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5
- 1
- 26
- 25
- 6
- 4
- 3
- 131
- 60
- 50
- 46
- 4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侯振山 许贺然 等 《食品科学》 2025年46卷1期 74-82页
【摘要】 通过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香菇不同成熟阶段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国莉 马越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16卷2期 46-51页
【摘要】 目的 确评价金珠果梨的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子健 杨婧雯 等 《粮油食品科技》 2025年33卷1期 39-70页
【摘要】 可食用花卉是植物的花朵部分,可食用但储藏寿命较短;由于其种间相似性,香气特性在商业品种中起着重要的质量指标作用.具有特征性香气的可食用花卉的不同部分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如新鲜的玫瑰花瓣、芙蓉花萼、藏红花的干雌蕊、接骨木花糖浆和薰衣草精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婧楠 贾潇 等 《食品科学》 2024年45卷4期 164-170页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对新鲜沙棘果汁和沙棘原浆中的气味化合物进行鉴定,分别在新鲜沙棘果汁和沙棘原浆中鉴定出39种和36种气味化合物.进一步发现己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和异戊酸异戊酯具有较高的香气稀释因子,确定是新鲜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澳 黎洪霞 等 《食品科学》 2024年45卷11期 175-185页
【摘要】 为明确中国特色中药材蜂蜜——飞龙掌血蜂蜜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香气特征,利用阿贝折光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别对其水分含量、糖类含量、淀粉酶活性、抗氧化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关键词】 飞龙掌血蜂蜜;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挥发性成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星月 刘新平 等 《食品科学》 2024年45卷19期 216-226页
【摘要】 探究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芽孢诱导萌发的最优条件和芽孢诱导前处理对超高压寒富苹果汁品质的影响,并测定其在贮藏期间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芽孢诱导萌发的最优条件为活化温度41 ℃、活化时间15 min、L-丙氨酸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倩 赵晴晴 等 《食品科学》 2024年45卷10期 175-185页
【摘要】 对59个品种(系)橄榄果实表型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进行测定分析和概率分级,筛选果形指数级别不同且遗传背景不同的15个品种(系)橄榄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4个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倩 高雅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4年24卷4期 315-326页
【摘要】 气味诱导的味觉增强作用被认为是提升低盐食品咸味感知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溶剂辅助蒸发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嗅闻、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气味活度值计算等方法对干制双孢蘑菇中的香气化合物进行鉴定,使用气相色谱-嗅闻关联滋味分析对其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凯旋 王璇 等 《食品科学》 2024年45卷18期 143-151页
【摘要】 为探究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以直接烤制和过热蒸-烤制2 种烹饪方式的电烤箱烤羊排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其感官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感官分析和电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飞 王晓宇 等 《食品科学》 2023年44卷13期 244-252页
【摘要】 香气是衡量果酒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长期以来香气淡薄问题制约着果酒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果酒增香酿造是相关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但香气调控机制复杂,是阻碍果酒增香发酵技术创制的"瓶颈"难题.本文从关键香气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形成途径等方面,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鹏飞 王松 等 《食品科学》 2023年44卷6期 235-243页
【摘要】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别对浓香型白酒生产使用的五粮(高粱、小麦、玉米、糯米、大米)以及按生产比例制备的混合粮食样品的蒸煮香气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单粮中共鉴定出153种化合物;高粱、小麦、玉米、糯米、大米中分别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芳玲 甘诗雅 等 《食品科学》 2023年44卷24期 262-268页
【摘要】 为探究不同地区红茶特征香气差异,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联用技术,并计算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感官评价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安徽省祁门红茶、湖北省宜昌红茶、云南省滇红和广东...
【关键词】 红茶香气;差异挥发性化合物;气相色谱-嗅闻仪联用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宇尧 石然启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44卷18期 165-171页
【摘要】 为明确不同品种红枣香气的主要成分及特异成分,筛选新疆地区富含香气的优质红枣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红枣果实的香气成分,结合气味活度值、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评价 5 种红枣的香气成分及其品质.结果显示,在七月鲜、灰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臣 周琪琪 等 《食品科学》 2023年44卷17期 178-187页
【摘要】 食品中包含蛋白质在内的多种大分子及微量风味物质,香气化合物与蛋白基质之间的结合作用对食品整体风味的释放和感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蛋白质与香气化合物结合作用的机制、测定方法、理论模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概括了蛋白质与香气化合物之间的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思文 王玉超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44卷11期 36-42页
【摘要】 为开发不同风味的蓝靛果酵素,对黑曲霉纤维素酶在蓝靛果酵素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在蓝靛果中接种 0.5%的乳酸片球菌,添加或不添加黑曲霉纤维素酶进行发酵并用气质联用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黑曲霉纤维素酶后蓝靛果酵素(fe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媚媛 刘安琪 等 《食品科学》 2023年44卷19期 259-269页
【摘要】 香气化合物是具有香气的酯类、醛类、醇类、酮类、萜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的统称,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农业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香气化合物的需求日益增加.利用微生物发酵是获取绿色香气化合物的一种重要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汉琛 杨霁虹 等 《食品科学》 2023年44卷24期 220-228页
【摘要】 为探究叶片、茎对祁门红茶品质的贡献,本研究以'凫早2号'茶树品种为实验材料,将其嫩叶、嫩茎、单芽和完整芽叶(一芽二叶为主)分别制成红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结合感官审评、喜好度评价,深入分析4种红茶的香气、滋味品质及代谢物差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东杰 赵爽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年14卷14期 85-94页
【摘要】 目的 探究褪黑素和短波紫外(ultraviolet C,UV-C)保鲜处理方式对鲜切麻竹笋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spectrometry,GC...
【关键词】 麻竹笋;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君伟 张丹妮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年14卷17期 156-165页
【摘要】 目的 设计一款新型顶空固相萃取罐并考察验证其在传统川菜鱼香肉丝香气分析中的能力.方法 将新型顶空固相萃取罐与传统顶空进样瓶对比,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鱼香肉丝的香气组分.结果 本研究从鱼香肉丝中共分析鉴定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敏 岳权泓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44卷11期 73-79页
【摘要】 为揭示葡萄酒短暂暴露空气后的香气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封萍 马宁 等 《食品科学》 2022年43卷2期 242-256页
【摘要】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硫磷检测器研究3种酱香型习酒(习酒蓝、习酒印象贵州、习酒银质)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鉴定出99、96、98种香气成分,其中各包含12种含硫化合物.基于气相色谱嗅闻仪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怀香 熊娟涓 等 《食品科学》 2022年43卷19期 36-47页
【摘要】 果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代谢酶引发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对其风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仍存在生物调控手段不完善,香气形成机理不清晰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果酒产品的开发和品质提升.本文对不同果酒中香气化合物种类及其生成途径进行阐述,分析香气前体物质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树鹏 刘昊澄 等 《广东农业科学》 2022年49卷1期 142-150页
【摘要】 [目的]香气是衡量食品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九制陈皮以其独特的香气而闻名,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九制陈皮香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
【关键词】 九制陈皮;香气化合物;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立荣 常佳睿 等 《粮油食品科技》 2022年30卷1期 28-38页
【摘要】 风味是薯条受欢迎程度的决定性感官特征.煎炸油一旦加热,油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食物的风味.在高油酸菜籽油(RO)煎炸过程中,煎炸薯条(FF)的风味发展表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包括诱导阶段(总极性化合物(TPC)的含量为3.0%~8.0%)、最佳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习文 陈茂深 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2年41卷9期 20-29页
【摘要】 为探究萃取过程中各阶段咖啡液的香气化合物组成与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规律,选用危地马拉咖啡豆,连续恒压900 kPa萃取咖啡液,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咖啡液香气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挥发性关键香气化合物的恒压萃取进程符合幂定...
【关键词】 浓缩咖啡;香气化合物;HS-SPME-GC-M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熳熳 张林奇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年42卷16期 16-22页
【摘要】 为了解不同品牌和年份的普洱茶的品质差异,对3个品牌、5个年份普洱茶的干物质含量、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没食子酸、儿茶素类、茶多糖、茶褐素和香气成分等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内含物质分析结果表明:品牌1中的干物质含量、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儿茶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延想 梁慧珍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年42卷11期 167-174页
【摘要】 从高温大曲中经过分离纯化、液态发酵产香初筛和固态发酵产香复筛,获得两株产香较好的酵母菌株Y3和Y5,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礼兰 刘嫒春 等 《中国酿造》 2021年40卷2期 170-174页
【摘要】 以香气活力值(OAV)为基础,通过体外酶学实验研究了浓香型白酒中酯类、醇类物质对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活性(ALDH)的影响.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香气活力值最大(OAV≥7 284),其次分别为戊酸乙酯(OAV≥ 1 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海燕 谢静茹 等 《食品科学》 2021年42卷14期 218-225页
【摘要】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外标法对4种典型黄酒中的酯类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嗅闻法测定14种气味活性酯的气味特点.基于以上分析,选定4种重要酯类进行感知相互作用的感官评定和S-型曲线测定.在乳酸乙酯(a)与乙酸乙酯(b)、苯乙酸乙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悦 赵婧 等 《核农学报》 2021年35卷2期 396-405页
【摘要】 为了丰富丹贝品种并提高黑豆食品加工利用率,本试验以少孢根霉(Rhizopus oligtosporus)发酵制备黑豆丹贝,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和香气成分,并分析不同发酵时间黑豆丹贝中麦角固醇、氨基酸态氮、10 kDa以下肽、总酚、总黄酮、原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文佳 王雪梅 等 《食品科学》 2021年42卷22期 283-290页
【摘要】 选择11种可能参与美拉德反应产生郫县豆瓣特征香气的氨基酸,构建单一氨基酸/复合氨基酸-郫县豆瓣水提液美拉德反应模型,探究外源氨基酸对郫县豆瓣特征风味的贡献.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将11种单一氨基酸与豆瓣水提液进行美拉德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士成 王梦琪 等 《食品科学》 2020年41卷20期 191-197页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洪斌 毕小朋 等 《食品科学》 2020年41卷2期 259-266页
【摘要】 ;利用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用和电子鼻研究郫县豆瓣中香气化合物形成过程及变化规律.分析原料、制曲、甜瓣子发酵(保温发酵)、后发酵阶段香气化合物的变化,对特征香气物质形成机理进行探究,并对不同阶段的郫县豆瓣香气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现...
【关键词】 郫县豆瓣;香气化合物;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翠男 王治会 等 《食品科学》 2020年41卷5期 299-305页
【摘要】 茶叶香气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茶树在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反应而形成的生化生理特征.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已被广泛研究,光质对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也逐渐被关注.研究茶叶加工过程中不同光源对茶叶制品挥发性香气物质调控的机理,将有助于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学山 刘琦 等 《核农学报》 2020年34卷10期 2271-2279页
【摘要】 为提升贵人香干白葡萄酒的香气品质,以澄清汁发酵工艺(CQ)为对照,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浸渍工艺(JZ)和浸渍澄清工艺(JC)处理发酵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结果 表明,浸渍处理可以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向平 谢惠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6卷23期 24-25页
【摘要】 玫瑰精油带有浓郁、芬芬、柔和的香味,价格极为昂贵,素有"液体黄金"之美誉,用途广泛,常用于食品添加剂、高级化妆品、医用等.该文概述了玫瑰精油的香气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探讨了玫瑰精油的提取工艺,旨在为更好地挖掘玫瑰精油的价值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登勇 曹振霞 《食品科学》 2020年41卷4期 164-171页
【摘要】 以红烧肉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口腔加工阶段的香气释放规律.经过招募、筛选和专业培训,最终构建由4人组成的受试者小组.要求4名受试者自由咀嚼红烧肉样品,并在不同口腔加工阶段使用Tedlar?采样袋收集呼出的气体,之后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梦蝶 王天泽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9年19卷12期 229-242页
【摘要】 山西老陈醋晾晒前、后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处理,然后气-质谱联机、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基于保留指数、质谱、标准品,气-质谱联机分析共鉴定出183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杂环、含氧杂环、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酯类、酚类、醚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霞 刘琦 等 《农业工程学报》 2019年35卷18期 283-292页
【摘要】 试验以一种酿酒葡萄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了不同可同化氮含量(200、300、400 mg/L)、酵母多糖(150、250、350 mg/L)、发酵温度(14、18、22℃)、初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凯 马长伟 《食品科学》 2019年40卷7期 328-334页
【摘要】 单萜化合物是酒花和啤酒中香气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酒花香气特征,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本文重点阐述了酒花中单萜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控制其合成的关键酶和基因以及酒花中单萜醇化合物相互转化关键酶的研究进展.此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