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31
- 1
- 3
- 3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邱巍 导师:左元梅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17年
【摘要】 铝和铁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金属元素.但是这两种元素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各不相同:在低pH值的酸性土壤A13+被活化,对植物生长具有毒害作用;而铁却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因此,为了抵抗铝毒胁迫又能高效的吸收利用土壤铁,植物进化出不同的分子...
【关键词】 花生 ; AhFRDL1基因功能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柳青 导师:巨晓棠 张晓君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17年
【摘要】 深刻理解农田土壤N2O产生过程及机制对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减排N2O措施至关重要.关于土壤N2O排放通量、土壤微生物中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的丰度已有了大量研究,但是将田间N2O排放、田间原位土壤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田间土壤环境联系到一起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洪波 导师:申建波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14年
【摘要】 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的养分分布高度异质,而植物可以通过改变根系形态(根长、根重、侧根密度等)和生理(吸收速率)特征来适应这种异质性.本文通过搜集已发表的文献数据,利用整合分析方法,揭示植物及根系对养分空间异质性分布的响应规律,并分析这种响应在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朝元 导师:张福锁 张俊伶 James D.Bever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14年
【摘要】 植物-菌根真菌共生体是自然界形成较早、分布最广的一类互利共生体系,共生体双方的碳-磷交易是菌根研究的核心内容,对理解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共生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盆栽和分根模拟试验,结合14C、32p和33p三标记方法,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俊英 导师:王敬国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本文对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连作十壤盆栽条件下,感病品种合丰25号的根际土壤pH值随生育期进程显著上升,成熟期达最高,根际十壤pH始终早中性偏酸。抗病品种绥农10号和抗线2号根际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怀玉 导师:李春俭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可以提高烟叶含钾量,但其原因尚不清楚。顶端(库强)调控措施对其他矿质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论文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 K326)为材料,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方法,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石兆勇 导师:李晓林 冯固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短命植物是荒漠生境中一类重要的植物资源,具有稳定沙丘、降低沙尘暴的功能。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l,AM)真菌是一类能与绝大多数的陆地植物形成共生体的真菌。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是短命植物与AM真菌形成共生体是其适应荒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石秋梅 导师:李春俭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本文以烟草为材料,通过在福建田间,室内水培和砂培法,研究了烤烟生产中的打顶、去腋芽、叶片采摘等生产措施对烤烟生长和烟株体内烟碱含量及氮素累积的影响;研究了外源萘乙酸(NAA)、水杨酸甲酯(MeSA)和CFM(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对烟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志军 导师:张福锁 申建波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排根形成和有机酸分泌是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一种重要机制。羽扇豆是研究排根形成及适应缺磷机制的重要材料,其中自羽扇豆已成为排根形成研究的模式植物。本研究采用营养液培养,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白羽扇豆、黄羽扇豆和紫羽扇豆三种羽扇豆为试材,探讨了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燕 导师:张福锁 米国华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本文对根形态在玉米耐低磷中的作用及侧根发育的蛋白组学进行了研究。文章比较分析了两个玉米自交系181(磷高效)和197(磷低效)在苗期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发现根系(尤其侧根)发育是石灰性土壤上玉米耐磷胁迫的关键指标,因此选择根系发达的1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杰 导师:张福锁 冯固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5年
【摘要】 本文研究了盐分对真盐生植物和早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盐生植物种子萌发阶段适应新疆极端盐渍和干旱环境的策略;在野外和室内条件下对真盐生植物和早生植物渗透调节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NaCl对盐生植物(梭梭H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文科 导师:李晓林 冯固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丛枝菌根功能高低取决于真菌和植物间的兼容性,以及共生体系对土壤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因此,该研究以欧共体项目为依托,从AM真菌资源入手,对新近分离于华北、华中和华南三个气候带的菌株及国外菌株在三种土壤(北京褐土、湖北棕壤和广东红壤)上与两种宿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焱波 导师:张福锁 李隆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间套作是集约化农业生产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种植方式,其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土地面积上收获到两种以上作物的经济产量,降低逆境和市场风险,在解决当前人口和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豆科/禾本科间作在中国传统农业中提供粮食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石孝均 导师: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渗漏池试验、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水旱轮作体系稻麦产量和紫色土肥力的影响,详细分析了氮、磷、钾养分在水旱轮作体系中的迁移转化和平衡,旨在为水旱轮作体系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养分资源的优化管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继朋 导师:毛达如 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该研究通过水培实验,比较了几种植物对无机、有机硅的吸收,研究了硅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规律,盐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硅的吸收、分配的影响及硅改善其耐盐性的作用机制,结缕草种子上硅的分布及对种子休眠及种子活力的影响等,主要结果如下:(1)当介质pH控制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盖京苹 导师:李晓林 冯固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AM真菌是农业生态系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在农田土壤和工业污染区土壤中都广泛存在.由于不同AM真菌对特定植物的生长效应存在差异,因而通过了解当地AM真菌的多样性,筛选目标植物上的高效菌种,继而进行大田试用,是AM真菌走向田间应用的必由之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叶优良 导师:张福锁 李隆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间作由于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增加作物产量的特点,在中国西北地区广泛应用.近年来,生产中氮肥用量不断增加,灌水用量也相对较高,但是关于间作对氮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较少.该文通过田间试验,对小麦/玉米、蚕豆/玉米、大豆/玉米和豌豆/玉米间作种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燕婷 导师:毛达如 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2002年
【摘要】 该文针对石灰性土壤上高pH和高碳酸钙含量等不良性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利用普通的氮、磷、钾肥料以及一些酸性物质研制了酸性根际肥(ARF),并对其在石灰性土壤难溶性养分(如Fe)的活化作用和施用效果方面进行评价.在研制过程中,采用土壤扩散及盆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郗金标 导师:毛达如 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2002年
【摘要】 新疆有盐渍土面积1100万公顷,约点全国盐渍土面积的1/3.然而,目前尚未见有关新疆盐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利用方面的系统研究报道.摸清新疆的盐生植物种类数量、利用价值,更好地为西部开发服务是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另一研究目的则是探讨土壤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包雪梅 导师: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2年
【摘要】 有机肥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大幅度增加,有机肥在农田养分投入中的比重逐年降低.该文利用农户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全国31个省区特别是西北和华北地区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资源特点、利用状况及养分再循环进行了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姚青 导师:李晓林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2000年
【摘要】 利用盆栽土培、三室隔网根箱装置,以玉米(Zea maysL.)、小麦(Triticum eastivum L.)、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大豆(GlycinemaxL.)为供试植物,GlomusMosseae、G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勇春 导师:李晓林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2000年
【摘要】 该文以三叶草和玉米为材料,采用三室隔网模拟盆栽系统,用30μm孔径的尼龙网将 根系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生长,而菌根外菌丝则可以穿过尼龙网到边室土壤中吸收养分,达到根系和菌丝吸收区分离的目的.研究了不同有机磷源有不同作物条件下接种不同菌根真菌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巨晓棠 导师:毛达如 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2000年
【摘要】 该研究针对近年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高量的氮肥投入,不见得能取得增产效 应,以及过量施用氮肥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小田间小区、<'15>N微区、渗漏水池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在常规灌溉、磷钾肥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宪滨 导师:曹一平 张福锁 朱尊权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2000年
【摘要】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采用Jeschke等人建立的研究植物体内养分循环的模型,定量地 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和不同供钙水平下烤烟体内钾的循环、累积和分配.通过在河南进行的田间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基因型、供钾水平、供钾时期、土壤水分对烤烟体内钾累积和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明凤 导师:张福锁 朱立煌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学(博士) 2000年
【摘要】 该研究以水稻(DH群体,亲本为窄叶青8和京系17)为材料,以Mapmaker/Version2.0程序为段,以较为饱和的分子图谱为基础,通过营养液培养进行耐低磷胁迫有关性状(干物重 、根长、根表面积、磷吸收量、根分泌酸性磷酸酶、根分泌有机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边秀举 导师:张福锁 李晓林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2000年
【摘要】 该文在详细调查和分析中国草坪养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北方地区广泛应用的冷季型草坪生长特性、养分吸收特征的研究;不同肥料种类、肥料剂型、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等对草坪生长和草坪质量的影响研究;以及利接种菌根菌的生物措施对草坪质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顺利 导师:毛达如 张福锁 王兴仁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2000年
【摘要】 在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吴桥实验站冬小麦、夏玉米高产生条件下,选择六个基因型,设置五个氮肥水平,对冬小麦、夏玉米氮营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氮肥效应以及氮肥推荐与基因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毅 导师: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2000年
【摘要】 摘要:该文通过营养液培养、盆栽实验、根箱试验和田间试验对石灰性土壤上双叶子植物(花生)的缺铁黄化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植物铁载体对双叶子植物(黄瓜 、大豆、山定子、苹果)和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小麦)缺铁黄化的矫正进行了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贺 导师: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1999年
【摘要】 采用生理学与细胞化学实验技术,研究了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积累与活化吸收机制.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大豆和向日葵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积累与活化.在土壤有效铁缺乏或只供给Fe(OH)<,3>的情况,禾本植物小麦根系质外体中有大量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海国 导师: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1999年
【摘要】 该文采用液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在缺磷条件下根系形态学及生理学的适应特征,旨在寻求快速有效地筛选磷高效基因型小麦的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该文重点对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