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2
- 22
- 15
- 2
- 80
- 17
- 8
- 4
- 3
- 37
- 28
- 12
- 11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晏亦林 周莉玲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6年17卷4期 307-3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概述鼻腔给药的特点、鼻腔给药系统应用动向及脂质体在鼻腔给药系统中的应用,阐明脂质体鼻腔给药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能延长药物在鼻腔内的滞留时间及滞留量,防止药物被黏膜上的酶降解,可持续缓慢释药;用作鼻黏膜免疫佐剂,刺激机体全身和局部黏膜免疫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燕京 田国涛 《中国药学杂志》 2005年40卷5期 321-3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鼻腔给药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方法参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鼻腔制剂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优势,其也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可通过加入吸收促进剂等方法促进药物鼻黏膜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维明 李眉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05年14卷4期 413-4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药物的鼻腔给药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众多制药行业都在致力于基因和多肽类药物新型鼻腔给药系统的研发.现阐述了鼻腔生理特点和药物鼻黏膜转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近年来鼻腔给药系统的促吸收途径和发展动向作一概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黎 蔡鸿生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年21卷12期 748-75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鼻腔给药系统-淀粉微球剂.方法:对淀粉微球剂的制备及体内外的研究及影响其吸收的因素进行综述.结果:其制剂制备简单,DSM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结论:鼻腔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制剂,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将更加安全可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伟容 褚克丹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3卷7期 61-64页ISTICCA
【摘要】 原位凝胶是指高分子材料以溶液或半固体状态给药后,在给药部位对外界刺激(用药部位的温度、pH值、离子种类和浓度等变化)产生响应,发生分散状态或构象的可逆转化,形成的半固体或固体制剂.其分为温度、离子强度以及pH敏感等类型,并均能较好地用于鼻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新梅 《中国药业》 2009年18卷17期 76-7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介绍生物黏附性粉末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新进展.方法 综述生物黏附性粉末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原理、特点、制备方法、适用药物、给药装置、国内外上市的药品等.结果 与结论生物黏附性粉末在鼻腔给药系统中具有毒性低、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昕 李超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24卷2期 160-161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鼻腔给药系统的有效方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鼻腔给药系统的文献,阐述影响鼻腔给药吸收因素,并对近年来中药鼻腔给药系统的新剂型、促吸收方法和发展动向作一论述.结果与结论:随着对鼻腔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中药鼻腔给药会有更广阔的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鑫君 冯健 等 《药学进展》 2007年31卷9期 391-397页ISTICCA
【摘要】 疫苗微粒鼻腔给药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疫苗给药系统,具有能延长免疫时间、增强免疫效果、提高病人顺应性等优点. 综述疫苗鼻腔免疫诱导机制、常用的微粒系统、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方法及目前该给药系统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研究开发疫苗微粒鼻腔给药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桥 陈爽 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年17卷6期 414-416页ISTICCSCDCABP
【摘要】 干扰素鼻腔给药系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干扰素作为细胞因子被用来治疗30多种疾病,其鼻腔内给药可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如病毒性感冒和病毒性肺炎等.鼻腔局部给药使干扰素通过和鼻粘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得到良好的吸收,具有吸收迅速、完全,能避免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辉 《青海医药杂志》 2011年41卷2期 75-78页CA
【摘要】 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鼻腔给药系统的文献,从鼻腔给药的特点,鼻腔的生物利用度、吸收促进剂、纤毛毒性及新剂型的研制开发动向等方面作一阐述,随着对鼻腔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鼻腔给药会成为全身性疾病较理想的给药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楠 叶英杰 等 《中药与临床》 2011年02卷2期 56-58页
【摘要】 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有关鼻腔给药系统自身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鼻腔给药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中医药中的传统应用与最新进展.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鼻腔给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有悠久的历史,而中药现代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值得关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慧玲 胡志方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05年3卷1期 23-25页
【摘要】 目的探讨鼻腔给药系统的特点及其中医临床应用概况.方法通过鼻腔的解剖生理及鼻腔给药的特点、药物作用的机制等论述鼻腔给药系统的特点,并查阅近年来该给药系统在中医临床的应用概况.结果鼻腔给药系统已引起临床关注.结论鼻腔给药系统是一种能使药物快速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新梅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7年24卷1期 23-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介绍用于全身治疗的鼻腔给药系统研究概况.方法 综述了鼻腔给药的特点、手段、制剂方法、要求、影响因素及研究状况.结果与讨论 鼻腔给药可以产生全身作用,可以代替静脉给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丹丹 蔡鸿生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2年37卷4期 248-25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介绍近年来脂质体用于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脂质体用于鼻腔给药具有多种作用:作为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的载体,发挥药物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作为鼻黏膜免疫佐剂,刺激机体全身和局部黏膜免疫反应;作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晓玲 石森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9年40卷1期 59-63页ISTICCSCDCA
【摘要】 从影响鼻黏膜黏附和药物吸收的因素、鼻黏膜生物黏附给药系统的种类、鼻用生物黏附制剂的安全性等3个方面介绍了鼻黏膜生物黏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茗 毕殿洲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6年37卷8期 543-547页ISTICCSCDCA
【摘要】 采用改良乙醇注入法制备了尼莫地平脂质体,运用均匀设计试验优化了脂质体处方,并考察了冷冻干燥工艺与处方因素对其冻干脂质体性质的影响.在优化冻干工艺条件下,甘露醇和蔗糖合用为冻干保护剂,可得到外观良好、易于重建的冻干脂质体,冻干前后的药物包封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龙 赵淑苹 等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44卷1期 82-83页
【摘要】 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于中药鼻腔给药系统的应用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鼻腔给药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中药中的传统应用与最新进展.文献检索发现现代中药应用鼻腔给药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而中药现代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值得关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天曙 《中医研究》 2011年24卷10期 76-78,封3页
【摘要】 <篇首> 脑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在生理上的重要性限制了手术在脑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而药物必须进入脑内才能发挥疗效.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常规途径给药后在脑内的药物浓度甚低,严重影响药物对脑部疾病的疗效.近年来研究发现,经鼻给药后药物可绕过血脑屏障而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镇涛 方永奇 《今日药学》 2010年20卷7期 1-3页CA
【摘要】 鼻腔给药是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具有口服给药没有的许多优点,如生物利用度高,速效,脑靶向性等.本文从鼻腔黏膜的生理特征,鼻黏膜吸收的影响因素,促渗透剂和防腐剂对鼻黏膜的影响,制剂要求及特点等方面阐述了鼻腔给药的优势及影响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秀梅 王国成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7期 4020-40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分离出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强活性广谱抗癌药物.紫杉醇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传统注射剂采用聚氧乙烯蓖麻油作为助溶剂,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使用前需进行预脱敏处理.因此,紫杉醇非注射给药系统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霞 李超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13年28卷1期 38-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制备盐酸普萘洛尔S-乙酰巯基丁二酸多孔淀粉酯微球(Pro-SAMS),考察其用于鼻腔黏膜的纤毛毒性和黏膜黏附性.方法 利用吸附法将Pro包合到被SAMS酯化后的多孔淀粉内,并且借助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粉末衍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林 贾梅 等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6年37卷10期 671-673页ISTICCA
【摘要】 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是药物与鼻黏膜表面接触,通过该处上皮细胞进入循环系统起全身作用的一类制剂.具有吸收迅速、起效快、无损伤性、使用方便、避免首过效应、提高肽类及蛋白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俊云 罗华菲 等 《世界临床药物》 2016年37卷6期 417-422页ISTICCA
【摘要】 鼻腔给药可因黏膜纤毛的清除作用而影响生物利用度,使用吸收促进剂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会损害鼻黏膜.原位凝胶经鼻腔给药,既避免了药物的胃肠首过效应,又因其能延长药物在给药部位滞留时间而提高疗效.本文在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边俊杰 导师:徐超群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 药剂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本论文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的脑靶向性为目的,制备了2种壳聚糖盐酸盐、吐温80、聚乙二醇20000、冰片-薄荷低共熔物修饰的脑靶向聚乳酸载药纳米粒鼻腔给药系统(Multiple-coated nasal polylac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文文 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暨“龙津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 2011年
【摘要】 鼻粘膜在解剖生理上与脑部存在着独特联系,赋予鼻粘膜给药途径在脑内递药领域的独特优势,使其在脑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优越性和巨大的潜力。本文通过对鼻腔给药系统治疗脑部疾病的理论基础、由鼻腔进入脑组织的途径、影响鼻腔吸收入脑的因素,并对相关临床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雄波 生物制品研发与质量控制及生物反应器研讨会 2011年
【摘要】 疫苗鼻腔给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疫苗给药系统,相比传统的注射给药,疫苗鼻腔给药具有许多优点。本文综述了疫苗鼻腔给药的特点,鼻腔免疫合理化设计,常用的疫苗鼻腔给药制剂,旨在为研究开发疫苗鼻腔给药系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晓芬 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 2010年
【摘要】 本文通过对鼻腔生理解剖结构阐述,介绍了鼻腔给药的优势、以及中药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现状,展望鼻腔黏附给药新剂型是中药经鼻用药的发展趋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雄波 2008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 2008年
【摘要】 疫苗鼻腔给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疫苗给药系统,相比传统的注射给药,疫苗鼻腔给药具有许多优点。本文综述了疫苗鼻腔给药的特点,鼻腔免疫合理化设计,常用的疫苗鼻腔给药制剂,旨在为研究开发疫苗鼻腔给药系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超英 第二届中药现代化新剂型新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鼻腔给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速效、可以避过肝脏首过效应、避免胃肠液降解、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制剂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鼻腔的生理结构、中医药鼻腔给药理论,中药鼻腔给药制剂,对药物鼻腔给药、特点及其吸收影响因素、鼻腔给药剂型和体内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曹师磊 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2006年
【摘要】 目的:制备氢溴酸东莨菪碱鼻用原位凝胶剂,研究其在家兔鼻腔内的体消除动力学和抗晕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结冷胶为材料制备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考察原位凝胶的微观结构;以99mTc-DTPA为示踪剂用γ-闪烁照像技术评价原位凝胶基质在家兔鼻腔中的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东兴 导师:恽榴红 高永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药学 药剂学(博士) 2005年
【摘要】 研究表明100%的大分子药物和98%的小分子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通过新给药途径和新药物载体,使药物绕过或易于透过BBB,达到脑靶向递送的目的,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少云 导师:张强 武凤兰 北京大学 药学 药剂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该文主要对胰岛素鼻腔给药系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药物及辅料对蟾蜍上腭粘膜纤毛的毒性,然后从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考察了影响胰岛素鼻腔吸收的因素,如基质、吸收促进剂及酶降解等,研究了胰岛素鼻腔吸收机理,筛选了胰岛素鼻腔喷雾剂的处方,在对制剂的稳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丽 2003年北京地区药学学术年会 2003年
【摘要】 目的:研究α-2b干扰素鼻腔给药系统对鼻腔粘膜毒性的大小。方法:采用在体蟾蜍上腭模型法,比较了α-2b干扰素鼻喷剂药物、空白基质溶液和干扰素原液对纤毛运动的影响,以评价α-2b干扰素鼻腔给药系统对鼻腔粘膜毒性的大小。结果:α-2b干扰素溶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泉 导师:邓树海 山东大学 药学 药剂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阿替洛尔(atenolol,ATN)系选择性β<,1>肾上腺受体阻滞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及青光眼等.目前临床应用的有口服片剂、胶囊剂及注射剂.其片剂口服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低,仅为40-60﹪,且个体差异大,剂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丽 导师:翟所迪 北京大学 药学 药剂(硕士) 2003年
【摘要】 该文选择α-2b干扰素作为研究药物,在改善大分子药物水溶液的稳定性和增加大分子药物的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将干扰素从传统的注射给药途径转变为非注射途径——鼻腔给药途径,从而避免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在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黎 导师:蔡鸿生 罗顺德 湖北医科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部;武汉大学 药学 药理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第一部分 阿司匹林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 目的:对阿司匹林淀粉微球的 制备工艺进行考察,并评价其质量.结论:该微球制备工艺较简便,各种因素较易控制,重现性好,载药量与包封率均较高.第二部分 阿司匹林淀粉微球纤毛毒性的评价 目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昕 张晶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08年17卷5期 383-3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盐酸丁螺环酮凝胶喷鼻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性质进行考察,评价其作为鼻腔给药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静脉给药、灌胃给药及鼻腔给药,剂量均为10mg·kg-1,颈动脉取血后用HPLC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中盐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淼 高永良 《中国新药杂志》 2007年16卷5期 356-3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鼻腔给药以其吸收快、使用方便、可避免药物胃肠道降解和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实现脑靶向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制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现综述影响药物在鼻腔内吸收的各种因素,包括生理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和辅料的性质,以及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妍妍 高永良 《中国新药杂志》 2006年15卷8期 589-5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鼻腔给药系统已成为制剂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环糊精(CD)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安全有效的鼻腔制剂附加剂,能明显的促进药物吸收,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现就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鼻腔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机理、种属差异和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