用电导率的特异性快速测定、鉴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满英 刘桂花 《中国食品》 2005年7期 38页
【摘要】 <篇首> 对于食用植物油的品质、质量、卫生等要求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都有明文规定:对于感官指标,要求具有正常食用植物油的色泽、透明度、气味和滋味无焦臭、酸败及其它异味,卫生要求必须符合GB2716-1988<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并明确指出各种食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全常春 尹平河 等 《食品科学》 2004年25卷4期 128-134页
【摘要】 精炼地沟油就是从餐饮业下水道隔油池中捞取的废油酯,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油脂.由于经过了多次的使用和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油脂会发生变质或者引入一些有害成分.在暴利的驱使下,不法分子将其回流到食用油市场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尤新 《粮油食品科技》 2004年12卷2期 21-22页
【摘要】 <篇首> 玉米油虽然不是食用油中的大宗产品,但它是食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种,所以国际上把玉米油称作营养保健油.一般情况下,精炼玉米油价格略高于花生油.此外玉米油原料胚芽,不象大豆、花生那样,是专门种植的油料.玉米油是玉米深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秀芝 《食品与健康》 2004年1期 37页
【摘要】 <篇首> 选购首先,要考虑营养成分.在众多食用油中,花生油和调和油营养充分,口感香浓,价格适中,为家庭食用首选.其次,要考虑油的外观.油的颜色深浅反映了油的精炼程度,颜色越浅说明精炼程度越高,油越纯正.反之,说明加工程度低,含有害的物质多.在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坤 《中国商办工业》 2002年4期 48-49页
【摘要】 <篇首> 1我国玉米油的生产现状玉米油是在以玉米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同时将玉米胚芽提取出来,玉米胚芽再经过干燥、压榨、浸提和精炼等工艺加工生产出来的食用油.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压榨法生产玉米胚芽油,采用这种工艺技术生产的玉米胚芽油,其产出率最高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