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7
- 22
- 19
- 8
- 6
- 2
- 23
- 9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杨明建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8年
【摘要】 哺乳动物中脑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是中枢听觉传导通路中一个重要的中继站和皮质下听觉信息加工和整合中心。之前在恒频-调频(constant frequency-frequency modulation,CF-F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靖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8年
【摘要】 声时程(sound duration)是听觉信号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恒频-调频(constantfrequency-frequency modulation, CF-FM)蝙蝠在回声定位过程中主动做出改变的声参数之一。听觉中枢——下丘(i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彭康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7年
【摘要】 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是皮质下重要的听觉中枢通路驿站和声信息加工的整合结构,它接受来自IC下核团的上行输入、对侧IC的联合输入以及听皮层(auditory cortex,AC)下行的离皮层反馈输入,最终将整合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金晶 导师:陈其才 梅慧娴 华中师范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回声定位蝙蝠在对发声产生反应及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对来自环境中的任何声信号呈现出一种抑制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发声压抑(vocalization suppression, V-S).这种抑制过后回声正好到达,为蝙蝠有效地听取回声提供了一种生理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彭玉杰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听皮质(auditory cortex,AC)发出大量下行纤维广泛的投射至皮质下听觉核团构成离皮质系统,该系统对皮质下核团声信息的处理有重要调控作用。就频率而言,对皮质下核团神经元的频率调谐(frequency tuning,FT)产生易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金晶 导师:陈其才 梅慧娴 华中师范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回声定位蝙蝠在对发声产生反应及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对来自环境中的任何声信号呈现出一种抑制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发声压抑(vocalization suppression,V-S)。这种抑制过后回声正好到达,为蝙蝠有效地听取回声提供了一种生理学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玉兰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听觉中枢系统的神经元对声刺激的反应模式既是一个神经元的基本特性,也是被神经元用于编码声信息和表征特殊声含义的载体。因此,对声刺激反应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听觉行为和听觉信息加工的潜在机制。本实验室以往在大蹄蝠(leaf-nosed b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娜 导师:陈其才 付子英 华中师范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本实验室先前在大蹄蝠(Hipposideros anniger)的听觉中脑—下丘(inferiorcolliculus,IC)的研究显示,神经元对恒频-调频(constant frequency-frequencymodulation,C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娟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前掩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听觉现象,在人和动物的声通讯和声方位辨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前掩蔽的突触机制,本研究采用自由声场对声刺激方法,在31只昆明(Mus musculus,Km)小鼠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谢敏 导师:陈其才 廖晓梅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4年
【摘要】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降解细胞内聚集的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调节多种生物学过程,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及功能。UPS中各个成分的功能障碍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严重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洁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频率是声信号的参数之一,它在传递声音信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频率调谐(frequencytuning)成为听觉神经元的一种重要功能。通过比较外周和中枢听觉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tuningcurve,FTC)的形状,发现中枢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曾虹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听觉的前掩蔽及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现象广泛存在于现实环境之中,直接影响到人语言交流和动物声通讯。以往关于FM调制方向选择性和前掩蔽效应的研究基本以细胞外记录方法,且对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实验采用自由声场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聂思明 导师:王少辉 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具有促进微管组装并保持其稳定的作用。Tau蛋白分子中包含多个由不同激酶和酯酶调节的Thr/Ser磷酸化位点,这些位点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能够调节Tau蛋白与微管的亲和性。当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时,与微管的亲和力下...
【关键词】 聚ADP核糖聚合酶-1 ; 蛋白激酶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梅慧娴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2年
【摘要】 在上行听觉通路中,下丘(inferiorcolliculus,IC)接收并整合众多来自于低位脑干的听觉核团,IC的内在投射,对侧IC的连合投射,以及来自听皮层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输入。所有这些投射联系使得IC成为皮层下听信息的时相和空间整合的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成良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2年
【摘要】 在听觉通路中,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不仅是听觉通路中重要的中继站,而且也是听觉信息加工的重要中枢。IC既接受来自低位脑干听觉核团的上行投射,也接受来自听皮层(auditory cortex,...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洋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调频声(frequencymodulation,FM)作为一种宽带声信号,广泛存在于动物声通讯信号和人类语言声中。先前所做的有关FM声调制方向选择性的研究,大多在蝙蝠等动物上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和神经药理学的方法,难以观察到神经抑制如何在突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付子英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1年
【摘要】 本研究在自由声场条件下,采用在体神经电生理记录方法,以大蹄蝠(leaf-nosed bat,Hipposideros armiger)、几内亚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r)和小鼠(mouse,Mus musculus,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智华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幅度同频率、时程一样,是声信息的一个重要的信息载体。兴奋和抑制相互作用是哺乳动物听中枢神经元编码、表征、调制和整合的基础。通过同步给异频声刺激激活的抑制性或兴奋性输入能对听中枢神经元声反应特性、声音信号的加工等产生调制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白静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听神经元的反应或发放模式既是一个神经元的基本特性,也是一个可被用以编码多个声信号参数的反应量,如编码声刺激时程和模式等。先前有关听神经元发放模式和时程选择性的研究基本都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仅有少数研究采用在体全细胞钳记录或在体细胞内记录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闫荣玲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在声信号处理过程中,所接受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输入的相互作用可影响神经元对声刺激的反应。时程选择性是下丘神经元在处理声信号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同时也是神经元对声刺激诱发的兴奋和抑制性神经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村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频率(frequency)是声音的3个基本的特征参数之一,而每个听中枢神经元均能对一定范围的声频率产生反应,并可以不同的电位变化形式进行表征,将所感受到的频率变化以不同电位形式和时间形式进行编码。先前有关听神经元频率调谐及其表征的研究基本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齐巧珍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本实验以恒频-调频(constant frequency-frequency modulation,CF-FM)蝙蝠——大蹄蝠(leaf-nosed bats,Hipposideros armiger)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的蝙蝠自然状态下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唐佳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采用恒频(constant frequency,CF)、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以及模拟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自然状态下的恒频-调频(constantfreq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唐莉莉 导师:廖晓梅 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学习记忆是大脑最重要的高级神经功能之一,是衡量人类智力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生活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外部世界,对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生活环境与学习记忆的相关性有重要意义,生活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神经退化有重要影响,而其具体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欣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由声场刺激,在动物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以细胞外记录等方法,用不同声刺激模式,在哺乳动物昆明小鼠(Mus musculus Km)和回声定位蝙蝠日本伏翼蝠(Pipistrellus abramu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臧旭东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声在动物的通讯及人类的语言声信号中是普遍存在的。其调制方向(sweep direction)和调制率(modulated rate)对于听觉中枢系统表征不同类别的声信号起着重要作用。在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廖阳 导师:吴飞健 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FM声广泛存在于动物通讯声及人类语言声信号中,虽然已在多种动物的不同听结构中发现调制率选择性和方向选择性神经元,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它们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并不明了。自由声场条件下,采用单单位细胞外记录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讨昆明小鼠下丘神经元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成良 导师:廖晓梅 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本实验研究了中等强度白噪声暴露对昆明小鼠(Mus musculus Km)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本实验选用3周龄昆明小鼠110只。其中用22只建立中等强度白噪声(80dB SPL)暴露的幼年小鼠模型,并检测其在暴露6周后下丘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明 导师:陈其才 廖晓梅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噪声对健康的损害可累及多个系统,但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最为严重。本实验研究了噪声干扰对昆明小鼠(Mus musculus Km)空间性学习和记忆以及情绪性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选用3周龄昆明小鼠80只,分为J下常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贾楠 导师:陈其才 廖晓梅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丰富的环境对人和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并可补偿脑损伤导致的障碍及神经退化,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影响的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丰富和贫乏的环境对幼年昆明小鼠(Mus musculus Km)的空间性学习记忆、情绪性学习记忆的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艾娅 导师:陈其才 吴飞健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IC在中枢听觉系统中占据着关键位置,大量证据表明它是低位听觉通路、听皮层和运动系统之间的中介。IC接受来自不同通路大量低位脑干听觉核团的上行输入以及来自对侧IC的交叉输入和听皮层的下行输入。长期以来,人们对下丘在频率、强度和时间编码,声定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罗凯 导师:吴飞健 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声音的时相特征在声音的识别和分类中起关键作用,其中时程、脉冲重复率等是重要的参数。在各级听觉中枢的研究都表明,听觉相关的高级神经活动以及听觉神经元的反应特性与声刺激负载有重要相关性。声刺激呈现率(presentation rate, P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秦剑 导师:吴飞健 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老年性听力障碍(presbycusis)是指听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的现象,以语言交流困难为主要特征。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老年性听力障碍的发生与听觉系统的组织细胞衰老有关。声刺激的呈现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双喜 导师:陈其才 吴飞健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声音的时相特征在声音的识别和分类中起关键作用,其中时程、脉冲重复率等是重要的参数。在各级听觉中枢的研究都表明,听觉相关的高级神经活动以及听觉神经元的反应特性与声刺激负载有重要相关性。声刺激的呈现率能表征单位时间内动物所接受声刺激的能量和信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景玉 导师:陈其才 吴飞健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采用一定间隔的双声刺激模式(前一个声音为掩蔽声,后一个声音为探测声),记录昆明小鼠(Km)下丘(IC)神经元的声反应。探测声频率为神经元的特征频率(CF),掩蔽声分别为和神经元CF相同的短纯音掩蔽声(静态掩蔽声)和上扫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安安 导师:陈其才 吴飞健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下丘在中枢听觉系统中占据着关键位置,大量证据表明它是低位听觉通路、听皮层和运动系统之间的中介。下丘接受来自不同通路大量低位脑干听觉核团的上行输入以及来自对侧下丘的交叉输入和听皮层的下行输入。长期以来,人们对下丘在频率、强度和时间编码,声定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梅慧娴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本实验在自由声场条件下,采用固定强度的同频前掩蔽声,保持掩蔽声和探测声间隔(offset-onset)不变,通过改变前掩蔽声的时程,来探讨中脑下丘前掩蔽效应中的时相特性,并通过观察微电泳注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玉萍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本实验在自由声场条件下,通过改变前掩蔽声时程(masker durarion,MD),观察掩蔽声对探测声频率感受野和最小阈值的影响,通过比较加入掩蔽声前后神经元频率感受野和阈值(minimum threshold,MT)的变化及注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